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暉
冰凍護理墊在腦卒中患者中的作用效果分析
關(guān)暉
目的分析冰凍護理墊在腦卒中高熱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方法60例腦卒中高熱患者按就診順序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0例。兩組均行常規(guī)護理, 對照組使用冰凍礦泉水瓶進行頭部物理降溫, 觀察組使用冰凍護理墊進行頭部物理降溫。對比兩組干預前后的平均體溫、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結(jié)果兩組干預前平均體溫及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平均體溫及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采用冰凍護理墊對腦卒中高熱患者進行頭部物理降溫可有效改善患者體溫, 并改善預后, 臨床可廣泛采用。
冰凍護理墊;腦卒中;高熱
腦卒中是目前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突發(fā)性腦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性疾病, 常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 高熱則是其中一種[1]。腦卒中患者一旦發(fā)生高熱后常給預后造成明顯影響, 因此應采取有效方式對患者發(fā)熱狀態(tài)進行處理。作者采用冰凍護理墊對腦卒中高熱患者進行頭部降溫, 獲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3~9月收治的60例腦卒中高熱患者, 按就診順序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0例。觀察組男18例, 女12例;年齡55~76歲, 平均年齡(65.38±10.25)歲;病程8個月~5年, 平均病程(3.45±1.28)年;缺血性腦卒中10例, 出血性腦卒中20例;入院時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評分7~13分, 平均評分(9.36±1.08)分。對照組男19例, 女11例;年齡52~75歲, 平均年齡(64.73±10.12)歲;病程7個月~6年, 平均病程(3.52±1.31)年;缺血性腦卒中11例, 出血性腦卒中19例;入院時GCS評分6~14分, 平均評分(9.43±1.02)分。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shù)會議制定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腦卒中的診斷標準[2], 排除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及體溫低于38.5℃病例。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體溫測定方法 采用遠紅外耳溫槍(Braun/博朗 IRT4520)進行測定:使用前先進行檢查, 確保探頭薄膜無損壞, 后將探頭對準耳膜并與耳道密合, 每耳各測3次取平均值。
1.2.2 護理及降溫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行常規(guī)護理, 包括嚴密觀察生命體征, 指導患者用藥及飲食, 告知注意事項等。對照組采用冰凍礦泉水瓶進行降溫, 將冰凍后的礦泉水瓶采用干毛巾進行包裹后置于雙側(cè)顳部及頭頂, 每2小時更換1次。觀察組采用冰凍護理墊進行降溫, 將無菌護理墊內(nèi)倒入適量的水, 以將護理墊充分濕潤為宜, 后放入冰箱中冷凍, 2 h后取出護理墊包裹于患者頭部, 每2小時更換1次。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平均體溫、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體溫的測定時間為干預前及干預24 h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測定時間為干預前及1個月后, 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神經(jīng)功能缺損量表(NIHSS)[3]進行評價, 得分越低代表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越輕。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干預前體溫及神經(jīng)功能缺損得分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干預后體溫及神經(jīng)功能缺損得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體溫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比較(±s)
表1 兩組體溫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比較(±s)
注:兩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shù) 體溫(℃) 神經(jīng)功能缺損得分(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 30 39.87±2.28 37.32±1.51a 21.56±4.29 14.37±3.31a對照組 30 39.52±2.61 38.39±1.08 20.92±4.72 17.29±4.08 t 0.55315 3.1568 0.54958 3.0441 P >0.05 <0.05 >0.05 <0.05
腦卒中是目前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 具有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等特點, 給家庭和社會都造成較嚴重的負擔[4]。該病以腦局灶病癥及意識障礙為主要表現(xiàn), 高熱是其常見并發(fā)癥之一, 患者一旦發(fā)生后, 腦血流量及腦組織氧代謝增加, 原有腦損害加重, 不但給預后形成嚴重影響, 還加大了死亡的幾率。臨床研究資料顯示[5], 亞低溫技術(shù)對顱腦損傷及缺血性腦損傷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頭部局部亞低溫治療也成為腦卒中的一種常用的輔助治療方式。作者以此為基礎(chǔ)對腦卒中患者實行頭部物理降溫, 其中對照組采用冰凍礦泉水瓶進行降溫, 觀察組采用冰凍護理墊進行降溫, 經(jīng)比較顯示以采用冰凍護理墊降溫的患者不但24 h后體溫更低, 且1個月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得分也明顯更低。冰凍礦泉水瓶是本院普遍使用的降溫方法, 雖有一定的療效,但存在不易固定的缺點, 且其與頭部不能完全貼合, 降溫效果受限。護理墊的主要材質(zhì)為高吸水性樹脂及絨毛漿, 既具有較好的吸水效果, 又有較好的保濕性, 將水倒入護理墊后分布較均勻, 經(jīng)冰凍后形成冰沙狀態(tài), 表面較為光滑, 不會有棱角出現(xiàn), 包裹頭部后能廣泛的與皮膚形成緊密貼合, 可最大限度的吸收熱量, 故降溫效果更好。良好的降溫效果也使得患者腦水腫減輕更為明顯, 腦細胞對缺氧狀態(tài)的耐受性也明顯提高, 有助于更好的恢復神經(jīng)元功能, 腦組織的繼發(fā)性損害也明顯減輕, 故患者預后更好。
綜上所述, 冰凍護理墊對腦卒中高熱患者降溫效果更好,能較好的改善患者預后, 且該方法操作簡單、成本低, 還能有效的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量, 是較為理想的頭部降溫措施,值得推廣。
[1] 楊小燕, 王艷芳. 冰凍棉棒涂擦刺激法用于腦卒中吞咽障礙早期護理的效果觀察. 護士進修雜志, 2014(17):1599-1601.
[2] 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shù)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 1996, 29(6):379-381.
[3] 譚向紅.血栓通聯(lián)合補陽還五湯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 NIHSS及血液流變學指標的影響.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4, 34(23):6566-6567.
[4] 林婉麗, 龔麗娜, 彭莉.亞低溫治療儀治療腦卒中并發(fā)中樞性高熱的觀察與護理.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0, 14(18):35-36.
[5] 趙樹, 關(guān)華.依達拉奉聯(lián)合亞低溫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療效觀察.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4, 17(16):66-6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1.171
2015-07-07]
113001 撫順市第二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一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