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華(江蘇吳江汾湖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高級中學 江蘇蘇州 215211)
探析高中體育中選項教學的問題與建議
潘小華
(江蘇吳江汾湖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高級中學江蘇蘇州215211)
摘 要:在新課標的倡導下,高中選項教學被引入高中體育教學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愛好和特長,促進學生養(yǎng)成主動體育鍛煉的好習慣,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但是近年來,高中體育選項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fā)展的情況不容樂觀。因此,學校和老師應該對此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才能促進高中體育選項教學更好的發(fā)展,全面提高高中生的身體素質。該文結合人教版的高中體育教學內容,對高中體育選項教學的實施情況進行討論分析。
關鍵詞:高中體育體育教學選項教學課程改革
隨著高中教學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廣,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要求也更加嚴格。高中選項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被引入高中體育教學中,隨著體育課程改革在不斷深入推進,在大多數(shù)高中學校中廣泛開展。但是選項教學在實際實施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制約著它的發(fā)展,如學校領導不重視、老師對選項教學的認識不夠、課程內容陳舊等。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對所在地區(qū)的高中體育選項教學進行深入的研究,尋找問題的原因,總結選項教學經(jīng)驗,積極的改進和完善。
1.1研究對象
以吳江區(qū)汾湖高級中學、吳江區(qū)平望高級中學、吳江區(qū)盛澤高級中學、吳江區(qū)松陵高級中學4所學校中隨機抽取400名學生、40名教師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對高中體育實行選項教學的必要性、制約高中體育選項教學實施的因素及高中體育教學中選項教學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1.2.2問卷調查法
針對高中體育實行選項教學的必要性、制約高中體育選項教學實施的因素及高中體育教學中選項教學的問題發(fā)放問卷440份,回收44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434份,問卷有效率為98.64%,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
2.1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問卷統(tǒng)計
2.2結果分析
2.2.1高中體育實行選項教學的必要性
為了順應新課標教學的改革要求,培養(yǎng)有理想有文化有素質的青年,促進高中學生全面發(fā)展,教育有關部門和學習必須對高中體育教學的模式進行深入研究,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使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體育選項教學被引入課堂教學中,其對增強學生體質,弘揚體育精神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1)高中體育選項教學的背景。在過去,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期中期末考核,高中體育都沒有其他學科那么嚴格,學生對體育項目和體育技能的認識和熟練度非常的弱。體育老師在做完預備活動后就讓學生自由活動,沒有給學生進行過多的指導和講解。在期末考核時,也是草草了事,并沒有根據(jù)學生對體育知識和技能實際掌握的情況進行評價。隨著體育新課程的改革與推廣,高中體育實行選項教學是學校和老師的必然選擇。
(2)高中體育選項教學實施的原因。高中體育選項教學是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老師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專長和運動習慣,使其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若想學生在每節(jié)課短短的幾十分鐘內理解和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和技能,這就要求學生在體育項目的選擇、老師在課前教學的準備工作上下足功夫,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高中體育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體質。
(3)高中體育選項教學實施的意義。高中時期是學生身體和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面對人生第一轉折點——高考的重要階段。若想學生能在繁重的學習任務中放松心情,可以將其學習壓力轉化為體育運動,在鍛煉中釋放壓力,增強體質,更好的成長。因此在高中體育中引入選項教學對高中生各方面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高中實行選項體育教學可以增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使學生在沉重的高考壓力中愛上體育鍛煉。同時,在體育選項教學中,老師應該以學生為主導地位,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理解并熟練的掌握各種體育技能和鍛煉方法,達到最佳的體育鍛煉效果。
2.2.2制約高中體育選項教學實施的因素
(1)學校領導不重視。由表1中可以看出:目前,由于應試教育的根深蒂固,學校領導一味的追求升學率,忽略了高中體育課程的建設。大多數(shù)學校都把主要的教學力量放在了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學科中,對體育教學的觀念和體育教學模式陳舊落后,完全不重視。這就導致了體育教學管理混亂,教學質量一直都不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也越來越差,直接降低了高中體育老師對選項教學改革的熱情,制約了高中體育選項教學的發(fā)展。
(2)師資力量薄弱。由表1中可以看出:由于學校對體育教學的不重視,有豐富教學經(jīng)驗的中年體育老師雖然在體育項目上擁有專業(yè)的技術,但是對新興體育的了解非常的少,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年輕的體育老師朝氣蓬勃,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精神,但是體育技術能力和體育教學經(jīng)驗不足,教學實效性低,不能滿足高中體育選項教學發(fā)展的要求。比如,有些學生根據(jù)自身的愛好選擇了籃球運動,在實際的教學中,年輕老師并不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運球、傳球、投籃等技能做出比較準確的引導和講解,這樣不僅不能提高教學質量,反而還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阻礙體育選項教學的實施。
(3)課程結構單一。由表1中可以看出:選項教學在高中體育教學推廣以來,大多數(shù)高中學校在課程結構的設置上不盡相同,出現(xiàn)了幾種結構。首先是以體育選項的組織形式進行課內體育教學;其次,以體育選項代替課外活動組織形式;最后一種是課內選項和課外選項相結合的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結構??偟膩碇v,高中體育選項教學結構比較單一,大多數(shù)學校都選擇了課內體育教學選項,導致課內教學與課外活動聯(lián)系不緊密,使得體育教學與社會和家庭脫節(jié),嚴重影響著高中體育選項教學的進步。
(4)教學方法陳舊。由表1中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的體育老師都是體育專業(yè)畢業(yè)的,他們在教學中容易師承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缺乏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方式以老師為主體地位,單純一味的傳授知識,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這種死板、程序化的教學模式只會助長學生體育學習的依賴性,忽略了學生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
3.1轉變學校領導觀念
學校領導作為學校教學建設和發(fā)展的組織者和決策者,其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著學校發(fā)展的方向和未來。因此國家教育相關部門應該大力倡導體育選項教學,對體育課程加強督查力度,提高高中學校領導對體育選項教學的認識,轉變體育教學觀念,重視學校體育教學的改革,營造出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優(yōu)越的校園環(huán)境。
3.2加強師資力量建設
體育老師作為實施體育選項教學的第一執(zhí)行者,對學生體育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專業(yè)技術能力、教學經(jīng)驗和創(chuàng)新精神直接影響著體育選項教學的成效。教育相關部門和學校應該定期組織體育老師接受體育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和教學心理學的培訓,安排體育老師到具有體育特色的兄弟院校進行交流學習,增強他們體育技能,更新他們的教學觀念,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學校應該鼓勵體育老師對教學方法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新,不斷的豐富教學經(jīng)驗,才能推動高中體育選項教學的發(fā)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3.3優(yōu)化課程結構
高中體育選項教學應該打破原有的課程結構,根據(jù)學校體育發(fā)展的要求和學生自身的發(fā)展的特點,對學生開設多種類型的體育課程,使課程結構向多樣化、組織化和多元化的趨勢發(fā)展。有計劃、有組織的將課外體育運動、體育訓練以及校外活動納入體育課程中,使體育課堂教學與社會、家庭緊密的結合起來,完美地銜接體育鍛煉空間和時間,建立社會、學校和家庭相結合的體育課程結構。
3.4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
在高中體育選項教學中,老師應該以學生為主導,改變過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huán)境,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能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比如,在進行籃球行進間低手上籃的教學中,老師要融入到學生活動中去,把學生當成朋友,不斷的進行完美的低手上籃動作,激發(fā)學生對籃球項目的興趣。在正式教學中,為學生講解籃球項目技術和動作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自由分組,自主的思考和討論。然后每個小組進行表演,對其進行糾正和評價。在評價時,老師一定要注意語言,達到鼓勵學生的目的。
從以上的討論分析可以看出高中體育選項教學存在很多問題,學校和老師應該不斷的探索和研究,轉變學校領導的體育教學觀念,加強體育師資力量的建設,優(yōu)化體育課程機構,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體質,使其養(yǎng)成“終生體育”的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方建新,俞小珍.高中體育選項教學實施現(xiàn)狀——來自江西省上饒市的調查[J].上海教育科研,2012(2):36-38.
[2]魏龍飛.濟南市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選項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
[3]徐曉敏.北京市高中體育選項教學實施現(xiàn)狀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10(5):41-44.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2(c)-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