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龍
(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色連二礦)
FLAC3D數(shù)值分析方法在錨固方案優(yōu)選中的應用
李啟龍
(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色連二礦)
采用數(shù)值分析軟件計算地下工程結構的應力應變情況,分析結構穩(wěn)定性的方法已得到廣泛應用。采用FLAC3D數(shù)值分析軟件對色連二礦12205順槽各錨固方案進行數(shù)值分析,得到各錨固方案巷道位移變形參數(shù),可以直觀、快速、高效、經(jīng)濟地選擇最優(yōu)方案,確保達到最佳錨固效果。
FLAC3D數(shù)值分析 錨固 優(yōu)選
礦井煤層巷道掘進過程中,支護設計是關系到煤巷安全高效生產的重要保證。目前煤巷錨桿支護設計方法基本上可歸結為3類[1]:第一類是工程類比法,包括應用簡單的公式進行計算,常用的有以回采巷道圍巖穩(wěn)定性分類為基礎的設計法及以圍巖松動圈分類的設計法;第二類是理論計算法,有懸吊理論、冒落拱理論、組合拱理論等;第三類是借助數(shù)值模擬進行錨桿支護設計,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利用數(shù)值模擬計算地下巖石工程結構的應力、應變,分析結構穩(wěn)定性的方法已得到廣泛應用。為了確定色連二礦12205回風順槽最優(yōu)錨固方案,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軟件對12205順槽各錨固方案進行數(shù)值分析[2]。
色連二礦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qū)境內,12205工作面位于礦井一水平二盤區(qū),工作面2-2中煤層厚度變化較大,東部煤厚一般在1.7~2.1 m;中部煤層變薄,最薄處為0.9 m;西部靠近切眼處煤層較厚,最厚處為4.65 m。2-2中煤層為黑色,以暗煤、絲炭為主,外生裂隙發(fā)育,塊狀結構,局部含一層0.2 m泥巖夾矸;直接頂為細砂巖,平均厚1.5 m,老頂為粉砂巖,平均厚6.8 m;直接底為細砂巖,平均厚14 m;老底為中砂巖,平均厚8 m。2-2中煤層為近水平煤層,地質條件較為簡單。
(1)雖然2-2煤層硬度大,但煤層內生裂隙,特別是縱向裂隙發(fā)育,煤層常呈塊狀片幫,從而造成巷道成型差。
(2)2-2中煤層頂板細砂巖的抗壓強度一般為7.2 MPa,抗拉強度為0.21 MPa,巖石強度低、砂化嚴重,不僅易離層、風化破碎,而且也加劇了頂板巖層的不穩(wěn)定性。
(3)當頂板有裂隙、構造或錨索孔通達砂巖層時,頂板淋水,不僅影響錨索的內錨效果,而且還會造成頂板砂質泥巖、泥巖膨脹和強度弱化,同時頂板淋水還會使錨桿和錨索發(fā)生銹蝕,降低錨桿和錨索的承載力。
(4)巷道斷面大,服務時間長,因此,對巷道圍巖的長期穩(wěn)定性要求較高。
(1)優(yōu)化順槽巷道斷面形狀,將順槽巷道斷面由矩形調整為平頂微拱形。矩形巷道的拐角處是應力集中點,將巷道斷面調整為平頂微拱形,不僅可改善巷道圍巖的受力狀況,而且還可避免肩窩錨桿出現(xiàn)剪切現(xiàn)象。
(2)頂、幫錨桿采用組合整體支護結構。將頂、幫錨桿通過W鋼帶和梯子梁搭接布置形成一整體結構,不僅可提高頂板肩窩抹角處圍巖的穩(wěn)定性,而且還有利于控制巷道斷面。
(3)提高錨桿的初始預緊力,防止頂板低位巖層出現(xiàn)早期離層。因為頂板離層都是由淺部向深部發(fā)展的,提高錨桿的初始預緊力,不僅可以消除巖層內原始的裂縫空隙,使各個巖層鎖緊為一個整體,而且高預緊力通過鋼帶、托板擴散,可有效提高錨固體的整體剛度,從而有利于防止頂板低位巖層出現(xiàn)早期離層,避免高位巖層出現(xiàn)離層。
(4)提高巷道的初始支護強度,實現(xiàn)一次支護有效化。巷道圍巖揭露后就進行錨索網(wǎng)支護效果最佳,若在已發(fā)生離層破壞的圍巖中補打錨桿和錨索,其支護效果將會大幅度降低。
(5)采取頂板沿煤幫整體跨落防治措施。改進頂板錨索的布置方式,使頂板支護結構體形成類似于桁架的斜拉結構,可避免頂板沿煤幫整體跨落。
(6)采用錨索錨固力增強技術。一般來說,若鉆孔直徑、錨索直徑及藥卷直徑符合“三徑”匹配要求,其錨固力是能夠滿足要求的,如果錨索直徑與鉆孔直徑差值大于10 mm,則攪拌時有可能造成錨固劑密實度不夠,從而影響藥卷對錨索的握裹力及藥卷與孔壁的粘結力。為了提高φ17.8 mm錨索的錨固力,可在錨索錨固端設置一個橡膠擋環(huán)。橡膠擋環(huán)規(guī)格:內徑為17.4 mm,外徑為25 mm,長50~60 mm,擋環(huán)安設在距錨索內錨端頭1 400 mm。
4.1 數(shù)值模型的建立
選取12205回風順槽揭露的砂質泥巖、細砂巖、粉砂巖以及煤層作為建模對象。其中12205回風順槽為實體煤巷道,12205主運順槽與輔運順槽(12206回風順槽)之間煤柱寬度為20 m,三維數(shù)值計算模型尺寸為405 m×100 m×100 m(長×寬×高),共劃分21 600個單元,25 389個結點。在建立過程中,對巷道周邊區(qū)域網(wǎng)格進行加密劃分,為了保證數(shù)值計算的準確程度,盡量減小整個模型網(wǎng)格尺寸差異,差異越大,編碼就越無效[3]。數(shù)值模擬計算采用Mohr-Coulomb plasticity model本構模型,大應變變形模式,模型側面限制水平移動,底面限制垂直移動,按上覆巖層厚度施加均布荷載,垂直應力為8 MPa,材料破壞遵循Mohr-Coulomb強度準則[4]。圖1為12205各順槽位置關系示意,圖2為三維數(shù)值計算模型。
圖1 12205各順槽位置關系示意
圖2 三維數(shù)值計算模型
4.2 錨固模擬方案
巷道斷面為5 m×2.8 m,模擬不同支護參數(shù)下12205回風順槽掘進過程中巷道圍巖應力和位移,模擬方案如下[5]:
工況一:矩形巷道,掘進期間頂板布置6根錨桿,規(guī)格為φ20 mm×2 500 mm,間距為900 mm,頂板兩側錨桿帶10°施工,巷幫布置4根錨桿,規(guī)格為φ18 mm×2 000 mm,間距為750 mm。巷道頂板和幫部鋼帶排距為900 mm。頂板錨索采用“3-0-0-3”布置,規(guī)格為φ17.8 mm×7 300 mm,錨索間排距為1 300 mm×1 800 mm。
工況二:矩形巷道,巷道頂板和幫部鋼帶排距為1 000 mm,頂板錨索采用“3-0-0-3”布置,錨索間排距為1 300 mm×2 000 mm,其他支護參數(shù)同工況一。
工況三:矩形巷道,巷道頂板和幫部鋼帶排距為1 000 mm,頂板錨索采用“4-0-0-4”布置,兩端錨索按80°扎角施工,錨索間排距為1 300 mm×2 000 mm,其他支護參數(shù)同工況一。
工況四:矩形巷道,巷道頂板和幫部鋼帶排距為900 mm,頂板錨索采用“4-0-0-4”布置,兩端錨索按80°扎角施工,錨索間排距為1300 mm×2 700 mm,其他支護參數(shù)同工況一。
工況五:平頂微拱形巷道,掘進期間頂板布置6根錨桿,錨桿排距為1 000 mm;頂板兩側肩窩錨桿不僅垂直園弧,而且同時穿過頂板鋼帶和巷幫梯子梁,頂板錨索采用“3-0-0-3”布置,錨索間排距為1 300 mm×2 000 mm,其他支護參數(shù)同工況一。
4.3 數(shù)值模擬計算結果分析
4.3.1 應力分析
圖3為5種工況下巷道圍巖的應力云圖??梢钥闯觯合锏篱_挖導致巷道淺部圍巖卸壓,使巷道淺部圍巖中存在一個應力降低區(qū),由于巷道底板沒有采取加固措施,因此底板中應力降低區(qū)范圍較頂板和兩幫范圍大。同時巷道的開挖改變了原巖應力分布,在巷道周邊形成應力集中區(qū)[6]。由于支護參數(shù)的不同,各工況應力峰值也有所不同,工況一中垂直應力峰值為11.5 MPa,水平應力峰值為9.73 MPa,垂直應力峰值出現(xiàn)在距巷道邊緣3.3 m位置處;工況二中垂直應力峰值為12.33 MPa,水平應力峰值為10.06 MPa,垂直應力峰值出現(xiàn)在距巷道邊緣3.5 m 位置處;工況三中垂直應力峰值為10.99 MPa,水平應力峰值為9.82 MPa,垂直應力峰值出現(xiàn)在距巷道邊緣3.1 m位置處;工況四中垂直應力峰值為13.04 MPa,水平應力峰值為10.21 MPa,垂直應力峰值出現(xiàn)在距巷道邊緣3.9 m位置處;工況五中垂直應力峰值為10.95 MPa,水平應力峰值為10.15 MPa,垂直應力峰值出現(xiàn)在距巷道邊緣3.9 m位置處。工況四中巷道圍巖應力集中程度最高,圍巖塑性區(qū)域分布最廣;工況五中巷道斷面為微拱形,有效改善了圍巖的應力環(huán)境,圍巖集中程度相對較低,工況五中的巷道支護方案能夠更好地改善圍巖應力環(huán)境。
圖3 不同工況下巷道圍巖應力變化情況
4.3.2 位移分析
圖4為5種工況下巷道圍巖位移云圖。可以看出:工況一中巷道頂板最大下沉值為48 mm,底板最大底鼓量為153 mm,左幫最大位移值為118 mm,右?guī)妥畲笪灰茷?19 mm;工況二中巷道頂板最大下沉值為62 mm,底板最大底鼓量為225 mm,左幫最大位移值為150 mm,右?guī)妥畲笪灰茷?51 mm;工況三中巷道頂板最大下沉值為42 mm,底板最大底鼓量為137 mm,左幫最大位移值為110 mm,右?guī)妥畲笪灰茷?12 mm;工況四中巷道頂板最大下沉值為71 mm,底板最大底鼓量為323 mm,左幫最大位移值為209 mm,右?guī)妥畲笪灰茷?10 mm;工況五中巷道頂板最大下沉值為40 mm,底板最大底鼓量為126 mm,左幫最大位移值為98 mm,右?guī)妥畲笪灰茷?07 mm。根據(jù)各錨固方案數(shù)值分析結果,可知工況五位移變形最小,支護效果最佳,工況三次之。
現(xiàn)今FLAC3D數(shù)值模擬軟件在分析結構穩(wěn)定性、位移、應力應變方面已得到廣泛應用,通過FLAC3D數(shù)值模擬軟件在色連二礦12205順槽各錨固方案的應用,可以直觀得到在各錨固方案下巷道位移變形參數(shù),與傳統(tǒng)的選擇錨固方案相比,可以快速、經(jīng)濟地選擇最優(yōu)錨固方案,確保達到最佳錨固效果,提高決策水平。
[1] 劉 波,韓彥輝.FLAC原理、實例與應用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 漆泰岳.錨桿與圍巖相互作用的數(shù)值模擬[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2.
[3] 閆莫明.巖土錨固技術手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4] 樊俊豪,劉 闖,崔玉賢,等.深部巷道圍巖錨網(wǎng)耦合支護技術[J].煤礦安全,2013(2):83-85.
[5] 孫曉明,何滿潮.深部開采軟巖巷道耦合支護數(shù)值模擬研究[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2005(2):166-169.
[6] 高富強.基于FLAC的煤巷錨桿支護設計系統(tǒng)開發(fā)與應用[J].煤炭工程,2007(8):104-106.
圖4 不同工況下巷道圍巖位移變化情況
2014-04-04)
李啟龍(1982—),男,工程師,017008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