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良軍(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體育系 廣東廣州 510303)
廣東省高校乙A組女子籃球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研究①
覃良軍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體育系廣東廣州510303)
摘 要:通過文獻資料法、調查問卷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分析2014年廣東省第十四屆大學生籃球聯(lián)賽女子乙A組共10所高?;@球隊運動員和教練員情況,發(fā)現(xiàn)廣東省高校女子乙A組籃球隊運動水平不高、生源局限于廣東、女子身高偏低、運動基礎不足、選材受困、經(jīng)常性的訓練時間偏少、運動員學習任務繁重、教練員教學任務繁重,難以提高訓練效果。提出:應進一步改革高校招生辦法、制定科學嚴格的訓練管理辦法、充分調動學生以及教練參與訓練的積極性、拓展資金的來源渠道等方法提高籃球隊運動水平。
關鍵詞:女子籃球隊訓練運動水平
1.1研究對象
通過對2014年廣東省第十四屆大學生籃球聯(lián)賽女子乙A組共10所高?;@球隊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包括廣州中醫(yī)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廣州體育學院、嶺南師范學院、廣州大學、韶關學院、東莞理工學院、肇慶學院、廣東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共137名運動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中國知網(wǎng)、購書中心相關圖書等收集有關廣東省高校女子籃球隊選材、教練員配置、訓練時間、運動隊的管理及訓練、隊員運動素質的基本特征、比賽成績等諸多方面的資料,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
1.2.2問卷調查法
對10所高校137名運動員、10名教練及10名領隊發(fā)放問卷。問卷內容包括運動員選材、訓練時間、運動隊的管理及訓練、場地器材等。發(fā)出問卷150份,回收142份,回收率為95%。
1.2.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利用計算機統(tǒng)計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科學統(tǒng)計處理。
表1 廣東省籃球女子乙A組隊員梯段性選材
表2 各高校常規(guī)訓練時間及名次
表3 各高校集訓期訓練時間及名次
表4 各高校教練員情況分析
表5 各高校經(jīng)費物資投入情況
表6 各高校政策傾向情況
2.1選材的總體情況
2014年廣東省第十四屆大學生籃球聯(lián)賽女子乙A組隊員組成以高考排球、田徑者居多。廣東體育術科高考排球和田徑相對容易拿分,因此許多考生報考此二項,導致考籃球專項的女生較少。南方女學生身材較北方矮小,技術偏向于速度與突破上籃,籃下對抗
技術相對較少[1]。
按照大學籃球隊員選材梯段的劃分,大學生一、二年級為第一梯段,三、四年級為第二梯段。(如表1所示)
2.2籃球隊的訓練時間
2.2.1常規(guī)訓練時間
常規(guī)訓練時間是指在收到比賽通知之前的訓練時間。調查顯示,常規(guī)訓練時間越長,運動成績越好。(情況如表2所示)
2.2.2集訓期訓練時間
各高校自收到2014年廣東省第十四屆大學生籃球聯(lián)賽下發(fā)通知時間是9月22日,因此從收到通知起算至11月27日止,大概兩個月的時間為各高校女子籃球隊乙A組集訓期,每周訓練如表3所示。
2.3教練員職稱及執(zhí)教年限對運動成績的影響
通過調查,廣東省高校女子乙A組籃球隊現(xiàn)任教練員隊伍具有較高學歷,全部具有研究生學歷,如表4。教練員大多由本校青年教師構成,教練員隊伍年輕化趨勢明顯[2]。
2.4學校經(jīng)費及物資投入對教練、隊員心理的影響
廣東高校對球隊的物資及經(jīng)費投入如表5所示,大部分高校在常規(guī)訓練期沒有伙食補貼,而在為期兩個月的集訓期內提供伙食補貼。
2.5規(guī)章制度的影響
2.5.1教師職稱評定制度
教師職稱評定與比賽成績掛鉤的情況如表6,除廣州體育學院和廣東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兩所院校外,其余各高校教練員職稱評定不把帶隊比賽成績作為評定的必要指標,比賽成績只能成為參考指標,這樣會使教練員心理產(chǎn)生消極影響,從而影響訓練效果,不利于女子籃球運動的發(fā)展[3]。
2.5.2運動員科目加分制度
運動員在訓練期加分情況如表6,有70%的高校在訓練期間隊員所學科目沒有加分,只有華南師范大學、廣州體育學院、韶關學院對學生進行科目加分甚至學分加分。從調查問卷中可知,學生極其需要科目加分。
3.1結論
(1)廣東省高校女子乙A組籃球隊運動水平不高,生源局限于廣東,女子身高偏低,運動基礎不足,選材受困,經(jīng)常性的訓練時間偏少;運動員學習任務繁重;教練由學校年青教師擔任,他們教學任務重,實訓時間和水平有限。
(2)廣東省高校女子乙A組籃球隊梯段性選材存在不合理現(xiàn)象,第一梯段運動員與第二梯段運動員比例有待調整。
(3)廣東省高校女子乙A組籃球隊訓練條件、設施和制度都不完善,場地、經(jīng)費、器材缺乏,硬件條件帶來的限制是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
(4)師資和教練員擁有職業(yè)水準、訓練方法和運用能力等,但具體在該校女子籃球隊缺乏資深教練,導致缺乏比賽經(jīng)驗,總體水平難以提高。
(5)絕大多數(shù)的訓練課是在課余進行,學校未把訓練時間列入教學日程,訓練占用的是教師私人時間。
(6)大強度的訓練任務,使隊員難以有與不參訓學生同樣的精力學習其他課程,隊員的正常學習收到很大的影響。
3.2建議
(1)應進一步改革高校招生辦法,根據(jù)各高職院校的需求自主招生,放寬渠道。
(2)在選材、管理、訓練、比賽等環(huán)節(jié)著手,根據(jù)運動隊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嚴格的訓練管理辦法。
(3)增加比賽交流的機會,提高教練員與運動員參與的比賽能力。高校應拓展資金的來源渠道。
(4)讓學生處理好文化課程學習與運動訓練的關系,調動運動員學習與訓練的積極性,促進學習與訓練的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阮錦東.廣東省高職院校女子籃球隊的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J]..科教導刊,2011(8):204-205.
[2]李蘭芳.安徽省普通高校高水平女子籃球運動員現(xiàn)狀調查及對策[J].西昌學院學報,2012(26):128-130.
[3]尹莉娜.華南師范大學公體女子籃球隊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法制與經(jīng)濟,2011(10):245-247.
作者簡介:①覃良軍(1987—),男,湖南懷化人,碩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籃球教學與訓練。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3(a)-0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