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新
參麥注射液對晚期直腸癌化療患者血細胞的影響
趙建新
目的探討參麥注射液對直腸癌晚期化療患者的血細胞影響情況。方法98例化療晚期直腸癌患者, 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 每組49例,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化療,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參麥注射液, 比較兩組患者化療前后紅細胞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及T細胞亞群的差異。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前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水平都有所下降, 但對照組的白細胞水平要明顯低于治療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紅細胞與血小板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參麥注射液可穩(wěn)定晚期直腸癌化療患者的白細胞水平, 可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麥注射液;晚期;直腸癌;血細胞
直腸癌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根據(jù)資料顯示, 全世界每年新發(fā)的直腸癌患者高達94萬人, 其中有50萬人會因為直腸癌而死亡。而在中國直腸癌的發(fā)病率也高居腫瘤發(fā)病率的第3位[1], 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早期直腸癌以手術治療為主, 而對于晚期直腸癌患者, 化療無疑是為了延長生存時間, 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最佳治療方法。但眾所周知, 化療會給患者造成很多不良反應, 其中血細胞下降已經成為困擾腫瘤內科醫(yī)生的嚴重問題之一。本院在晚期直腸癌患者化療期間聯(lián)合應用參麥注射液穩(wěn)定白細胞水平, 取得了良好結果, 現(xiàn)將經驗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資料為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進行化療的98例晚期直腸癌患者, 所有患者都經電子結腸鏡確診為直腸癌, 且自愿加入實驗, 排除參麥過敏的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 每組49例。治療組男25例, 女24例, 年齡35~74歲, 平均年齡(63.5±4.5)歲。病程1~4年, 平均病程(2.5±1.3)年。對照組男26例, 女23例,年齡36~74歲, 平均年齡(63.6±4.3)歲。病程1~5年, 平均病程(2.5±1.6)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化療, 化療過程中根據(jù)患者的情況給予常規(guī)對癥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參麥注射液治療, 5%葡萄糖250 ml, 參麥注射液60 ml, 1次/d,靜脈滴注, 連續(xù)應用10 d。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測定兩組患者的血常規(guī), 記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結果, 同時測定兩組患者治后的T淋巴細胞亞群, 比較兩組患者的差異。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常規(guī)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水平都有所下降,但對照組的白細胞水平要明顯低于治療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紅細胞與血小板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常規(guī)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常規(guī)比較(±s)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1,bP>0.05
組別 例數(shù) 白細胞(×109/L) 紅細胞(×1012/L) 血小板(×109/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49 5.61±0.14b 3.43±0.04a 3.63±0.27b 3.31±0.74b 201.1±10.64b 187.4±9.72b對照組 49 5.62±0.23 2.05±0.54 3.65±0.54 3.11±0.05 202.8±11.54 195.3±10.81 t 1.531 9.391 1.143 1.082 0.998 0.514
表2 兩組患者的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的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s)
注:與對照組相比, P>0.05
組別 例數(shù) CD3 CD4 CD8 CD4/CD8治療組 49 59.43±3.81 22.42±4.52 18.71±3.22 1.02±0.11對照組 49 59.41±3.61 22.79±3.94 18.43±2.94 1.07±0.19 t 0.249 0.547 0.695 0.12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晚期直腸癌化療患者應用參麥注射液, 可減少化療后白細胞水平下降, 這與國內相關報道一致[2]。作者總結其原因在與, 晚期直腸患者化療是唯一的治療方法, 但化療過程中由于化療藥物的副作用, 大部分患者都會出現(xiàn)一些副作用, 包括骨髓抑制﹑脫發(fā)﹑抵抗力下降﹑胃腸道反應﹑血細胞下降等。其中血細胞下降是其中比較嚴重的副作用之一。而從中醫(yī)理論上來講, 直腸癌患者屬于本虛標實, 早期一般為淤毒濕熱偏盛, 而到了晚期則為腎脾陰陽俱虛, 因此治療應以扶正固本﹑健脾益氣﹑消熱利濕﹑解毒散瘀為主。而參麥注射液是一種中藥制劑, 其主要的作用為回陽救逆, 益氣固本, 同時還可補肺益脾。因此直腸癌晚期患者在化療期間應用, 可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 從而保護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 提高患者的耐受程度, 從而可在一定程度上穩(wěn)定患者的血細胞水平[3]。
國內學者王革等[4]的研究發(fā)現(xiàn), 晚期腫癌患者應用參麥注射液, 化療后患者的白細胞水平雖然也有所下降, 但下降的幅度缺明顯低于不應用參麥組, 這與本次研究結果相符合。除此之外, 根據(jù)參麥注射液藥性, 其也廣泛的應用與其他腫瘤患者的化療的輔助用藥中, 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績。盡管如此, 也有一部分學者對于參麥注射液可穩(wěn)定腫瘤患者的血細胞這一說法存在疑問, 其認為參麥注射液只能做為腫瘤患者化療的輔助用藥, 可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 增強患者抵抗化療的副作用, 但對于血細胞的固定作用卻有限[5,6]。而本次研究中, 治療組患者也僅是白細胞水平治療前后存在差異, 其他紅細胞﹑血小板﹑T細胞淋巴群等變化不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 作者認為參麥注射液對于晚期直腸癌化療患者的血細胞的研究仍然處于初步的研究階段, 未來仍然需要有學者進行大樣本﹑多中心﹑長時間隨訪的研究來證明。但也不可否認, 參麥注射液對于晚期直腸癌化療患者有著明顯的正性作用, 臨床治療過程中應積極應用, 從而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增強患者機體抵抗力, 減少化療的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 參麥注射液可穩(wěn)定晚期直腸癌化療患者的白細胞水平, 可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張蕓,李志明,楊薇.參附注射液聯(lián)合化療對中晚期大腸癌患者生存質量影響的研究.湖北中醫(yī)雜志, 2014, 8(6):231-232.
[2]嚴春開.參麥注射液治療化療后白細胞減少患者100例療效分析. 中國中醫(yī)藥咨詢, 2012, 4(5):161.
[3]李慧杰,乞宗泰.參麥注射液提高腫瘤化療患者免疫功能的臨床觀察.河北醫(yī)藥, 2008, 30(3):320-321.
[4]王革,秦偉夫.參麥注射液對肺癌化療患者血細胞的影響.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10, 8(23):43-44.
[5]張文高.參麥注射液對肺癌化療患者血細胞的影響.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 2011, 4(1):431-432.
[6]李陽,林麗珠,王健.參麥注射液在惡性腫瘤中的應用.新中醫(yī), 2012, 8(5):134-13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112
2015-08-10]
475200 杞縣人民醫(yī)院腫瘤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