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應雄(甘肅省張掖市第四中學734000)
中學地理生活化教學初探
高應雄(甘肅省張掖市第四中學734000)
中學地理新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地理教師要在教學中多教給學生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讓地理為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提供幫助。針對日常教學中地理課的教學現(xiàn)狀,筆者將主要探討如何通過有效的手段使中學地理教學更加生活化。
中學地理生活化實際教學模式發(fā)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完善,中學地理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更加明顯。因此,教師應讓學生學以致用,在生活中熟練掌握和應用所學習的地理常識,用地理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F(xiàn)在的中學生非常具有個性,在管理上需要教師開拓思路,找到適合實際教學的方法,提高教學課堂效率。在地理課堂上,由于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思維并沒有得到發(fā)散,都是對考試中的知識點進行熟練記憶,在課程拓展上基本沒有思路。新時期,地理教學要著重抓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理解能力,將地理知識生活化,給學生提供詳細講課思路,讓中學生能夠跟上教師的步伐。
目前,我校中學生在地理課堂上出現(xiàn)的問題有不注意聽講,出現(xiàn)不理解的問題不敢舉手發(fā)問,課后不復習學過的地理知識等等。這些問題是教學中常見的問題。我們作為中學地理教師首先應該從自身找原因,提高自己的地理教學水平,用通俗易懂的話把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講清楚。教師還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中學生有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地理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將學會的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技能,為生活的便利提供幫助。中學生正處于增長知識以及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時期,在中學時代接受地理教育,對一個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一)積極營造和諧友愛的生活情境
地理教學需要生活化,并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付出實際行動的。地理知識復雜深邃,學生要想學好必須要積極配合教師工作,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一起學好地理。課堂上的氣氛對于學習地理有很大的影響,和諧友愛的氣氛能夠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讓地理教師在上課時不會出現(xiàn)尷尬冷場的局面,學生也能在課堂上積極活躍。生活化教學對地理教師的要求很高。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設計,都在無形之中影響著教學的質量,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教師在講授地理知識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有恒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聽懂,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講述地理原理
中學地理教材中很多知識都是與實際密切相關的,比如地震、海嘯等自然現(xiàn)象,大氣層、水平面等專業(yè)術語,等高線、等深線、海拔等名詞,都是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地理教師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地理課感興趣,要多結合生活實際,從實際出發(fā),將地理原理一點一點地講給學生,讓學生有一個接受的過程。對地理的學習應該是人們始終堅持的,因為人們時刻都在接觸著地理。能把地理學好的人,必定是一個有信心、有能力的人。只要將地理知識融入到生活中,教師的教學過程肯定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因為學生對于枯燥的課堂是非常反感的,只要課堂有新意,就能夠吸引學生的目光。
(三)拓展學生視野,豐富地理內容
如今互聯(lián)網(wǎng)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中,在學校里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地理教材上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教師可以在網(wǎng)上搜索一些地理常識或者地理小故事,講給學生聽。中學生對課堂上的這種小故事是最感興趣的,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間接地給學生普及專業(yè)知識,讓學生能夠在玩中學會知識,寓教于樂。這也是教學的最高境界。學生也可以在課余時間上網(wǎng)查找一些與地理學科相關的書籍或者網(wǎng)站,通過對地理的深入學習掌握更多的地理方面的知識,為以后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不僅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也能夠為地理教學生活化提供幫助。
(一)地理教材內容生活化
中學地理知識具有嚴格的模塊化,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要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讓中學生在學習中深化思想,扎實基礎。地理教學要貼近生活,促進中學生感知生活的魅力,用所學到的地理知識去解釋地理現(xiàn)象。地理教材是學生學習地理課堂的基礎,學生必須將教材里講的內容全部弄清楚弄明白,才能夠學有所用,在遇到實際發(fā)生的問題時才能及時解決。地理課的特殊性決定了它不同于其他文化課,對地理的學習必須從自然現(xiàn)象到自然規(guī)律一點一點揣摩,力爭掌握更多的地理常識。
(二)解決實際問題生活化
對于地理教學生活化的話題是一直存在的。但是,許多地理教師為了讓課堂在自己的管控之中,往往不敢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都是應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學生能力的發(fā)揮。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地理教師必須給學生獨立的學習時間,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散,還要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到教學中,當成教學的案例來讓學生分析解決。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問題解決,在以后遇到這樣的地理問題的時候首先就會想到:這個問題我在課堂上學習過,應該這個做。當學生的頭腦里有了習慣的思維模式了,教師再進行教學也就變得輕松多了。
(三)課堂教學過程生活化
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師生互動,和諧相處,共同進步。中學地理新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題,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起到地理課應有的作用。教學過程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教師一節(jié)課下來都在自己滔滔不絕的講課,學生聽的迷迷糊糊,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了。如今,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基礎,建造有生活樂趣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學習上像在家一樣的感覺,也就是將地理教學過程生活化。學生需要的是有新意的課堂教學,而不想看到枯燥死板的教學模式。
作為中學地理教師,我深知自己責任的重大,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會改掉教學的弊病,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不斷深化自己的思想,做一名合格的新時期的人民教師。針對地理教學生活化的課題還需要進一步做深入研究,我也會一直探索下去,利用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結合地理教研的收獲,為進一步提高地理教學效率而奮斗。
[1]周代許.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探討[J].地理教學,2012(12).
[2]藺曉燕.中學地理生活化教學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4(8).
[3]田國英.在新課標下初中地理生活化的教學研究[J].成功教育,2012(5).
[4]張先根.中學地理案例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2011(5).
[5]丁翼飛.地理學科中案例教學法的推行[N].成才導報,2008(3).
(責編張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