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梅 河北廊坊武警學院醫(yī)院口腔科,河北省廊坊市 065000
自制抗生素合劑在牙周炎急性發(fā)作中的應用
彭玉梅河北廊坊武警學院醫(yī)院口腔科,河北省廊坊市065000
摘要目的:探討替硝唑局部應用治療牙周炎急性發(fā)作的有效性。方法:將119顆患牙分為2組,分別采用替硝唑糊劑、碘甘油局部治療,對療效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結果:2組間療效有差異。結論:替硝唑糊劑組有效率高,無不良反應。
關鍵詞牙周炎替硝唑糊劑碘甘油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微生物引起的牙周支持組織慢性進行性破壞性疾病[1],治療中抗菌藥物必不可少。我科通過分組觀察牙周袋內置入2種藥物治療牙周炎急性發(fā)作,對比并評價其臨床療效,以探尋更有效的局部用藥。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0年9月-2012年7月門診收治牙周炎急性發(fā)作患者45例,患牙119顆,男20例,女25例,年齡36~62歲。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試驗組22例,61顆牙;對照組23例,58顆牙?;颊呓?個月內未行牙周基礎治療和藥物治療。檢查見患牙牙齦充血、紅腫、觸痛明顯、探診出血、按壓有膿、牙周袋深度4~6mm、牙齒松動≤Ⅱ°,X片示牙槽骨水平吸收≤根長1/2,無根尖陰影。排除標準:牙齦增生明顯、牙頸部楔狀缺損敏感、有牙髓炎癥狀、根尖破壞或咬合創(chuàng)傷的患牙、有系統(tǒng)性疾病患者。
1.2藥條制備羅紅霉素片75mg、替硝唑片0.5g、地塞米松片0.75mg,以2∶1∶1混合研末,用樟腦酚液調制成糊劑,可吸收性明膠海綿剪成薄塊作載體,被覆糊劑備用。
1.3治療方法急性發(fā)作期不作齦上潔治和齦下刮治,檢查患牙探診出血、疼痛、牙齦膿腫、腫脹范圍、松動度、叩診、X線等情況,記錄。按常規(guī)治療,探針從牙周袋內探入膿腔,充分引流膿液,3%雙氧水溶液5ml、0.9%氯化鈉溶液10ml牙周袋內沖洗,隔濕后分組上藥。試驗組藥條置入牙周袋底部,禁止全身應用抗菌藥;對照組牙周袋內置入2%碘甘油溶液。隔日復診換藥。
1.4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用藥5d后,疼痛、出血、腫脹、溢膿等自覺癥狀消失,牙齦紅腫或膿腫明顯消退;有效:用藥5d后,疼痛、出血、腫脹、溢膿等自覺癥狀緩解,牙齦紅腫或膿腫好轉;無效:用藥5d后,疼痛、出血、腫脹、溢膿等自覺癥狀稍改善,牙齦紅腫或膿腫無明顯改變,必須改用其他治療[2]。有效率 (%)=(顯效牙數+有效牙數)/患牙總數×100%。
1.5統(tǒng)計學方法有效率比較采用χ2檢驗,有理論值1≤T<5則選校正的χ2檢驗,檢驗水準0.05。
2結果
試驗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四格表的校正χ2檢驗:χ2=6.95,v=1,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有效率比較〔n(%)〕
3討論
牙周炎是主要由牙菌斑和細菌所致的局部感染性疾病,始動原因是牙菌斑。臨床治療最常見方法是牙周基礎治療,即通過齦上潔治、齦下刮治、根面平整等措施有效去除齦下病原微生物控制菌斑,改變齦下微生物環(huán)境,配合全身或局部應用抗生素,從而改善臨床癥狀[3]。而急性期局部癥狀嚴重,潔刮治帶給患者極大痛苦,鑒于全身用藥存在劑量大、不良反應多、患部有效藥物濃度低、療效差、長期應用還可能導致菌群失調、產生耐藥性等缺點,采用牙周袋內給藥,能保持局部有效藥物濃度,直接抑制細菌致病性[4],有效控制炎癥,迅速改善癥狀,使組織盡快恢復健康。
碘甘油能釋放游離碘,殺菌消炎,促進組織生長,但在局部停留時間短、作用弱。選用明膠海綿做藥物載體,吸附藥量大,易變形,可塞入窄小的牙周袋內,2~3d降解,無需取出,簡化操作,減少患者復診次數和痛苦。替硝唑是一種新型抗厭氧菌感染的硝基咪唑類藥物,對牙周炎的病原厭氧菌如牙齦類桿菌、梭桿菌、二氧化碳噬纖維菌、消化鏈球菌等有明顯殺滅或抑制作用,抑菌譜和抑菌強度都優(yōu)于同劑量的甲硝唑[5],而且其毒副作用少、半衰期長,治療牙周炎療效顯著。牙用樟腦酚液滲透性強,殺菌力強大,能迅速抑制患部膿性分泌物滲出,達到消炎、引流、止痛作用。地塞米松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減少滲出和水腫,提高機體對細菌內毒素的耐受力,達到抗炎、抗毒作用。羅紅霉素對革蘭氏陽性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鏈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部分革蘭氏陰性菌和厭氧菌都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具有良好的組織滲透性,穿入感染組織部位能力強,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很低。
急性期使用自制糊劑見效快、療程短、療效顯著、方法簡便易行,且未發(fā)生不良反應和過敏反應,有較大的臨床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劉宇,隋強,姚萬俊,等.甲硝唑和替硝唑緩釋藥膜對慢性牙周炎的療效〔J〕.解放軍藥學學報,2011,27(2):161-163.
[2]唐華濤,歐陽子夜.替硝唑口腔緩釋膜的研制及臨床應用〔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0,10(14):2735-2736.
[3]劉洪利,郭燕軍,林曉萍.交叉象限齦下刮治臨床療效觀察及患者滿意度與復診意愿的評價〔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1,27(9):814-816.
[4]劉紅,蘇麗英,楚東方,等.替硝唑薄膜局部緩釋治療牙周炎的臨床研究〔J〕.武警醫(yī)學,2006,(4):292-294.
[5]魯紅,吳織芬,孫玲變,等.替硝唑局部緩釋藥膜治療成人牙周炎的臨床研究〔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01,17(6):473-475.
(編輯楊陽)
收稿日期2014-05-06
中圖分類號:R78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7585(2015)05-06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