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15)21-024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一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要靠長期的積累。而學生的閱讀,僅僅靠課堂中的課文和教學資料上的一些短文是遠遠不夠的。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就應該積極指導學生加強課外閱讀,使學生能夠“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讓讀書漸漸成為學生的一種新的、自覺的生活方式。
一、建立“零”壓力的閱讀環(huán)境
現(xiàn)在很多教師都會根據(jù)本身的喜好來讓學生閱讀文章,然后讓學生寫讀后感,進行檢查。本來通過寫讀后感這種形式來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我們更需要考慮學生自身的閱讀需求。如有些學生喜歡看科幻小說,有些學生喜歡看散文,有些學生喜歡看詩歌。這些閱讀愛好因人而定,都是具有不確定性的。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讓學生只就一篇文章來寫讀后感,那就會使一些學生產生被迫閱讀的心理,久而久之,學生會對閱讀產生負擔感、疲憊感,漸漸失去對閱讀的興趣。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時候首先要做到尊重不同學生的個性與需求,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進行閱讀,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讀完書后,可讓他們寫讀后感,但是字數(shù)不限,文體不限,只要學生能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展現(xiàn)出來即可。
我在教學過程中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就是在一次夏令營活動以后讓學生自由地記錄或者描寫夏令營期間發(fā)生的事。結果令我十分吃驚。一些寫作水平平平,上課表現(xiàn)一般的學生居然把活動的經過和發(fā)展過程寫得有聲有色。可見,當學生對一件事情感興趣,并且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的設定時,他們完全可以把這件事情做得很好,閱讀也是如此。所以,我提倡“零”負擔的閱讀方式,讓學生在快樂的環(huán)境中閱讀,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無限潛能。
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意志
對絕大部分學生來講,他們是很愿意閱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書籍的。但是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只對自己喜歡的那本書的某一個自己特別感興趣的地方加以關注,而對其他有價值的拓展卻不甚關心,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對學生的整體、全面發(fā)展是很不利的。所以,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僅僅靠興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在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同時,還需采取一些措施。如在小學生學習閱讀的初期,他們容易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自主閱讀能力差的情況。這時,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看一些有漫畫或插圖的書籍。這樣,即使學生在閱讀文字的時候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也會盡可能的集中在插圖上,思想依舊停留在書本之中,而不至于分散到其他地方,這種閱讀方法比較適合低年級的學生。而對于識字較多的高年級學生,教師則可以采取讓學生自己做筆記,把自己認為好的詞或句子抄寫下來的方法,以此來提高學生對書本的注意力。這樣的方式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鍛煉學生的意志力,促使他們從興趣閱讀向意志閱讀遷移。其實,興趣閱讀和意志閱讀是相輔相成的,當意志閱讀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后,又會激發(fā)學生進行興趣閱讀,形成良性循環(huán),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積極的優(yōu)良條件。
三、重視教師的個人魅力及影響力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在大多數(shù)學生眼里,教師是十分神圣的。很多孩子在家里不肯聽父母的話,但在學校卻愿意聽老師的話。實踐證明,小學生由于其接觸面的局限性和心理上的向師性,教師往往是他們最接近、最真實的榜樣。所以,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為學生做好榜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學生面前首先要表現(xiàn)出自己很愛讀書的精神面貌,在課堂上要充分展現(xiàn)出自己深厚的語文功底和文化底蘊,讓自己的課堂充滿趣味和智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引導,充分展現(xiàn)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并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學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教師榜樣力量的影響,能使學生產生“要成為老師那樣有文化、聰明的人”的心理,從而就能促進學生自主閱讀。一個好的榜樣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反之,不好的示范則會產生不良的消極影響。所以,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展現(xiàn)出自己的優(yōu)秀品質,這樣才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
總之,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最佳途徑,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能力尤其重要。閱讀能使學生的知識面擴大,還可以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學生的內心文化世界。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對學生的閱讀加以引導,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和文字思維能力。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