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0~12日,由中華醫(yī)學會、中華醫(y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CUA)主辦,CUA腫瘤學組、廣東省醫(yī)學會承辦,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協(xié)辦的“2015全國泌尿男生殖系統(tǒng)腫瘤專題會議(10th)”在廣州隆重召開。作為全國泌尿外科領域年度重大學術會議之一,本次會議群星璀璨、名家云集,會場氣氛熱烈、座無虛席,來至全國各地的600多名泌尿外科醫(yī)生參加了本次會議?,F(xiàn)將會議熱點整理報道如下。
許傳亮教授代表孫穎浩教授做了“精準醫(yī)學時代的前列腺癌診治”的大會報告,從分子診斷、精準外科、精準內科(創(chuàng)新藥物)、再生醫(yī)學四個角度講述了國內外前列腺癌領域精準治療的現(xiàn)狀,提出精準治療時代可以通過大數(shù)據(jù)降噪提高“精準”的程度,測序新技術提高“精準”的速度、降低“精準”的成本,生物信息的安全管理保障“精準”運行,完善的社會機制規(guī)范“精準”行為。
謝立平教授做了“2015EAU/AUA前列腺癌診斷治療亮點和展望”的大會報告,總結了MRI的應用(優(yōu)化前列腺癌的篩查、引導靶向穿刺、預后預測)、新的診斷技術、主動監(jiān)測、機器人手術、CRPC的治療等學術熱點內容。
來自亞洲泌尿外科協(xié)會的 Rajeev Kumar、Apichat Kongkanand教授分別做了“Pre-biopsy multiparameteric MRI in prostate cancer:is it the time to change the algorithms?”、“Treatment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after prostatectomy”的學術報告。來自澳門的甄立雄教授報告了“CRPC的治療——澳門經(jīng)驗”。
高新教授報告了“經(jīng)膀胱途徑與筋膜內保留神經(jīng)的前列腺癌根治術:控瘤與功能恢復比較”,高教授提出早期低危前列腺癌患者應行保留神經(jīng)的根治術,應重視術前和術中對腫瘤位置和體積的評估,保證腫瘤根治效果,逆行途徑分離神經(jīng)血管束效果較好,經(jīng)膀胱途徑可用于惰性前列腺癌主動觀察中的手術治療,術后應重視早期功能康復治療。
此外,葉定偉、王東文教授分別主持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在寡轉移前列腺癌治療中的意義”、“低危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VS主動監(jiān)測”的專題討論,專家就以上兩個富有爭議的學術熱點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廣大同道對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適應證的選擇有了新的認識。前列腺穿刺活檢新技術是今年泌尿外科領域的熱點,薛學義、高旭、鄭祥義教授分別介紹了“磁共振引導下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檢”、“磁共振與超聲融合引導下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檢”、“人工智能超聲CT引導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檢”的經(jīng)驗,結果顯示MRI、CT引導的穿刺陽性率明顯高于系統(tǒng)性穿刺陽性率,更容易檢出具有臨床意義的前列腺癌,尤其是在重復穿刺的人群中。
黃健教授主持了“腹腔鏡和機器人時代根治性膀胱切除術中尿流改道方式的選擇”的專題討論,近年來腹腔鏡和機器人在根治性膀胱切除術中的應用越來越為廣泛,尿流改道方法的選擇在發(fā)生改變,原位新膀胱在大型中心呈增加趨勢,腹腔外構建尿流改道適合常規(guī)腹腔鏡手術,腹腔內構建尿流改道更適合于機器人手術,但手術方法有待進一步改進及標準化,應用金屬吻合釘形成新膀胱有增加結石并發(fā)癥的風險,值得商榷。
周芳堅教授報道了“Bricker術并發(fā)癥和改良措施”,林天歆教授報道了“腫瘤標記物在膀胱癌早期診斷、預后判斷和隨診中的作用”,齊琳和姚旭東教授主持了“膀胱癌疑難病例討論”。
孔垂?jié)山淌谥鞒至恕澳I癌疑難病例討論”,介紹了1例有肺轉移的腎癌病例,專家探討了減瘤手術的必要性,以及減瘤手術對于改善患者預后的作用。馬潞林教授介紹了“腎癌合并腔靜脈癌栓的治療”經(jīng)驗。賀大林教授主持了“腎臟小腫瘤治療方式的選擇”的專題討論,專家對腎部分切除術、冷凍消融術、射頻消融術、主動監(jiān)測的治療方案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周利群教授主持了“輸尿管下段腫瘤能否行保腎手術(下段切除、輸尿管膀胱再植術)”的百家爭鳴。葉定偉教授介紹了“陰莖癌淋巴結轉移的處理——來自國際多中心合作的經(jīng)驗”。張玉石教授報道了“結節(jié)性硬化相關復雜腎錯構瘤的臨床研究”。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泌尿外科 范新祥 林天歆 黃健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