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舒蘭市第十八中學孟祥印
教材不應該出現(xiàn)的紕漏
——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標點誤用辨析
☉吉林省舒蘭市第十八中學孟祥印
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一套符號,是書面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1995年12月13日,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了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這就把標點符號的使用提到了執(zhí)行國家標準的高度。2011年12月30日,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lián)合發(fā)布了新的《標點符號用法》,并于2012年6月1日開始實施。新的《標點符號用法》對舊的《標點符號用法》作了修改。作為教材,標點的使用要嚴格執(zhí)行國家標準,應該嚴謹、規(guī)范,但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1]一書,在標點符號的使用上存在紕漏。本文選取教材中標點使用錯誤的用例,加以辨析、糾正,供教材使用者參考,同時也供教材編著者在修訂教材時參考。
(1)注釋①《湘夫人》是湘水男神向女神表達思慕之詞(一說為男神和女神互相表達思慕之詞)。[1](P.9)
(2)注釋?〔槚(jiǎ)荼〕槚樹產(chǎn)的茶。槚,一種茶樹。荼,這里通“茶”(“荼”是茶的古寫)。[1](P.115)
我們知道,括號有句內括號和句外括號兩種。括號里面的話是注釋或補充說明句中某些詞語的,這個括號為句內括號,句內括號要緊挨著被注釋的詞語。如:如果要想對中國古代史的史料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可參閱《四庫全書簡明目錄》(1957年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了鉛印本。此目錄包括經(jīng)、史、子、集)。如果括號內的內容是注釋或補充說明整個句子的,這個括號就是句外括號,句外括號要放在句末點號的后面。如黑格爾說:“這種假自由就是任性,因而就是真自由的反面。”(《假自由與真自由》)
很明顯,(1)括號中的內容不是注釋或說明句中某些詞語的,不是句內括號,這個括號用錯了。括號中的內容是對《湘夫人》的另一種解讀或理解,此處不宜用括號,應該去掉括號,改為:《湘夫人》是湘水男神向女神表達思慕之詞。一說為男神和女神互相表達思慕之詞。(2)括號里的內容不是解釋說明“茶”的,而是補充說明“荼,這里通‘茶’”這個句子的,顯然不是句內括號,是句外括號。應該改為:〔槚(jiǎ)荼〕槚樹產(chǎn)的茶。槚,一種茶樹。荼,這里通“茶”。(“荼”是茶的古寫)也可以不用括號,改為:〔槚(jiǎ)荼〕槚樹產(chǎn)的茶。槚,一種茶樹。荼,這里通“茶”,“荼”是茶的古寫。
(3)孟浩然不是將詩緊緊地筑在一聯(lián)或一句里,而是將它沖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見詩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1](P.29)
(4)杜詩如《登樓》《閣夜》……,一題不止為一事,一詩不止了一題,意中言外,愴然有無窮之思。[1](P.44)
(5)至于散曲,可分為兩類,一是襯字較少的令曲,如馬致遠《天凈沙·秋思》,讀法同詞;二是襯字較多,如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正宮·端正好》。[1](P.39)
一般來說,省略號后面,除后引號外,不再用點號。連文字都省略了,再加標點就沒有意義了。但《新用法》中說,在省略號的前面和后面,可以根據(jù)需要使用點號。但(3)(4)兩句省略號后面都沒有必要用點號,逗號應該刪掉。(5)提示語后用分號表示出并列的幾種情況時,提示語后宜用冒號。句中“可分為兩類”后面的逗號使用不當,此處用冒號,表示提示下文。
(6)如蘇軾《赤壁賦》寫月夜之中泛舟長江的情景,它是具體展開的,跟實際生活情景很貼近。而下面的歌:“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較之現(xiàn)實生活就升華得近于釀米為酒了。[1](P.66)
(7)莊子的《逍遙游》,忽而說鵬,忽而說蜩與學鳩、斥鴳,似乎很分散,但接下一句:“此小大之辯也”,就把上述種種,以及下面的宋榮子、列子、許由等都連接統(tǒng)一到一起了。[1](P.83)
(8)初唐王勃的《滕王閣序》、駱賓王的《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可算駢文中的雙璧。其中的警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更是傳誦不衰。[1](P.121)
(9)杜修可曰:《西清詩話》云:作詩用事,要如釋語,水中著鹽,飲水乃知鹽味。此說,詩家迷藏也。[1](P.43)
冒號表示提示性語句后面或總括性語句前面的停頓,有提示下文或總括上文的作用。如:①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②行動,要靠思想來指導;思想,要靠行動來證明:思想和行動是緊密相連的。
應該注意的是,沒有比較大的停頓不要用冒號。冒號提示下文,要管到句子末尾,不能只管到句中。(6)冒號只能管到“望美人兮天一方”,管不到句子末尾。此處冒號用得不對,應該刪掉。(7)冒號只管到引文結束,此處不能用冒號,應該刪掉。(8)冒號只管到詩句結束,管不到句子末尾,也要刪掉。(9)在一個句子中,應該盡量避免出現(xiàn)兩個或三個冒號,應該將第二個冒號改為逗號。
(10)她在美麗的湖面上,卻無心賞景,只是遙望遠空,期待鴻雁飛過……。直到月上西樓,天邊終于出現(xiàn)了一對征鴻,但是否為她帶回了錦書?[1](P.20)
(11)中國古代散文重視語言修辭??鬃诱f:“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引),韓愈強調:“惟陳言之務去”(《答李翊書》)。歷代散文大師都在語言上下了很大功夫……[1](P.126)
在省略號的前面和后面,可以根據(jù)需要使用點號。(10)省略號后的句子內容與上文銜接緊密,并不是另起一句,也沒有必要用句號,此處句號應該刪掉。(11)兩處引文都是完全引用,因此,第一處引文括號后面的逗號應刪掉,改為在后引號內用句號。第二處引文后面的句號應移到后引號內。文中的兩個括號為句外括號。修改為,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保ㄒ姟蹲髠鳌は骞迥辍芬╉n愈強調:“惟陳言之務去?!保ā洞鹄铖磿罚?/p>
(12)唐代的韓愈、柳宗元提倡古文、反對駢文(即反對過分雅化、缺少生氣的書面語言),繼承包括六朝在內的以往具有生命力的書面語言,豐富了語言文字……[1](P.126)
(13)他以精心的觀察、精確的詞語,把山水寫得各具情態(tài)、栩栩如生,精美異常。[1](P.122)
頓號表示句子內部并列詞語之間的停頓,但并列詞語作謂語或補語時,中間不用頓號,而用逗號。如:①你要不斷進步,識字,生產(chǎn)。②電視劇《老農(nóng)民》中陳寶國把牛大膽這個人物演得真實,感人。
很明顯,(12)第二處頓號使用有誤?!疤岢盼摹薄胺磳︸壩摹笔遣⒘械闹^語,頓號應改為逗號。改為:唐代的韓愈、柳宗元提倡古文,反對駢文。(13)第二處頓號也不妥,“各具情態(tài)、栩栩如生,精美異?!笔遣⒘械难a語,頓號要改為逗號。即:把山水寫得各具情態(tài),栩栩如生,精美異常。
標點符號是高考命題語言文字運用部分的考點之一,《考試大綱》對標點符號考查的要求是“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作為語文教材,標點符號的使用有紕漏,勢必會對教師、學生產(chǎn)生誤導,建議教材編著者在修訂教材時予以改正。
注釋: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北京大學中文系語文教育研究所編.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