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重
玊珍果也稱小南瓜,是一種引自南美洲的新型瓜類蔬菜,中偏早熟,長勢旺盛,直立性強,果繞主蔓簇生,開花坐果后6~8 天采收,果扁圓形呈脆綠色,營養(yǎng)豐富,口感清香爽脆,需勤采。
種子來源于北京(阿根廷)博收種子有限公司。十堰市于2013年引進試種成功,其低溫下坐果率高,抗病毒病、白粉病能力強,1~3月均可播種,667 m2產(chǎn)量在7 000 kg 以上。
將種子用45℃溫水浸泡5 h 左右,搓洗撈出瀝干,包于干凈紗布,不宜過緊,放于25~30℃條件下催芽。經(jīng)2 天左右(36~48 h),種子露白即可播種。催芽期間,用溫水淘洗1~2 次。
①營養(yǎng)土準備 營養(yǎng)土按照過篩細土和充分腐熟農(nóng)家肥 (廄肥)1∶1 進行混勻,每1 m3添加過磷酸鈣或三元復(fù)合肥10 kg,用多菌靈800 倍液進行噴霧,并用塑料封閉1 周殺菌消毒。
②苗床準備 提前1 周將準備好的營養(yǎng)土轉(zhuǎn)入育苗棚,采用營養(yǎng)缽育苗,育苗缽選用大型號。如采用育苗床,則需作畦,畦寬1.2 m,溝深20 cm,鋪營養(yǎng)土10 cm。
③播種 播種前1 天,將營養(yǎng)土澆足水,按照10 cm 劃溝,將露白的種子按照12 cm 間距擺種,上覆1 cm 營養(yǎng)土,整平畦面,噴水至畦面濕潤。冬春低溫季節(jié),加蓋地膜或小拱棚保溫保濕。
④苗期管理 白天氣溫保持在20~25℃,超過25℃時要通風(fēng)降溫。夜間氣溫保持在10~15℃,最低不能低于6℃。這個時期,要科學(xué)適當控制水分,出現(xiàn)明顯的缺水癥狀可澆小水,澆水后要注意通風(fēng),降低空氣溫度,預(yù)防病害發(fā)生。在定植前1 周開始加大放風(fēng)量煉苗,提高成活率,幼苗2 葉1 心時,帶營養(yǎng)土定植。
⑤苗期病害 苗期主要病害為立枯病、 猝倒病。發(fā)病初期,先拔除病苗,然后及時噴藥保護,防止蔓延。常用的藥劑有:50%多菌靈600 倍液、75%百菌清或70%敵可松可濕性粉劑600~800 倍液等。施藥后為防止苗床濕度過大,可撒草木灰或細干土吸濕。
⑥壯苗標準 苗高12 cm 左右,4 葉1 心,葉色濃綠,莖粗0.4 cm 以上,苗齡25~30 天。
每667 m2施充分腐熟有機肥5 000 kg、過磷酸鈣75 kg(有機肥腐熟時摻入)、硫酸鉀15 kg(可定植時穴施)。將肥土進行充分翻耙,作成畦連溝寬1.4 m(溝寬20 cm),覆好地膜。
行距1 m(小行距0.8 m),株距0.7 m,每667 m2種植1 000 株左右。667 m2溝施復(fù)合肥80 kg。
在作好的畦面挖穴,澆足底水,將露白的種子直接播種。
定植前12 h 將苗床澆透水,起苗時按照10 cm×12 cm 標準用起苗鏟切塊,深度10 cm,帶土塊起苗。將起好的苗及時運入定植地塊,按照同標準進行分級定植。澆足定根水,用細土封好口,棚室生產(chǎn)需及時閉棚升溫。
棚室生產(chǎn)白天溫度控制在25~30℃,夜間10~13℃以上。及時查苗換苗。
緩苗后結(jié)合澆水追1 次肥,667 m2施農(nóng)家肥1 000~1 500 kg,或尿素10~15 kg。根瓜坐住前控水。
根瓜100 g 左右澆1 次水。以后每隔5~7 天澆1 次水,結(jié)合澆水追肥,每次每667 m施農(nóng)家肥1 500~2 000 kg 或尿素15~20 kg。具體次數(shù)根據(jù)地力及生長期而定,一般每隔1~2 次水追肥1 次。及時摘除畸形瓜。
及時采收,防瓜墜秧,影響果實生長和產(chǎn)品質(zhì)量。
①灰霉病 葉、莖、花、果實受害部位呈水浸狀軟腐、萎縮,表面有灰色或灰綠色霉層,有時還出現(xiàn)黑色菌核。
清潔田園,及時摘除病葉、病花、病果;降低田間濕度,控制澆水,控制溫度,增加光照;綠亨2 號(80%多·福·鋅可濕性粉劑)700~800 倍液或綠亨5號(30%?!む酌箲腋∫海?00~600 倍液葉面噴霧。
②病毒病 加強田間管理,防治蚜蟲;藥劑防治以病毒2000 和農(nóng)抗120 等生物農(nóng)藥防治為主,也可用植病靈1 000~1 500 倍液、 病毒必克500~800 倍液、病毒A 500~700 倍液等藥劑交替噴霧或混用,7~10 天1 次,連續(xù)3~4 次,進入坐果期后,結(jié)合用藥,葉面噴0.2%磷酸二氫鉀、綠豐95、葉面素200~300 倍液,以增加其營養(yǎng)提高抗病能力。
③白粉病 防止高溫干旱或高溫高濕;藥劑防治以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700~800 倍液、20%三唑酮乳油1 000~1 500 倍液、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 200~1 500 倍液。以上藥劑交替使用,每隔7 天防治1 次,連續(xù)2~3 次。注意采用20%粉銹寧(三唑酮)乳油防治時,不得隨意加大使用倍數(shù),因粉銹寧乳油對瓜類作物易產(chǎn)生藥害。此外,藥劑防治要在發(fā)病初期進行,未發(fā)病時采用保護劑百菌清噴霧預(yù)防,效果會更佳。
蚜蟲應(yīng)在發(fā)生初期用藥,最好多種農(nóng)藥輪換使用,防止其產(chǎn)生抗藥性而影響防治效果。目前防治效果比較好且符合國家無公害蔬菜生產(chǎn)要求的農(nóng)藥品種主要有吡蟲啉、快殺靈(辛·氰)、敵百蟲等。也可用長效內(nèi)吸性藥劑25%阿克泰(噻蟲嗪)乳劑7 500~10 000 倍液,1 次噴藥效果可以持續(xù)15 天左右??杉嬷纹渌οx,如煙粉虱、斑潛蠅、白粉虱等。蟲果一起帶出田外銷毀;辣椒收獲后深翻土壤,破壞蛹的生存環(huán)境。
成蟲產(chǎn)卵高峰后3~4 天,噴灑1 600 IU/mg 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50~75 mg 或核型多角體病毒40~50 mL,連續(xù)噴2 次;保護和利用赤眼蜂、姬蜂、絨繭蜂、草蛉、瓢蟲及蜘蛛等天敵。
每33 350 m2地設(shè)黑光燈一盞,誘殺成蟲。
在低齡幼蟲尚未蛀果前、百株幼蟲頭數(shù)超過5頭時,即開始用藥防治。可每667 m2用1%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鹽乳油10~15 mL、14%氯蟲·高氯氟微囊懸浮劑10~20 mL、2.5%溴氰菊酯乳油20~30 mL、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40 mL、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40 mL 或10%溴氰蟲酰胺懸浮劑10~15 mL 等噴霧防治。施藥以上午為宜,重點噴灑植株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