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兵
學校體育是學校整體辦學水平提升的突破口—杭州師范大學東城實驗學校校長張立棟專訪
本刊記者 李兵
人物簡介:張立棟,杭州師范大學東城實驗學校(以下簡稱東城實驗學校)校長,中學高級教師,2009年通過江干區(qū)全國招聘來到東城實驗學校工作。曾榮獲全國名校長、山東省十大創(chuàng)新校長、山東省特級教師、棗莊市十大杰出青年、棗莊市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棗莊市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在就任東城實驗學校6年多的時間里,他堅持“體育先行,藝術跟進”的工作思路,將重視學校體育作為學校整體辦學水平提升的突破口,提升師生自信心的同時使學科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也得到快速提升,辦學特色得到彰顯,學校也成為江干區(qū)的熱點學校和教學質量一類學校。學校先后被授予杭州市美麗學校、杭州市平安示范學校、浙江省綠色學校、浙江省健康促進學校、全國養(yǎng)成教育實驗學校等榮譽稱號。
中國學校體育:聽說您是在東城實驗學校成立之初通過江干區(qū)的全國招聘校長來這里任職的,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您的學校。
張立棟:隨著杭州城市的發(fā)展,這里迎來了一個發(fā)展機遇。這個地方是江干區(qū)的一個科技園區(qū),科技園區(qū)里有很多企業(yè),很多人在這里的企業(yè)工作,而這些人的孩子的上學問題如果解決不好的話,這些家長就會很苦惱。因此,家長們所在的企業(yè)對當?shù)鼐蜁性V求,就特別希望能有一所好學校來決解職工孩子的上學問題。相反,如果對學校不滿意,企業(yè)就留不住人才,就會造成人才的流失。在這樣的情況下,九堡鎮(zhèn)政府與杭州師范大學于2009年5月共同建立了區(qū)校合作辦學的模式,成立了東城教育集團。東城教育集團的成立并不是對九堡鎮(zhèn)一所學校進行改革,而是對整個九堡鎮(zhèn)進行大規(guī)模的整改,在小學的基礎上施行九年一貫制,建成了東城實驗學校、聯(lián)合東城中學和東城小學三所學校,并開始在全國范圍內(nèi)招聘。我就是當年7月份從棗莊市第十五中學應聘到這里來的。
中國學校體育:在山東當?shù)啬@得的榮譽非常多,辦學成績也非常突出,怎么想到跨省來這里應聘的?
張立棟:在山東工作時的成績和榮譽已經(jīng)成為過去,并且這些榮譽也是在當?shù)仡I導的支持下和同事們共同努力取得的。從我個人發(fā)展來講,如果再往上走一步可能就離開學校走到教育行政部門的崗位上了,但是從我內(nèi)心來講我還是不想離開教育一線的,因為我覺得在學校里很有意思,作為校長可以實現(xiàn)一些辦學的理想。我對教育對學校管理有很深的情感,另外我也很喜歡接受新的挑戰(zhàn),因此江干區(qū)的全國公開招聘校長吸引了我,這個地方教育局對教育的重視完全可以實現(xiàn)校長的理想,所以我來這個地方是正確的,人生就是需要不斷地超越自己。
中國學校體育:來到新的學校是否會面臨很多的困難?
張立棟:是的。當初下定決心來杭州的時候總認為杭州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學校也不會太差,等真正來到這里的時候發(fā)現(xiàn)和我想象中的差距很大,真的是天壤之別。我在棗莊時工作的學校是當?shù)刂鞒菂^(qū)最好的學校,而這里是杭州的農(nóng)村,學校周邊除了廠房就是菜地,學生也大多是當?shù)剞r(nóng)民的孩子或外來的務工人員的孩子。而學校所面臨的困難也是不小的,6年前的九堡中心小學辦學水平不高,且學校在江干區(qū)的排名也比較靠后,小學畢業(yè)后,旁邊的中學也不好,造成了惡性循環(huán),使這里變成了江干區(qū)教育的一個洼地,水平落后導致學生生源的流失甚至是老師崗位的缺失。不過這個問題還是要辯證地看,如果學校處于高位區(qū)想保持也是一種難度,反倒是基礎薄弱、起點低對我做事來說相對容易一些。
中國學校體育:您來到這里已經(jīng)6個年頭了,現(xiàn)在的學校和您當初來時比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變化,您是從哪里著手解決上述的主要問題和困難的?
張立棟:6年多來,可以說學校發(fā)生了巨變。要提升一個學校的辦學水平,各個點都要去抓,但這做起來還是很難的,比如對學科的關注是非常慢的,因此我對學校每個教師的關注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在一次運動會中我們學校排名倒數(shù)第一,一個獎項都沒有獲得,這樣的成績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們學校的學校體育工作狀況,同時從大的教育層面來講當前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也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一個問題。這次運動會讓我對體育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更加重視,所以我把體育作為學校發(fā)展的切入點。
我認為一個學校的薄弱不單是一個方面的薄弱,而是老師思想的一種薄弱,這種思想上的障礙導致老師缺少了自信,于是就會傳遞給孩子,孩子再沒了自信就只剩下自卑了,這是一種思維定式,很難被打破,但是體育就解決了這個問題?,F(xiàn)在再回過頭來看,體育的促進作用還是非常大的,這種在體育中獲取的前進的精神會延伸到學校的其他各個方面,所有師生都在體育的基礎上建立了一種自信。雖然我不是教體育的,但我認為學校的體育工作發(fā)展得好不好不是體育教師的問題,關鍵是校長的想法能不能讓每個教師在工作中去貫徹執(zhí)行。
中國學校體育:您覺得體育除了能給師生帶來自信心的提升以外,是否還有其他的好處?
張立棟:運動帶來健康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其實參與運動對自身來講還是一種動力,只要堅信自己能行就會不斷地克服各種困難,這不是一種跨越,而是一種超越,更是一種成就。因為體育帶來的身心愉悅是在學習中找不到的,這就是體育的魅力。我們通過體育來帶動學生的學習精神,他們也從體育中獲得了正能量,使我們學校受益匪淺?,F(xiàn)在,我校的女排成為了優(yōu)勢項目,使得隊員有了從江干區(qū)到杭州市的直升機會,這在學生中產(chǎn)生了一種積極的效果,借助體育這個特長使這些文化課稍差的學生也一樣上得了高中,為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多提供了一個途徑,所以我認為學校發(fā)展的標志首先還是學生是不是得到了發(fā)展。建立人格自信是最重要的,這種自信不是你給的,而是自己產(chǎn)生的,要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而學生參與體育恰恰也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途徑。
再回到學科教學上,有些教師在找學生學習不好的原因時多數(shù)都沒有找自身的原因,當教師自身認識到這一點情況就會發(fā)生變化,他們會發(fā)現(xiàn)原來學生都挺好的,也就接納了他們。所以,要改變學生就得先改變教師。
中國學校體育:作為一名校長,您又是怎么看待德育和體育的地位和關系的?
張立棟:在我看來德育和體育都很重要,只是關注的點不一樣。德育上很多點是隱性的,但體育是能展現(xiàn)出來的,是顯性的;體育是定量的評價,而德育是定性的評價。雖然德育和體育是從不同方面進行評價,但卻有相通的地方,如果結合好的話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比如1500米,重要的是有沒有跑完,哪怕走也要走完全程,這就是德育注重的克服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至于跑得快不快,這是體育的東西。再比如,現(xiàn)在的學生在參加體育鍛煉時會對某些項目很畏懼,尤其是女生,會借口身體不適而不去參加,這是自我認知不足而產(chǎn)生的惰性,體育教師就應在運動前告訴這些學生,體育運動的確有困難,但應該看清成功后得到的東西。因此,體育教師不應該在教學時只完成教學任務,還要注意在體育中融入意志品質教育和團隊合作意識,這樣就做到了德育和體育的優(yōu)勢互補。
中國學校體育:目前東城實驗學校的體育教師配備情況如何,體育教師的工作量是否能得到和其他學科一樣公平、公正的待遇?
張立棟:我們學校的體育教師從工作和數(shù)量上來說是匹配的。66個教學班,15個體育教師,并且都是根據(jù)專業(yè)特長來招的,這樣可以使專項教學更突出。我們學校很注重體育教師培訓這一塊,每個體育教師都有足夠的資金去培訓,雙休日、寒暑假期間的教學訓練也都是有補貼的。另外,體育教師帶隊取得好成績也是會有獎勵的,例如這次區(qū)運動會取得第三名就有一個大的表彰活動。
中國學校體育:從目前來看,東城實驗學校的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的情況如何?
張立棟:從區(qū)里、市里體育抽查的結果來講,我們學校的成績還是不錯的。首先,我們平時主要通過體育課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其次是大課間,大課間有多種形式,主要分為三個時段進行:一、二年級一個時間段,三、四、五年級一個時間段,六、七、八、九年級一個時間段。雖然目前來看還存在一些困難,一是學生的在校時間受限;二是活動場地受限;三是活動的項目不一樣,但我們會根據(jù)學校現(xiàn)有的條件來保證學生們一小時的活動時間。
中國學校體育:您對目前的體育中考是怎么看的?
張立棟:對于體育中考的態(tài)度,我是支持的。目前杭州市采取的方案是30分制,主要的三個項目是實心球、立定跳遠和長跑。也有項目是可以替換的,例如長跑不行可以選擇游泳,如果跳遠不行可以選擇跳繩。如果沒有這個體育中考,學生們就苦了,一天到晚在教室里學習,缺少鍛煉的時間。但有了體育中考,無論學生們是主動還是被動,通過體育鍛煉總會對他們有幫助的,一是可以調節(jié)他們在校內(nèi)的活動,二是對他們身體的一個鍛煉。其實,越是學習緊張的時候我們越是要做好體育工作,因此我個人對體育中考是支持的,并且目前體育中考的內(nèi)容和考試辦法對學生來說也是公平的。我們學校有個特點,就是哪怕明天就要考試了我們今天的體育課也絕對不會停,因為兩者是不矛盾的。學生們需要體育課,表面上看是浪費了點時間,其實經(jīng)過鍛煉之后的學習效率是提高了,因為學生活動完了之后身心都放開了,學習效率也就不用說了。所以絕對不能輕視和忽視學校體育工作,作為學校的行政領導不能光抓升學率,更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也是我們教育人的職責,更是教育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