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
前列腺素E1治療肝硬化的療效觀察及安全性評價
王瓊
目的探討前列腺素E1在肝硬化治療方面的臨床療效, 并對其使用安全性進行評價。方法70例肝硬化患者, 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35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 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前列腺素E1進行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情況。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白蛋白數(shù)量均較治療前有明顯增加, 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的含量有明顯下降, 但研究組增加或減小的幅度更為明顯(P<0.05);研究組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2.86%和34.29%, 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前列腺素E1治療肝硬化, 具有臨床效果顯著, 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 肝功能指標改善明顯等優(yōu)勢, 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使用。
前列腺素E1;肝硬化;療效;安全性
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 引發(fā)肝硬化的病因較多, 臨床治療主要有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兩類方法, 一線臨床藥物包括高滲葡萄糖液、利巴韋林、維生素等。研究表明, 前列腺素E1具有擴血管和溶栓作用, 可增加肝臟供血,抑制損害肝細胞的因子釋放, 同時還能夠延長凝血因子Ⅱ的作用時間和抑制氧自由基的產(chǎn)生[1]。本研究作者旨在探討前列腺素E1治療肝硬化的臨床療效及其安全性,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2月間收治的70例肝硬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35例。研究組男22例, 女13例, 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45.2±4.1)歲;對照組男20例, 女15例, 年齡36~63歲, 平均年齡(46.3±4.8)歲;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靜脈滴注250 ml5%的葡萄糖生理鹽水,同時口服利可君片(江蘇吉貝爾藥業(yè)有限公司,1片/次,3次/d)和葡醛內酯片(上海金山制藥有限公司,2~4片/次,3次/d)。
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增加使用前列腺素E1,2 ml(10 μg) 前列地爾注射液(哈藥集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溶于10 ml注射用生理鹽水, 緩慢靜脈注射,1次/d。
1.3 觀察指標和療效評價標準 治療期間觀察兩組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 包括血壓、體溫、脈搏、體重等基本信息,同時記錄患者治療前后體內如蛋白質、轉氨酶等物質的含量變化, 其中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和凝血酶原的活動度可以表征肝臟功能的好壞。
臨床療效的判定以統(tǒng)計療程結束后, 患者的恢復情況為主要依據(jù)。顯效:患者白蛋白數(shù)量增加, 腹水癥狀消失、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含量明顯減少;有效:患者腹水癥狀消失, 其他各項指標趨于正常;無效:患者腹水癥狀未見明顯改善, 其他各項指標亦無明顯改變。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指標的變化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體內腹水大多表現(xiàn)為消失或基本消失, 而對照組部分患者體內腹水癥狀則沒有改善的跡象。與治療前相比, 兩組患者的白蛋白水平有明顯提高, 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含量也均有明顯下降, 組間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縱向比較, 研究組患者白蛋白水平增加的幅度,以及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含量下降的幅度都要比對照組更為明顯, 兩組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指標的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指標的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shù) 白蛋白(g/L) 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U/L)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U/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35 27.7±3.9 36.6±4.2ab 294.0±72.0 47.0±7.0ab 253.0±52.0 54.0±10.0ab對照組 35 27.8±4.0 31.6±4.1a 293.0±73.0 93.0±8.0a 255.0±53.0 96.0±9.0a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療效比較 治療后, 研究組顯效7例, 有效22例, 無效6例,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2.86%(29例), 對照組顯效5例, 有效7例, 無效23例, 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34.29%(12例),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前列腺素E1, 藥品通用名前列地爾, 是一類可由腎臟合成的廣泛分布于體內的生物活性物質[2], 主要藥理作用包括:①改善血液動力學, 擴張血管, 降低外周阻力;②改善血液流變學, 抑制血小板凝集和活化, 改善紅細胞變性能力;③激活脂蛋白酶, 降低血黏度和血脂;④刺激血管內皮細胞產(chǎn)生纖溶性物質, 具有一定溶栓作用。
本研究中, 常規(guī)藥物包括葡萄糖生理鹽水、利可君片和葡醛內酯片, 葡萄糖生理鹽水能夠補充熱量, 利可君片具有刺激白細胞和血小板生長的作用, 葡醛內酯片則可促進肝糖原分解和毒物外排。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各項體征, 作者認為, 前列腺素E1在肝硬化的治療方面, 具有改善良好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應用前列腺素E1能夠使患者的白蛋白水平有較為明顯的提升, 同時使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的含量大幅下降, 有效改善腹水的癥狀。同時,臨床記錄顯示, 治療1個療程后, 研究組患者并未出現(xiàn)浮腫、乏力、牙齦出血等不良反應, 僅少數(shù)患者有輕微不適, 而對照組僅有少量患者身體不適的癥狀得到改善, 多數(shù)患者出現(xiàn)了精神萎靡、腸胃功能紊亂等癥狀。半年的隨訪記錄也表明,前列腺素E1介入肝硬化治療的復發(fā)率低, 臨床應用是安全可靠的。
[1]姚希賢, 孫玉鳳. 肝硬化腹水的治療問題. 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3,19(9):1089-1090.
[2]范開春, 程留芳. 肝硬化腹水發(fā)生機制. 中華肝膽病雜志,2003,11(3):18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5.091
2014-11-17]
261041 山東省濰坊市第二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