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等待時間 有效提高練習密度
草根爭鳴
主持團隊: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qū)體育名師工作室
主持人:姜建明 呂兵文
成 員:榮燕光 叢培勝 叢培剛 于文明 劉新軍 曹志強
研討話題:如何合理調(diào)控學生的練習密度
研討網(wǎng)址:http∶//bbs.sports.edu.cn/viewthread. php?tid=6540&extra=page%3D1
案例:籃球運球三步上籃技術(shù)教學(新授課,男、女生各20人,場地為一塊籃球場,時間為20分鐘)。
授課過程:首先4個小組觀看圖片,了解技術(shù)動作的要點,討論后做徒手模仿練習(探討1分鐘,練習3分鐘)。然后學生進行示范并評價(2分鐘)。教師總結(jié)并示范(1分鐘)。最后分組練習,教師巡回指導(13分鐘)(此案例由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qū)七里中學于春毅老師提供)。
分析:案例中的前7分鐘時間,學生只進行了3分鐘的徒手模仿練習,其余時間均為等待時間;在13分鐘的分組練習中,因要利用籃筐進行完整動作,所以每名學生需依次進行,故而等待時間更多??梢哉f此案例運動量小,運動間隔時間長,練習密度低,運動負荷小。
建議:對于運動量相對小的項目而言,可以在運動間隙安排一些量大的素質(zhì)練習。此案例中可安排學生在投籃之后進行運球跑至隊尾后再做各種原地運球,或做原地三步投籃動作,也可進行籃球防守滑步等素質(zhì)練習,不僅輔助了主教材的教學,而且還提高了練習密度,提升了運動負荷。當教材不同時,素質(zhì)練習的內(nèi)容可隨之進行調(diào)整,如,投擲類教學,在等待時間內(nèi)就可安排下肢力量的素質(zhì)練習(下蹲、蛙跳、高抬腿、小步跑等),提高練習密度的同時提升運動負荷。
案例:蹲踞式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技術(shù)教學(新授課,男、女生各20人,場地為50米跑道)。
授課過程:1.探究環(huán)節(jié):學生分4組觀看圖片,了解技術(shù)要點,討論并模仿練習(探究時間為2分鐘,練習時間為5分鐘);2.體驗環(huán)節(jié):學生示范并互評(時間約為2分鐘),教師總結(jié)并示范(時間約為2分鐘);3.練習環(huán)節(jié):四路縱隊位于起跑線處,每次4名學生同時練習,其他學生依次進行練習,教師巡回指導(13分鐘);4.反饋環(huán)節(jié):通過檢測了解學生本節(jié)課的目標達成情況(時間約為2分鐘)(此案例由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qū)七里中學鄒冠華老師提供,此案例在本欄目簡稱案例1)。
分析:此案例選用的項目屬于運動量相對較大的項目,且較單調(diào)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低,練習積極性也較低,從而練習時間的使用效率也大打折扣;并且在探究、討論、示范、評價以及分組練習中等待的時間較長,尤其是后13分鐘,諸多因素造成練習密度降低。
建議:針對運動量較大的教學內(nèi)容,可以利用運動間隙做一些運動量小的趣味活動。如,雙人推手、兩人“拔河”,鍛煉學生的上肢力量;打手背,發(fā)展學生的反應能力;“看誰擺臂快”游戲,增加練習的趣味性等。對于跑、跳類的教學,考慮到學生的全方面發(fā)展,趣味活動的安排可多增加上肢力量的練習為主,這樣不僅能增加練習密度,而且還能提升學習興趣,使學生高效地達成教學目標。
案例:體操分腿騰越技術(shù)教學(新授課,男、女生各24人,器材為四組跳箱,時間為18分鐘)。
授課過程:1.師生共同探討上節(jié)課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1分30秒);2.進行針對性練習,要求學生在返回途中進行分腿立臥撐練習5次,教師巡回指導(5分30秒);3.學生展示并評價(2分鐘);4.依技能掌握情況進行分組練習,要求返回途中做5次挺身跳,教師巡回指導(9分鐘)(此案例由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qū)七里中學叢宏洋老師提供)。
分析:體操類教學由于受器材并且還要進行保護與幫助等影響,往往練習密度較其他項目的教學會偏低一些。此案例中雖然教師已經(jīng)充分利用了學生返回的時間進行了分腿立臥撐和挺身跳練習,但是器材跳箱四組,決定了一次練習中只能有4名學生同時進行練習,4名學生進行保護,其他40名學生都是在等待練習,大量的等待時間是造成體操類教學練習密度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建議:體操類項目教學難度較大,器械類項目的教學難度更大,教師可以在等待時間內(nèi)安排學生進行一些與主教材相關(guān)的輔助練習,如,橫叉的靜止性練習,解決學生不敢分腿或分腿角度小的問題;推手練習或俯臥推手成分腿接挺身跳練習,體會用力推手和提臀收腹等動作。這樣就分解了主教材的動作,有效解決了主教材中空中分腿、推手迅速、空中挺身等難點,不僅可以提高練習密度,還能提升運動技能水平。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提高練習密度,教師必須將等待時間合理地利用起來,在提高練習密度的同時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練積極性,實現(xiàn)運動負荷和運動技能水平的雙提高。
—劉萍(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qū)文峰小學,2644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