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彩娥 黃黎彥 廣西河池市人民醫(yī)院傳染科 547000
?
護理干預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
韋彩娥黃黎彥廣西河池市人民醫(yī)院傳染科547000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方法:將80例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40例,對照組按照慢性乙型肝炎護理常規(guī)進行護理,干預組施予6個月的自我效能干預,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和干預6個月后自我效能的改變。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6個月后干預組自我效能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自我效能,提升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慢性乙型肝炎自我效能護理干預
自我效能是指人們應付某種困難情景能力或成功實施、完成某行為目標的信念[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由于病程長、病情易復發(fā)且難以根治等原因,患者長期處于疾病遷延不愈、反復發(fā)作的狀態(tài)下導致自我效能差,患者自我效能差反過來影響疾病的穩(wěn)定和康復,如此惡性循環(huán)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施予系列護理干預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病例80例,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齡20~68(35.5±10.5)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中專39例、大專及以上16例;婚姻狀況:已婚41例、未婚28例、離異或其他1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在2010年制訂的《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慢性乙型肝炎的診斷標準[2]。將80例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4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按照慢性乙型肝炎護理常規(guī)進行護理,內容包括心理護理、健康教育、飲食護理和出院隨訪等;干預組施予6個月的自我效能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認知干預:患者住院期間通過每日15~30min的一對一訪談、每周1次的知識講座、發(fā)放慢性乙型肝炎健康宣教小手冊、出院后每月1次乙肝知識團體授課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合理服藥、乙肝防治、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負性心理情緒的應對等相關知識的教育指導,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識,提升其自我效能。在對患者訪談過程中注意聆聽其講述,準確地回答患者的疑問和問題。通過溝通交流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可能出現(xiàn)或已出現(xiàn)的心理負性情緒進行及時疏導。
1.2.2行為契約:與患者簽訂提高自我效能的行為改變合同,使其明白行為目標。制訂獎懲措施,對患者做得好的、有進步的自我護理行為方面給予肯定和鼓勵,做得不好的行為予以勸說。如對每天堅持按時按量服藥的患者給予表揚及發(fā)放獎品,鼓勵其繼續(xù)發(fā)揚、再接再厲;對每天未按時服藥、以忘記為借口漏服藥的患者給予批評、勸說,強調服藥對機體和疾病的好處并發(fā)放相關資料或觀看視頻資料,使患者能充分認識到遵醫(yī)服藥的益處。
1.2.3替代經驗:他人的成功經驗對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具有積極促進作用。每月舉辦1次慢性乙型肝炎病友交流會,邀請HBsAg已轉陰性的患者及自我效能優(yōu)異的患者或志愿者現(xiàn)身說法介紹自己的成功經驗,使患者認知該病是可治愈的及良好的自我效能對治愈疾病的影響,增強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和提高自我效能的重要性。
1.2.4負性刺激回避:如某患者熟知的乙肝病友病情惡化或死亡等相關信息都會對患者造成嚴重的打擊,削弱患者的努力而致患者不愿意發(fā)揮自我效能,因此應盡量避免此類消息讓患者知曉。對同期有合并嚴重并發(fā)癥住院治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應將患者相對隔離,避免安排于同一間病房內。
1.3觀察指標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和干預6個月后的效果,采用自制的慢性乙型肝炎自我效能量表測評患者自我效能的改變。該量表經查閱并參照相關文獻[3]、經多名肝病臨床醫(yī)學和護理專家共同探討制訂,包含1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1分=不同意、2分=說不清、3分=基本同意、4分=同意,總分等于各條目分之和,總分10~40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的自我效能越好。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干預前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6個月后干預組自我效能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和干預6個月后自我效能評分比較
3討論
慢性乙型肝炎的不可根治性和傳染性、社會的不認同感等造成患者諸多負性心理情緒及不愿意發(fā)揮自我效能等,使患者的遵醫(yī)治療依從性差。據(jù)研究報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療依從性與自我效能呈正相關,高自我效能可有效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其克服困難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最終提高其生活質量[4]。本文通過認知干預、行為契約、替代經驗和負性刺激回避等自我效能干預措施,其中對疾病的認知是患者遵醫(yī)治療的基礎,提高患者對慢性乙型肝炎相關知識的理性認知,使患者認識到不輕信廣告、偏方和秘方、規(guī)律合理服藥停藥,建立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負性刺激回避使患者排除消極情緒、保持心情放松等對疾病康復的益處;行為契約能使患者體驗到自我管理行為改變對自身的收益并對其好的行為改變具有一定的約束作用,制訂獎勵措施,增強患者行為改變的動機,促使其繼續(xù)保持該行為;來自于其他相同疾病的患者提供提高自我效能優(yōu)秀經驗對疾病的影響更具有說服力,通過病友交流會中病友間的溝通交流使患者從榜樣身上獲得間接的成功經驗,能夠改善患者對疾病治療的預期結果,增強治愈的信心。從本文結果可見,干預前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6個月后干預組自我效能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說明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自我效能,提升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陳細定,廖華,張翠芳,等.以自我效能為中心的護理干預對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療依從性及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28(7C):2616-2617.
[2]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華內科雜志,2006,43(2):162-170.
[3]郭曉迪,譚堅鈴,陳琪爾.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社會支持與自我效能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19):2244-2247.
[4]莎莉,許勤,華琳,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療依從性與自我效能和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20(32):4075-4078.
(編輯羽飛)
收稿日期2015-03-06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7585(2015)21-3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