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雪梅(楚雄師范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 云南楚雄 67500)
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課程資源“哩革歌”的開發(fā)應用研究①
龔雪梅
(楚雄師范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云南楚雄67500)
摘 要:民族傳統(tǒng)體育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支奇葩,也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積極挖掘、開發(fā)、利用少數民族文化是對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的有效手段和措施,在少數民族地區(qū)把少數民族文化引入校園,并使其成為體育課程資源的一部分。該文通過田野實地考察和走訪,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進行實驗研究,旨在保護和傳承民族傳統(tǒng)文化,達到豐富體育課程資源的目的。
關鍵詞:體育課程資源課程資源開發(fā)應用研究民族傳統(tǒng)體育
在少數民族聚居地每逢節(jié)慶日間許多少數民族同胞會通過各種民族體育活動來歡度自己的節(jié)日,其中就包括了“哩革歌”;“哩革歌”是云南大理州白族民間最受歡迎的一項傳統(tǒng)體育項目,它以其獨特的形式和文化內涵深受廣大人群的喜愛,并有著較雄厚的群眾基礎,為“哩革歌”進入學校體育教學實驗的可行性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該文通過田野實地考察和走訪,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前錄制有關“哩革歌”的視頻和圖片,給學生做“哩革歌”的簡單介紹,并根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對一些可操作性項目的內容、要求、結構、重點、難度進行科學加工、合理改造,使其達到正確處理好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化、民族性與世界性、民族傳統(tǒng)體育與現代體育之間相互轉換、相互融合的問題。
2.1研究對象
通過對大理州云龍縣不同地區(qū)的學校,學校領導,學校的體育教師,以及在校學生進行調查研究,以教學試驗為目的,把“哩革歌”和學生對這項運動項目的動機態(tài)度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白族打跳如何改編成套路,怎樣進入學校體育教學,以及學生對白族打跳內容的可接受程度進行分析研究。
2.2研究方法
通過調查法、實驗法、邏輯分析法、統(tǒng)計法對所得的數據進行整理并分析研究
表1 學生身體素質實驗前后的檢驗
3.1身體素質測驗結果分析
通過“哩革歌”的教學對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分析研究,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在為期18學時的學習完成情況下的身體素質對比結果分析,我們把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身體素質分別在學期末的數值與學期初的數值作一比較,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哩革歌”對學生的靈敏性、協調性、尤其是耐力方面有很好的健身效果,但是對上肢力量的發(fā)展要稍微欠缺,但無明顯差異。我們至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哩革歌”在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方面與現代體育項目沒太大的差別,能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提升起到很好的鍛煉效果。
3.2對兩組學生對白族傳統(tǒng)體育的認知程度上的差異進行分析
加強對學生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和民間傳統(tǒng)體育的了解,才能使民族、民間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體育項目得以傳承和保護。通過對“哩革歌”的學習,兩樣本對“哩革歌”的認知和對白族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是否增加,是否能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而通過學習發(fā)現:學生對本民族的民族文化認知程度有了明顯提高;為“哩革歌”在體育教學中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說明有必要把“哩革歌”作為一項新的課程資源被應用到體育課程中,并能作為弘揚和傳承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途徑之一。
3.3學生對運動參與情況分析
表2的分析結果得出,兩個組之間有顯著差異,說明通過對“哩革歌”的學習,能激發(fā)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學生有了運動的興趣會經常參與體育鍛煉,能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為終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3.4教學實驗在城鎮(zhèn)與農村之間的結果分析
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從實驗班的體育動機興趣與學生自評結果的檢驗顯示,“哩革歌”在學校體育中的開展對農村學校還是城鎮(zhèn)學校的影響都是一樣,實驗后的學生的評價均值水平都較實驗前有所提高,檢測結果呈顯著性差異。
這樣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哩革歌”的教學干預,對城市學生與農村學生的影響都是積極的。雖然對農村學生的影響更大一些,但因為云龍縣農村學生經常性參加課外“哩革歌”的活動,有較好的打跳基礎,他們參與的積極性較高、興趣較濃厚。而城鎮(zhèn)的學生有的剛剛學會動作,熟練程度不高,加上本身課外娛樂的方式較多,所以相對興趣要低些。通過這樣的調查研究和對比分析,得出:在
表2 學生每周自主參與運動的頻率的X2檢驗(N=244)
表3 試驗后城鎮(zhèn)學生與農村學生對“哩革歌”興趣與評價比較分析(單位:分)
表4 教學實驗后性別之間的數據比較(單位:分)
經濟相對落后農村體育教學中,我們可以先從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入手,利用常見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這些課程資源來配合我們當前新農村建設,體育教學開展主要以本土的民間傳統(tǒng)體育健身項目為主,這樣參與的面就更廣參與的人數就更多參與的積極性就更高,不僅能達到很好的開展效果,還能使我們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得以傳承和發(fā)展。
3.5教學實驗在學生性別之間的結果分析
對有關數據的分析可以得出,“哩革歌”在男、女生中的各項數據中都沒有顯著性差異。由于現代體育中的很多體育項目有很強的性別喜好,例如女生喜歡健美操、體育舞蹈、藝術體操等,男生喜歡對抗性較強的項目,如球類、搏擊等。這樣,在體育教學中對性別考慮的因素相對就要多一些,而“哩革歌”對性別差異不明顯,就可以避免不同性別的人對體育課的要求也不同這個問題,進而也說明,“哩革歌”這項傳統(tǒng)體育項目具有很廣的受試群體,便于廣泛地推廣與開展。積極挖掘、開發(fā)、利用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不僅豐富了我們的體育教學資源,而且能更好地弘揚和傳承了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為更好有效地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參考文獻
[1]謝道辛.試論白族舞蹈“力格歌”的源流[J].民族藝術研究,1988 (4):28-31.
[2]肖淵實.麗江市中學課間操推行民族打跳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0(1):93-94.
[3]關博,楊兆山.武術教育的文化性探析[J].體育與科學,2014(3):8 3 -8 7.
[4]國家體委全民健身綱要[N].中國體育報,1995-06-18.
作者簡介:①龔雪梅(1980,12—),女,白族,云南大理人,大學,講師,研究方向:健美操教學與訓練,民族傳統(tǒng)體育。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3(a)-02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