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萬鑫
(商洛電視臺,陜西 商洛 726000)
如何有效提高電視新聞采訪技巧
董萬鑫
(商洛電視臺,陜西 商洛 7260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精神需求也日益增長。與此同時,類型眾多的平面、立體、網(wǎng)絡媒體也紛紛登場。電視作為傳統(tǒng)媒體,要在這競爭大潮中永葆位次,就要在采、編、制、播等方面綜合提高。這就要求電視記者快速適應新常態(tài),提高專業(yè)水平,采編出更加貼近國民心里的節(jié)目,以滿足觀眾的新需要。要做到這些,采訪環(huán)節(jié)就是重中之重。如何優(yōu)質(zhì)快速采寫出具有競爭力的觀眾喜愛的新聞節(jié)目是當務之急。本文筆者結(jié)合自己多年來的電視新聞工作體會,就采訪技巧方面與大家共同做一探討,望能起到拋磚引玉之作用。
電視新聞;采訪技巧;新聞質(zhì)量
采訪是新聞報道里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樣也是整個電視報道的重要前提,記者在采訪中獲取新聞素材,這些素材決定了新聞報道的完整性、深入性和全面性。如果新聞記者準備充分,采訪細致認真,那么新聞報道的貼近性就會更強。反之,新聞報道的質(zhì)量就會大打折扣。對此,我僅就采訪會出現(xiàn)的一些常見問題加以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操作建議。
(1)采訪前準備工作不充分。記者采訪中,常見的問題是采訪前準備不足。這個問題的產(chǎn)生主要有主觀和客觀兩種原因,主觀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對采訪主題認識不夠。電視新聞采訪首先要求記者充分了解整個事件的背景(起因),這是采訪的前提。如果記者未能明確地了解背景,很容易造成主觀的情緒傾斜,造成偏頗。從而影響采訪報道的目的。2)對采訪對象了解不足。記者采訪前如果缺乏對采訪對象的足夠了解,就可能產(chǎn)生因不同的群體、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俗而造成誤解,從而影響采訪速度和質(zhì)量。3)攝錄設備準備不足。電視采訪與其他媒體不同,動輒攝錄設備多件,如果經(jīng)營或考慮不足,少帶一件都會直接影響采訪完成。當然,采訪記者綜合素質(zhì)不夠,專業(yè)知識不充足,更是無法完成的。除此之外,采訪的設備安全和人身安全也是采訪準備不足的一項重要因素。
(2)采訪不夠深入,內(nèi)容流于形式。造成采訪內(nèi)容流于形式的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記者缺乏敏銳洞察力,如果記者沒有新聞敏感,采訪難以抓住主要矛盾,可能會使采訪偏離主題或流于表面。二是采訪過程中反應不夠機敏。電視采訪要求記者能夠在新聞事件發(fā)生后,第一時間在復雜的新聞事件中抓住主要問題、主要矛盾,并具備駕馭能力。三是提問不當。提問是采訪的重要手段,準確策劃問題,巧妙恰當提問是快速直達主題的最有效方法。如果提問偏頗,記者缺乏靈敏的臨場反應,在采訪對象偏離主題時不能及時的引導,對問題不能及時的修正,就無法達到采訪效果,導致采訪內(nèi)容不深入。
(3)采訪被拒絕。采訪被拒是采訪中常見的現(xiàn)象,造成被拒絕主要是三個方面原因:一是記者對新聞事件及其背景了解不夠。所提問題偏離主題之外,讓被采訪對象無法回答。二是記者語言的運用不當,令被采訪對象一時難于理解。三是沒有尊重被采訪對象的民族、語言等習慣,甚至涉及被采訪對象隱私。
(4)冷場。冷場主要分有主觀、客觀兩種因素造成。主觀因素主要表現(xiàn)在記者不夠謙虛,采訪中記者如若表現(xiàn)出高高在上,目空無人等便會拉遠與被采訪對象的距離,從而導致冷場。其次,不尊重對方的語言、生活習慣。在采訪中不拘小節(jié)、作風邋遢、語言粗俗等不當言行都會引起被采訪對象的反感,這樣就會削減交流的欲望,從而冷場。最后,如果記者采訪過程中,觸及個人隱私,也會導致冷場。
在電視新聞采訪中,常見的有以下幾個技巧:
第一,與被采訪對象交朋友,拉家常。從被采訪對象最關心、最熟悉、最感興趣的事談起,快速拉近與采訪對象的心理距離。第二,當一個好聽眾。要想讓別人聽你的談話就要首先學會聽別人說話。在傾聽中提取新問題,抓住可用線索,尋根究底。傾聽被采訪對象的發(fā)言,不斷激發(fā)被采訪對象的談話激情,反客為主,將采訪引向深入。第三,從側(cè)面迂回提問。面對不愿正面回答問題的被采訪對象,可以采用反面提問的辦法,迫使其一吐為快,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四,以探討的形式展開采訪。記者實現(xiàn)策劃好話題,以探討的形式,誘使對方談出更多想法和感受。第五,恰當運用提問。記者采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提問,問答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采訪工作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因此,采訪記者要明白兩者之間傾聽與被傾聽的關系,要能夠注意問題的提問方式,恰當運用提問手法,掌握好提問的節(jié)奏,并加以巧妙引導,才能達到目的,甚至取得意料之外的最佳效果!
(1)牢牢把握輿論導向,準確、正確報道。一個好的新聞報道,首先是導向正確。記者在全面了解事件發(fā)生背景起因及事件過程的基礎上,首先把握好報的目的和將要取得效應。要充分掌握有關方針政策,準確把握導向。
(2)精心策劃、制定預案。一個優(yōu)質(zhì)的新聞報道,一定是精心策劃的。記者在采訪前,必須做好策劃,策劃越細致,越到位,報道越能夠達到效果。同時要做好各種預案以確保策劃的順利進行。在新聞采訪中,往往現(xiàn)場有不可預測性,甚至有突發(fā)性,這就要求記者具有應對各種事件的能力。具有針對性,目的性,操作性的策劃預案是確保采訪成功的前提。
(3)采訪人員要細心、有耐心。要想提高采訪質(zhì)量,只有在平時多練習基本功,做到注重細節(jié),要不斷提升自我綜合能力,才能應對不斷變化的事件,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才能達到預期目的。
(4)學會換位思考。尊重、理解、能夠站在被采訪對象角度考慮問題是成功采訪重要的法寶。這就要求記者有文明、禮貌、懂禮節(jié),讓被采訪對象把你當成知己和朋友。此外,記者的提問方式也要講求方法。對于重大的社會性新聞事件,要掌握好度,要充分尊重受訪者,避免引起受訪者的抵觸情緒。對于那些對媒體工作有誤解的被采訪對象,首先要給對方講解有關知識,幫助他們認知自己。要采用迂回提問,不能開門見山,這會引起受訪者的反感。同時,提問的時候要避免涉及被采訪對象的隱私內(nèi)容,更不能咄咄逼人。
在我們國家快速發(fā)展的今天,社會對新聞有了更高的要求,電視新聞采訪的質(zhì)量也越來越受各級黨政機關、各界人士的關注。記者只有不斷地提升自身素養(yǎng),完善自我,豐富自我,不斷加強采訪技巧的學習,才能保證電視新聞質(zhì)量,從而充分發(fā)揮新聞的輿論宣傳作用。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
G212.1
A
1674-8883(2015)14-01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