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慶 金深遜 貴州省畢節(jié)市畜牧獸醫(yī)科學研究所551700
周禮能 貴州省畢節(jié)市草地中心 551700
葉紅英 貴州省畢節(jié)市畜牧獸醫(yī)科學研究所 551700
試驗地設在畢節(jié)市撒拉溪鎮(zhèn)朝營村,該地海拔1468m,年平均氣溫10~15.1℃,年降水量848.6~1394.4mm,無霜期209~289天。地勢平坦,土壤為黃壤土。土壤pH 值5.8,有機質0.73,全氮為0.032,全磷為0.037,全磷為0.051。試驗地原為棄耕地,無灌溉條件。
(1)試驗材料(牧草品種)。供試草種為紫花苜蓿、白三葉、高羊茅、多年生黑麥草、鴨茅、扁穗雀麥、威寧草蘆和地八角等野生牧草。選擇地勢平坦、地力基本一致的土地作為試驗地,翻耕,用石灰和草木灰等堿性物質對酸性土壤進行改良,使pH 值接近中性。平整土地,清除石塊和其他雜物。劃線開成長4m、寬2.5m 的試驗小區(qū),開溝施肥,每小區(qū)以農家肥為主(10kg),配合適量的磷肥(0.5kg),覆蓋少量的土,播種時覆土2~3cm。試驗采取隨機分組設計,設單播和混播處理,以多年生黑麥草單播為對照。各品種搭配及播種量見表1。采用條播,設3 次重復,小區(qū)面積為10m2(2.5m×4m),條播行距為30cm。試驗時間為1年。2010年9月21日播種,在牧草生育期中耕除草2 次,測定牧草株高、鮮草產量和干草產量。每次刈割后,每小區(qū)追施尿素150g。
(2)試驗小區(qū)設計。試驗采取隨機分組設計,設3 次重復,小區(qū)面積為10m2(4m×2.5m),條播,行距為30cm。試驗時間為1年。每小區(qū)種植8 行,行距40cm,條播。以第一次重復觀察物候期和植株高度,不刈割;第二次重復按要求進行刈割,測定鮮草產量與營養(yǎng)成分。
表1 供試牧草搭配及播種量
選擇地勢平坦、地力基本一致的耕地,翻耕,用石灰、草木灰等中和酸性土壤,平整土地,清除石塊和其他雜物,劃線、攏箱、開溝、施肥、覆土、播種,播種后覆土2~3cm。
(1)播種與基肥施用。試驗于2010年11月12日播種,因各試驗品種的種子大小不一,播種時各品種用細土2kg 拌種均勻后沿播種溝撒播,基肥施用按3000kg/畝清糞水澆施于播種溝,每小區(qū)以施農家肥為主10kg,施磷肥0.5kg。
(2)田間管理。試驗過程中于次年6月20日和7月22日兩次用尿素5kg/畝兌清糞水澆施提苗,7月8日和10月5日兩次中耕除草,8月18日和8月25日各澆水抗旱1 次。每次刈割當天均用尿素5kg/畝兌水澆施收割小區(qū)。
(3)刈割標準和產量計算。刈割前測定牧草株高,刈割后測定牧草鮮草產量和干草產量。每次刈割稱取中間3 行計算小區(qū)鮮草產量。
(4)刈割經過與統(tǒng)計分析。按刈割標準及時進行刈割;對全年刈割鮮草產量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草層高度是衡量牧草莖葉比和品質的重要指標,通常草層高度與牧草的莖葉比成正比,與牧草品質成反比。從表2 可知,不同的混播組合對草層高度的影響較大,多年生黑麥草單播的草層高度要比和其他牧草混播的草層高,其草層高度為68.73cm。在多年生黑麥草與其他牧草品種混播組合中,草層高度最高的是多年生黑麥草+紫花苜蓿+鴨茅組合,其高度為64.86cm。最矮的是多年生黑麥草+白三葉+高羊茅,其高度為48.83cm。其余組合的草層高度在其兩者之間。
表2 不同混播組合草層高度和產量
不同混播組合鮮草產量和比較見表2。從表2可知,混播組合能夠明顯提高牧草產量。其中鮮草產量最高的混播組合是多年生黑麥草+白三葉+鴨茅,其產量為4402.25(kg/畝),比多年生黑麥草單播提高了21.33%。最少的是扁穗雀麥+地八角,其產量為3715.19(kg/畝),比多年生黑麥草單播提高了2.39%。其余的混播組合在兩者之間。而且在豆科牧草的混播組合中,白三葉與其他牧草的混播組合比紫花苜蓿與其他牧草的混播組合鮮草產量高。
從表2 可知,不同混播組合的青干草差異明顯,威寧草蘆+紫花苜蓿+鴨茅+高羊茅,威寧草蘆+紫花苜蓿+鴨茅,扁穗雀麥+白三葉+鴨茅三個野生牧草混播組合雖然鮮草產量較低,但其青干草產量較高,分別為963.25kg/畝、911.27kg/畝和913.00kg/畝。其中青干草產量最高的混播組合是扁穗雀麥+白三葉+鴨茅,其青干草產量為1012.52kg/畝,最少的是多年生黑麥草單播,其青干草產量為725.69kg/畝。其余的混播組合在兩者之間。
(1)在畢節(jié)喀斯特山區(qū)比較好的草種搭配有多年生黑麥草+白三葉+鴨茅,扁穗雀麥+白三葉+鴨茅,威寧草蘆+紫花苜蓿+鴨茅,其播種比例分別為:1.8+0.5+0.2(kg/畝)、1.5+0.5+0.2+0.3(kg/畝)和1.8+0.5+0.2(kg/畝)。
(2)不同的混播組合對草層高度的影響較大,多年生黑麥草單播的草層高度要比和其他牧草混播的草層高,其草層高度為68.73cm。在多年生黑麥草與其他牧草品種混播組合中,草層高度最高的是威寧草蘆+紫花苜蓿+鴨茅組合,其高度為64.86cm,最矮的是多年生黑麥草+白三葉+鴨茅+高羊茅,其高度為52.53cm,其余組合的草層高度在其兩者之間。
(3)不同混播組合的青干草差異明顯,威寧草蘆+紫花苜蓿+鴨茅+高羊茅、威寧草蘆+紫花苜蓿+鴨茅、扁穗雀麥+白三葉+鴨茅三個野生牧草混播組合雖然鮮草產量較低,但其青干草產量較高,分別為963.25kg/畝、911.27kg/畝和913.00kg/畝。其中青干草產量最高的混播組合是有多年生黑麥草+白三葉+鴨茅,其青干草產量為1012.52kg/畝,最少的是多年生黑麥草單播,其青干草產量為725.69kg/畝,其余的混播組合在兩者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