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晚間,2015年“詩意中國”兩岸詩會活動在海南省歌劇院舉辦兩岸音樂詩會暨桂冠詩人頒獎禮,著名臺灣詩人鄭愁予榮獲2015兩岸詩會桂冠詩人獎。
鄭愁予,原名鄭文韜,祖籍河北寧河,1933年生于山東濟南,當代詩人。1956年參與創(chuàng)立臺灣現代派詩社,1958年畢業(yè)于臺灣中興大學,曾在基隆港務局任職。1968年應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的“國際寫作計劃”,1970年入愛荷華大學英文系創(chuàng)作班進修,獲藝術碩士學位。重要詩作包括《夢土上》《衣缽》《窗外的女奴》《燕人行》《雪的可能》《蒔花剎那》《刺繡的歌謠》《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12首,詩集《鄭愁予詩選集》《鄭愁予詩集Ⅰ》2部。其中,《鄭愁予詩集Ⅰ》被列為“影響臺灣三十年的三十本書”之一。鄭愁予在上世紀80年代,曾多次被臺灣各類文學評選活動選為“最受歡迎作家”。他的《錯誤》《水手刀》《殘堡》《小小的島》等詩作,不僅令人著迷,而且使人陶醉,被稱為“浪子詩人”。
11月21日,第5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在臺北舉行,演員林嘉欣擊敗強敵張艾嘉、舒淇,獲封新晉金馬“影后”,加上年前已分別獲得“最佳新演員”及“最佳女配角”,成金馬史上女演員首個“大滿貫”。
林嘉欣,1978年8月17日出生。1996年,發(fā)行首張音樂專輯《有點想》開始在臺灣正式出道。1999年發(fā)行專輯《單戀物語》,隨后因合約問題被迫叫停。2002年簽約星皓公司,與許鞍華導演合作《男人四十》,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和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新人”。其后多次獲金像獎、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提名。2009年憑電影《親密》中“阿佩”一角奪得第3屆韓國首爾忠武路電影展“最佳女主角”。2010年,與導演袁劍偉在加拿大注冊結婚。同年10月,林嘉欣在加拿大溫哥華生下女兒Kayla,暫別娛樂圈。2011年8月,林嘉欣在北京復工。2013年生下第二個女兒取名Sofie Yuen。
11月21日,第5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在臺北舉行,僅第二次擔任電影主演的著名導演馮小剛憑借在電影《老炮兒》中的演出獲得“最佳男主角獎”。當晚,該片導演管虎代馮小剛上臺領獎并發(fā)表感言。
馮小剛出生于1958年3月18日,著名電影編劇、導演,是中國大陸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導演之一。1992年,他與鄭曉龍合作寫了電影劇本《大撒把》,搬上銀幕后,獲得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等5項提名。1994年,他做起導演,處女作是《永失我愛》,這是一部城市題材的影片,同時他還兼做美工。2011年6月,馮小剛憑借《唐山大地震》獲得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華語電影“杰出貢獻獎”。2014年春節(jié)聯歡晚會,央視首次邀請外援馮小剛擔任總導演。今年4月18日,馮小剛導演被法國授予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
近日,在第67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fā)明展上,由安徽省阜陽第一中學教師李亞東指導發(fā)明的作品《一種人工加壓具有除氟功能的海水淡化凈水裝置》榮膺第一枚金牌,同時李亞東榮獲“國際金牌導師獎”。
此次發(fā)明展,阜陽第一中學是中國代表團安徽地區(qū)唯一的參賽中學,與世界其他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800多個項目一起角逐,經國際12名知名專家學者組成的評審團對參展發(fā)明項目逐一專業(yè)評審,最終榮膺本屆發(fā)明展金牌。
據悉,德國紐倫堡國際發(fā)明展已有67年歷史,與美國匹茲堡國際發(fā)明展、瑞士日內瓦國際發(fā)明展并稱為“世界三大發(fā)明展”。紐倫堡國際發(fā)明展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發(fā)明展,因評審公正、規(guī)模宏大、參展者踴躍,在國際上享有展覽界最高權威和聲譽,在國際間享有很高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