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貴龍,鄧彩霞
(1.甘肅省慶陽市寧縣盤克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甘肅 寧縣 745214;2.甘肅省寧縣人民醫(yī)院外科,甘肅 寧縣 745200)
臨床經驗交流
綜合療法治療肱骨近端骨折術后肩關節(jié)功能受限46例
袁貴龍1,鄧彩霞2
(1.甘肅省慶陽市寧縣盤克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甘肅 寧縣 745214;2.甘肅省寧縣人民醫(yī)院外科,甘肅 寧縣 745200)
目的;觀察綜合療法治療肱骨近端骨折術后功能受限的臨床療效。方法:46例均給予內服中藥,外用中藥熏洗,手法,練功治療,1周為一療程,4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結果:治療后ROM、VAS、FIM、肌群肌力顯著改善(P<0.01)。結論:綜合療法治療肱骨近端骨折內固定術后功能受限療效滿意。
肱骨近端骨折術后;肩關節(jié)功能受限;綜合療法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頸在內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約占全身骨折的4%~5%[1],年老患者、骨質疏松是肱骨近端骨折發(fā)生率較高的主要原因。肱骨近端骨折,可損傷肩峰下滑囊結構,造成滑囊壁纖維壁增厚和粘連;或岡上肌腱或肩袖損傷,或肱骨近端移位骨折損傷喙肩弓底面光滑[2],從而影響肩關節(jié)的功能,加上手術創(chuàng)傷,可引起肩關節(jié)軟組織及骨結構粘連,導致肩關節(jié)僵硬、功能受限,或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并引起疼痛。筆
者采用綜合療法治療肱骨近端骨折術后肩關節(jié)功能受限46例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46例均為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寧縣盤克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門診患者。男15例,女31例;年齡18~78歲,平均52歲;骨折類型(根據目前國際通用的Neer分類)二部分骨折術后35例、三部分骨折術后8例、四部分骨折術后3例;手術方式包括螺釘內固定術后1例,可氏針內固定術后1例,三葉草鋼板內固定術后2例,T型鋼板內固定術后2例,鉤狀鋼板內固定術后1例,鎖定鋼板螺釘內固定術后39例;術后12~35天,平均21天。
內服活血舒筋湯。當歸10g,白芍10g,姜黃6g,松節(jié)6g,海桐皮20g,羌活10g,防風10g,續(xù)斷10g,甘草6g,自然銅10g,骨碎補12g,熟地15g,威靈仙12g,土鱉10g。水煎取汁500mL,分3次溫服,日1劑。
外用上肢損傷洗方(《中醫(yī)傷科學講義》經驗方)[4]。伸筋草30g,透骨草30g,荊芥10g,防風10g,紅花10g,千年健15g,劉寄奴10g,桂枝15g,蘇木10g,川芎10g,威靈仙10g。放入砂鍋內,加入清水3000mL,浸泡30min,煮沸20min后,取藥液2000mL倒入小桶內?;颊呷⊙雠P位,小桶放置在患側肩關節(jié)下,讓藥液蒸汽熏蒸患處,待藥液漸溫后用藥液淋洗患側肩關節(jié),每日2~3次,每次20~30min。
手法按摩?;颊呷《俗?,先運用滾法、揉法、拿捏法作用于肩前、肩后、肩外側,以充分放松肌肉;繼之握患手作牽拉、抖動、旋轉活動,最后幫助患肢作外展、上舉、內收、前屈、后伸等動作,以松解粘連,增進關節(jié)活動度。推拿時會引起關節(jié)疼痛,要注意適度,以能忍受為宜,每周4次。
練功。教會患者在家后作臂外展、前屈、后伸、旋轉等運動,作“手拉滑車”、“手指爬墻”、“下垂擺動”、“體后拉手”等動作,并鼓勵患者要持之以恒。囑做動作時,要酌情而行,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治療均1周為一療程,4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
用量角器測量患側肩關節(jié)屈曲和外展的主動ROM。①肌力評定:應用Lovetl肌力評定標準對患側肩關節(jié)屈曲肌群和外展肌群進行徒手肌力檢測。②ADL評定:采用功能獨立性量表[FIM]自我照顧項目中的進餐、入廁、洗澡、穿褲子、梳洗、穿上衣等6項評定,最高得分42分。采用目測類比法(VAS)對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定。
治療前后ROM比較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肩關節(jié)ROM比較 (±s)
表1 治療前后肩關節(jié)ROM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
?
治療前后VAS 、FIM比較見表2。治療前后肌力見表3。
表2 治療前后FIM、VAS評分比較 (分,±s)
表2 治療前后FIM、VAS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
評定時間 FIM評分 VAS評分治療前治療后45.87±15.43 21.88±11.87*18.94±2.07 36.96±5.89*
表3 治療前后肌群肌力比較 例
肱骨近端骨折術后肩關節(jié)功能受限屬中醫(yī)“痹證”范疇,主要由于外傷的創(chuàng)傷、手術創(chuàng)傷、關節(jié)制動等致氣血運行不暢,筋脈閉阻,筋骨失養(yǎng),發(fā)生筋脈拘急、攣縮,筋骨不利,痹著不通,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治當舒筋活血,溫經通絡,軟堅散結?;钛娼顪街挟敋w、白芍補益氣血、行血止痛,姜黃、續(xù)斷破瘀消腫止痛、補肝腎強筋骨,自然銅散瘀止痛、接骨療傷,骨碎補補腎健骨、續(xù)筋療傷,松節(jié)、海桐皮、防風、羌活祛風除濕、散寒止痛、舒筋通絡,威靈仙、土鱉蟲活血通絡,熟地黃養(yǎng)血滋陰、補精益髓,甘草緩急上痛、調和藥性。諸藥合用,共奏舒筋活血、溫經通絡、燥濕散寒、補肝腎、強筋骨、宣痹止痛之效。上肢損傷洗方中防風、荊芥、桂枝、千年健、威靈仙祛風散寒除濕,伸筋草、透骨草、紅花等舒筋通絡、活血化瘀止痛,劉寄奴、蘇木、川芎活血祛瘀、消腫散寒止痛。諸藥合用,共奏祛風散寒、舒筋通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滾法、揉法、拿捏法、牽拉、抖動、旋轉等手法可舒筋活血、溫經散寒、疏理肌筋粘連,有促進組織血液循環(huán)、消炎止痛、激動疼痛控制系統(tǒng)、抑制傷害性疼痛的傳導作用[5]。《雜病源流犀燭·跌仆閃挫源流》謂:“百病之生皆由氣之滯澀,藥物之外,更加調養(yǎng),則病可卻而生可延”。肩關節(jié)手術后患者由于疼痛而缺乏鍛煉,陽氣不足,濕邪阻絡,導致氣血不充,筋失所養(yǎng)酸困麻木,久之易致筋肉萎縮和骨質疏松。實踐證明,傷肢關節(jié)活動與全身功能鍛煉對損傷部位有推動氣血流通和加速祛瘀生新的作用,可改善血液與淋巴循環(huán),促進血腫、水腫的吸收和消散,加速骨折愈合,使關節(jié)、筋絡得到濡養(yǎng)防止筋肉萎縮、關節(jié)僵硬、骨質疏松,有利于功能恢復[6]。臂外展、前屈、后伸、旋轉及“手拉滑車”、“手指爬墻”、“下垂擺動”、“體后拉手”等動作,可避免關節(jié)粘連、僵硬強直以及骨質疏松。
[1] 劉陽,李正維.肱骨近端骨折的手術治療現狀[J].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4,19(2):135.
[2] 王亦璁.骨與關節(jié)損傷 [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482-496.
[3] 惲曉平.康復療法評定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106-345.
[4] 劉柏齡.中醫(yī)骨傷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415.
[5] 章煜銘.點按牽拉手法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673例報告[J].中醫(yī)正骨,1999,11(6):27.
[6] 王和鳴.中醫(yī)骨傷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4:75.
R274.118.341
B
1004-2814(2015)05-0392-02
201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