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紅
基于文體、文學的角度再讀童話《丑小鴨》
○朱曉紅
摘要:《丑小鴨》是安徒生的代表作,入選多個版本的語文教材,其文本運用一定的敘述語氣及擬人、夸張等多種修辭手法,成功地實現(xiàn)了童話這種特殊的語體形式;站在作者意義、文本意義、讀者意義三者互相依存而又有差別的角度解讀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主題,發(fā)現(xiàn)其存在寬廣的闡釋空間。在此認識基礎上進行恰當?shù)慕虒W選擇,有助于更好地實現(xiàn)《丑小鴨》的教學價值。
關鍵詞:丑小鴨文體實現(xiàn)主題闡釋讀者意義
關于童話,新時期以來我國兒童文學理論界在寬廣的視野和文學觀念基礎上經(jīng)過反復討論,基本達成共識,認為“童話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以非生活本身形式塑造藝術形象,以非生活本身形式呈現(xiàn)故事中的情況、境況或事態(tài),以非生活本身形式的情況、境況或事態(tài)創(chuàng)作一個藝術世界”[1]。強調(diào)“藝術世界”可以理解為“藝術世界”存在于語言中,所以,我們認為童話是某種語體的凸現(xiàn),是一種特殊的語體形式,涉及到敘述的人稱、敘述的角度、敘述的語氣等,而擬人、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法,都是在這一特定的語體平臺上得到實現(xiàn)。了解了這點,就能明白很多童話之所以在漫長的歷史中被人們反復閱讀和長久喜愛,就是由于讀者與文本達成了默契:不關心所描述的事件和人物是否真實,是否是現(xiàn)實生活本身,而僅僅在童話所用的各種修辭所營造的快樂中,努力尋找自認為與作家意向相吻合的意義。成功的文體實現(xiàn)與寬廣的闡釋空間便是我們再讀安徒生經(jīng)典童話《丑小鴨》的深切感受。
《丑小鴨》是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創(chuàng)作的一篇帶有自傳色彩的經(jīng)典童話,自從其譯成中文以來,“丑小鴨”已經(jīng)成為一個由不美麗到美麗、不理想到理想、不成功到成功的形象代表,其“雖身處逆境,只要胸懷理想、不懈追求,終會收獲成功”的傳統(tǒng)隱喻也給許多人帶來人生的慰藉與希望。正因如此,童話《丑小鴨》被選入多個版本不同年級的語文教材。我們首先來關注這篇童話詩意的文體呈現(xiàn)情況。
在諸多文學體裁中,童話應該屬于最在意也最容易與讀者在表達方式和修辭上達成默契的文學樣式之一。敘述者如何敘述,是作家對文體理解和把握的最直觀表現(xiàn)?!冻笮▲啞窋⑹稣叩耐怀鎏攸c,如同“19世紀的小說,講述的角度是智慧和經(jīng)驗,而聆聽的角度是條理”[2]。敘述人所敘述出來的故事非常具有秩序性,符合常理,從丑小鴨出生時的那個夏天寫起(由于刪節(jié)的原因,教材一般從丑小鴨出生后的第二天寫起),經(jīng)過蕭瑟的秋天、嚴酷的冬天,直到第二年春天結(jié)束,從“蛋殼里爬出來的小鴨是那么丑陋”,到它成了“一只新的年輕的天鵝”,文本循著時間線索描述了一個完整的關于生命歷程的故事,蜿蜒曲折、起伏跌宕而又層層推進、脈絡清楚。確實,這是一種線性故事敘述方式,同時也是一種秩序,引導讀者尋求意義。故事有秩序,也方便讀者的閱讀。而敘述者對智慧和經(jīng)驗的表達,則依靠各種修辭手段來實現(xiàn)。
敘述者和讀者所達成默契的最基礎方式是擬人手法,作者把丑小鴨、天鵝、眾雞鴨等比擬成了有感情、能用語言表達自己意見的人,在讓諸多動物用第一人稱說話的時候,帶出說話者的性格特點和心理活動,還有特殊的語氣。如農(nóng)家小屋里的那只短腿母雞聽到丑小鴨想到水里去游泳的心事后,自以為是地教訓它說:“你在起什么念頭?你沒有事情可干,所以你才有這些怪想頭。你只要生幾個蛋,或者咪咪地叫幾聲,那么你這些怪想頭也就會沒有了”[3],這簡直是成人教育孩子的翻版。當丑小鴨在春天的花園里第二次看到三只天鵝時,想“我要飛向他們,飛向這些高貴的鳥兒!可是他們會把我弄死的,因為我是這樣丑,居然敢接近他們。不過這沒有什么關系!被他們殺死,要比被鴨子咬、被雞群啄、被看管養(yǎng)雞場的那個女傭人踢和在冬天里受苦好得多!”母雞也好,丑小鴨也罷,在細致的敘述語氣中,其性格逐步形成,生動起來。
童話這種文體虛擬的讀者是孩子,在漫長的文化傳遞、發(fā)展過程中也就形成了特別的針對孩子講述的語氣,而敘述執(zhí)意于語氣,敘述中自然會有議論,童話的議論和敘述便難以分開。比如丑小鴨從湖面的倒影中看到自己已是天鵝時,作者寫道“只要你曾經(jīng)在一只天鵝蛋里待過,就算你是生在養(yǎng)鴨場里也沒有什么關系。對于他過去所受的不幸和苦惱,他現(xiàn)在感到非常高興。他現(xiàn)在清楚地認識到幸福和美正在向他招手?!弊詈螽敾▓@里的小孩對年輕的天鵝發(fā)出由衷的贊美時,作者寫到:“他把頭藏到翅膀里去,不知道怎么辦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點也不驕傲,因為一顆好的心是永遠不會驕傲的?!边@種和讀者不斷地交流、溝通,形成一種彼此理解的連帶議論的講述格調(diào),是童話文體的標志性特點。
采用夸張手法以便和讀者達成默契和交流看法,是敘述者追求秩序,帶領讀者追尋意義的重要方式,也是童話文體的特點之一??鋸垼╤yperbole,希臘文“過分”的意思)指明顯地或過分地夸大事實,目的在于取得嚴肅或戲謔的效果。韋勒克、沃倫在其《文學理論》中說道:“夸張法可能會是悲劇性的或感傷性的,但也可能是古怪滑稽和喜劇性的?!盵4]在《丑小鴨》中,敘述者采用夸張手法所產(chǎn)生的效果在于,表面上是在客觀敘述,實際上是敘述中透露出嘲諷。如沼澤地里的野鴨對新來的朋友丑小鴨說:“只要你不跟我們族里任何鴨子結(jié)婚,對我們倒也沒有什么大的關系?!苯又w來的兩只公雁也自詡高貴地認為:“你丑得可愛,……另外有一塊沼澤地離這兒很近,那里有好幾只活潑可愛的雁兒,她們都是小姐,都會說嘎,你是那么丑,可以在她們那兒碰碰運氣!”可話還沒說完,獵人就把它們倆打死了。對于安于在沼澤與同類通婚而無視逼近的災難的野鴨和公雁,有著濃濃的嘲諷意味。
以上所述表達方式與修辭手法,都是作家文體意識自覺的表現(xiàn),而彌漫在整個故事展開中的是“一種詩意的……境界,這種境界不必要……什么真實性?!盵5]當然,不管真實與否,我們在讀童話時總是更在意尋找與作家意向相吻合的意義。
沈大安說,文學作品的“意義”,實際上包含了三個層面:一是作者意義,即作者想在作品中表達的主觀意圖;二是文本意義,即作者在實際作品中通過語言詞語呈現(xiàn)出來的意義……三是讀者意義,即讀者通過閱讀所領悟到的意義?!@三個層面的意義既互相依存,又是有差別的。[6]
《丑小鴨》是安徒生在心情不太好的時候?qū)懙?。那時他有一個劇本《梨樹上的雀子》在上演,像他當時寫的許多其他作品一樣,它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評。他在日記上說:“寫這個故事多少可以使我的心情好轉(zhuǎn)一點。”[7]因而這篇童話一般被認為是安徒生的一篇自傳,描寫他童年和青年時代所遭受的苦難,對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他經(jīng)過重重苦難后所得到的藝術創(chuàng)作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安慰??梢哉f,《丑小鴨》表現(xiàn)的不僅是安徒生本人的人生遭遇,而且有他面對苦難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他用丑小鴨的經(jīng)歷告訴讀者,在苦難中學會忍耐、學會堅守,不放棄自己、不放棄追求,相信苦難和誤解只是暫時的,相信生命的春天一定會來臨,相信自己有一顆高貴的靈魂,最終就一定會從苦難中突圍,達到一種嶄新的境界。這可以算作《丑小鴨》的作者意義,理解到這一層,我們說這篇童話已發(fā)揮了它應有的審美價值,當然,我們知道對《丑小鴨》的闡釋遠非到此為止。
《丑小鴨》文本的結(jié)構(gòu)、語言上文已有所涉及,這里我們再從文本主體人物的成長經(jīng)歷看本文的“文本意義”。從丑小鴨面對不同環(huán)境的反應,我們可以把它的成長經(jīng)歷概括為躲—逃—跑—渴望—向往—實現(xiàn)夢想,而其“躲”“逃”“跑”是以退為進,是為了保證生存下去,保存生命,更好地生活下去。丑小鴨的愿望是從無到有,其成長過程是從保存生命到向往生活,再到追求美好,整個文本滲透著生存—生命—生活簡單而又樸素的道理。如理解和接受到達這個層面,丑小鴨的經(jīng)歷可以給我們這樣的啟示:成長不是一帆風順的,成長過程中難免碰到一些磕磕絆絆,但仍需要抱有積極地活下去的信心,那樣,美好便可能會在下一個轉(zhuǎn)角出現(xiàn)。從“血統(tǒng)論”的角度看,丑小鴨原本就是一只小天鵝,而關注文本將有助于掙脫“血統(tǒng)論”泥淖,厘清文章主題,并賦予經(jīng)典文學形象更具時代色彩的意義:不是丑小鴨“變成”天鵝,而是丑小鴨“成長為”天鵝,生命的存續(xù)使小鴨最終成長為美麗的天鵝,獲得了被認識、被發(fā)現(xiàn)的機會,尊重生命,發(fā)現(xiàn)自我的主題隨之凸顯出來。
當然,對文本的解讀還不能忽視安徒生童話舞臺上的配角。比如養(yǎng)雞場的雄吐綬雞“生下來腳上就有蹼,因此他自以為是一個皇帝。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條鼓滿了風的帆船,來勢洶洶地向丑小鴨走來,瞪著一雙大眼睛,臉上漲得通紅?!庇秩甾r(nóng)舍中的雄貓和母雞,他們一開口就說:“我們和這世界!”“因為他們就是半個世界,而且還是最好的一半呢……”它們見識淺陋而自以為是,安于平庸生活而心胸狹窄,總是喋喋不休地夸耀自己的高明,習以為常地排斥陌生的事物。而與之相反的天鵝卻大不相同,它們“會發(fā)出一種奇異的叫聲,會展開美麗的長翅膀,從寒冷的地帶飛向溫暖的國度”,它們姿勢優(yōu)雅,態(tài)度謙和,并且擁有一個真正美麗而廣大的世界。兩相對比,便能理解丑小鴨的成長正是源于心中對幸福世界的那份夢想與追求,便能明了天鵝與其他動物的區(qū)別在于與生俱來的高貴品質(zhì),我們要擁有一顆高貴的心靈,也便是另一個重要的主題了。
從《丑小鴨》這篇童話故事中,我們還可以讀出其他一些主題:
廣大的世界。原文中走到“廣大的世界里去”出現(xiàn)了兩次,一次是鴨媽媽眼中的世界,一次是丑小鴨離開農(nóng)舍時對短腿雞說要去的世界,當然文中還呈現(xiàn)了其他各式各樣的世界,如養(yǎng)雞場、沼澤地、農(nóng)舍、春天的花園,等等。
出走和找尋。在流浪中才能見識世界的博大,正是外界充實了丑小鴨,讓它完成到白天鵝的轉(zhuǎn)變。
個人和群體。不同動物對丑小鴨作了各種評價,但丑小鴨的反應是從不妄自尊大,也不沮喪絕望,而是耐心地堅守著自己的獨特性。
沉默和言說。文章結(jié)尾白天鵝沒有說話,把頭深深藏在翅膀底下,而這卻恰恰說明了一切。
通過測算工業(yè)企業(yè)上述各項兩化融合評估指標,可對工業(yè)企業(yè)所處的兩化融合發(fā)展階段進行劃分,即起步建設、單項覆蓋、集成提升和創(chuàng)新突破。從兩化融合發(fā)展的時間維度來看,單個工業(yè)企業(yè)將遵循上述四個階段實現(xiàn)兩化融合發(fā)展的階段式躍升。其中,處于起步建設階段的企業(yè)已逐步實現(xiàn)兩化融合基礎設施配備和環(huán)境建設,處于單項覆蓋階段的企業(yè)能夠?qū)⑿畔⒓夹g利用在各單項業(yè)務環(huán)節(jié)中,處于集成提升階段的企業(yè)能夠有效實現(xiàn)企業(yè)內(nèi)部各業(yè)務環(huán)節(jié)的綜合集成,處于創(chuàng)新突破階段的企業(yè)能夠?qū)崿F(xiàn)跨企業(yè)的協(xié)同與創(chuàng)新(如圖3)。
…………
深刻的當代理解和已經(jīng)經(jīng)典化了的人生寓意,共同構(gòu)成了童話《丑小鴨》可以闡釋的多重空間。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分別從文體、文學的角度解讀《丑小鴨》,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理解這篇文章,這篇教材篇目。當然,我們知道探求讀者意義才是文本閱讀的終極追求,對于成長中的學生而言,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已有的經(jīng)驗和知識基礎,積極思考的參與態(tài)度,都將對構(gòu)建有效的“讀者意義”產(chǎn)生重大影響。區(qū)分并解讀出作者意義、文本意義、讀者意義都是文本解讀的目的,我們不能為達到某些功利的目的,有意拔高某項內(nèi)容,而忽略其他,甚至誤讀。理想的狀態(tài)是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選擇最佳的教學切入點,進行視角獨特的探究性發(fā)問,進而引領學生準確深入地把握童話的文本意義與作者意義,實現(xiàn)其應有的讀者意義,進而更好地實現(xiàn)《丑小鴨》一文的教學價值。
注釋:
[1]吳其南:《童話的詩學》,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1年版,第21頁。
[2][美]喬納森·卡勒:《結(jié)構(gòu)主義詩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204頁。
[4][美]韋勒克,沃倫:《文學理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92頁。
[5]吳其南:《童話的詩學》,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1年版,第25頁。
[6]李振村:《慢慢走,欣賞??!——著名小學語文教育專家沈大安談文本細讀》,小學語文教師,2008年,第3期,第6頁。
[7]葉君健譯,[丹麥]安徒生:《安徒生童話全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29頁。
參考文獻:
[1]劉俐俐.中國現(xiàn)代經(jīng)典短篇小說文本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田賀書.《丑小鴨》:丑小鴨的成長史[J].中學語文教學,2012,(2):42-45.
[3]朱暉.丑小鴨、天鵝、眾雞鴨及其他——再談《丑小鴨》的象征意義[J].語文建設,2013,(6):51-53.
(朱曉紅湖南文理學院4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