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羅源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350600) 張 芳
讀寫結(jié)合的“解穴”之道
福建羅源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350600) 張 芳
讀寫結(jié)合是語文學習的重要規(guī)律。讀寫結(jié)合,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xiàn)“讀中悟法,讀寫遷移”,讓積累在運用中激活,感悟在練筆中提升,運用在讀寫中增值。
讀寫結(jié)合 積累 感悟 運用
時下,許多教師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常常在課堂中增加“寫”的環(huán)節(jié)。但大多數(shù)的“寫”卻游離于“讀”(課文情境)之外,為寫而寫的傾向十分明顯,語言訓練毫無增值意義。筆者認為,要使“讀寫”無痕結(jié)合,實現(xiàn)“讀中悟法,讀寫遷移”,還需從“感悟、積累、運用”上下工夫。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痹陂喿x教學中,許多教師都喜歡讓學生背誦,積累一些好詞佳句。這確實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大有裨益。但筆者認為,積累如果不與運用結(jié)合起來,那樣的積累是消極的、被動的,積累只有在不斷的運用中,才能被激活。
《雷雨》是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其中“……越來越……”的句式,應該是二年級語文學習的語言訓練點。為了讓學生真正學會并掌握這個句式,有教師在教學中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1)在雷雨前理解。在教學前教師先讓學生讀句子:“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币龑W生從中發(fā)現(xiàn)課文用“……越來越……”這個句式表現(xiàn)了雷雨前的景象變化。(2)在雷雨中運用。在教學“雨中”部分時,教師要求學生用“……越來越……”描述雷雨中的景象變化。(3)在雷雨后遷移。在教學“雨后”部分時,教師這樣引導:“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圖,再看看課文,然后用上‘……越來越……’說說雷雨后的景象!”
三次訓練一次比一次提高。如果說第一次是以理解積累為目的,那第二次就是“模仿、鞏固”了,而第三次則是在情境中運用。這樣的訓練是喚醒學生生活經(jīng)驗后所做出的合理聯(lián)想和創(chuàng)造,是課堂上學生完完全全的個性補充,令人興奮。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經(jīng)過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積累了這個句式,而且一旦需要,便可自如地運用在日常說話和寫話之中。
“我覺得閱讀教學就是憑借文本的語言,著重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保ù迬n語)
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感受理解的方法很多。但如果做到讀寫無痕對接,就一定能讓學生把課文讀厚實、讀豐滿。
例如,教學《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我讓學生細讀課文,理解了“救治小錢的過程”之后,讓學生討論:“小錢得救了,他最后該感謝誰?為什么呢?”學生有的說:“我以為最應該感謝的是那位臺灣青年,因為……”有的說:“最應該感謝的是李政道博士,因為……”還有的說:“最應該感謝那些為本次骨髓移植開設綠色通道的工作人員,因為……”在此基礎上,我設計了一個練筆:“××,我想對你說____?!碑攲W生選擇以“醫(yī)護人員,我想對你說____”為題創(chuàng)作時,他們的腦海中就會呈現(xiàn)出尋找骨髓的“輾轉(zhuǎn)”畫面,體會到醫(yī)護人員的艱辛,品出“輾轉(zhuǎn)”的情味。同樣,選擇李博士或臺灣青年進行練筆時,學生就會再現(xiàn)當時李博士或臺灣青年在余震中不顧個人安危,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抽取骨髓的情境,再現(xiàn)李博士或臺灣青年的神態(tài)、動作,揣摩他們的內(nèi)心活動。李博士、臺灣青年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形象,在學生的練筆中豐滿起來。而這些正是理解這篇課文的關鍵所在,使學生真正進入了文本,進入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這樣的讀與寫的有機融合,相互促進,使感受、理解的內(nèi)涵變得豐富,學生的感悟在練筆中得到了提升。
學生言語能力的發(fā)展,離不開扎實的句式訓練。而讀寫結(jié)合的最終目的是指導學生把學習的內(nèi)容活用在現(xiàn)實生活之中,表現(xiàn)生活情境,表達內(nèi)心感受,實現(xiàn)課文情境到生活情境的轉(zhuǎn)換。
例如,《慈母情深》一文中有這樣一個句子:“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zhuǎn)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作者運用了后置和排比的形式,表達了他走進車間那一剎那的震驚、心酸與愧疚的復雜情感。在這個句子的教學中,有一位教師設計了四環(huán)節(jié):首先,讓學生體會這句話很特別以及特別在哪里。其次,引導學生感悟:“是啊,閉上眼睛,你看到了什么樣的背?”“在你的記憶中,母親應該擁有什么樣的背?”“讀著作者這樣的描寫,你的心里是什么樣的感受?”再次,小結(jié):“作者用這樣特殊的寫法,正是要傾訴他心中這份復雜的感受?。∥覀円黄饋碜x讀吧?!弊詈螅\用:“母親還有哪些地方也深深地打動了你呢?你能不能仿照上面的句式,也來寫一寫這些沖擊著你心靈的一言一行呢?”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就借助這個特殊的表達形式,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不但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句子帶來的強烈的形象沖擊和精神沖擊,而且讓學生學到了這種飽含深情的言語表達形式。當學生真正明白“這種表達方式多么妙啊”的時候,運用就在讀寫中增值了。
(責編 劉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5)2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