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董正惠 顏萍 侯芳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
?
不同沖管間隔時間對預防ICU患者中心靜脈置管堵管效果分析
張莉 董正惠 顏萍 侯芳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
目的 探討12 h沖管一次且夜間增加一次沖管和每6 h沖管一次對預防ICU患者中心靜脈置管堵管效果差異。方法 將124例連續(xù)輸注患者按置管順序隨機分為實驗組(12 h沖管一次且夜間增加一次沖管)和對照組(每6小時沖管一次)各62例,沖管方法為先回抽中心靜脈導管,并觀察有無血栓,如有血栓,應棄去,回抽檢測確保導管通暢后,抽10 mL生理鹽水沖管。結果 實驗組與對照組導致導管堵管率和半堵管率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結論 兩種不同沖管時間對預防連續(xù)輸注患者導管堵管的發(fā)生效果相同,12 h沖管一次且夜間增加一次沖管的方法,能在護士交接班時進行有效監(jiān)督和質控,并減輕護士的工作量,從而更好的指導臨床護理工作。
沖管間隔; 中心靜脈置管; 堵管
Flushing tube spacing;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lugging
中心靜脈導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目前已成為救治危重癥患者的必要手段之一,廣泛應用于補液、腫瘤患者的化療、胃腸外營養(yǎng)、輸血或血制品、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標本采集及血管活性藥物的輸入等,不僅能夠解除多次靜脈穿刺給患者造成的痛苦,同時也可以減輕護士工作負擔。而中心靜脈導管的應用過程中,并發(fā)癥的預防和處理尤為關鍵,其中堵管是中心靜脈置管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1]。重癥患者由于病情復雜、治療用藥種類多,大多數(shù)患者持續(xù)24 h經(jīng)CVC輸注或者泵入藥物,即連續(xù)輸液。臨床護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導管堵塞或不暢現(xiàn)象頻繁,定時沖管是保持管道通暢的措施之一。為進一步探索不同頻次沖管及間隔時間對管道維護的影響,筆者進行了相關探討,取得一定成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ICU因各種原因行中心靜脈穿刺置管5 d及5 d以上患者,排除標準:(1)小兒患者。(2)凝血功能異?;颊摺?3)5 d內(nèi)轉出ICU患者。(4)5 d內(nèi)非連續(xù)靜脈輸液患者。本研究共入選患者124例,患者疾病分布狀況,見表1。
表1 124例患者基礎疾病分布狀況
1.2 隨機分組及兩組基本狀況比較 按患者置管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2組,單號進入試驗組,雙號進入對照組。其中對照組患者62例,平均年齡(44±5.70)歲;男性53例,女性9例;漢族39例,維族18例,哈族4例,回族1例。實驗組患者62例,平均年齡(49.23±5.4)歲;男性49例,女性13例;漢族39例,維族19例,回族4例。兩組年齡、性別、族別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平衡,具有可比性。兩組凝血功能檢測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檢測結果±s)
P>0.05
1.3 干預方法
1.3.1 沖管方法 為了避免損傷導管,用于沖管的注射器的大小應該和導管生產(chǎn)商的使用說明一致??捎米钚?0mL的注射器抽取不含防腐劑的0.9%氯化鈉溶液(美國藥典)來評估導管的通暢性[3]。鑒于此:準備10mL注射器一具,100mL0.9%氯化鈉溶液1瓶,抽取10mL生理鹽水。先回抽中心靜脈導管,觀察有無血栓,如有血栓,應棄去?;爻闄z測確保導管通暢和在血管中后行沖管。沖管時,采取脈沖式?jīng)_管方法,即“推—?!啤钡姆绞剑绱朔磸?,直至完成沖管。這種沖管方法能夠在導管中形成小漩渦,有利于將附著在導管和血管壁的殘留藥液沖洗干凈[4]。
1.3.2 干預方法
1.3.2.1 實驗組 12h沖管一次,并夜間增加一次,具體時間為凌晨9∶30分,晚間21∶30分,夜間3∶30分。
1.3.2.2 對照組 6h沖管一次,具體時間為凌晨9∶30分,午間15∶30分,晚間21∶30分,夜間3∶30 分。
1.4 導管堵管的判定標準 導管堵塞分為部分阻塞和完全阻塞。參考文獻指導[5-6],部分阻塞是指抽不出回血,但能輸入液體,靜脈滴注速度大于或等于60滴/min,但小于90滴/min。完全阻塞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1)不能抽出回血和輸入液體。(2)上肢腫脹、疼痛、皮膚顏色青紫[7]。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和分析,采用均值、率等進行統(tǒng)計描述,分類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比較不同間隔時間沖管后堵管的發(fā)生率。
2.1 兩種不同間隔時間沖管后導管堵管發(fā)生率比較 結果顯示兩種不同間隔時間沖管對導管堵管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沖管后導管堵管發(fā)生率的比較 例(%)
3.1CVC導管堵管發(fā)生率分析 本研究中,實驗組導管完全堵管的發(fā)生率是11.3%,對照組導管完全堵管的發(fā)生率是14.5%,高于文獻報道的6.67%[8]。實驗組中完全堵管的患者中,6例為重型或特重型顱腦損傷患者,1例為多發(fā)性肋骨骨折。顱腦損傷患者由于長期昏迷,需要進行反復多次靜脈輸注甘露醇、高滲液、抗生素、營養(yǎng)液等,這些藥物對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同時顱腦損傷患者多有躁動期,不利于血管保護,加上未及時更換液體及泵入藥物等原因,均增加了堵管的危險性[9]。
3.2 不同間隔時間沖管后CVC導管堵管發(fā)生率的比較分析 逢培華等[10]將中心靜脈沖管間隔時間設為每8h、6h、12h1次沖管效果進行對比和觀察,結果顯示:12h沖管間隔時間過長,容易形成血栓并堵塞,8h和6h沖管效果都比較好。為減輕護士工作量,所以建議采取8h進行沖管,可預防管道阻塞[10]。
目前,臨床中也多為應用6h或8h間隔沖管,但研究中并未表明是連續(xù)輸注患者。本研究中考慮到監(jiān)護室的工作特點,白天輸液比較集中,夜間輸液速度減慢、輸液量減少,以12h沖管一次且夜間增加一次沖管和每6h沖管一次的效果進行對比和觀察,分析與研究最佳沖管間隔時間。結果顯示,不同間隔時間沖管后,導管堵管、半堵管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即12h沖管一次且夜間增加一次與每6h沖管一次的效果均較好。
當輸液速度小于3mL/h,液體輸注不通暢且未及時處理,或臨床護理人員不經(jīng)過仔細分析就單純用生理鹽水或肝素液沖管,雖然有時可使管道通暢,但卻失去了解決堵管問題的最佳時機[11]。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中導管通暢及堵管的具體表現(xiàn)進行分析,實驗組及對照組患者凝血檢測指標無明顯差異,所以雖認為通暢,但兩組中滴速減慢者占21例,滴速減慢者有發(fā)生堵管的風險,還需要繼續(xù)加強對管道的維護,以免造成堵管。而在兩組中抽不出回血者占13例,雖然將其歸為半堵管,但是也有導致完全堵管的風險。結合這兩個特點,在臨床工作中,需要再關注置管、管路維護的培訓和實踐以及合理的沖封管等環(huán)節(jié)。
綜上所述,為了不增加ICU護士的工作量,并利用護士交接班的時間點作為質量監(jiān)控環(huán)節(jié),對連續(xù)輸液的患者可以使用12h沖管、夜間增加一次的改良方法,可以達到預防和降低中心靜脈置管堵管的目的,減少護士的工作量,并對CVC管路維護的護理操作進行了很好的監(jiān)督和質控,提高了護理依從性,有效指導了臨床護理工作。
[1] 董明芬,韓艷萍,林愛寶,等.集束干預策略下單次封管防范中心靜脈置管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4):1301-1304.
[2] 黃惠根,陳瀚熙,李華,等.開展品管圈活動降低中心靜脈導管堵管發(fā)生率[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6):18-20.
[3] 張艦娟.ICS《靜脈輸液護理實踐標準》-導管維護(沖管與封管部分)[J].中華臨床營養(yǎng)雜志,2011,19(3):195-196.
[4] 溫澄非,姜謐,姜賽.留置針封管后血液回流及堵管原因分析及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23):2179-2180.
[5] 雷玲,唐輝,付慧敏.不同封管間隔時間對中長導管血栓性堵管的影響[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3,29(2):165-166.
[6] 蔣朱明,蔡威.臨床腸外與腸內(nèi)營養(yǎng)[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281.
[7] 韋秀紅,高業(yè)蘭.中心靜脈置管行TPN治療危重患者的護理[J].實用全科醫(yī)學,2005,3(1):60.[8]LevineM,KakkarAK.Catheter-associatedthrombosis:Thrombo-prophylaxisornot?[J].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2005,23(18):4006-4008.[9] 李復員,李瓊花.外周中心靜脈導管病人異常拔管原因分析及對策[J].當代護士,2009(5):84-85.
[10] 逢培華,閆冬梅,徐曉莉.置入中央靜脈導管的并發(fā)癥及其護理[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1,20(9):423.
[11] 蔣麗,曾奕華,曹曉琳,等.根本原因分析法預防極重癥伴多發(fā)靜脈血栓患者中心靜脈導管再堵管的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23):2162-2164.
·知 識 角·
簡述甲狀腺系列的放免測定項目及其正常參考值。
答: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的測定是評價甲狀腺功能、診斷甲狀腺疾病、監(jiān)督甲狀腺疾病治療時用藥、觀察治療效果及估價預后的重要實驗依據(jù)。目前用放免法可檢測的主要甲狀腺激素及其正常參考值為:T4(四碘甲狀腺原氨酸),其正常參考值為57~130ng/mL;T3(三碘甲狀腺原氨酸),其正常參考值為0.9~2.2ng/mL(1.39~3.89nmol/L);FT4(游離四碘甲狀腺原氨酸),其正常參考值為0.8~2.2ng/dL;FT3(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其正常參考值為1.4~4.4pg/mL;rT3(3.3’,5’-三碘甲狀腺原氨酸,即反T3),其正常參考值為:39.0±6.6ng/dL;TSH(促甲狀腺激素),其正常參考值為:<10μIU/mL;TGA(甲狀腺球蛋白),其正常參考值為:結合率17.8±5.8%;TMA(甲狀腺微粒體),其正常參考值為:結合率13.6±3.3%;PTH(甲狀旁腺激素),其正常參考值為:小于0.2ng/mL。
——摘自《護士繼續(xù)教育手冊》
張莉(1980-)女,新疆,碩士,主管護師,護士長,從事臨床護理及管理工作
顏萍,E-mail:yanping26@126.com
R472
B
1002-6975(2015)18-1702-03
201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