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廣西 柳州 545007)
隨著汽車工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我國汽車保有量逐年增加,汽車尾氣排放已經成為環(huán)境質量的主要污染源,給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的影響日益加劇。另外,世界范圍內石油資源逐漸枯竭,能源結構的轉換加速。液化石油氣(LPG)低排放的環(huán)保功能,是改善發(fā)動機排放性能的有效措施之一,并且我國天然氣和石油氣資源比較豐富,使用LPG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石油資源緊缺的矛盾。
LPG供給系統(tǒng)易于在燃油發(fā)動機,特別是在汽油機的基礎上進行改裝,改裝時可以利用原有的進氣系統(tǒng),保留原有燃油的供給系統(tǒng),構成雙燃料汽車。所以本文通過發(fā)動機臺架、GT-drive軟件研究燃用LPG燃料對發(fā)動機性能的影響。
LPG是石油產品精煉過程中的副產品,主要由丙烷(C3H8)和丁烷(C4H10)組成,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無色無味無毒的氣體,在0.2MPa~2MPa的壓力下呈液態(tài),實際壓力取決于丙烷和丁烷的混合比以及溫度。LPG與汽油的理化性質差異主要表現如表1所示。
表1 LPG和汽油化學特性比較
LPG對油脂、機油、涂料具有溶解或清洗作用,同時會造成天然橡膠膨脹。LPG通常對金屬和合金沒有腐蝕作用,不會影響機油的使用性能。
由于LPG中碳原子數遠遠小于汽油,因此在相同熱效率的情況下,LPG排放的CO和CO2相對較少。LPG分子結構簡單,又是氣體,容易產生均勻的混合氣,因此燃燒較完全,不完全燃燒產生的有毒物質較少,但是較高的燃燒溫度,則容易導致燃燒產物中的NOx增加。
本方案研究在不改變原有發(fā)動機設計的基礎上,加裝一套LPG噴射系統(tǒng),將發(fā)動機改裝成同時燃用LPG、汽油的雙燃料發(fā)動機。本次試驗的原型車為某一企業(yè)匹配1.4 L四缸自然吸氣發(fā)動機的車輛,其發(fā)動機主要的技術參數如表2所示。
表2發(fā)動機的主要技術參數
為實現發(fā)動機在不改變原有電控燃油噴射系統(tǒng)的前提下能夠切換為燃燒LPG,本次試驗在原車電控燃油噴射系統(tǒng)的基礎上,添加了LPG供氣系統(tǒng)、LPG ECU、切換控制模塊、LPG噴氣閥驅動等部件,LPG供氣系統(tǒng)改裝結構簡圖如圖1所示。
改裝之后發(fā)動機采用雙ECU控制,在原機線束上將傳感器信號引入ECU(LPG),ECU(LPG)的控制線與執(zhí)行器連接,噴油器連接在ECU(原機)上,LPG噴嘴連接在ECU(LPG)上。通過LPG切換控制來完成汽油和LPG燃料的切換使用,具體改動如圖2.
圖2發(fā)動機控制系統(tǒng)簡圖
在相同條件下,發(fā)動機分別燃用汽油和LPG兩種燃料,并在相同運行條件下進行外特性試驗。扭矩對比曲線和功率對比曲線如圖3和圖4所示。
圖3 扭矩對比曲線(汽油VS LPG)
圖4 功率對比曲線(汽油VS LPG)
由圖3和圖4可以看出,相對于燃用汽油,使用LPG后發(fā)動機功率下降了約3%,扭矩下降了5%左右。原因有:一是LPG的混合氣熱值低于汽油,理論空燃比高于汽油,燃用LPG每循環(huán)放出的熱量低于汽油;二是LPG采用混合氣式燃料供給方式,導致實際進入氣缸的空氣量減少;三是LPG的火焰?zhèn)鞑ニ俣缺绕吐?,燃燒特性與汽油存在差異。上述的三點因素導致燃用LPG的發(fā)動機性能較汽油機有所降低。
利用GT-Drive軟件仿真某車型燃用汽油_LPG雙燃料的的動力性,其建模部件包括發(fā)動機模型、離合器模型、變速箱模型、差速器模型、半軸模型、剎車模型、輪胎模型,以及整車數據模型和道路環(huán)境模型,模型連接圖5所示。
圖5 GT-Drive模型
由圖6、7、8可以看出,某車型燃用汽油/LPG雙燃料之后,最高車速為145.4 km/hr,最大加速度為2.761m/s^2,最高爬坡度為48%。
圖6驅動力—行駛阻力功率平衡圖
圖7汽車加速度曲線的動力特性
圖8汽車爬坡度的動力特性
燃用LPG以后,發(fā)動機、整車的改動都較小,只需增加一套LPG供氣系統(tǒng)、LPG控制系統(tǒng)并且更改發(fā)動機線束。燃用LPG,發(fā)動機的功率相對于汽油機降低了約3%,扭矩相對降低5%左右。整車的最高車速為145.4 km/h,最大加速度為2.761m/s^2,最高爬坡度為48%。
[1]孫濟美.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汽車[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
[2]衛(wèi)曉輝.液化石油氣汽車發(fā)動機技術探討[J].車用發(fā)動機,2000,2(2):26.
[3]張翠平.汽油和液化石油氣汽車雙燃料供給系統(tǒng)[J].小型內燃機,2000 ,(29):4.
[4]陳 勇,熊樹生,夏來慶.CA6102汽油/LPG雙燃料發(fā)動機動力性能的研究[J].內燃機工程,2001,(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