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
法國鋼琴藝術的緣起與發(fā)展
王瓊
鋼琴,一門高雅的藝術,自誕生以來便不斷受到人們的追捧。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與發(fā)展,鋼琴也是與時俱進,其自身也不斷地進行發(fā)展與完善。而法國,作為藝術的殿堂,自然會在第一時間接受一切與藝術有關的新生事物。當兩種高雅相互融合,又會迸出怎樣的火花?在此,本文將會對法國鋼琴藝術的緣起于發(fā)展進行闡述,感受高雅與高雅之間的強強聯(lián)合。
法國 鋼琴藝術的起源與發(fā)展
法國,一個浪漫的國家,自成立以來便不斷的接受各種藝術的熏陶,無論是傳統(tǒng)的畫畫、音樂、美工等藝術,還是時尚的服裝藝術,都在法國蓬勃發(fā)展,可以說法國是一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交織的神秘殿堂①。而鋼琴,作為藝術之中的佼佼者,自然會被法國這座城市所接受。而且,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鋼琴被越來越多天生浪漫的法國人所接受。無論是逛街、就餐、出行游玩都隨處可見彈鋼琴的藝術家,鋼琴的家庭普及率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發(fā)展,可見鋼琴是多么的受到法國人的歡迎②。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走入藝術的殿堂,看看為人所熱愛的鋼琴藝術是何時何地有何人所創(chuàng)造,又是如何被法國人們所熟知所喜愛的。
鋼琴有現(xiàn)代鋼琴與古鋼琴之分。其產生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歐洲的 12世紀至 14世紀,經過五百多年的發(fā)展,鋼琴具有了自身的演奏體系和發(fā)展軌跡,并且隨著人們對樂理的不斷認識,鋼琴自身也不斷的進行完善與發(fā)展③。
1.“古鋼琴”與“羽管鍵琴”
“古鋼琴”所展現(xiàn)的基本發(fā)聲原理便是鍵盤擊弦。這也是鋼琴的發(fā)展歷史中一個基本的原理。其構造簡單,只是單純的在長方形木箱的木制框架上,安裝一組金屬弦,通過在長方形木箱上的鍵盤后的平頭釘敲擊發(fā)出聲音④。還有一種叫做“羽管鍵琴”,除了其自身是利用琴鍵后的鳥類羽管或小型剛簧片發(fā)出聲音以外,其構造與發(fā)生原理都與古鋼琴大致相同。但是,兩種鋼琴都具有一個致命的缺點:不能按照人們的需求改變自身聲音的大小。這就使得鋼琴缺乏表現(xiàn)力,人們對之的重視自然不高,這一階段的鋼琴并沒有受到人們的追捧與喜愛。
2.鍵盤機械槌擊式鋼琴
鍵盤機械槌擊式鋼琴實在羽管鍵琴的基礎之上發(fā)展和完善的。18世紀初,意大利的樂器制造家巴托洛梅奧·克里斯托弗利在仔細研究羽管鍵琴之后,根據它的致命缺點——不能隨意改變聲音的大小,創(chuàng)造性的將皮革包裹在木槌上,通過敲擊琴鍵發(fā)聲⑤。這樣,演奏者就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不斷調整演奏力度,控制鋼琴發(fā)聲的大小,高音加大力度,低音則適當減少力度,鋼琴的表現(xiàn)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鋼琴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
3.鋼琴發(fā)展的“春天”
19世紀上半葉,可以說是鋼琴發(fā)展的“春天”,因為在這期間,整個古鋼琴系統(tǒng)都得到了顛覆式的變革,現(xiàn)代鋼琴的基本框架也在這一時期基本定型。首先,塞巴斯蒂安·埃拉爾將擊弦機械機構改進為復震奏機械,這意味著鋼琴不僅可以調控聲音的大小,也可以進行復雜琴譜的演奏,彈出更多或優(yōu)美婉轉、或擲地有聲的震撼人心的作品。緊接著,阿爾菲斯·巴考克首次采用鑄鐵弦架,彌補了以往鋼琴因琴架變形導致的琴弦松弛的缺點,使得鋼琴彈奏的音階更加準確,鋼琴演奏也更加流暢,延長了鋼琴的使用周期⑥。再后來,后人在總結前人的經驗基礎之上,將支撐結構、弦列的交叉排列和復震奏式擊弦機三要素相結合,至此,現(xiàn)代鋼琴的基本架構得到了確立。
在這些基礎之上,后人不斷發(fā)揮自身的聰明才智,依據自身的需求,不斷地對鋼琴結構和制造工藝進行改進,滿足藝術家的演奏需求。經過幾百年的發(fā)展,目前的鋼琴有兩本基本形式,一種是治理是鋼琴,一種是三角平臺式。
音樂自身就是復雜多變的,所以不同流派的作品,要有符合流派特征的音樂家進行演奏,同時一個演奏家極有可能代表一個時代的特征,也有可能代表一個民族精神,這些各種各樣的因素交融在一起,自然導致了鋼琴演奏也有不同的流派。目前公認的鋼琴演奏有三個流派,主要分布在法國、俄羅斯、維也納⑦。
1.法國流派
法國流派的代表人物是肖邦及其弟子。肖邦前期所教的弟子基本不太出名,因為其所教之人大多數(shù)都為貴族小姐。而且,肖邦演奏的地點多為舞會以及貴族自己的沙龍,雖然李斯特、奧芬巴哈這樣出名的鋼琴家是在法國出名,但是出名之后他們并未做過久的停留,所以對法國鋼琴藝術的形成與發(fā)展⑧。在世紀轉換、世界并不太平之際,比較出名的鋼琴家主要有 AlfredCortot、Moszkowski、Mikuli,他們都是肖邦系統(tǒng)的弟子,這個系統(tǒng)最后發(fā)展成為 Cortot法國式彈奏法。
2.俄國流派
俄國鋼琴的發(fā)展道路比較坎坷,音樂院建立的也比較晚,基本上是在 19世紀后半葉時期才建立的,建立者是 AntonRubinstein 和 NicolaiRubinstein 這對兄弟。AntonRubinstein 是音樂學院的院長。他有幾個比較出名的徒弟,分別是 JosefHoffman、Arensky,Siloti。其中最出名的是 Siloti,他是拉赫曼尼諾夫這一偉大鋼琴師的老師,他們這個系統(tǒng)下來有兩個人,一個是拉赫曼尼諾夫,一個是史克里亞賓。
3.維也納派
維也納的鋼琴演奏實際上是從貝多芬開始的,在現(xiàn)代人嚴重,貝多芬是大家公認的最偉大的鋼琴師,既能夠彈奏一首漂亮的鋼琴,也能寫出震撼認得心靈的演奏曲,但是在但是貝多芬并不是能為大家所接受的,世人對他的偏見十分多,他演出的機會也屈指可數(shù)。但是他有一個好徒弟——徹爾尼,徹爾尼是一位教書匠,他交出兩個最有名的學生,一個是李斯特,一個是Leschetizky。他 10歲向徹爾尼學習鋼琴,14歲時開始教書,最出名的學生是 Paderewski,另一個是 Schnabel。他們都是維也納派的杰出代表。
浪漫的法國一直都走在藝術的前沿,在 20世紀之初,法國鋼琴學派是以巴黎音樂學院為中心,以瑪格麗特·朗為代表。由于長期受到各種浪漫主義藝術的熏陶,以及強烈的藝術氛圍的影響,清澈、精確、纖巧是這一學派的主要特征。在 20世紀上半葉,受到德彪西、拉威爾等法國作曲家的影響,開始崇尚柔和與抑制的風格,人們不斷對鋼琴領域進行探索,希望解析機會擴大鋼琴藝術的表演范圍和表演方式。他們以深奧微妙、節(jié)奏活躍、技巧靈活、音樂動人的戲劇性而聞名于世,而民族感情的復興也助長了學派的這股力量。
1.瑪格麗特·朗
瑪格麗特·朗(Marguerit-Long 1874-1966),她出生在法國加爾省尼姆,曾在巴黎音樂學院接受鋼琴教育,獲得過格蘭披治獎 (第一名),主要演奏過 《Le Tombeau de Couperin》 和《Piano Concerto in G major》。
2.科爾托
科爾托 (Cortot,Alfred 1877-1962),曾就讀于巴黎音樂學院,連獲學院鋼琴比賽一等獎、“唯一優(yōu)等生獎”兩項桂冠。并靠演奏《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及《諸神的黃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理查德·克萊德曼
理查德·克萊德曼,1954年出生于法國巴黎,是唯一獲得金鋼琴獎的鋼琴家,主要作品有《水邊的阿狄麗娜》、《致艾德琳之詩》等。他改編、演奏并出版的樂曲包括《紅太陽》、《一條 大河》、《梁祝》以及《花心》等等,可見理查德·克萊德曼對中國藝術的熱愛。
隨著人們對高層次藝術的追求,鋼琴藝術在法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各種音樂學院蓬勃發(fā)展,學習鋼琴的學生數(shù)量也以親所未有的速度增長。藝術家們?yōu)榱俗非蟾叱难葑嗉夹g,彈奏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鋼琴曲目,不斷進行改良創(chuàng)新,在所有鋼琴藝術家的共同努力之下,鋼琴界呈現(xiàn)百花齊放的空前盛世。同時,提高鋼琴藝術的影響力,法國政府積極支持鋼琴家進行對外交流,所以,在各種大型有關鋼琴的音樂盛典和國際賽事之中,都能看到法國鋼琴藝術家的身影,例如意大利貝里尼國際聲樂比賽、瓦爾塞西亞國際鋼琴比賽”、哈恩國際鋼琴比賽等國際賽事。鋼琴家們也積極與他國藝術家進行藝術交流,例如法國鋼琴大師亮相珠海北山世界藝術節(jié),法國鋼琴師瘦西湖演奏可移動鋼琴等新聞,可以說是屢見不鮮。
鋼琴藝術在法國的發(fā)展,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法國歷史的體現(xiàn)。法國社會動蕩,鋼琴藝術的發(fā)展便會困難重重,發(fā)展緩慢。法國社會穩(wěn)定,人們豐衣足食,鋼琴藝術便會迅速的普吉島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fā)展,鋼琴藝術家們也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創(chuàng)造出一部又一部震撼人心的優(yōu)秀作品。
注釋:
①周為民.循歷史軌跡談鋼琴藝術的緣起于發(fā)展[J].中國音樂,2009(1).
②楊菁.標題與形象的虛實處理——李斯特《塔索:哀訴與凱旋》的音樂形象分析[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
③付周利.論西方宗教對歐洲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的影響[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9).
④屠艷.在機遇與奮發(fā)中繁榮——中國當代西方音樂史研究述論(1978—)[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5(4).
⑤華文健.論維也納古典樂派對交響曲的貢獻 [J]安徽文學(下半月). 2009(1).
⑥彭永啟,董蓉.閱讀與思考——關于新版格勞特《西方音樂史》及其歷史寫作[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4(2).
⑦張梓純.從目的論角度看格勞特《西方音樂史》第四版和第六版譯本[J].天津音樂學院,2012(1).
⑧曹明明.從格勞特《西方音樂史》(第七版)看音樂史編纂學研究新趨勢[J]山東大學,2009(1).
作者單位:中北大學藝術學院
★注:山西省委宣傳部 2013年山西省國有藝術表演院團改革模式的實證研究 - 以山西演藝(集團) 公司為例,項目編號:2013041075-04;山西高校鋼琴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項目,編號:J20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