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向文(河南大學體育部,河南開封 475001)
體育課運動負荷的探討
馬向文
(河南大學體育部,河南開封475001)
通過對學生體育課運動負荷及其他文化課中體力、精力、情緒等方面的調查、分析、客觀地論述了體育課運動負荷與學生學好其他文化課的關系及如何合理安排體育課的運量。
運動負荷體育教學文化學習
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增進學生的健康,增強學生的體質起著重要作用,為了進一步協(xié)調體育課和文化課的關系,使之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體質和健康水平,又利于促進學生的文化課學習,我們運用控制論的反饋原理,對河南大學2013年度入學的醫(yī)學院醫(yī)療1、2、3、4和藥學院藥理1、2、3、4八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歷時三個學期的跟蹤調查和實驗,就體育課的運動負荷與學生文化課學習的關系,作了一些探討。
(1)實驗觀察和記錄不同體育課的運動負荷量以及在下一節(jié)文化課中學生的體力、精力、注意力、情緒等情況。
(2)在觀察學生體育課后文化課學習的精力和體力狀況的基礎上,
文化課分為三類:
A類:學生上課時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發(fā)言積極、心安神定、認真聽講、坐姿端正、身體無吃力表現(xiàn)。
B類:學生上課時注意力尚能集中、思維不活躍、發(fā)言一般、上課后心神需經(jīng)一定時間方能安定,聽講、坐姿一般、身體有某種吃力的表現(xiàn)。
C類:學生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維差、發(fā)言少、心神需經(jīng)較長時間后才能安定,不認真聽講、坐姿不端正、身體表現(xiàn)出比較疲勞。
(3)把文化課學習精力的定性分析資料與體育課定量負荷資料及時加以對比,然后對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獲得反饋信息,并以此為依據(jù),調控體育課的運動負荷。
(1)在進行體育課運動負荷反饋調控之前,測定各類文化課與之前體育課運動負荷的對應關系,結果如下:
凡屬A類文化課之前的體育課平均運動密度為42.08%(屬中高等密度),平均心率為159.54次/分。
凡屬C類文化課之前的體育課的體育課平均運動密度為48.22%(屬高密度),平均心率均超過170?次分。
(2)通過對體育課運動負荷反饋調控之后,各類文化課比重的變化。
A類文化課的比例由第一學期的57.96%增加到第二學期的60%和第三學期的64.12%。
C類文化課在第一學期占12.32%,經(jīng)過反饋調控后,第二、第三學期基本防止了C類課的出現(xiàn),從而較好地解決了由于體育課過大的運動負荷造成對文化課的不良影響的矛盾。
(3)實驗后學生的體質增長情況,通過三個學期的體育課運動負荷的反饋調控實驗后,實驗班學生在體質上有了明顯的增強。三次體質測定的結果:實驗班學生的身高、體重、胸圍、肺活量、仰臥起坐(女)、50米跑、立定跳遠、800米(女)跑、1000米(男)跑、引體向上九項指標中,除仰臥起坐、引體向上指標比1997年下降了2.18次外,其余的25個統(tǒng)計指標均出現(xiàn)逐年遞增的趨勢,占27個統(tǒng)計指標的94.36%。
三次體質測定的九項指標與1985全國、河南其他高校的同年齡組對應體質指標和1997年開封市其他高校的同年齡組相對應的體質指標的橫斷面比較,除了18、19歲身高指標低于開封市,18歲胸圍指標低于河南省外,其余各項指標均高于全國。
當然,學生體質的增強與學校體育設施和鍛煉環(huán)境的改善,體育教學及課外活動的正規(guī)化、系統(tǒng)化和科學化密切相關,更主要的是學校全面貫徹了黨的教育方針,切實抓好了學校體育工作,體育課作為體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雖然在運動負荷上作了調整,但對學生體質的增強也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4)實驗后學生文化課成績的提高情況,實驗后實驗班2013醫(yī)1、2班學生的解剖,3、4班學生的生理、外語三門課的學習成績均有明顯提高,與同年級平行班的四個班對比,各學期的期終考試和點評成績均處同年級各班的前茅,藥學1、2、3、4班的藥分、藥理、外語三門功課的學習成績也有較大幅度提高,實驗后的三個學期,其它各們功課成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1)凡屬于抽象思維,精力不易集中的高等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理等文化課之前的體育課,把運動密度控制在36%—43%左右,平均心率控制在130—140次/分左右為宜。
(2)凡屬形象思維,精力較易集中的文化課,如解剖、中草藥、病理等文化課之前的體育課,把運動密度控制在41%—46%左右,平均心率控制在140—150次/分左右為宜。
(3)如果從進一步增強學生體質出發(fā)需要安排更高密度和強度的體育課時,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身體狀況,由學校和公共體育教研部統(tǒng)籌安排,慎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