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萍 陳 玲(吉林省通化市校外教育指導中心;吉林省通化市第五中學,吉林 通化 134001)
學習研讀優(yōu)秀德育案例促進班主任專業(yè)化成長
李曉萍陳玲
(吉林省通化市校外教育指導中心;吉林省通化市第五中學,吉林 通化134001)
如何真正實現(xiàn)班主任的專業(yè)化成長呢?具體來說,就是倡導班主任走“學習—實踐—科研”的專業(yè)化成長道路。
一年以來,學校繼續(xù)實行了以政教處為核心的校園德育工作機制,即建立以校長—德育校長—政教處—年級—班主任為主體的“梯級教育主線”,做到了機構(gòu)和人員職責分明,保證了日常規(guī)范教育的有序開展。一年以來,通過年級主任例會、班主任工作會議以及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交流會等,學校德育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豐富多彩。
1.在各班級設立責任崗位,加強學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崗位責任意識。建立班委會—課代表—小組長—學生個體的崗位責任網(wǎng)絡及制度。
2.建立責任教育文化專欄。通過定期評選“學習標兵”、“禮儀標兵”、“服務標兵”、“合作標兵”“奮進標兵”、“環(huán)保標兵”、“健康標兵”、“藝術(shù)標兵”“道德標兵”、“三雅標兵”,明確責任、強化教育。
3.堅持上好班團會。通過疾病防控、法制教育、保護環(huán)境、誠信教育等主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學生的責任知識教育。
4.開展責任主題周實踐活動。開展“尚雅重責,志存高遠”書畫展、“最美一瞬”、“責任標兵”展板等促進學生責任能力的形成。
5.進行多種形式的教育實踐與評比活動。如周流動紅旗評比、月先進班集體評比、新生軍訓、迎國慶歌詠比賽等。通過上述活動,既鍛煉了學生們的能力,又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
6.利用班團會組織學習“責任教育班級管理模式”相關知識,并對高一、高二年級進行了筆試測試。
7.組織了“責任教育班級管理模式”演講賽和班主任經(jīng)驗交流會。政教處、團委對高一、高二各班級進行“責任教育班級管理模式”學習和檢測建立一個以學??傮w管理推進,班級教育為主,家庭教育為輔,社區(qū)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為補充的“五結(jié)合”立體的責任教育網(wǎng)絡。
8.學期末,對各班級“責任教育班級管理模式”落實情況進行檢查評比總結(jié),從制度方面進行落實。
會上既要總結(jié)上月工作并反思存在的問題,同時政教處、團委、主管校長還要部署下月工作。通過每月班主任例會,班主任能及時明確學校工作要求,把握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明確工作的方向,提高工作的效果。
班主任工作瑣碎、繁雜,每天高強度運轉(zhuǎn),更多的時間是疲于應付。為了提升班主任的理論水平,推動班主任努力探索教育規(guī)律,不斷將自己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思考,使班主任能夠從應付型向理論型轉(zhuǎn)化,學校申請了國家級課題“責任教育班級管理模式”,推出了德育微課題研究。每學期都安排班主任撰寫德育論文、德育案例,同時學校還將部分優(yōu)秀作品向上級單位或有關刊物推薦。該項活動,既提升了班主任教師的理論水平,又為班主任個人的年終考核帶來了優(yōu)勢。
“班主任經(jīng)驗交流會”是班主任最直接學習優(yōu)秀教師管理經(jīng)驗的一次機遇。許多棘手的問題,通過交流取長補短,迎刃而解。
通過評比,在班主任中倡導一種對教育的熱愛與忠誠,一種細致深入和扎實有效的工作方法,從而在班主任隊伍中形成了一種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既推動了教育工作的開展,同時又有利于班主任的成長。
總之,教師是一個十分容易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的群體。關注教師專業(yè)成長,研究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對策,走教師發(fā)展學校之路,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核心課題。為了使班主任教師更好地進行專業(yè)化成長,學校就要不斷引導教師善于演奏好“學習—實踐—科研”三部曲,只有這樣,班主任教師才能擺脫職業(yè)倦怠,真正走上專業(yè)化成長之路。
李曉萍,吉林省通化市校外教育指導中心;陳玲,吉林省通化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