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暢
(遼寧省大連大學 遼寧大連 116000)
社會轉型期民族民間美術的傳承與發(fā)展
趙暢
(遼寧省大連大學 遼寧大連 116000)
民族民間美術代表了不同民族的審美情感,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是傳統(tǒng)民間文化的寶庫。當前,在市場經濟全球化的沖擊下,給民族民間美術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在激烈的競爭中,民族民間美術的生存走向了邊緣地帶。在此基礎上,本文分析了在社會轉型時期,民族民間美術面臨的困境,并闡述了傳承、發(fā)展民族民間美術的方法和策略。
社會轉型期 民族民間美術 傳承與發(fā)展
民族民間美術是民族文化的靈魂。在民族文化發(fā)展的長河中,民族民間美術融匯了各種民俗文化、原始崇拜、人文道德、以及哲學思想等,是民族文化發(fā)展的結晶。但是在市場經濟以及現代工業(yè)的沖擊下,民族民間美術的發(fā)展不斷受到挑戰(zhàn),甚至走向衰敗、消亡的境地。因此,如何面對社會轉型期,提高民族民間美術的生存空間,傳承與發(fā)展民族民間美術成為當前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關于民族民間美術的定義在行業(yè)間一直存在爭議。在廣義上指的是:凡是具有審美意義的人類創(chuàng)造都可以被稱為民族民間美術,包括手工藝、飾品創(chuàng)造,以及雕塑品等。在狹義上指的是:專指在農村勞動中創(chuàng)造的審美藝術,與宮廷美術、文人美術有嚴格的區(qū)別。相關的學者認為,民族民間美術是漁民、牧民、手工藝者等社會中下層群眾,在從事勞動的過程中,融合了生產、生活方面的因素,進而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審美文化??梢?,民族民間美術源于社會中下層,它的創(chuàng)造者就是廣大的勞動群眾。
首先,創(chuàng)造主體不確定。根據我國著作權的相關條款,著作權是基于創(chuàng)造主體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根據該內容,嚴格的確定了創(chuàng)造的主體。但是民族民間美術是在社會勞動中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創(chuàng)造的主體可能是某一個人,也可能是一群人,所以不能明確具體的創(chuàng)造主體。其次,具有社會功能多樣化的特點。民族民間美術文化在創(chuàng)造時,是人們在生產、生活的基礎上,融入了一定的審美因素創(chuàng)造出來的。在創(chuàng)造的內容上,包括衣食住行,禮儀信仰以及藝術生活等。比如,傣族的竹筒酒杯就是基于攜帶的需要,加入簡單、質樸的編織工藝。因此,它的社會化功能更多。最后,藝術形態(tài)、文化內涵具有特殊的意義。民族民間美術是民族原文化的代表,反映了人們的人文、地理、哲學、宗教等文化。因此,民族民間美術文化強烈的代表了一個民族的藝術形態(tài)與文化內涵。比如傳統(tǒng)的面花、彩繪、剪紙、木版畫、皮影等,不但反映了社會生產生活的藝術形態(tài),而且在藝術形式上具有獨特的內涵。
第一,在現代工業(yè)的沖擊下,民族民間美術的發(fā)展舉步維艱。一方面,由于民族民間美術的傳承方式比較單一,一般主要以家庭、家族傳承為單位,具有小作坊式的特點。其傳承的對象、市場比較狹窄,不免造成消亡。另一方面,民族民間美術的制作的要求高,其流程、材質、工藝復雜,沒有辦法利用現代化機械進行大批量生產,給民族民間美術的發(fā)展造成了障礙。第二,民族民間美術的發(fā)展空間不斷變小。民族民間美術創(chuàng)作源泉來自社會勞動生活,強調原始、生態(tài)的淳樸性。但是在現代文明發(fā)展的今天,大大降低了民族民間美術的工藝性價值。第三,民族民間美術種群的消亡。一方面,隨著現代文明的發(fā)展,受到各種意識思想的影響,愿意學習民族民間美術的人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導致了民族民間美術傳承人年齡結構走向老化,名族民間美術后繼無人的現象。另外,很多人由于對民族民間美術的藝術性、審美性不了解,認為在現代工業(yè)中收獲的價值不大,這也對民族民間美術的發(fā)展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1.根據有關法律條款,建立完善的保證機制
在傳統(tǒng)與發(fā)展的意義上來講,通過立法的形式實施對民族民間美術的保護,是很有效果的辦法。所以,我國應該根據相關的法律制度,將保護民族民間美術項目落實到位。早在之前,國家根據文物保護法相關的條款,提出了民間工藝品、美術品、以及各種有價值的資料、手稿應該得到保護。與此同時,因為民族民間美術的自身特點,到目前為止,國家還沒有單獨設置具體的保護機制。為了實現民族民間美術的傳承與發(fā)展,有必要將知識產權法相關內容納入到對民族民間美術的保護當中。比如:利用著作權、專利法以及反不正當競爭法等制度保護民族民間美術的版權,以及特殊的制作工藝等。
2.挖掘民間美術人才,擴大民間美術繼承人
由于創(chuàng)造背景的關系,民族民間美術在傳承與發(fā)展的過程中,采用家庭、家族的繼承的方式,進行世代相傳。但是,在現代化工業(yè)的沖擊下,學習民族民間美術工藝的人群越來越少,導致民間美術后繼無人的現象。另外因為民族民間美術反映了一定的民俗文化、文化意識形態(tài)、宗教信仰等,具有很強的地域性。根據這個特點,可以在高校或者民間挖掘具有這方面專業(yè)知識的人才,利用開展培訓班的形式,為民族民間美術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
3.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民間美術數據庫
民族民間美術是不同民族在從事生產勞動的過程中,基于社會生活需要,再融入了一定的美術工藝,形成的藝術品,具有明顯的生態(tài)性、社會性、審美性特點。同時,在制作的過程中,對工藝、流程以及材料等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傳承與發(fā)展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此基礎上,我們完全可以利用現代化網絡工具,通過收集資料、拍照的方式,建立完整的民間美術數據庫,將其進行永久保存。
4.推進民族民間美術教育傳承、發(fā)展大眾化
一位國家領導人曾經說過,民族民間文化具有本土性、原生態(tài)的特征,是文化發(fā)展的根,不能忘記。當前,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對民族民間文化的教育力度還很不夠,學生在這方面的學習還很缺乏。因此,在傳承、發(fā)展民族民間文化的過程中,應該利用學校平臺,增強學生對民族民間美術的了解,激發(fā)他們的民族自豪感。通過高校美術教育平臺,為民族民間美術發(fā)展與傳承帶來更大的動力。
當前,在現代工業(yè)文明的沖擊下,具有本土性、民族性、地域性的民族民間美術日益受到沖擊,并且不斷走向消亡。因此,應該及時加強對民族民間美術的傳承與保護。本文針對民族民間美術在發(fā)展中遇到的困境,提出傳承與發(fā)展民族民間美術應該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起到參考的作用。
[1]武奕廷,孫衡.社會轉型期民族民間美術的傳承與發(fā)展[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4(03).
[2]方湘?zhèn)b,李剛.社會轉型期湖北民間美術的繼承與發(fā)展研究[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