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中學語文應重視近義詞辨析教學
□王敏
近義詞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近義詞的運用能力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個人的語文水平。我們不僅要認識近義詞辨析教學的重要性,更要結合教學情況有效地進行近義詞的教學。
近義詞;教學;中學語文
近義詞教學是為了促使學生更準確、生動且有表現(xiàn)力地運用語言。姑從以下兩個方面,談談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加強近義詞辨析教學的認識和做法。
語文教學中“脈絡”很重要,否則很容易把課上得繁雜而缺少主次。在現(xiàn)代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講解一篇課文,如果只關注時代背景,作者概況,內容篇章分析,就容易形成定勢過場一般的模式,給學生留下淺顯刻板印象;如果主要抓細節(jié),著重句子詞匯的講解,也會把課上得沒有重點,給學生很繁瑣的感覺和靜態(tài)的概念。優(yōu)秀教師往往會以課文內容為基礎做到點面結合、點線結合,詞匯與句子,詞匯與段落或者整篇文章的有機結合,做到融會貫通。這需要教師付出很多的努力,在備課的時候做好構思和預設,有目的性的教學,使學生在課文中深刻理解詞句的使用意義、特點。在課堂練習中,適度安排近義詞辨析練習,有利于近義詞的掌握和應用。如魯迅《紀念劉和珍君》一文中“這不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其中“殺害”和“虐殺”兩個詞語義相同,輕重遞進,準確地揭露了當局的兇殘。此時教師就可以著重近義詞辨析,并要求學生仿照遣詞造句練習鞏固。
一篇好的文章,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是經(jīng)過仔細推敲的。近義詞教學能鍛煉學生這種“煉字”“推敲”的能力,使之更恰當、更充分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近義詞的使用訓練。
教師應教會學生將新詞運用到作文中去,可以根據(jù)每一單元的內容命題,單獨呈現(xiàn)應掌握的新詞,進行近義詞的辨析,詳細講解新詞的使用范圍、感情色彩、語法功能等等,并要求學生將這些剛學過的新詞運用到作文中去。其具體步驟為:首先呈現(xiàn)課文中近義詞使用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模仿課文中作者近義詞使用的技巧;其次教師創(chuàng)設新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在已有對近義詞辨析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之上進行變式練習,提高遷移能力,進一步加強近義詞的運用能力;最后讓學生自主創(chuàng)設與實際生活相關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自主選擇并運用相關的近義詞,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學會使用近義詞,培養(yǎng)對近義詞的語感能力,將對近義詞的感性認識內化為實踐操作過程中的理性認識。
近義詞因為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意義,科學的區(qū)分它們之間的差異是教學的難題。在近義詞分布零散,缺乏系統(tǒng)性規(guī)律性的情況下,教師的教學往往根據(jù)主觀經(jīng)驗就題論題,近義詞互為解釋,這就使得辨析往往難免直覺性和隨意性,不可靠亦不全面。近義詞辨析應以科學的辨析手段為理論指導,理性、客觀、真實、全面地對互為近義詞的一組詞語進行辨析;只有理性的分析才能將近義詞的辨析做到精準,而僅憑感性觸發(fā)的分析只會導致教師說得模糊,學生聽得糊涂。辨析一組近義詞要結合語境求同辨異,分析殊微,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全面分析:理性意義方面的詞義偏重不同、詞義輕重范圍不同、角度原因不同、用途狀態(tài)不同等;搭配意義方面的支配范圍對象不同、施事受事不同、使用范圍方面不同等;語法意義方面的詞性不同、構詞功能不同、組合造句功能不同、結構特點和所表關系不同等;色彩意義方面的語體色彩、情感色彩、時代地域色彩不同等;語用及其他方面的修辭用法、使用頻率、語源不同等。
(作者系安徽師大文學院2012級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生)
[責編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