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蒼南縣宜山鎮(zhèn)第三小學 浙江溫州 325803)
小學高段男女生交往問題解決策略的實踐與探究
王海英
(蒼南縣宜山鎮(zhèn)第三小學 浙江溫州 325803)
小學高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前期,很多孩子對于與異性交往沒有明確的和正常的概念,在交往時會遇到問題,這對孩子的發(fā)展是不利的。本文依托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提出了解決小學高段男女生交往的策略,并從教育學、心理學角度尋找了解決問題的依據(jù)。
小學高段 男女生交往 解決策略
小學高年級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前期,身體在發(fā)生變化的同時,心理也有了新的發(fā)展,對異性一種朦朧的好奇感和接近的欲望在悄悄地萌發(fā)。這些青春期心理的萌動讓男女生的交往變得不自然起來,這種不自然甚至有時表現(xiàn)為一種回避異性或與異性交往時產生不正確的態(tài)度。學校、家長、教師應加強對孩子性別意識和性別角色的教育,讓孩子了解異性同學,熟悉異性同學,以備將來走向社會,正常與異性交往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同時,兒童在與異性同學的交往中,就會各自吸取對方的長處,習染異性的個性待征,克服各自的弱點,有助于兒童塑造健康、完整、優(yōu)良的個性品質。具備異性的個性特征,這是現(xiàn)代社會成功者的條件之一。而且,在兩性世界中,不能與異性正常的交往,這本身就是一種心理疾病,是個性不健康的標志。而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形式多樣,能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親身實踐,能幫助學生解決在男女生交往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
性別角色的發(fā)展是以兒童性別概念的掌握為前提的,男女兒童通過對同性別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這一性別所特有的行為模式,即性別行為。兒童在幼兒期就已經形成了初步的性別角色認同,了解了初步的性別知識。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由于父母的忽略、不恰當?shù)男詣e角色反饋、以及知識的匱乏都可能造成兒童沒有形成較為明確的性別角色概念。小學生進入高年級后,面對身體上的性特征變化,以及感受到的社會的價值規(guī)范觀念的壓力,容易產生性別角色認同的問題,自我的同一性和角色的混亂,因此,老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角色意識。例如活動:
活動一猜猜猜
通過猜猜卡通人物的男女形象,對男生、女生有初步的感性認識
服裝穿戴不同,頭發(fā)不同,衣服的顏色、裝飾不同
活動二找不同
觀察幾組圖片,找出男孩、女孩的不同之處,由表及里,揭示本質——關鍵在于男、女生殖器的不同。
活動三品詩
童年生活的溫馨
還留在記憶的長河
五色繽紛的玩具
是我童年的最愛
我有神態(tài)各異、美麗大方的布娃娃
他有制作逼真的各種賽車
我有漂亮的衣裙
他有利索的短衣短褲
父母不讓我在黑暗處自己玩
卻鼓勵他要勇敢
長大了
我明白了,我是一個女孩
而他是一個男孩
師: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1:男生有男生的優(yōu)點,女生有女生的優(yōu)點。
生2:很多事情男女生都能同樣做得很好。
通過活動讓學生明確男女生各自的特點,能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知道又要使男女間相相互補充,取長補短。既應“揚長”,更應“補短”,縮小因社會要求不當而人為造成的性別差異。
心理學家認為,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誕生,而小學的青春期處在半成熟與半幼稚的人生過渡期,青春初期異性交往,是孩子的煩惱期。他們的身體發(fā)育開始發(fā)育,思想上要獨立,愿意與異性同學交往,但又有很強的害羞、叛逆心理。有時甚至為了引起異性的注意,做出一些令對方反感的拉扯、取笑,以及刻意的疏遠等行為。而正常的異性交往對雙方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都會有促進作用。
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可以通過團體輔導活動讓學生認識到性格開朗,為人誠懇熱情,樂于幫助同學,行為舉止大方的人容易得到更多的異性朋友,從而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與異性交往中的不足之處,樹立正確的交友觀。下面是筆者針對上述情況設計的活動方案。
活動1:“非誠勿擾”活動
明確活動規(guī)則:根據(jù)老師的三段逐步描述,做出是否愿意交朋友的選擇,不愿意的坐下,坐下后不能再站起來。
嘉賓1:磊磊是個帥氣的男孩,學習成績優(yōu)秀,運動力力強,在運動會上為班級爭了不少光。但他比較內向,平時一跟女生說話就臉紅、心慌,語無倫次。磊磊從來不跟女生打交道,認為還是少與女生接觸為好。
嘉賓2:玲玲是個性格活潑的女孩,課堂上很活躍,老師提問時都喜歡叫她。她特別愛和男生呆在一起。她說女生事兒多,小心眼兒,麻煩。她跟男生稱兄道弟,勾肩搭背。老師、同學提醒她注意影響,玲玲特別不耐煩:我們是哥兒們,怕什么?
每位“嘉賓”在呈現(xiàn)第2句后開始以采訪的形式進行反饋:
采訪坐下的學生:你為什么不愿意?
師引導發(fā)現(xiàn)嘉賓異性交友的行為偏差:過分拘謹,交往范圍狹窄;過分隨便過分親昵,沒把握好分寸。
采訪站著的學生:你為什么愿意?
師鼓勵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優(yōu)點,有寬容心,會欣賞人的學生。
活動2:
找朋友:男生女生,拿著友情邀請卡,真誠地發(fā)出邀請,結交更多新的異性朋友。同意邀請的,在邀請卡上寫下你的名字。(音樂:《找朋友》)
采訪:你交到了幾個異性朋友?
生1:好多個,你是怎么做到的?(給個微笑 有禮貌邀請……)
生2:只有兩三個。
師:老師看到你還有些羞澀,沒關系,可能是老師給你的時間太短了,相信你以后會結交到更多的異性朋友。
教師寄語:
有人說,世界上只有兩種孩子,男孩和女孩。男孩是女孩的鏡子,女孩是男孩的鏡子。這10名同學邁出了異性交往的第一步,在接下來的時光里,讓我們也勇敢地邁出這一步,在學習路上互相照著這面特殊的鏡子,尊重著、欣賞著對方,結交到更多的異性朋友,一起走過這個歡樂而又多彩的童年。
第一個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男女生交往不正確的交往態(tài)度和方式,打破自己在交友方面的局限性,第二個活動能讓學生勇敢地去和異性交朋友,使男女生和友好地相處,不再相互排斥。
小學高段的大部分孩子進入了一個“異性交往排斥”階段,異性同桌會經常出現(xiàn)“互相看不慣”的情況。這一時期,是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特殊時期,也是最多變、最關鍵的時期。如果不加引導,可能會加深男女生之間的隔閡,影響他們成年后與異性交往的意識、自信和能力
例如活動:欣賞握在手
1.所有同學圍成一個圈站好,記住你的左右兩邊是男生還是女生。玩“刮大風”游戲:老師說:“刮大風啦,刮到了穿紅衣服的人?!贝┘t衣服的同學必須離開原來的位置尋找另一個位置站好,前提是不能回到原來的位置上。以此刮數(shù)次大風以打亂學生原有的位置。
2.小結: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你的左右兩邊是什么同學。
3.再次刮大風,把男生刮到圈外,另成一個大圈
4.播放音樂,進行“欣賞握在手”的活動。叫圈里的女同學轉過身來與外圈的男同學相對而站,互相握手,并說一句欣賞他(她)的話;之后全體同學向左走一步,再次與對面的同學握手。以此類推走半圈與對面的同學握手。
5.談談你和異性同學握手的感受,以及聽到別人贊美時的想法。
在活動中教師善于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在自然而然的接觸中,發(fā)揮各自的“性別”優(yōu)勢,注意向異性學習,幫助孩子們解開心結,以促進孩子們身心的全面發(fā)展和人格的日趨完美
隨著生理發(fā)育的日益成熟,性意識的萌發(fā),部分孩子較同齡孩子先進入青春期,他們在關注自身的同時,開始關注異性,并希望了解異性,得到異性的友誼,這是很正常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也是孩子成長的一種表現(xiàn)。作為教師一定要冷靜、慎重地對待他們,理解他們的純潔情感,尊重他們的人格,并教育他們回到集體和同學中來,在集體中進行交往。
如有位老師在處理此類問題時,設計了一個案例:
美美是一個可愛的小姑娘。壯壯是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他們的關系非常好。教室里,壯壯總是找美美討論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食堂里,壯壯也總是把好吃的東西塞到美美的嘴里。一下課,壯壯就會拉著美美到操場上玩。放學后,壯壯一定會等美美一起回家。周圍的同學開始議論紛紛。有人說:壯壯喜歡美美。有人說:美美是壯壯的老婆。美美最好的朋友英英。聽到這件事,美美和壯壯驚呆了。他們再也不敢一起在玩了。即使面對面的走過,他們也不敢說一句話??墒?,他們心里很難過。
聽完故事,讓學生去討論:你覺得美美和壯壯怎么樣交往才是最合適的呢?
通過案例引導,使學生懂得男女生交往,最好在集體中進行交往,并樹立正確的異性男女交往的態(tài)度,掌握一些恰當?shù)哪信煌鶗r方式。
在目前小學階段,由于男孩子與女孩子的生理心理周期不同所表現(xiàn)出來的差異,還有家庭人為習慣、傳統(tǒng)思想的引導的差異,還是比較明顯的。由于男孩生性好動,遇事又比較容易沖動,因而在矛盾發(fā)生時往往會采取強制的策略.基于這點教師應該教育男孩要有“紳士”風度,遇事要沉著冷靜、多商量,而不要以“拳頭”來解決。而女孩天生就有較強的依賴性加之總被灌輸遇到什么事都要告訴家長或老師的思想,從而導致了一遇到事情就大多選擇第三者干預或回避策略。這時老師就要告訴她們,人人都是平等的,女孩并不比男孩弱,在某些原則性問題上就要維護自己的權利,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見解。依靠自己的力量來處理事情。下面是筆者針對上述情況自行設計的活動方案。
游戲:“走出黑森林”
游戲方法:全班學生帶上眼罩,男女自由結合成組(每組一男一女),模擬在黑森林(中間設一些障礙物)探索的情形,相互配合,尋找線索,安全走出黑森林,獲得成功的喜悅。
活動:盲啞二人組
a.以男女組合的方式,選好各自的同伴,其中一位同學被蒙上眼睛做盲人,另一位同學攙扶著他(她)做啞巴。
b.跟著老師從教室出發(fā),圍繞教學樓走一圈(中間教師可以選障礙較多且復雜的路線)到達指定地點,然后雙方互換角色,看哪組最快返回教室。
c.互相討論在這次活動中,兩人是如何配合的。
這兩個活動是有層次的,第一個難度不是很大,但教育的目標比較全面。第二個活動難度相對較大,這不僅衡量了學生的膽量,也最大程度上的發(fā)揮了男女生之間的配合。這無疑對女生的“勇敢”教育,還是對男生的“紳士”教育都有了全面的體現(xiàn)和更加深入的慣策。
傳統(tǒng)的說教式道德教育對男女生的交往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不能更好地解決,而通過團輔活動讓學生學生能夠從游戲中得到體驗,從自省中矯正行為更能觸及學生的心靈,從而解決在男女生交往中出現(xiàn)的不恰當?shù)姆绞胶蛻B(tài)度。
[1]陳世平兒童人際沖突解決策略與欺負行為的關系 [J]心理科學2008.
[2]陳劍梅 《淺談兒童性別角色雙性化教育》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5月
[3]羅伯特·費爾德曼:《發(fā)展心理學》世界圖書出版社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