賈志陽,李紅霞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影像與核醫(yī)學病區(qū),鄭州450052)
健康相關工作效率低下(presenteeism)指員工因生病、壓力太大或者其他問題無法專心工作時,雖照常上班卻導致工作效率下降的現(xiàn)象。健康相關工作效率低下的表現(xiàn)形式主要有工作產出減少、工作失誤、不能按照公司的生產標準工作等[1]。健康相關工作效率低下現(xiàn)象普遍存在[2],從事服務行業(yè)和教育行業(yè)的員工(護士、老師等)工作效率低下現(xiàn)象更嚴重。原因是這些人從事服務行業(yè),他們的工作性質是滿足他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其工作的重要性和連續(xù)性導致了從事此類行業(yè)的人員較難請假,即使狀態(tài)不佳也照常上班[3-4]。引起工作效率低下的健康問題主要有軀體疾患(如肌肉骨骼疾患、心血管疾病等)和精神疾患(如抑郁、壓力等)[5-6]。Martinez等[7]對296名 護士作的橫斷面調查發(fā)現(xiàn),引起護士工作效率低下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壓力(33.9%)和焦慮(28.5%),生理因素主要有腰疼(46.1%)和呼吸道感染(41.4%)。國外對健康相關工作效率低下的研究已有二十幾年,我國對此的研究才處于剛剛起步階段,且尚未見護士抑郁和健康相關工作效率低下關系的直接報道。因此,本研究旨在對護士抑郁和健康相關工作效率低下進行調查,探討護士抑郁和健康相關工作效率低下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 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便利抽取鄭州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的280名護士進行調查。納入標準:(1)在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臨床護理崗位工作的護士;(2)工作時間滿1年。排除標準為:(1)為未取得護士執(zhí)業(yè)證書;(2)未從事臨床護理工作者(如消毒供應室、靜脈輸液中心、門診工作等)。本研究共發(fā)放調查問卷300份,回收285份,剔除不合格問卷5份,有效問卷280份,有效回收率為93.3%。其中,女268名(95.7%),男12名(4.3%);年齡21~52歲,平均(31.58±16.47)歲;教 育 程 度:中 專 29 名(10.4%),大 專 103 名(36.8%),本科及研究生以上148名(52.8%);職稱:護士109名(38.9%),護師126名(45.0%),主管護師40名(14.3%),副主任護師及主任護師5名(1.8%);婚姻狀況:未婚142名(50.7%),已婚138名(49.3%);護齡:1~5年65名(23.3%),6~10年125名(44.6%),11~15年76名(27.1%),16年以上14名(5.0%);工作科室:內科109名(38.9%),外科86名(30.7%),婦科18名(6.4%),兒科15名(5.4%),急診/ICU 45名(16.1%),其他科室7名(2.5%)。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1)一般資料調查表:自設問卷,包括調查對象年齡、性別、學歷、婚姻狀況、科室等。(2)抑郁自評量表(SDS):用于評定受試者的抑郁水平。共20個反映抑郁主觀感受的項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正反向評分題目各10項,標準分為20項的得分相加后乘以1.25所得整數(shù)部分。SDS標準分大于或等于53分界定為有抑郁情緒,其中53~62分表明有輕度抑郁,63~72分表明中度抑郁,72分以上表明有重度抑郁[8]。該量表的中國常模均數(shù)為(41.88±10.57)分,具有良好的信效度。(3)工作受限情況調查問卷(WLQ):WLQ采用自我報告的方式,讓員工評價在過去的兩周內完成特定的25個工作任務時遇到困難的程度,共4個維度25個條目,采用Likert 5分制計分法,0~4分分別表示完成某些工作“從沒有困難”、“很少有困難”、“有時有困難”、“經常有困難”和“一直有困難”??偡址秶鸀?~100分,得分越高,工作效率下降程度越嚴重。除了每個維度的得分之外,問卷的突出特點就是最后得到一個綜合指數(shù),便于全面評價員工因健康問題造成的工作效率下降程度[9]。問卷4個維度的Cronbach′sα系數(shù)在0.93~0.97。董小方等[10]將其譯為中文版并在護理人群中測量其信度和效度,問卷4個維度的Cronbach′sα系數(shù)在0.839~0.922,因子分析共提出4個因子,累積方差貢獻率61.473%,表明問卷信度和效度良好。該問卷已經在不同的職業(yè)人群和多種慢性病上得到應用,如抑郁癥、骨關節(jié)炎、背部疼痛、糖尿病、偏頭痛和心臟病等[11-13]。
1.2.2 資料收集方法 征得醫(yī)院和科室同意后,由經過培訓的本課題研究成員對符合納入標準的護士進行調查。問卷發(fā)放前向調查對象介紹本研究目的、意義,征得調查對象同意后開始發(fā)放調查問卷。問卷填完檢查合格后當場收回,如問卷有漏項或填寫格式錯誤當場向調查對象詢問。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錄入雙人錄入的方法,采用頻數(shù)、構成比、±s描述護士的一般資料;其他統(tǒng)計學方法有t檢驗、方差分析等,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護士抑郁水平結果 采用SDS量表評定臨床護士的抑郁情緒,以SDS標準分大于或等于53分定為有抑郁情緒,≥53分者共96人,檢出率為34.3%,其中輕度抑郁者27.8%(78/280),中度抑郁者5.7%(16/280),重度抑郁者0.8%(2/280)。臨床護士SDS標準分為(49.32±12.48)分,均高于常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臨床護士抑郁水平與健康相關工作效率低下關系 用工作受限情況調查問卷測量護士因抑郁導致的工作效率下降程度。其中,無抑郁、輕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的臨床護士工作效度下降百分比分別為(4.73±1.42)%、(6.33±2.85)%、(9.05±2.34)%和(12.73±2.63)%,見表1。
表1 臨床護士抑郁水平所致健康相關工作效率低下程度(±s,%,n=280)
表1 臨床護士抑郁水平所致健康相關工作效率低下程度(±s,%,n=280)
②與①、③與①、④與①、④與②比較,P<0.05;其余P>0.05。
項目 工作情況下降程度無抑郁 4.73±1.42①輕度抑郁 6.33±2.85②中度抑郁 9.05±2.34③重度抑郁 12.73±2.63④F 21.140 P 0.000
本研究中,臨床護士SDS標準分為(49.32±12.48)分,均高于常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臨床護士抑郁檢出率為34.3%,其中輕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的發(fā)生率分別為27.8%、5.7%和0.8%。護理是一項人際關系敏感復雜的特殊職業(yè),要求護士具備將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相結合的能力;其超負荷的工作性質,逐漸增多的職業(yè)風險、職業(yè)競爭以及復雜的醫(yī)患關系,給護士的身心造成巨大壓力。高水平的工作壓力使臨床護士對工作產生疲憊感,表現(xiàn)為抑郁、冷漠、易激惹、厭惡工作和失去同情心等;有研究認為,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較一般人群差,常見心理問題包括抑郁、焦慮、精神緊張、睡眠障礙等[14]。其中,近43.4%的護士自覺經?;蛞恢碧幱诮箲]狀態(tài)[15],高達61.7%的護士自覺經?;蛞恢碧幱谝钟魻顟B(tài)[16]。
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且護士心理健康狀況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其工作效率的高低和服務質量的好壞[17],最終影響醫(yī)療服務質量及醫(yī)療體制改革的開展。本研究中,無抑郁、輕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的臨床護士工作效度下降百分比分別為(4.73±1.42)%、(6.33±2.85)%、(9.05±2.34)%和(12.73±2.6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護士的心理問題可導致工作效率下降,且臨床護士的抑郁程度越嚴重,工作效率下降程度越高。Warren等[18]的研究顯示,52.65%的護士和藥劑師存在健康相關工作效率低下,每人每年因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損失是12 605美元。Letvak等[19]對1 171名護士做的調查顯示,有62%的護士存在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效率低下會使患者跌倒、用藥錯誤的發(fā)生率增加,每年每名護士因這些跌倒、用藥錯誤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 346美元,全美國的護士每年可達到20億美元。但我國尚沒有臨床護士因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經濟損失的研究。
我國護理人員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護理人員的健康狀況勢必影響我國護理發(fā)展水平,要想保證我國護理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必須重視護理人員的健康管理。目前,國外已開始對護理人員進行健康管理,這些對于我國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低下、提高護理質量有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
[1]Woo JM,Kim W,Hwanq TY,et al.Impact of depression on work productivity and its improvement after outpatient treatment with antidepressants[J].Value Health,2011,14(4):475-482.
[2]Wayne NB,Chen CY,Daniel JC.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ealth rick change and presenteeism change[J].J Occup Environ Med,2006,3(48):252-263.
[3]Schultz AB,Edington DW.Employee Health and Presenteeism:a Systematic review[J].J Occup Rehabil,2007,17(3):547-579.
[4]Thompson D,Eddsbcrg J,Kinsoy KL,et al.Estimated economic costs of obesity to U.S.Business[J].Am J Health Promot,1998,13(2):120-127.
[5]Pilette PC.Presenteeism in Nursing A Clear and Present Danger to Productivity[J].J Nurs Adm,2005,35(6):300-303.
[6]Schultz AB,Edinqton DW.Employee health and presenteeism:a systematic review[J].J Occup Rehabli,2007,17(3):547-579.
[7]Martinez LF,F(xiàn)erreira AJ.Sick at work:presenteeism among nurses in a portuguese public hospital[J].Stress Health,2012,28(4):297-304.
[8]戴向陽.常用心理評估量表手冊[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153-156.
[9]Lerner D,Reed JI,Massarotti E,et al.The Work Limitations Questionnaire′s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J].J Clin Epidemiol,2002,55(2):197-208.
[10]董小方,劉延錦,王金鑫,等.中文版工作受限情況調查問卷的研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12):54-57.
[11]Rosekind MR,Greqory KB,Mallis MM,et al.The cost of poor sleep:workplace productivity loss and associated costs[J].J Occup Environ Med,2010,52(1):91-98.
[12]Wald J.Work limitations in employed persons seeking treatment for chronic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J].J Trauma Stress,2009,22(4):312-315.
[13]Yamada M,Mizuno Y,Shiqevasu C.Impact of dry eye on work productivity[J].Clinicoecon Outcomes Res,2012(4):307-312.
[14]Mark G,Smith AP.Occupational stress,job characteristics,coping,and the mental health of nurses[J].Br J Health Psychol,2012,17(3):505-521.
[15]Gao YQ,Pan BC,Sun W,et al.Anxiety symptoms among Chinese nurses and the associated factors:a cross sectional study[J].BMC Psychiatry,2012(12):141.
[16]Gao YQ,Pan BC,Sun W,et al.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Chinese nurses:prevalence and the associated factors[J].J Adv Nurs,2012,68(5):1166-1175.
[17]呂文艷,侯愛和.臨床護士氣質類型、樂觀傾向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護理研究:下旬版,2010(8):2177-2179.
[18]Warren CL,White-Means SI,Wicks MN,et al.Cost burden of the presenteeism health outcome:diverse workforce of nurses and pharmacists[J].J Occup Environ Med,2011,3(1):90-99.
[19]Letvak SA,Ruhm CJ,Gupta SN.Nurses′presenteeism and its effects on self-reported quality of care and costs[J].Am J Nurs,2012,112(2):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