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戴啟兵(1975-),男,安徽郎溪人,安徽省郎溪縣郎溪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學。
一、高中英語多媒體教學之“利”
(一)運用多媒體優(yōu)化教學導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教學之初,運用多媒體將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整合于一體,營造逼真的英語教學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學習氣氛,促成“課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如,在牛津高中英語教材第一模塊第二單元Growing pains的Reading課文Home alone的教學時,我先采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美國電視劇Growing Pains片斷,要求學生仔細觀看并回答問題,并以此引入課題,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在第二模塊第三單元Amazing people的Reading部分The curse of the mummy教學之初,我直接放映著名影片《木乃伊》的精彩片段,學生在欣賞之后,更迫切地希望了解埃及木乃伊的歷史和背后故事。在第三模塊第一單元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Welcome to the unit的教學前,我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鼓勵學生認真觀察后進行討論: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觀察的角度不同,學生會得出不同的答案,引導得出Sometimes our senses even cheat us,引發(fā)學生對感官這一話題的興趣,自然進入本單元的學習。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高中英語課堂上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促使學生更活躍、更主動地參與學習,充分發(fā)揮出他們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凸顯學生在課堂學習上的主體作用,真正讓學生想學、樂學、善學。
(二)運用多媒體模擬語言環(huán)境,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在英語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有效整合多種教學資源,能夠創(chuàng)設出更為生動、逼真的語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好奇、好學的心理,讓學生的表達欲望更加強烈,學習熱情更加高漲。
如,在第二模塊第一單元Grammar and usage部分,在現(xiàn)在完成時與現(xiàn)在完成進行時的區(qū)別教學中,若僅僅采用教師講解的辦法,很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教學效果不夠理想。這時我穿插了一個Flash教學課件,借助色彩鮮亮、生動形象的動畫效果來闡釋兩者的差異,并鼓勵學生根據(jù)畫面中的情景,分別嘗試運用這兩種時態(tài)進行操練,學生的積極性明顯得以提高,達到了及時掌握并熟練運用這兩個時態(tài)的效果。又如,在高二第五模塊第二單元The environment的Project部分Protecting the Yangtze River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真正體會保護長江的重要性,我通過網(wǎng)絡提前搜集了長江的各種污染源的信息,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給學生,引導學生思考每一種污染源如何采取應對措施。這樣,學生就能清晰地知道如何做一個保護長江的Project了。
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我們可以更深地挖掘教學內容,把教材上靜止的語言轉化為動態(tài)的情境,將課堂上單純的講授模式轉變?yōu)槎嘞蚧拥慕虒W模式,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三)運用多媒體破解教學難點,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
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一些口頭與板書難以清晰表達的內容,通過圖形、動畫等元素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巧妙地破解教學中的疑難點。有時,運用多媒體變換不同的色彩、字體與符號,即能幫助學生留意到教學重點、難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如,在高二第五模塊第三單元Science versus nature的Grammar and usage部分,講解現(xiàn)在分詞和過去分詞的區(qū)別時,我設計了幾組對比圖片:a falling tree/a fallen tree, the rising sun/the risen sun,boiling water/boiled water讓學生觀察理解,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學英語單詞的用法時,我經(jīng)常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節(jié)選出該詞在教材中出現(xiàn)過的句子,加以匯編成為范例,引導學生對照范例進行歸納,自行總結得出單詞的用法。在第二模塊第二單元Wish you were here的Reading部分An adventure in Africa教學時,為了把Toby旅行線路中的重要地點凸顯出來讓學生掌握,我設計了一個game,把全班學生分成四組,同時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四幅圖(The Sahara Desert、The River Nile、Kenya、Tanzania),每一幅圖都有相關聯(lián)的Task,讓每組學生選擇最想去哪里旅行,然后完成相應的Task。這一設計突出了教學重點,激起了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成效顯著。
高中英語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增加實踐練習分量,提升語言信息的活動強度,突出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還有助于實現(xiàn)單元整體教學,以及跨單元、跨學期的對比教學,從而讓學生獲取的英語知識更加豐富、更加系統(tǒng)。
(四)運用多媒體轉變練習方式,擴大學生的英語知識范圍
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有針對性地編制系列練習題,引導學生當堂完成,能夠幫助學生將已學的英語知識化零散為系統(tǒng)、化抽象為具體,這樣的練習效果是傳統(tǒng)練習方式無法比擬的。
如,在第三模塊第三單元Language的Reading部分English and its history教學時,我在最后設計了一個能涵蓋全文的cloze練習,鼓勵學生在第一個字母的提示下完成填空。這個cloze就是Old English、Middle English、Modern English的精美總結。完成這樣的練習,實際就是把一篇關于英語的發(fā)展史的復雜文章很好地進行了鞏固。在第六模塊第一單元Laughter is good for you的Reading部分Stand-up for your health鞏固教學中,我緊扣教材內容,借助多媒體設計了一套任務型讀寫題,既鞏固了文章內容又切合了高考題型,堪稱“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像這樣,借助多媒體開展一些典型性的練習,能夠幫助學生輕松、及時地鞏固已學的英語知識,達到減負增效的目標。當然,我們還可以指導學生通過網(wǎng)絡,自行獲取豐富的學習資源,比如搜集、學習一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聲像素材,讓學生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加深對外國文化的了解,拓寬學生的英語知識范圍。
二、高中英語多媒體教學之“弊”
(一)僵化運用,呆板無趣
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教學,可讓學生的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受到刺激,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如果教師僅僅把多媒體當作投影儀,把教材上的內容照搬到屏幕上,放棄多媒體的視聽結合等多種功能,讓屏幕降格成為另一塊黑板,這樣的多媒體教學實乃名存實亡,毫無生機可言。
(二)“花里胡哨”,忽視內容
的確,多媒體教學能夠集音像、動畫于一體,增強英語課堂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但是,如果教師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花哨”,并未精心設計課件內容,只是把課堂當成多媒體課件的“秀場”,致使學生忙于觀看多媒體課件,而沒有專心于課件所呈現(xiàn)的教學內容,這樣不僅不會幫助學生快速汲取知識,還會對學生的思維、想象等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起到負面影響。因此,我們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過程中,要講求實效,不可片面追求多媒體課件形式上的“漂亮”,而是要做到怎樣切合教學需要,就制作怎樣的多媒體課件。
(三)過度使用,喧賓奪主
多媒體課件即便有很多優(yōu)點,也畢竟是一種輔助性的教學手段,并不是多媒體課件用得越多越好。如果有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摒棄所有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一味采用多媒體教學,就會導致學生無法靜心閱讀和思考。尤其是一些多媒體課件制作與運用技能較弱的教師,在課堂上播放多媒體課件時往往手忙腳亂,一旦遇到技術故障或者停電,授課教師往往不知所措,嚴重影響課堂教學質量。
三、高中英語多媒體教學如何趨利避弊
作為信息時代的高中英語教師,我們需要靈活、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但運用多媒體也要按照適時、適度、適當?shù)囊?,找準輔助教學的最佳切入點,發(fā)揮出多媒體課件的最佳作用。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課堂上,我們不能過度依賴多媒體,不必刻意追求所謂的現(xiàn)代化,更不能把英語課堂當成多媒體課件的展示臺;而是要根據(jù)教學內容需要,從海量的數(shù)據(jù)庫中精心選擇素材制作課件,把落腳點放在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拓展所學知識上,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避免教師在課堂上當課件放映員,學生只是觀眾看熱鬧。
(二)注重課件的實效性
少數(shù)教師為了追求課堂的“高大上”(尤其是在公開教學課中),往往在多媒體課件制作上大費周章。在課堂上不斷切換出多彩絢麗的課件,讓學生目不暇接,致使學生的注意力不斷被分散,教學效果可謂事倍功半。為了免于出現(xiàn)這樣的情形,我們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實際,恰當?shù)剡x用多媒體課件,注意課件的呈現(xiàn)方式與教師的教學風格相適應,追求多媒體課件的實效性。
(三)強調課件的啟發(fā)性
用以輔助教學的多媒體課件,無法取代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的英語應用練習,更無法取代學生的思維訓練。在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我們要注重課件內容的啟發(fā)性,關注其是否能有效地鍛煉學
(下轉1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