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領(lǐng)袖與個人:解讀西安事變中的蔣介石

        2015-02-28 20:07:36
        許昌學(xué)院學(xué)報 2015年4期
        關(guān)鍵詞:宋子文事變西安事變

        葉 君 劍

        (浙江大學(xué) 歷史系,浙江 杭州 310000)

        領(lǐng)袖與個人:解讀西安事變中的蔣介石

        葉 君 劍

        (浙江大學(xué) 歷史系,浙江 杭州 310000)

        西安事變發(fā)生之初,面對“兵諫”,蔣介石內(nèi)心感到屈辱與憤怒,表現(xiàn)出抗拒與不合作的態(tài)度。之后宋子文和宋美齡的到來,使蔣介石了解事態(tài),改變態(tài)度,同意宋子文與中共會談,并兩次接見周恩來,口頭保證不再“剿共”,從而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奠定了基礎(chǔ)。而在西安事變中,對于作為領(lǐng)袖與個人這樣一種雙重身份屬性下的蔣介石,我們可以有不同的解讀。

        西安事變;蔣介石;張學(xué)良;宋子文;宋美齡

        1936年12月12日,張學(xué)良、楊虎城采取“兵諫”的方式,扣留了前來西安督剿紅軍的蔣介石,是為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對于身處漩渦中心的蔣介石來說,雖然他在事變解決過程中一直處于被軟禁、被監(jiān)視的不利地位,但其態(tài)度的變化卻對事變的和平解決有著至為重要的作用。無論是中共、張(學(xué)良)楊(虎城),抑或是兩宋(宋子文、宋美齡),各方之間角逐、談判的最終目的無一不是指向蔣介石:或促其改變既有政策,或保其安全離陜。作為全國領(lǐng)袖,蔣在事變中的一言一行自然備受矚目;同時作為個人而言,他在險境中又有著本能反應(yīng)和情感需求。既往的研究成果大多強調(diào)蔣介石與西安事變的發(fā)生,蔣介石在西安事變中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以及西安事變對蔣介石國內(nèi)政策的影響,較少從領(lǐng)袖與個人這樣一種雙重身份屬性來剖析西安事變中的蔣介石。對于蔣介石來說,西安事變不僅是一次領(lǐng)袖地位危機,也是一次個人安全危機,因而蔣在事變中的言行既有作為領(lǐng)袖的考慮,也有出于個人的需要。本文即試圖通過梳理、考察事變中蔣介石的言行以及蔣直接參與交涉的活動,從中解讀其背后的身份屬性差異。

        西安事變解決后不久,蔣介石、宋美齡分別撰寫了《西安半月記》①《西安半月記》實際由陳布雷代筆。和《西安事變回憶錄》。但從文本本身來看,兩者(尤其是《西安半月記》)更像是政治宣傳品,并有意掩蓋了一些事實。而到了21世紀,隨著美國斯坦福大學(xué)胡佛研究所收藏的宋子文《西安事變?nèi)沼洝?、《蔣介石日記》②本文所用宋子文《西安事變?nèi)沼洝?原稿用英文寫成)由張俊義翻譯,刊于《百年潮》,2004年第7期;《蔣介石日記》(手稿本),美國斯坦福大學(xué)胡佛研究所藏,系浙江大學(xué)歷史系肖如平老師贈予,特此感謝。相繼開放,使我們探討西安事變中的蔣介石有了更多可以相互參照的文本,也為我們進一步分析兼具雙重身份屬性的蔣介石在事變中的表現(xiàn)提供了多樣視角。

        一、事變之初:“絕食”與抗拒

        1936年12月4日,蔣介石從洛陽來到西安,以臨潼華清池為行轅,親自督促張學(xué)良、楊虎城圍剿紅軍。12日清晨,當(dāng)蔣介石起床披衣時,大門外響起了槍聲,且連續(xù)不斷。蔣隨即意識到這是東北軍的叛變,但初步懷疑“為一部之兵變,必系赤匪煽惑駐臨潼部隊暴動,而非漢卿有整個之計劃。蓋如東北軍整個叛變,則必包圍行轅外墻之四周;今前垣以外,尚無叛兵蹤跡,可知為局部之變亂”。[1]7隨著事態(tài)的迅速發(fā)展,蔣介石“局部叛亂”的設(shè)想被無情擊碎。其實在事變發(fā)生的前一天,蔣已察覺到某些異樣,這在《蔣介石日記》中有所記載:

        早起在院中散步,見驪山上有二人向余對立者約十分,時心頗猶豫,及回廳前,見有軍用汽車由西向東者甚多,心又疑慮?!?,招張、楊、于與中央各將領(lǐng)來行轅會議進剿計劃。楊、于不到,而張之行色匆忙,精神慌惚,甚覺有異,乃以為其今日來時,或彼聽得余對黎天才訓(xùn)誡之言,使彼心不安;又以其為昨日聞余切訓(xùn),使彼不樂而已。[2]1936.12.11

        無論如何,蔣介石也不會將這些的異樣情況同全面叛亂相聯(lián)系,更何況這場叛亂的策劃者之一還是張學(xué)良。因而,當(dāng)蔣在躲藏的巖穴中被士兵抓獲后,其內(nèi)心的屈辱與憤怒便可想而知了。13日的蔣日記中有“生而辱,不如死而榮”一語;《西安半月記》中12日的蔣、張對話中不乏“厲聲叱之”、“憤極”、“怒詰”等語。

        至于如何宣泄心中的憤懣,《西安半月記》中記載蔣介石采取了絕食的方式。12日事變當(dāng)天,蔣被拘禁在楊虎城所在的新城大樓。當(dāng)張學(xué)良叫仆人端來食物時,蔣以“余生已五十年矣,今日使國家人民憂危至此,尚何顏再受人民汗血之供養(yǎng)而食國家之粟?況義不食敵人之食”回應(yīng),堅決拒食,并且整日未進食。[1]16-19次日,負責(zé)看管蔣介石的楊虎城部下宋文梅又勸蔣介石進食,并聲明食物系其私人所購,并非出自公家,但蔣仍加以拒絕。[1]19-20

        蔣的絕食亦能從相關(guān)人士的回憶錄中得到印證。14日跟隨端納飛來西安了解情況的黃仁霖這樣追憶:“一直在追詢委員長的健康狀況之后,張學(xué)良又開了話題說,委員長對于此次反抗行動,非常震怒。因此,他拒絕進食,拒絕和張學(xué)良談話。……他看起來很蒼白而疲倦。因為他已有二天二夜拒絕進食或飲水?!盵3]103-104黃的敘述相當(dāng)簡短,而且也是間接得知,說服力顯然不夠。同樣經(jīng)歷過西安事變的高崇民為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解釋版本:

        蔣在被扣之后,南京方面大肆宣傳說,蔣已絕食了,實際是頭兩天,蔣因為一口假牙,在華清池倉皇逃跑時遺落在寢室的茶幾上,(被一士兵拾到)口中無牙,不能咀嚼,無法吃飯,只好喝些流汁,到了第三天,經(jīng)我們懸賞得到了假牙,蔣立即大吃而特吃。這說明念權(quán)怙勢的人,是不會輕于自殺。[4]406

        高崇民的文章寫于1966年8月。撇開其中的政治立場和時代因素,它至少向我們揭示出蔣介石絕食的背后也有他本人難以啟齒之處。《西安半月記》關(guān)于蔣絕食的描寫只限于12日和13日,之后再無絕食之說,而這也與高所記相吻合。

        不過,貼身看管蔣的宋文梅回憶:

        我勸他入臥室稍憩,并勸他吃飯。我說:“這里的飯是干凈的,不會有什么意外,如果因為沒有牙齒,有麥片粥,吃點還是好的。”蔣不答也不吃。我再勸他:“今天所發(fā)生的事情,是國家大事,應(yīng)平心靜氣,設(shè)法解決,不應(yīng)意氣用事?!笔Y聽了之后,說:“如果是你們自己做的飯,吃些也好?!蔽冶憬形靼步椌腹鸬膹N師,預(yù)備麥片粥,蔣才吃了些?!覇査人畣??他說,想喝些桔汁。我叫人買些桔子汁,盛了一玻璃杯給他,他一飲而盡,并且告訴我,他最喜歡喝桔汁。[5]253

        根據(jù)宋文梅的敘述,蔣吃了麥片粥,根本沒有絕食。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蔣介石日記》。在蔣的日記中,對于絕食這樣的大事竟無只言片語,如果僅以漏記來解釋,似乎太過勉強。日記屬于私密文字,不對外示人,同時當(dāng)事人也有更大的發(fā)揮空間;《西安半月記》則是公開出版物,需要樹立領(lǐng)袖的正面光輝形象,因此,《西安半月記》中記載的蔣不僅需要“絕食”,而且“絕食”只能是因為憤怒和屈辱。但對于蔣個人來說,絕食之舉并不存在,所以在事后補寫日記時*有學(xué)者通過文本分析和實物參照,認為蔣介石《西安事變?nèi)沼洝返娜績?nèi)容均非事變當(dāng)時所寫,而是事后補寫。參見張?zhí)焐纾骸妒Y介石〈西安事變?nèi)沼洝迪凳潞笱a寫》,《百年潮》,2014年第6期,第71-73頁。,便無須提及這種子虛烏有之事。至于《西安半月記》,該書主要是出于宣傳的需要,“絕食”就被高尚地包裝起來了。

        西安事變發(fā)生后,張學(xué)良、楊虎城隨即通電全國,提出八項主張:(一)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zé)救國;(二)停止一切內(nèi)戰(zhàn);(三)立即釋放上海被捕之愛國領(lǐng)袖;(四)釋放全國一切政治犯;(五)開放民眾愛國運動;(六)保障人民集會結(jié)社一切之政治自由;(七)切實遵行孫總理遺囑;(八)立即召開救國會議。[6]108那么,蔣介石是何時知道這些主張的呢?這其中還有一段插曲。如前所述,蔣被抓后,一度拘禁于新城大樓。張學(xué)良則希望蔣介石能夠換住到他的宅邸,但為蔣所拒。13日又托邵力子相勸,讓蔣遷到師長高桂滋的宅邸,亦被拒絕。無奈之下,13日半夜張學(xué)良派營長孫銘九前來,試圖逼迫蔣移居,蔣仍不答應(yīng)。在此僵局下,14日受宋美齡委托的端納飛來西安,張學(xué)良遂以此為契機,終于勸動蔣遷居:

        (端納)即自請與余同住。余允之。端納謂:“此間起居,實太不便,務(wù)請珍重身體,另遷一處?!逼鋾r張亦在側(cè),力白悔悟,意似頗誠,謂:“只要委員長俯允移居與端納同住,則此后一切事,大家均可聽命辦理,并早日送委員長回京。”端納亦堅請。余不忍拂之,遂以下午移居于高宅。[1]28-29

        蔣在14日的日記中也曾提到遷居一事,但又有“余痛斥而深恨其無恥無信一至于此”一語,讓人不明前因后果,無恥無信何從體現(xiàn)呢?15日的日記則作了補充解釋,并與《西安半月記》相互印證:

        十四夕移住張宅(注:實際是高宅)后,余欲其實行在新城所約之言,即移□□一切事大家皆聽從委座之意辦理,送余早日回京也。及至其家,彼食前言,并提出八條件,并言此事有紅軍亦參加其間,故須事事□決。[2]1936.12.15

        如果張學(xué)良在蔣遷居前提出八項條件,那么蔣可能更加不會聽從張的安排。所以,張學(xué)良先以早日送蔣回京為餌,誘蔣遷居,待蔣移居后,繼之以八項條件作為交換條件。按此邏輯,蔣介石的“痛恨”則在情理之中了。作為回應(yīng),蔣聲明如果他不先回京,那么任何條件或主張均不能談,在這點上,蔣的態(tài)度是非常堅決的。

        16日,南京國民政府下令討伐張學(xué)良、楊虎城,任命何應(yīng)欽為討逆軍總司令,向西安進軍,并派飛機進行轟炸。在蔣不松口,前方又面臨軍事威脅的情況下,張學(xué)良委托蔣百里前來勸蔣介石。16日、17日,蔣百里兩次來見蔣介石,希望蔣能夠致函中央,暫緩軍事行動。第一次會見時,蔣介石明確表示:“如有一期限送余回京,則余可致函中央,或能停止進攻?!盵2]1936.12.17待到蔣百里第二次來時,轉(zhuǎn)達了張學(xué)良同意以蔣介石三日內(nèi)回京之意致函南京,并下令停止進攻,同時派蔣鼎文攜信飛回洛陽,蔣介石這次同意了。雖然不久蔣介石即從張學(xué)良的談話中揣測出張的口頭保證并不能相信,但蔣已表現(xiàn)出相當(dāng)坦然的心態(tài)了。

        17日的日記蔣介石寫下:“讀圣賢書,受圣水禮,此時不樹萬世之楷模,其將何以對生我之天地與父母也?!盵2]1936.12.1718日是西安事變一星期,蔣介石感覺“安危生死,所志已決,此心更覺泰然”。[1]4119日,三日停攻之約期已滿,蔣更為豁達了:“鼎鑊在前,刀鋸在后,人生死亡不過五分鐘而已。十字架之受難,余不承辱,誰復(fù)承受?……張并無任余回京之表示,余亦并無回京之希望。蓋明知張之前日之約言為詐也?!盵2]1936.12.19

        19日晚,張學(xué)良來見蔣介石,并作出了一定的讓步:

        彼又言:“前所要求各件,最好能實行幾條,以便速了此事。”余曰:“此八條件,如余不回京,任何一條皆不能行?!北嗽唬骸艾F(xiàn)在只須四條,無須八條?!庇嘣唬骸八鶆h者何四條?”彼曰:“后四條皆可不談。”……余始則駭然,繼乃知彼等對第三國際請示之結(jié)果,不愿提此四條,以避去共黨參加此事之嫌疑也。因此余乃更知蘇俄之反對叛逆。彼等荒謬如此,無能為之助也。[2]1936.12.19

        蔣介石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因此對于張的讓步雖感驚異,但仍不妥協(xié)。如果蔣為求自保,答應(yīng)張的讓步條件,固然能夠脫險,但對于一位領(lǐng)袖來說,不僅人格將受到質(zhì)疑,而且威信也會一落千丈。蔣深知此點,故而他的期望便是無條件離陜回京。對于張學(xué)良等人來說,蔣如此愿望不啻是癡心妄想。在兩者不可調(diào)和的情況下,迫切需要有人從中協(xié)商,而宋子文的到來正好彌補了這一缺憾。

        二、情感慰藉:宋子文來陜

        宋子文與張學(xué)良私交甚好,此時宋未在政府中擔(dān)任要職,所以南京方面最終同意他以私人身份前往西安。20日上午,宋子文抵達西安,在見到張學(xué)良后,張稱:

        委員長17日已同意如下四項條件:一、改組國府、采納抗日分子。二、廢除塘沽何梅察北協(xié)定。三、發(fā)動抗日運動。四、釋放被捕七人。但今晨委員長改變主意,謂其不會再脅迫下接受任何條件。[7]17

        張學(xué)良的說法十分可疑。蔣介石在日記中并無提到上述17日之事,而且張學(xué)良自己在19日晚還作了一定讓步,蔣也未妥協(xié),又何來20日反悔之說呢?張的謊稱,似乎是為了向宋子文暗示:只要蔣介石接受這四項條件,那么就極有可能安全回去。換言之,如果你要和我們談判,這四項條件是基礎(chǔ)。

        宋子文見到蔣介石時,蔣再也無法壓抑內(nèi)心的情感了,因為此前他一再叫端納讓宋前來。據(jù)宋子文日記的記載,蔣當(dāng)時“甚為感動,失聲大泣。我對其安慰,告訴他,彼并未蒙羞,相反,整個世界均在關(guān)心他,同情他”。[7]17蔣日記中也記載道:

        誰知子文不一時與端納及張來見,余不知淚自何來。子文即□妻函交余,稱:“如子文三日內(nèi)不回,則妹必來陜與兄共生死也?!辈挥X咽嗚,不忍出言者再。[2]1936.12.20

        在宋、蔣兩人的單獨談話中,宋子文明確指出:

        軍事上之成功并不能確保其性命之保全,即便西安被占,他們尚可退至接壤共區(qū),惟國家將陷于分裂,內(nèi)戰(zhàn)四起。他(注:指蔣介石)的性命悠關(guān)整個國家之命運,并非其個人一己之事。他必須認識到,他的案件,不似一名將軍遭一群有組織隊伍捕獲那么簡單,只要捕捉者被迫作出退讓,就可饒其性命。[7]17

        宋的說法無疑在某種程度上觸動了蔣。當(dāng)日下午張學(xué)良在拜見蔣介石后,對宋子文說,自宋見了蔣之后,蔣的態(tài)度逐漸通情達理。蔣介石甚至答應(yīng)張學(xué)良:(一)允其軍隊開往綏遠;(二)召開大會討論四項條件;(三)改組陜西省政府,由楊虎城提名人選。但在張學(xué)良、楊虎城看來,蔣介石仍舊避重就輕,因為1、3兩點并不重要,關(guān)鍵是第2點,如果蔣個人同意,大會討論只不過是形式。[7]18

        21日,在協(xié)商無果且形勢可能繼續(xù)惡化的情況下,宋子文決定先回南京,并在離開前去拜見蔣介石。對于這次分別,宋子文日記記載寥寥,蔣介石日記卻作了非常生動、細致地描寫:

        上午十一時許,余正在睡中,子文忽入門,余目猶迷霧,不辨其為子文也。少頃清醒,始識其真為子文,告余曰:“余即欲回去,后日或?qū)⒃賮??!庇嗌躐斊浠厝ブ佟!瞬辉概c余多言。余知其意,乃托二語曰:“爾切不再來。”以手勢全力示以速即進兵;其次切囑余妻,無論如何余不欲其來此地,務(wù)請轉(zhuǎn)達。彼乃強應(yīng)之。又曰:“我約后日回來。”……子文既出,仍回身向余曰:“余后日必回?!庇嘀洳蝗屉x舍之狀,亦未有甚于此者也。[2]1936.12.21

        從“后日或?qū)⒃賮怼钡健昂笕栈貋怼保俚健昂笕毡鼗亍?,與其說是宋的承諾漸重,毋寧說是蔣自己的情感步步加深。雖然當(dāng)時的實際情況是否完全如蔣所敘述的那樣,這點我們不得而知,但非常明顯的是,宋子文來西安后,蔣介石心中的苦悶、孤獨與委屈有了一次非常合適的宣泄,展現(xiàn)了其堅毅背后柔弱的一面;而宋子文轉(zhuǎn)天即走,親近之人的離去,又讓蔣的精神寄托再度空虛,不免形單影只。

        在與宋分別之際,蔣介石將三封分致國民、宋美齡及其二子之遺囑交給宋*根據(jù)12月20日的《蔣介石日記》,蔣是在該日將遺囑交予宋子文的。但宋子文的日記則顯示是在21日得到蔣的遺囑。兩者孰是孰非,無從考證,筆者傾向于宋說。,但遺囑被張學(xué)良扣下。其實早在16日黃仁霖來見蔣介石時,蔣就寫了一封相當(dāng)于遺囑的信給宋美齡,并反復(fù)朗誦,希望黃仁霖至少能以口述的形式告知宋美齡,但不曾想黃仁霖本人被張學(xué)良扣留。宋子文答應(yīng)后天必回,但嚴格來說并沒有遵照約定,因為他翌日即回。而這一次與他同行的,正有蔣介石既想見又最不希望見到的那個人。

        三、態(tài)度趨緩:宋美齡共難

        西安事變發(fā)生時,宋美齡剛好在上海,開會討論改組“全國航空建設(shè)會”一事。蔣介石被劫持的消息傳來時,對宋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當(dāng)她趕回南京后,主張和平解決事變。在宋美齡的委托下,端納于14日飛抵西安一探究竟。*端納在西安事變中的行程值得注意。13日傍晚,端納(隨行者黃仁霖)抵達洛陽。14日,端納飛抵西安,并從西安發(fā)來電報。15日晨,端納飛回洛陽,下午用長途電話告訴宋美齡西安狀況。16日,端納返回西安。通過對事變以及蔣介石狀況的了解,宋美齡更加堅定了采用和平方式解決事變的態(tài)度。本來20日宋子文飛去西安時,宋美齡即打算一同前往,卻不料被眾多政府要員所阻。待到21日宋子文從西安回來后,宋美齡便堅持要在22日去西安,因為“當(dāng)時余對西安事變已具一種感想:譬之造屋,端納既奠其基,子文已樹柱壁,至上梁蓋頂完成之工作,實為余無可旁貸之責(zé)任矣”。[8]2822日,宋美齡、宋子文、端納、蔣鼎文和戴笠一行到達西安。

        22日是冬至日,蔣介石在清晨禱告完畢后,翻閱圣經(jīng),恰好看到“耶和華要做一件新事,即以女子護衛(wèi)男子也”一句,豈不料下午即見到妻子宋美齡。關(guān)于夫妻相見時的情形,宋美齡這樣描述:

        余入吾夫室時,彼驚呼曰:“余妻真來耶?君入虎穴矣!”言既,愀然搖首,淚潸潸下。余強抑感情,持常態(tài)言曰:“我來視君耳。”蓋余知此時當(dāng)努力減低情緒之緊張。[8]32

        對于宋美齡的到來,蔣介石在驚喜的同時,卻增添了不少憂愁:

        相見時悲痛不可名狀。余切屬子文勸妻萬不可來西安,乃不料其竟冒萬險而入此虎穴也。妻見余,強作歡顏,而余則更為之憂。以今后所作,乃須顧慮妻之安危,而本身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也。[2]1936.12.22

        在蔣看來,西安事變本只是針對自己,幸好未殃及妻子宋美齡,但宋美齡為救夫君,竟然以身犯險。原本蔣將自己的生死已經(jīng)看淡,這時卻不得不面對夫妻二人共生死的局面。顧慮的因素一旦增多,原來的決心便可能動搖。反過來看,宋美齡的到來也不失為一個福音。一方面,宋美齡與張學(xué)良關(guān)系密切,宋的到來無疑對張產(chǎn)生了更大的壓力;另一方面,17日中共代表周恩來等人已到達西安,但蔣介石一直不愿相見,宋美齡的到來恰好在蔣與中共、張楊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她可作為蔣的私人代表與各方進行協(xié)商、談判。

        22日晚,宋子文前去拜見蔣介石,蔣同意宋子文與宋美齡一起去見中共代表周恩來,并且提出四點要求:(一)取消中華蘇維埃政府;(二)取消紅軍名義;(三)放棄階級斗爭;(四)愿意服從委員長作為總司令的指揮。蔣還保證將于三個月內(nèi)召集國民大會,并且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讓宋美齡簽具一份保證書。[7]19由此不難看出,宋美齡的到來的確緩和了蔣的對抗情緒,為事變的和平解決打開了快速通道。但是,在談判中首先登場的卻是宋子文。

        23日,蔣介石讓宋子文與張學(xué)良一道去見周恩來,但主要是聽周講。在上午的會面中,周表示,中共原則上同意取消蘇維埃政府及在中央政府的領(lǐng)導(dǎo)下作戰(zhàn),但希望保留自身的軍事系統(tǒng),并愿意支持蔣介石的抗日行動。而在下午張學(xué)良、楊虎城、周恩來與宋子文會面時,四人竟然開始討論新內(nèi)閣的人選問題。根據(jù)宋子文的匯報,蔣介石答復(fù):(一)他將不再擔(dān)任行政院院長,擬命孔博士擔(dān)任。新內(nèi)閣絕不會再有親日派。(二)返回南京后,他將釋放在上海被捕之七人。(三)1.設(shè)立西北行營主任,由張負責(zé)。2.同意將中央軍調(diào)離陜、甘。3.中共軍隊?wèi)?yīng)當(dāng)易幟,改編為正規(guī)軍某師之番號。4.中日一旦爆發(fā)戰(zhàn)爭,所有軍隊一視同仁。(四)1.派蔣鼎文將軍去命令中央軍停止進軍。2.將與漢卿討論雙方共同撤軍,在離開西安后,他將發(fā)布手令。[7]19-20

        由于宋子文本人對中共抱有一定同情心,又和張學(xué)良私交不錯,所以他們在會談時并沒有產(chǎn)生相當(dāng)激烈的爭論。又因蔣介石明確指示宋子文以聽為主,故而可以肯定,在蔣的計劃中,宋在23日主要是起到試探中共條件的作用。*但實際上在會談中,宋子文并不僅僅局限于了解中共的主張或條件,他還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這點可以從12月23日周恩來給中共中央的電報中明顯看出來。宋的做法顯然不符合蔣的指示,根據(jù)楊奎松的研究,宋子文試圖借西安事變重登政治舞臺,實現(xiàn)政治抱負(參見楊奎松:《西安事變新探:張學(xué)良與中共關(guān)系之謎》,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69-377頁)。

        但是,在宋子文向蔣介石匯報時,他真的會全面?zhèn)鬟_會談情況嗎?一方面,我們可以肯定的是,23日宋子文等人在會談時,宋美齡并沒有在其身邊,這就為宋子文有保留的匯報提供了可能。根據(jù)宋子文日記的記載,蔣介石只是要求宋子文與周恩來相見,之后才跟宋美齡商量,而當(dāng)天下午的會面,宋子文又明確提到是張、楊、周和他自己。宋美齡的不在場也可從蔣介石的日記中找到印證。在23日的日記中,蔣介石提到如果周恩來要求與自己會面時,可以讓宋美齡代見,并約定明日十點。由此不難判斷,23日宋美齡沒有見到周恩來,進而可以得出宋子文與周恩來會談時她并沒有在場。另一方面,如果宋子文將23日下午討論新內(nèi)閣人選的意見匯報給蔣介石,那么蔣必定會勃然大怒。因為張、楊只是軍官,周是中共代表,宋此時也沒有身居要職,四人竟然密謀新內(nèi)閣人選,豈非置蔣與中央的權(quán)威于不顧。而且,蔣介石的答復(fù)中只是保證新內(nèi)閣中不會再有親日派,可見宋子文并沒有全面反饋當(dāng)天下午的會談情況,或許只是向蔣提出張、周等人要求新內(nèi)閣中沒有親日派。*這一猜測,也可從周恩來給中共中央的電報中得到某些印證。在12月23日的電報中,周有提及新內(nèi)閣的具體人員問題;在12月25日的電報中,周只是說“孔、宋組行政院,宋負絕對責(zé)任保證組織滿人意政府,肅清親日派”,而當(dāng)天談判有宋美齡在場(參見《關(guān)于西安事變的三個電報》,《周恩來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70-73頁)。當(dāng)然,關(guān)于新內(nèi)閣人選的討論,也可視為宋子文向中共、張楊故意示好的表示,以便爭取事變的早日解決,至于蔣介石知道與否,則無關(guān)緊要。

        宋子文向蔣匯報的不可靠也能從蔣的日記中尋找到一些蹤跡。24日的日記記載:

        上午,共黨對余忽提出七項條件,并聲明中央軍未撤退潼關(guān)以東,仍留余在西安,此與昨夜子文所談?wù)咄耆喾?,余乃知其中另有其故。蓋料此為張指使共黨做黑面,而彼自可做紅面,賣情討好,以為將來諒解之地也。余乃囑子文即將其條件退還,并言此條件不能示蔣先生也。子文照此進行,并聲言如此只有決裂,以后不再談判。未幾,張果出而調(diào)解,并聲稱:“共黨之無信義,只弄手段,如其作怪,我必對周反面云。”[2]1936.12.24

        蔣的日記表明中共的態(tài)度是先要撤軍,然后放蔣,而宋子文23日向他匯報時并非如此。蔣將中共的“變臉”視為是張學(xué)良暗中指使的結(jié)果。但周恩來在23日給中共中央的電報中提到:“宋提議由蔣下令撤兵,蔣即回京,到后再釋愛國七領(lǐng)袖。我們堅持中央軍先撤走,愛國領(lǐng)袖先釋放?!盵9]71兩相對照,不難發(fā)現(xiàn)宋子文實際上并沒有完全、準確地向蔣傳達中共的意見,而是有所隱瞞或歪曲,以至于蔣在24日的日記中有如此記載?;蛟S蔣在事變結(jié)束后得知了真實情況,因此后來對宋仍舊冷落,不予重用。

        如果我們細看23日蔣介石的答復(fù),不難發(fā)現(xiàn)蔣履行承諾的前提是先回南京。所以在張、楊24日召開的西安軍事委員會會議上,多數(shù)人堅稱在蔣介石離開西安前,若非全部、至少亦應(yīng)履行部分條款。張、楊之間也爆發(fā)了激烈的爭吵。24日是各方交涉非常頻繁的一天,蔣介石卻顯得相當(dāng)?shù)ǎ?/p>

        此時之委員長,對于事件之開展,已不感關(guān)切,彼厭見周旋,厭聞辯難,尤厭倦于周遭疑慮之空氣,出陜與否已不在彼顧慮之中。曾語余曰:“事態(tài)既繼續(xù)如此,余決不作脫險之妄想,望吾妻亦不枉作匪夷所思矣?!盵8]43

        為盡快使局面明朗化,宋美齡終于與周恩來進行了會談,進而創(chuàng)造了蔣介石與周恩來見面的條件。24日深夜,宋美齡帶周恩來來見蔣介石,由于蔣已睡,所以雙方并未多作交談。*根據(jù)學(xué)者考證,在西安事變期間,周蔣之間曾兩度會面。第一次是在12月24日晚上10時以后,由張學(xué)良、宋美齡陪同,此次會面因時間已晚并未多談。第二次會面在25日上午10時許,由宋美齡、宋子文陪同,這次會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談話。參見張?zhí)焐纾骸段靼彩伦兤陂g周恩來蔣介石會面問題新證》,《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09年第3期,第127-132頁。雖然沒有實質(zhì)性結(jié)果,但蔣對中共代表從“不見”到“見”,這場簡短的破冰之談無疑凸顯了宋美齡在軟化蔣介石態(tài)度方面所起到的特殊作用。

        對于那些反對送蔣回京的人來說,問題的焦點在于蔣介石不愿簽字,因此他們?nèi)蘸蟮陌踩荒鼙WC,這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楊虎城。張學(xué)良其實已下定決心送蔣介石回京,但較之于楊虎城,他在西安并沒有軍事優(yōu)勢,故而他提出先將宋美齡送出城,然后蔣介石再化裝混出城。這一提議被宋美齡否決。在僵持不下時,25日上午周恩來與蔣介石的再度會面為事變的最終解決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蔣介石的日記記載:

        十時許,周又來見余妻, 其事先為子文言曰:共黨對蔣先生并無要求,但希望蔣先生對余面說一語“以后不剿共”是矣。余乃屬妻找周來見余。余妻與子文求余強允之,否則甚難也。妻與子文在鄰室先見。余及見周, 余謂周曰:“爾當(dāng)知余平生之性情如何。”周答曰:“余自然知蔣先生之革命人格,故并不有所勉強?!庇嘤衷唬骸盃柤戎酁槿巳绱?,則爾今日要求余說‘以后不剿共’一語,則此時余決不能說也。須知余平生所求者,為國家統(tǒng)一與全國軍隊之指揮,□□□□余革命之障礙而已。若爾等以后不再破壞統(tǒng)一, 且聽命中央, 完全受余統(tǒng)一指揮,則余不但不進剿,且與其他部隊一視同仁?!敝艽鹪唬骸凹t軍必受蔣先生之指揮,而且擁護中央之統(tǒng)一,決不破壞。”言至此,余乃曰:“此時不便多言。余事望與漢卿詳談可也?!敝苣俗鲃e而去。子文屬其再說虎城,使其贊成余今日回京。周乃允之。[2]1936.12.25

        宋子文與宋美齡希望蔣介石能當(dāng)面對周恩來說“以后不剿共”一語,以滿足中共的要求。蔣介石內(nèi)心不認同,所以在周恩來面前,他表示“以后不剿共”一語此時決不能說,除非中共“不再破壞統(tǒng)一,且聽命中央,完全受余統(tǒng)一指揮”。周恩來順勢而為,答以“紅軍必受蔣先生之指揮,而且擁護中央之統(tǒng)一,決不破壞”。這句話雖然是繞了一個彎子,但也間接得到了蔣介石的許諾。周的爽快出乎蔣的意料,蔣也無可奈何,只好以“此時不便多言”來結(jié)束這場會談。周恩來滿意地離開,并在當(dāng)日發(fā)給中共中央的電報中匯報了見面成果:

        蔣已病,我見蔣,他表示:子、停止剿共,聯(lián)紅抗日,統(tǒng)一中國,受他指揮。丑、由宋、宋、張全權(quán)代表他與我解決一切(所談如前)。寅、他回南京后,我可直接去談判。[9]73

        在得到了蔣介石的口頭保證后,周恩來最終說服楊虎城放蔣回京。在離開西安前,蔣介石還特意召張學(xué)良、楊虎城訓(xùn)話。這次訓(xùn)話約半小時,以至于黃仁霖擔(dān)心:

        我可聽到墻外委座告誡反叛將領(lǐng)們的尖銳而響亮的聲音,責(zé)備他們魯莽、反抗的舉動,并且可能相反的,已使國家受到了打擊。我感覺到這篇訓(xùn)話已經(jīng)太長了些,而且恐怕張、楊二人會改變他們的決定,那末,所有一切不是都要成泡影了嗎?[3]106

        黃仁霖的擔(dān)心并沒有成為現(xiàn)實。訓(xùn)話完畢后,蔣介石在宋美齡和宋子文的攙扶下走上汽車,驅(qū)車前往機場。傍晚時分,蔣介石等人安全飛抵洛陽,26日中午,抵達南京。而少帥張學(xué)良不顧蔣的勸告,毅然陪同返京,從此翻開了人生的另一頁。

        結(jié)語

        縱觀西安事變,蔣介石的表現(xiàn)充分顯露了他作為領(lǐng)袖與個人這樣一種雙重身份屬性。領(lǐng)袖應(yīng)強調(diào)紀律與形象,個人需注重情感與家庭。作為領(lǐng)袖,面對變亂,蔣在初期采取了抗拒的態(tài)度。因為如果蔣在危難中輕易承諾或簽字,那么他的領(lǐng)袖權(quán)威就會嚴重受損。不管是出于宣傳需要的“絕食”,無條件離陜的堅定態(tài)度,抑或是離開前對張、楊進行訓(xùn)話的做法,無不契合了領(lǐng)袖應(yīng)有的身份地位。作為個人來說,蔣的性格中有著堅毅、剛強的一面,雖然他逐漸看淡生死,但在危機中也需要正常的情感慰藉,宋子文的到來無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契機。當(dāng)妻子宋美齡來陜共赴危難后,蔣在領(lǐng)袖與個人之間的身份置換則顯得相當(dāng)矛盾。領(lǐng)袖應(yīng)為全國榜樣,威武不能屈;丈夫則需恪盡責(zé)任,保護妻子。而宋子文在向蔣介石匯報會談情況時有所保留,反映出蔣在被動情形下信息獲取的有限與不對稱。所以蔣讓宋美齡介入談判,不失為是一種主動出擊,既能全面了解會談情況,體現(xiàn)領(lǐng)袖的存在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避自己作為丈夫的責(zé)任。當(dāng)然,對于蔣來說,事變的結(jié)局還算是圓滿的:領(lǐng)袖不盡失顏面,反而威望大為提升;夫妻共生死,患難見真情。

        [1] 蔣中正.西安半月記[M].南京:正中書局,1937.

        [2] 蔣介石日記(手稿本),美國斯坦福大學(xué)胡佛研究所藏.

        [3] 黃仁霖.黃仁霖回憶錄[M].臺北:傳記文學(xué)出版社,1984.

        [4] 高崇民詩文選集[G].沈陽:沈陽出版社,1991.

        [5] 吳福章.西安事變親歷記[G].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

        [6] 西北大學(xué)歷史系中國現(xiàn)代史教研室等.西安事變資料選輯[G].1979.

        [7] 張俊義.宋子文《西安事變?nèi)沼洝穂J].百年潮,2004,(7):17-24.

        [8] 蔣宋美齡.西安事變回憶錄[M].南京:正中書局,1937.

        [9] 周恩來選集(上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責(zé)任編輯:熊 偉

        2015-01-27

        葉君劍(1992—),男,浙江臨海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近現(xiàn)代史。

        K265.9

        A

        1671-9824(2015)04-0017-06

        猜你喜歡
        宋子文事變西安事變
        裝瘋賣傻的宋子文
        好事變“壞”事
        西安事變前后張學(xué)良與蔣介石的紛爭
        蔣宋孔家族成員之間的親疏遠近
        百姓生活(2016年2期)2016-04-07 14:21:04
        蔣宋孔家族成員之間的親疏遠近
        世紀(2014年3期)2014-05-15 03:01:43
        “環(huán)縣事變”及其善后工作述論
        宋子文的葬禮宋氏三姐妹為何都沒出席?
        張學(xué)良談『西安事變』
        軍事歷史(1999年4期)1999-08-20 07:35:56
        閻錫山與西安事變
        軍事歷史(1994年2期)1994-08-16 07:12:00
        從『九·二二』鋤奸到『八·三』事變
        軍事歷史(1993年1期)1993-08-21 06:10:44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av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成人影院国产av| 国产卡一卡二卡3卡4乱码|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动漫| 国产真实乱对白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麻豆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911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沈先生| 欧美男生射精高潮视频网站|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久久青草|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黄 | 六月丁香婷婷色狠狠久久| 午夜无码亚| 日本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熟妇hdsex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色综合一二三四| 日韩精品夜色二区91久久久| 久久伊人最新网址视频|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小说| 中文不卡视频| 手机在线播放成人av| 丰满少妇人妻久久久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亚洲国产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蜜桃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精品噜噜噜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 国产让女高潮的av毛片| a级特黄的片子| 国产目拍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五月综合婷久狠狠| 欧美成人猛交69| 欧美黄色免费看| 日韩视频午夜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在线中字| 八区精品色欲人妻综合网|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