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這樣說道:“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懌辭?!薄胺e學以儲寶”一句便很好地道出了廣泛閱讀積累對文學的重要性??梢哉f閱讀與寫作就像春秋時的宗法制與分封制般互為表里,相輔相成。沒有了閱讀的積累作文便喪失了文學的色彩,沒有了語言的調(diào)和。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guān)系?!币虼嗽谄綍r的寫作訓練中我們應(yīng)有意識地讓學生明白課外閱讀與素材積累的重要性,讓閱讀與作文有機契合在一起。
一、注意引導,關(guān)注文章內(nèi)在
閱讀中有著諸多可供學生借鑒的素材、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語句和可供學生學習的嚴謹結(jié)構(gòu)。就像葉圣陶所言:“課文無非是例子,憑著例子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因此我們在進行課文講解時應(yīng)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關(guān)注文章的內(nèi)在,更重要的是在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學會課外閱讀,通過課外閱讀來進行作文訓練。例如在作文課前我們先讓學生思考“假如僅給你三天光明”你會做什么,這樣在學生進行思考、回答后我們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jié),然后引入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學生在其中感受到海倫·凱勒的不屈、堅韌與樂觀,進而讓同學根據(jù)這本書談?wù)勛约旱乃妓?,以及書中讓自己感動的部分。當這些進行完畢后,我們再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漫漫長路上充滿著艱難險阻,在面對人生困境時,我們是選擇彷徨度日、自暴自棄,還是樂觀生活,笑對風雨”并讓學生以此為話題展開寫作。通過前面的閱讀鋪墊,情感的激發(fā)再加上老師的引導,學生的思路得到了拓寬,在寫文章時也不會發(fā)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感慨。
二、注重積累,達到舉一反三
韓愈曾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由此也可看出,閱讀是寫作的先行者,沒有一定的閱讀積累難以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而受年齡和文學素養(yǎng)的影響,這一階段的學生難以形成自己的寫作思維意識,這時老師便應(yīng)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引導學生“會讀書,愛讀書,讀好書”,這樣學生在進行作文寫作時才會思如泉涌。小學時期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弱,這一階段老師可采取強制性的手段督促學生閱讀,積累素材,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進行課外閱讀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注重對文中的美句佳詞進行整理,寫出讀書筆記,每天在早上晨讀時讓學生拿出一部分的時間背誦記憶;對于較好的寫作素材進行歸納;對于自己喜歡的文章或是感觸最深的文章寫出讀后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腹有詩書氣自華”,通過對文章中佳句的不斷記憶、理解,對寫作素材的不斷積累,學生的寫作思路會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寫作技巧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我們也可以讓學生一齊閱讀理解有代表性的課外閱讀,然后據(jù)此來讓學生寫一篇文章等方式進行寫作訓練,使閱讀與寫作更好地結(jié)合在一起。例如當學生看《簡·愛》時我們便可以讓學生感受文中女主人翁的堅強不屈、獨立自主與積極進取,進而讓學生據(jù)此以“人生應(yīng)該怎樣走、我們應(yīng)該以什么態(tài)度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等為中心寫一篇文章,或是讓學生據(jù)此寫一篇讀后感;當我們看完《西游記》后,對于《西游記》中師徒四人取經(jīng)后的歷程,我們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寫一篇《西游記續(xù)》來增強學生的想象力。
三、關(guān)注情感,體味文章意境
我們平常在進行課文講解時注重的多是段落分析,中心劃分與內(nèi)容理解,而對于作者的寫作意境、語言表達與情感運用卻沒有進行過多的涉及,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也往往采取規(guī)劃范圍,讓學生自行閱讀的方法。這使得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難以對這些方面進行過多的關(guān)注,使課外閱讀能力降低,也無法將自己的情感與作者的文章相融合,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小學是作文寫作的奠基時期,這一時期學生對作文的認識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今后的作文寫作起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應(yīng)當有意識地讓學生注重作者的情感表達方式,注重對作者情感表達的感悟和積累,在感悟文章真諦的同時為自己的寫作打開一扇窗。通過這些使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有意識地對閱讀中的素材進行挖掘,從而有利于學生的情感積累和寫作情感塑造。
總之,語文課外閱讀能力的高低對學生的作文水平影響甚大,它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句的運用、材料的選取、作文的審題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我們應(yīng)當注重閱讀與寫作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并根據(jù)這種聯(lián)系有意識地訓練學生,提高他們的寫作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閱讀素材的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