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茶變成一種信仰——對話昆明醉天工創(chuàng)始人劉姿妤
劉姿妤,云南人,畢業(yè)于昆明醫(yī)學(xué)院。曾經(jīng)白衣天使的她選擇與茶為伴,將健康之理念融入國飲之中。自信不負(fù)國人之需,遂創(chuàng)辦昆明醉天工。現(xiàn)為云南省茶葉電子商務(wù)協(xié)會副會長,云南省茶葉流通協(xié)會理事,云南省普洱茶協(xié)會理事、云南省茶葉協(xié)會理事。
你摩娑著我的臉頰
輕聲說,“陪我……再走一會吧……”
我咬著嘴唇
緩緩搖了搖頭
你低下頭,愣住了
“要走……就陪你走一輩子……”
這是姿妤在日記中寫給愛人的話。她的愛人名叫“昔歸”,是一棵古茶樹。
十年前,在臨滄昔歸村的古茶樹下,姿妤曾聽過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清末,每到農(nóng)閑時節(jié),村里的年輕男子都要遠(yuǎn)走他鄉(xiāng),到緬甸、泰國去打工、經(jīng)商、賺錢,來年的春天又返回家鄉(xiāng),民間稱之為“走夷方”。然而,強(qiáng)盜、瘴氣、野獸,讓夷方之路成為九死一生的冒險之旅。溫柔美麗的妻子和姑娘們早早地跑到山上,種下一棵茶樹,讓自己的丈夫和戀人在出發(fā)前能把家的味道帶在身上。待到春茶吐綠,她們每天都會跑到茶樹下,一邊摘茶,一邊為歸途中的游子祈禱。如果心上人遲遲不歸,她們就把染淚的嫩葉制成茶,等著,候著,他們一定會回來的……
“又是秋濃花雨,疏影添香無數(shù)。此去路迢迢,擷葉昔歸相顧。留步,留步,千水萬山輕渡?!?/p>
從那時起,姿妤愛上了“昔歸”,她也親手種下了一棵昔歸茶樹。每年春天,她都會到昔歸村看看自己的“戀人”?!安枭缴系墓挪铇洳恍拗?、不除草、不施肥。”姿妤再三囑咐茶農(nóng),“我們要的就是最天然的昔歸?!?/p>
茶為生命,貴在天然。恰如姿妤一樣,從不施粉黛。昔歸古茶樹的樹齡基本上都在兩百年以上,沁腑的清香,綿長的韻味,容不得半點(diǎn)人工的造作?!拔覀兛梢园盐魵w做得先苦后甜,也可以先甜后苦,更可以不苦不甜,”姿妤說,“但那還是昔歸嗎?”
茶如知己,其有靈性。世人恐很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通靈之茶有如知己,可以伴你物喜,伴你己悲。同一棵茶樹上的昔歸,姿妤用同樣的茶具、同樣的水沖泡出來的茶,有人飲后潸然淚下,有人飲后如沐春風(fēng)。姿妤明白了,這是昔歸把泡茶之人的情緒傳遞給了飲茶之人。自那以后,姿妤總是面帶微笑。
是我懂茶嗎?不,是茶懂我……
姿妤說,與茶結(jié)緣,始于品亦終于品。初始之品可品茶相、品茶香、品茶味,這是從感官到味蕾的體驗(yàn);而終極之品則是品心境、品內(nèi)涵、品人生,這是心的旅程,人茶合一之境界。姿妤從品茶到做茶,也正是經(jīng)歷了從有相至無相的回歸。姿妤只做古樹茶,只做天然純粹的古樹茶,因?yàn)樗胍氖墙】怠?/p>
茶之道,不外乎健康二字。一曰身之健,二曰心之康。姿妤同樣也把古樹茶的“健康”一分為二來看。茶多酚、氨基酸、花青素,無論飲茶之人懂與不懂,它就默默地存在于古樹茶之中,默默地養(yǎng)護(hù)著你的身體;而茶之淡雅、茶之苦甘、茶之怡神則需用心而知之。無欲則剛,仁者不憂,處事不驚,如此健康的心境也需要茶的滌濯。
小女子制茶,揉進(jìn)了三分細(xì)膩,投入了七分耐心。十年,姿妤用了十年的時間,把古樹茶升華成身心俱佳的健康飲品。在此之前,她的茶葉一直都是無名氏。
無論是“尋伊”的回眸一笑百媚生,“瑞煙”的壺中乾坤安天下,亦或是“偕藏”的知己促膝茶弈,這些古樹茶的名字都是姿妤從茶香到茶韻提煉出來的靈魂。
那么“醉天工”的品牌名又從何而來呢?
每一棵古茶樹,無論是兩三百年,五六百年,甚至上千年,都是汲取天地日月精華的“天物”,聞之醉人,飲之醉心。
姿妤輕啜一口杯中茶,“莫笑女子醉意淺,只因啖下巧天工”。
“你如何對茶,茶是知道的”,姿妤說,“既為天工之物,當(dāng)屬厚德之飲,務(wù)必真誠待之。”茶之健康,貴乎真誠二字。于是,“至真至誠,厚德之飲”就成為“醉天工”的立足之本,活水之源。
讓每個人都喝茶,喝健康的茶,這是“醉天工”的信仰。
“有時間多喝點(diǎn)茶吧,這不是附庸風(fēng)雅,這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茶是什么?”姿妤拈起茶杯,“讓茶成為一種信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