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
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角
金鳳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從敢于參與到樂于參與,再到善于參與,把語文學好呢?
一、優(yōu)化教學氛圍,創(chuàng)設學生參與條件。
課堂是我們和學生交流的場所,只有在和諧融洽的環(huán)境中,學生才敢于質疑問難,敢于獨立思考,敢于激烈爭辯,敢于相互評價,敢于與教師爭論,敢于指出教師講課中的失誤,敢于指出教材的不妥之處,從而真正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和成長的氣息。例如:在教學練習中的成語時,給學生講解成語“舐犢之愛”時,通過觀察插圖和學生已有知識的理解,我給這組詞語總結時說:“讀了這組詞語,我們從老牛愛撫小牛的故事里,感到了一種偉大的母愛。”話音剛落,一位同學舉手表示反對:“圖中從頭到尾都沒有看出老牛是公的還是母的,怎么能說是母愛呢?”我聽后笑著說:“你觀察得真認真,看來老師的概括不夠準確。那么怎么說才合適呢?”學生又一次活躍了,最后總結出:這組詞語表現(xiàn)了一種親子之情。這樣,促使學習成為師生互相交流、彼此溝通、相容互補、互動共進的過程。
二、靈活運用教法,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
1.充分利用課本。新修定的小學語文課本,每一課編者都精心編排了“導讀”、“預習”、“思考·練習”、“積累·運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對課本引起足夠的重視,并指導學生把它們讀懂。學生讀懂了“導讀”,就能為他們的自學導向、導法、導行;讀懂了“預習”,就能從中了解到學習的內容、方式和方法;讀懂了“思考·練習”,就能掌握到課文的具體要求;讀懂了“積累·運用”,就能在聽說讀寫綜合性的訓練中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實踐能力。我認為,學生參與了利用課本,無疑便找到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前進方向,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課堂變靜為動。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教師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進行動態(tài)處理,變靜為動。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需制宜,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使學生常有新鮮之感。例如:
想一想:在教學《云房子》時,利用課件展示出云房子的形狀,隨后引導學生朗讀感悟,感受云房子的不同姿態(tài),在此基礎上啟發(fā)學生想象:如果你是小鳥,你想造出怎樣美的云房子?學生創(chuàng)造的激情被調動起來,說出了自己想象的云房子:像彎彎的小船,像大大的帳篷,像高高掛起的氣球……這時,老師在屏幕上展示各種各樣的云房子,孩子們歡呼起來,張開雙臂仿佛是小鳥,紛紛“飛”回自己建造起來的云房子“家”……整個教學過程輕松愉快。
聽一聽:學完《二泉映月》,讓學生課后找來阿炳創(chuàng)作的曲子聽一聽,給學生推薦二胡作品《寒春風曲》,琵琶曲《大浪淘沙》 《龍船》,讓學生感受阿炳的內心世界,與作者達成共鳴,延續(xù)課堂的生成,同時也感受了中國民族音樂的魅力。
畫一畫:《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寫景的文章,學生對遙遠的北大荒比較陌生,課前老師推薦學生課外閱讀《可愛的草塘》或相關文章,組織學生觀看有關北大荒的錄像,也可讓家長利用假日帶領學生去田野、小河邊親身感受一下秋天景物的特點,學習課文后,再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積累,根據(jù)課文內容嘗試畫一些插圖,從圖畫中感知文中的景,感受文中的情。
看一看,說一說:如在教完《蝸牛的獎杯》一課后,要求學生用“自由自在”造句,先讓學生直接來造句,而后為了照顧學習困難的學生,我設計了一個情境“一幅小鳥飛翔的圖”讓他們看圖說話,這就等于給他們一把梯子,得到最優(yōu)發(fā)展。
演一演:在課本中有許多童話寓言故事,當教學到這部分內容時,我總是讓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學生自由組成小組進行排練、讓學生擔當課文中的角色進行表演,可以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又可以增強學生對文本的真切體驗。
三、注重學法傳授,調動學生參與意識。
古人曰:“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享一生?!睘榇?,教師只有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并能選擇和運用恰當?shù)姆椒ㄟM行有效的學習,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由“要我學”到“我要學”。
就教材和學生而言,學法的傳授要因課而異,因人而異。同體裁的課文有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應從教材實際出發(fā),根據(jù)不同年級的要求和學習語文的方法體系,制定一個有系統(tǒng)、有層次、有重點的學法指導計劃,把學法變成學習過程中可供學生實際操作的具體步驟,切不可機械、隨意、圖形式。如,學習同類課文和段落相似的課文可用遷移式。像《廬山的云霧》一課,學習“云霧”一段,師生共同將寫景學習方法歸納成“讀課文———抓特點———明寫法———想畫面———悟情感”五步,然后讓學生運用學法,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讀、圈、劃、議、評等掌握學習方法。
金鳳,教師,現(xiàn)居江蘇連云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