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攀 唐桂陽 沈景壽 陳俊?!£愑?/p>
摘要:目的 影響術后胸椎黃韌帶骨化癥遠期療效及遠期療效分析。方法 選取50例于近3年來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胸椎黃韌帶骨化癥患者,對50例患者行胸椎黃韌帶骨化癥手術,觀察并分析遠期療效。結(jié)果 術后2年和術后5年的優(yōu)良率為70%和60%,手術范圍累及胸椎管段和僅限于T1~T9段范圍優(yōu)良率為52%和58%,術前病程大于5年和術前病程小于5年療效為46%和50%,三組比較P值均大于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論 胸椎OLF患者的遠期療效不如近期效果,且手術波及到腰椎段者且術前患病時間長可能影響遠期療效,因此應盡量避開影響因素,提高預后效果。
關鍵詞:遠期療效;胸椎黃韌帶骨化癥;影響因素
胸椎黃韌帶骨化癥(OLF)的發(fā)病率較低,多見于亞洲人,其為退行性疾病,因此中老年人的發(fā)病率較高,女性發(fā)病率較男性低,多見于患者的下胸段,中胸段較少發(fā)病。OLF是指胸椎管狹窄而壓迫神經(jīng)、脊髓等體征和癥狀[1,2]。治療OLF唯一有效的措施是通過手術減輕對脊髓、神經(jīng)的壓迫。目前對OLF手術治療后的近期療效,有大量學者已經(jīng)對其進行報告,然而鮮有學者對遠期療效進行報道。本文為深入探討臨床診療策略,對OLF的術后遠期療效以及影響術后遠期療效進行研究,詳見以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50例于近3年來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胸椎OLF患者,患者均經(jīng)CT、MRI、臨床癥狀確診為胸椎OLF患者。被研究的50例胸椎OLF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手術時患者年齡40~78歲,人均年齡為(59.0±16.3)歲,發(fā)病時間4個月~8年,,平均發(fā)病時間為38.0個月,其中有患者的狹窄段大部分在T1~T9。所有被研究OLF患者中伴有高血壓有10例患者,伴有心房顫動有5例,伴有糖尿病患者有8例。
1.2方法 給予患者俯臥位,采用全身麻醉對患者進行麻醉,后正中入路,采用高速磨鉆進行開槽,將全層骨性結(jié)構(gòu)磨透,將黃韌帶斷開,整塊提起胸椎管后壁,進而使得脊髓得到充分減壓。對于骨化較小的骨塊,應盡量保存,避免大的創(chuàng)傷,切除責任段緊鄰的可疑節(jié)段,保留離責任段較遠的可疑節(jié)段。
1.3療效判定 對術后的OLF患者進行6個月、2年、5年的優(yōu)良率訪問。依照有關療效評定標準,將療效分為4個等級。分別為差、一般、良、優(yōu)。在隨訪期間對胸椎OLF患者進行CT、MRI以及X線的檢查[3]。
1.4統(tǒng)計方法 本文中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1.0進行處理,優(yōu)良率的組間比較采用χ2進行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意義。
2結(jié)果
2.1患者在術后6個月的優(yōu)良人數(shù)為40例,優(yōu)良率為80.0%,然而在術后2年時的優(yōu)良率較6個月時的少,較術后5年的優(yōu)良率要高,但P>0.05,無統(tǒng)計意義,見表1。
2.2不同病程和手術范圍的療效對比 術前病程大于5年和術前病程小于5年療效對比,前者較低,且手術范圍累及胸椎管段和僅限于T1~T9段范圍療效作對比,前者的療效較差。而兩組比較P均大于0.05,無統(tǒng)計意義,見表2。
3結(jié)論
胸椎OLF患者往往無明顯癥狀,通常為隱匿狀態(tài),通?;颊咴跈z查其他脊椎問題時發(fā)現(xiàn)?;颊呒顾杞?jīng)長時間的壓迫下,常會出現(xiàn)步態(tài)不穩(wěn)、僵硬、下肢麻木等癥狀,而往往這些癥狀并不是鑒定腰椎管狹窄的主要依據(jù),胸腹部束帶感是其主要依據(jù)[4]。其次,有患者會出現(xiàn)急性脊髓損害癥狀,在有創(chuàng)傷后,并且行走障礙是患者主要的訴求。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是解除OLF患者的脊髓壓迫,胸椎管切除術的主要原則就是解除脊髓壓迫,是臨床上已被證實較為有效、且安全的手術方式[5]。本文中,術后半年的優(yōu)良率達到80.0%,而在術后5年的優(yōu)良率僅為60%,說明術后近期效果較好,而術后時間較長時,胸椎OLF患者的癥狀可能會停止改善,甚至又加重的可能。因此,應對胸椎OLF患者為進行規(guī)律而長期的訪問。影響胸椎OLF術后時間不小于5年的療效的因素,目前報道較少,近期效果,國內(nèi)已有報道,可能跟患者年齡、病程、癥狀的嚴重度、脊髓內(nèi)部信號、CT分型等有關。本文中通過對手術范圍累及胸椎管段和僅限于T1~T9段范圍療效作對比,前者的療效較差。同時術前病程大于5年和術前病程小于5年療效對比,前者較低,而兩組比較P均大于0.05,無統(tǒng)計意義,可能由于實驗例數(shù)少而導致的。
綜上所述,胸椎OLF患者的遠期療效不如近期效果,且手術波及到腰椎段者且術前患病時間長可能影響遠期療效,因此應盡量避開影響因素,提高預后效果。
參考文獻:
[1]鄒璇,詹新立.全椎板切除減壓治療老年黃韌帶骨化癥療效及相關因素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3,42(20):2392-2393.
[2]周健,陳農(nóng),董健,等.胸椎黃韌帶骨化癥的外科治療及療效影響因素分析[J].復旦學報(醫(yī)學版),2010,37(4):379-383.
[3]邱志杰,楊惠林,楊同其,等.胸椎黃韌帶骨化癥的手術療效和預后因素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1,40(1):22-24.
[4]趙光宗,劉瑤,張華朋,等.胸椎黃韌帶骨化癥手術治療方法的選擇[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2,35(2):19-21.
[5]趙曉東,王鋒,龍耀武,等.胸椎黃韌帶骨化癥的診療體會[J].中國骨腫瘤骨病,2010,09(4):317-319.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