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陽敏 汪 寅 陸麗霞(蘇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江蘇 蘇州 215151)
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發(fā)生嚴重低血糖的相關危險因素
張陽敏汪寅陸麗霞
(蘇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江蘇蘇州215151)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嚴重低血糖的相關危險因素。方法選擇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該院收治的老年T2DM住院患者310例,根據(jù)嚴重低血糖的發(fā)生情況將其分為嚴重低血糖組(n=80例)與對照組(未發(fā)生低血糖,n= 230例)。收集整理兩組患者的基礎疾病情況、心腦血管用藥情況、糖尿病治療情況以及生化、血液檢查結果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嚴重低血糖組發(fā)病時血糖水平、經(jīng)靜脈葡萄糖治療后血糖水平、葡萄糖應用的平均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二甲雙胍的應用情況低于對照組(P<0.05) ;胰島素、胰島素與口服降糖藥物(OAD)聯(lián)用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嚴重低血糖組糖化血紅蛋白、果糖胺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白細胞總數(shù)、中性粒細胞高于對照組(P<0.05) ;血紅蛋白低于對照組(P<0.05) ;腎功能相關指標高于對照組(P<0.05) ;血脂總膽固醇低于對照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嚴重低血糖的發(fā)生與病程(>10年)、果糖胺水平(≤25 mmol/L)、胰島素與OAD聯(lián)用、腎功能受損、血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是老年T2DM住院患者嚴重低血糖的危險因素(OR=0.987,1.932,10.381,5.228,2.226; P均<0.05)。結論嚴重低血糖的發(fā)生與病程(>10年)、果糖胺水平(≤25 mmol/L)、胰島素與OAD聯(lián)用、腎功能受損、血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有關,醫(yī)務人員應給予高度的重視,早期采取預防及干預措施,以此降低嚴重低血糖的發(fā)生率。
〔關鍵詞〕2型糖尿病;嚴重低血糖
第一作者:張陽敏(1979-),女,碩士,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內(nèi)科疾病臨床研究。
2型糖尿病(T2DM)常見于中老年患者。近年來,隨著降糖藥物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低血糖事件也屢見不鮮。嚴重低血糖可造成患者臟器的不可逆性損傷,誘發(fā)腦功能異常及心血管疾病,對其生命危害極大〔1〕。因此,在積極控制血糖的同時應嚴格預防低血糖的出現(xiàn),對于T2DM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擬分析老年T2DM住院患者發(fā)生嚴重低血糖的相關危險因素,為降低低血糖發(fā)生率,保障老年T2DM者的健康提供有效參考。
1.1臨床資料選擇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T2DM住院患者310例。入選標準:①年齡≥60歲;②根據(jù)WHO相關標準確診為T2DM;③各項檢查結果及病歷資料保存完整。根據(jù)嚴重低血糖的發(fā)生情況將310例患者分為嚴重低血糖組80例與對照組(未發(fā)生低血糖) 230例。嚴重低血糖組男45例,女35例;年齡60~82〔平均(67.5±5.3)〕歲;病程2~18年,平均(7.8±5.3)年。對照組男130例,女100例;年齡60~83〔平均(67.8±5.2)〕歲;病程5~25年,平均(10.5±5.5)年。兩組性別、年齡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病程對比差異顯著(P<0.05)。
1.2嚴重低血糖標準根據(jù)美國糖尿病學會于2005年制定的糖尿病低血糖相關標準,嚴重低血糖患者需符合下列條件:①血糖值≤3.9 mmol/L;②伴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例如:抽搐、意識不清、昏迷等;③血糖改善后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于短時間內(nèi)好轉(zhuǎn);④需要采取醫(yī)療行為干預。
1.3方法收集整理兩組患者的基礎疾病情況、心腦血管用藥情況、糖尿病治療情況?;颊哂谥委熐俺槿≈忪o脈血10 ml,分別應用貝克曼庫爾特LH 750/LH 755全自動血液分析儀進行血常規(guī)檢查,應用美國貝克曼庫爾特AU5800系列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查血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應用高壓液相色譜法測定血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應用GB/T 15476-2008腎功能儀檢測患者腎功能,并對以上結果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1.4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5.0軟件進行分析以t檢驗、χ2檢驗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1嚴重低血糖組的治療情況嚴重低血糖組發(fā)病時血糖水平為(2.3±0.3) mmol/L,經(jīng)靜脈葡萄糖治療后血糖升至(7.5± 0.5) mmol/L,葡萄糖應用的平均量為(35.6±16.3) g。
2.2兩組基礎疾病及用藥情況嚴重低血糖組2種以上心腦血管藥物聯(lián)合應用的情況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二甲雙胍的應用情況低于對照組(P<0.05) ;胰島素、胰島素與口服降糖藥(OAD)聯(lián)用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基礎疾病及心腦血管用藥情況〔n(%)〕
2.3兩組血液、生化指標情況比較嚴重低血糖組HbA1c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白細胞總數(shù)、中性粒細胞高于對照組(P<0.05) ;血紅蛋白低于對照組(P<0.05) ;腎功能相關指標高于對照組(P<0.05) ;血脂TC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4嚴重低血糖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嚴重低血糖的發(fā)生與病程(>10年)、果糖胺水平(≤25.0 mmol/L)、胰島素與OAD聯(lián)用、腎功能受損、血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是老年T2DM住院患者嚴重低血糖的危險因素(OR=0.987,1.932,10.381,5.228,2.226;均P<0.05)。見表3。
表2 兩組血液、生化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血液、生化指標比較(±s)
組別 n 白細胞總數(shù)(×109/L) HbA1c (%)血紅蛋白(g/L)中性粒細胞(%)血尿素氮(mmol/L)血肌酐(μmol/L)胱抑素C (mg/L) TC (mmol/L) TG (mmol/L)嚴重低血糖組 80 7.8±4.61) 6.1±0.21)102.3±28.61)67.8±24.31) 8.9±4.31)135.6±77.51) 1.8±1.3 3.8±1.21) 1.3±0.8對照組 210 6.3±2.4 7.9±3.5 118.6±14.3 63.5±12.6 6.2±3.0 83.6±40.5 1.2±0.4 4.3±1.1 1.5±0.7
表3 嚴重低血糖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不斷加劇,加之受不合理飲食、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使得老年糖尿病的發(fā)生率呈顯著上升的趨勢〔2,3〕。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患者在長期高血糖的作用下,造成各組織,尤其神經(jīng)心臟、腎臟、眼、血管的慢性功能障礙及損害,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健康及生存質(zhì)量。許多資料表明,合理采取降糖藥控制血糖水平對減緩病情進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4~6〕。然而,在降糖藥物的作用下,低血糖的發(fā)生率顯著上升,且持續(xù)性或反復性嚴重低血糖可誘發(fā)患者出現(xiàn)心腦血管事件,加速并發(fā)癥進程。一次醫(yī)源性低血糖或由此引發(fā)的心血管事件可能抵消患者一生維持血糖所獲的收益,因此研究老年T2DM住院患者嚴重低血糖的相關危險因素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有學者發(fā)現(xiàn),空腹低血糖患者死亡風險約是正常血糖者的2.7倍,嚴重低血糖的出現(xiàn)與降糖藥物、腎功情況及病程密切相關,這與本文研究結果相一致;同時該學者還指出,嚴重低血糖與老年人腦血管病、肝硬化、血糖控制不佳等因素有關〔7〕。本研究結果可說明患者的基礎疾病癥狀更重或更多大大增加了嚴重低血糖的發(fā)生率。
許多老年T2DM患者因神經(jīng)感知能力降低及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功能失衡,長期或大量用藥治療后,血糖水平的感知度較差,特別是交感神經(jīng)興奮程度的降低,易發(fā)生無感知的嚴重低血糖。此外,由于老年肝臟代謝功能衰退,藥物代謝較慢,致使常規(guī)治療劑量的藥物在血液中不斷增大,最終出現(xiàn)低血糖癥狀。眾所周知,腎功能與胰島素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密切相關〔8〕,然而,許多老年患者受腎功能損傷的影響,使胰島素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大打折扣,減慢了胰島素的降解速度,增加了胰島素在體內(nèi)的儲備量,此時若未調(diào)節(jié)給藥劑量,極易誘發(fā)嚴重低血糖。果糖胺測定能夠反映出患者糖代謝的情況〔9〕,相較于HbA1c,其檢測結果不受腎功能的影響,較好的評估出短期內(nèi)的血糖水平。筆者認為,臨床可將果糖胺指標與HbA1c指標相結合,擴展研究規(guī)模,進一步探尋血糖控制的合理范圍。本研究中,嚴重低血糖與血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明顯相關,但目前尚無醫(yī)學依據(jù)究說明血白細胞計數(shù)與昏迷所致的繼發(fā)感染、嚴重低血糖應激反應具有相關性。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糖尿病小鼠感染時細胞因子表達異常,延長了病原體炎癥反應時間〔10〕,這也從分子水平上說明了T2DM更易發(fā)生感染。因此對于T2DM感染患者應給予積極抗感染治療,防治低血糖的發(fā)生。
1劉臻,楊煒,邱明磊,等.22例糖尿病視神經(jīng)病變綜合治療的療效觀察〔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4; 14(2) : 278-80.
2張靜,賀艷,薛克棟.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相關危險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 31(8) : 1322-4.
3戴麗.老年糖尿病患者藥物性低血糖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4; 33(2) : 136.
4馬鉅行.社區(qū)老年糖尿病患者對低血糖危險因素的認知狀況〔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 33(17) : 4236-40.
5朱平,冉建民,勞干誠.2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嚴重低血糖事件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3; 32(12) : 1289-93.
6鄒曉瑩,孫中華,韓晶.糖尿病患者治療過程中發(fā)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 15(6) : 690-3.
7阿孜古麗·艾海提,陳茜,馬德林,等.胰島素強化治療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發(fā)生率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 22(3) : 234-6.
8黃戀川,林墾,葉曉平.老年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間發(fā)生低血糖的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 18(7) : 110-2.
9李俊琦,蔡寒青,高麗華.胰島素泵治療期間糖尿病患者夜間低血糖的危險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 33(22) : 5604-5.
10尹延偉,胡愛民,孫倩倩,等.糖尿病患者發(fā)生低血糖癥的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2012; 25(2) : 63-6.
〔2015-01-09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 16-4457-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