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志成
淺析結合實際進行物理教學
文/張志成
物理具有實踐性、應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特點,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可以有很多非常豐富的實踐教學內(nèi)容,對于培養(yǎng)學生對于初中物理的解決能力方面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嘗試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去積極參與到物理學習中,讓學生主動去探究物理學習的內(nèi)容,從而獲得物理相關的新的知識,以及借助武力相關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為理性的認知,而且很符合物理學科的教學特點。
初中物理教學;實際教學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較為有趣的事例都包含了非常豐富的物理知識,如果可以將這些事例科學的插入到初中物理的日常教學中,將會很好的吸引學生,讓學生對物理學科產(chǎn)生非常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可以精神飽滿并且充滿求知欲的面對物理學科的新的知識的學習。所以,作為初中物理教師,要時刻注意發(fā)現(xiàn)與物理教學相關的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有趣的因素,將這些活生生的生活常見的事情引入課堂教學中去,讓物理教學變得更加的簡單、有趣、更易接受。
例如,在對初中物理中連通器的講解過程中,則可以讓學生回想自己家中或者是公共場所等地方有下水道的地方有沒有哪兒是散發(fā)著臭味的,或者是暴雨的時候為什么有些下水道是進水而有些下水道卻是往外冒水;在講解靜電的時候,為什么冬天脫衣服時候,經(jīng)常會聽到“啪啪啪”的聲音,如果是晚上,還可以看到好多電火花。通過引導學生對這些日常的實例的思考,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得到明顯的集中,并且可以讓學習氛圍更加的輕松,學生可以很快的完成學習的任務。
此外,在進行物理實驗教學的時候,如果可以大量選用隨身可帶的材料進行。這樣學生也可以自主的去尋找各種材料嘗試進行試驗。
例如在介紹壓強壓力相關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先介紹十七世紀時候的非常著名的馬德堡半球試驗,讓學生對這個實驗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進行了解,就是抽氣。然后再取出兩個常見的塑料掛鉤的吸盤,用力將它們擠壓吸附在一起,然后請初中學生們一個個上臺嘗試直接將這兩個吸盤分離,學生們一定會實用很大的力氣才可能將這兩個吸盤分離,此時教師嘗試從縫隙中插入一根火柴棍等等,讓兩個吸盤不再密封,這樣就非常輕松的分離了兩個吸盤,此時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原本很難拉開的吸盤,透了點氣就很容易拉開了呢?然后在解釋因為吸盤周圍除了空氣沒有其他東西,所以很顯然吸盤這么難分開是因為空氣給予了壓力的原因,這也證明了大氣是存在著一定的壓強的。教師在安排物理實驗的時候注意可以讓材料隨處可以獲得,這樣可以讓學生很好的理解物理學科。
所謂的物理知識的學習,是指學生通過已經(jīng)經(jīng)歷的各種生活體驗,對所面臨的各種物理現(xiàn)象進行適當?shù)募庸?、處理、分析、推理和歸納的過程,只有通過心理上對物理學科的自我體驗,以及對日常的生活經(jīng)驗的體驗,才能夠逐漸形成專屬于學生自己的物理知識,才能夠形成一種超越了學生自己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的理解,從而對物理知識產(chǎn)生記憶和理解,所以作為初中物理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注意引用日常生活中相關的物理案例,確保所選用的物理案例更加的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體驗相關的物理知識。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所學的物理知識得到鞏固,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規(guī)律產(chǎn)生新的認知,而且學生的思維、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都得到了解決。
例如,在進行密度與物體的溫度之間的關系的講解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空調(diào)的出風口總是在很高的地方,而比如暖氣片之類的取暖的東西卻都是在靠近地面的地方;在學習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的時候,通過塞住耳朵后用牙齒咬住一根筷子,再對其進行敲擊來體驗聲音,讓學生認識到聲音是一定要需要介質(zhì)才能夠傳播的。在進行光的折射的知識點的教學時候,可以在一杯水中放置一個沉下去的物體,然后讓學生在水面上確定物理的位置后直接用筷子往下戳,會發(fā)現(xiàn)每次在水面上對準了的位置,到了水里卻戳不到物體,總是戳到物體的上方,從而讓學生明白所看中的物體其實只是假的,是物體折射后的位置,此時教師還可以提醒學生,在去游泳的時候,不要看著水池很淺就覺得不會有危險,其實水池要比所看見到的深度更深。
物理學科中存在著很多較為晦澀難懂的概念知識,盡管教師已經(jīng)解釋的很清楚可是學生仍然對此理解不夠透徹。但是通過引入生活實例后,知識就很快被學生理解了。
例如在講解功率知識上,讓學生對比兩個人相同時間內(nèi)搬了相同距離的情況,然后理解所謂的功率其實就是一種體現(xiàn)了做功的速度快慢的物理量,與做工的多少其實是沒關系的。
在進行初中物理教學的時候,要密切聯(lián)系生活中的相關事例,根據(jù)不同實例靈活的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但是也要注意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所引入的生活實例不可以太過勉強,而是要恰到好處,而且要掌握一個很好的度,防止糾結于一個很小的細節(jié),從而對物理教學產(chǎn)生阻礙。
(作者單位: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盟教育資源管理中心)
[1]吳明海.中國少數(shù)民族教育史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
[2]袁金華.課堂教學論[M].江蘇教育出版社
[3]邢紅軍.輪科學技術發(fā)展與中學物理課程改革[J].中學物理教考.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