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宇
國家科技風險開發(fā)事業(yè)中心,北京100044
專項科研經費內部審計的對策思考
——基于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yè)的分析
趙心宇
國家科技風險開發(fā)事業(yè)中心,北京100044
目前,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yè)在專項科研經費的內部審計中存在著對內審部門重視程度不夠、內審人員缺乏相關的授權與審核權限、內審活動的檢查范圍覆蓋面較小、在對專項科研經費展開內審活動時未遵循內部牽制原則等問題。因此,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yè)強化經費審計專項職能,加大培訓力度明確職責與權限,完善內控與內審制度設計,擴大內部審計的覆蓋范圍,按照內部牽制原則開展內審工作。以此提高專項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和內部審計的工作效果。
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yè);專項科研經費;內部審計;問題;對策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科研活動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經費投入比例不斷加大,科研經費管理及使用效率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作為參與國家科技計劃課題研究的重要主體,企業(yè)為我國的高端技術發(fā)展做出了較大貢獻。但無論是現有的企業(yè)內部控制指引還是會計準則,均未針對專項經費的管理使用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企業(yè)內部對專項科研經費的使用監(jiān)督主要參照相關的國家級科技計劃經費管理辦法、相關的政策性文件(如財發(fā)2011〔434〕號文、國發(fā)2014〔11〕號文)以及企業(yè)制定的內部控制制度和科研管理辦法。然而,受限于企業(yè)的資歷、企業(yè)文化及理念、企業(yè)組織架構、企業(yè)性質及資金來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差異,企業(yè)在內控與財務制度建設、科研管理制度制定上存在較大差別,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yè)成立時間較短、資金較為充裕、技術研發(fā)實力較強,但在內控及財務制度建設方面相對央企國企仍顯薄弱。此外,由于對專項科研經費內涵的理解相對較為淺顯,致使在專項科研經費使用與監(jiān)管水平上有待進一步提高。
本文擬針對此類企業(yè)在專項科研經費的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做一些探討,以期為完善其內部審計提供對策。
內部審計對專項科研經費的使用及監(jiān)督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課題研究及結題驗收階段。對于多數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yè)而言,由于缺乏對專項科研經費使用的風險意識,僅在申報課題預算階段對經費方面關注較高,但在課題預算執(zhí)行時對經費使用重視程度不足。同時,由于部分職能部門設置較為集中,未設立專職的科研管理部門,將監(jiān)督管理職能或者分給項目管理部門,或是分給綜合管理部門,無法對專項科研經費使用起到良好的全程動態(tài)化管理。在課題執(zhí)行中,很少進行中期檢查,僅在課題結題階段接受外部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以及結題驗收時才對經費使用予以關注。此外,財務部門人員在審核專項經費支出報銷財務附件時,僅能確保相關支出確實發(fā)生,對于這些支出是否與課題執(zhí)行密切相關、是否完全符合管理辦法則無法明確?;谏鲜銮闆r,需要企業(yè)的內部審計人員對經費使用進行全程監(jiān)管。
實踐中,內部審計在專項科研經費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內審人員在對專項科研經費的監(jiān)管中至少發(fā)揮以下幾方面作用:一是可以有效發(fā)揮查錯防弊的作用。對于一些新興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yè)來說,承擔或參與的國家科技計劃課題數量較少,缺乏相關經驗,如果能夠發(fā)揮內審人員的作用,在課題執(zhí)行期間對課題經費實施動態(tài)化監(jiān)管,并按照相關政策性文件與經費管理辦法對經費使用的規(guī)范性進行監(jiān)督,可以發(fā)現問題,及時上報企業(yè)管理層并敦促課題組自行整改,從而有利于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率。二是通過內部審計,可以發(fā)現已有的企業(yè)科研管理制度與內部控制制度對于專項科研經費管理的缺陷與不足,促進管理層不斷完善制度,通過對其進行全面的優(yōu)化設計,以不斷適應日趨嚴格的對經費使用及監(jiān)管方面的要求。
對于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yè)而言,其核心部門主要集中在生產及研發(fā)方面,以及成果轉化后進行市場推廣的營銷方面,對于非職能部門而言,一般采取集中設置的辦法以壓縮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內審業(yè)務沒有外包給會計師事務所的企業(yè)來說,其內審部門不論從人員設置方面還是在權限方面都未能獲得應有的關注。除了承擔有限的國家級科技計劃的課題以外,這類企業(yè)往往還有很多完全使用自有資金進行研究的課題,其研發(fā)資金大部分來源于企業(yè)自身,在這點上與主要經費來源是專項資金的科研院所與高校存在較大差異。同時,科研院所及高校由于每年都會接受較為嚴格的外部審計檢查,其財務及內審部門對于縱向課題經費的使用監(jiān)管比較有經驗,能有效區(qū)分橫向與縱向課題在經費使用方面的差異,而企業(yè)的內審部門如果不能有效區(qū)分這兩類課題在使用要求上的差別,將使用自有資金進行研究的課題與使用專項資金進行研究的國家科技計劃課題混為一談,則對專項科研經費的監(jiān)管非常不利。
此外,從人員設置方面來看,內審部門由于人數所限,工作強度較大,缺乏相關時間與精力去了解相關的最新政策、管理辦法及相關信息,不利于對專項經費進行管理。
內審人員進行審計工作時,主要遵循內部審計工作制度,而企業(yè)制定內審制度時主要參考的是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因此,如果在內控制度的章程與流程圖中未給予內審人員相關的授權,明確其職責,那么在對課題組經費進行檢查時,相關課題負責人又缺乏足夠的風險意識,認為經費應該由課題組自行支配,不配合其檢查的話,那么內審工作將無法順利開展。另外,如果內審工作制度規(guī)定不明確,在對不同課題進行經費檢查時,對檢查哪些內容、經費支出抽調憑證的數量、檢查風險的界定及在檢查中發(fā)現重大事項的披露狀況等方面,無法把握統一尺度的話,會造成審計質量參次不齊。此外,由于內審人員各自的水平、能力與經驗存在差異,對專項經費使用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如果缺少明確的制度設計,上述因素很可能致使內審人員在對經費檢查中不能發(fā)現存在重大錯報風險,進而無法實現查錯防弊的目的。
部分企業(yè)中的內審部門對課題專項科研經費進行檢查時,僅僅針對經費使用的真實性進行檢查,缺少對于相關性的審核,比如在結題驗收前針對課題專項經費使用情況進行總體梳理時,僅核對課題專項經費支出的明細賬,或者抽調一些科目如會議費、差旅費等相關原始憑證及相關財務附件,或者對測試化驗加工費、設備費等科目僅抽取一些大額發(fā)票、固定資產入庫依據以及相關合同等,這樣的檢查僅是復核之前在財務報銷時財務人員的工作,并未根據任務合同書中的預算說明進行審核,也未對因科研實際需要所進行的課題預算調整的相關申請與審批文件進行檢查,對于專項經費實際支出數與預算批復數的差異率也沒有過多關注。而上述內容無論是在接受會計師事務所的結題審計,還是在課題財務驗收時,都是重點關注的內容。因此,僅參照企業(yè)日常生產資金的要求對專項科研經費進行內審,顯然達不到預期效果也未能完全發(fā)揮內審的作用。
對于將科研管理職能并入其他綜合管理部門的企業(yè)來說,內審部門對專項科研經費進行較為徹底的檢查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從部門職能來說,內審人員具有專業(yè)的職業(yè)素質,對于經費使用中存在的不合理與不合規(guī)支出的甄別更為敏銳。引入內審人員參與監(jiān)管并非是對課題組的不信任,或是對其他管理部門或財務部門工作的否定,而是通過充分發(fā)揮內審的作用,在內審人員充分了解課題的經費支出結構與支出用途的基礎上,對經費使用情況有全面了解,對于課題執(zhí)行存在的不合理情況能及時發(fā)現并敦促課題組自行整改。
目前國內學術界對于內部牽制理論看法不一,多數學者將內部牽制視為內部控制理論發(fā)展的一個階段,少數學者認為內部控制理論在當下被人“過度神化”,應該重新重視內部牽制理論起到的作用。此外,內部牽制的相關研究過度強調其在會計核算中的應用,缺乏其他如內部審計中的應用。目前,在新興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yè)中,由于人員設置高度集中,未能充分按照內部牽制的原則進行工作,在這種情況下,一個課題的經費檢查工作從頭至尾往往是由同一組人員完成。根據舞弊三角形理論,個別課題組人員如果同時滿足壓力、機會與借口因素的話,很可能會不按照相關經費管理的要求進行經費支出,從而造成經費使用的浪費,而內審人員限于自身的條件與資歷所限,如果沒有進行輪換檢查和質量復核,可能會造成潛在的經費使用問題無法被及時發(fā)現,進而失去了進行內部審計的作用及意義。因此,根據實際需要完善不相容職務分離與第三方質量復核機制,顯然會有利于內審質量的提高。
要從根本上實現內部審計查錯防弊的作用,企業(yè)管理層就需要正確認識內審的作用,不能簡簡單單地將內審部門視為應對企業(yè)會計準則和內部控制指引的擺設而已。實際上對于職能機構設置較為緊湊的企業(yè)來說,無論是財務部門還是管理部門,工作壓力相對較大,如果在日常管理工作之余,定期安排對課題經費進行檢查,很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有必要依靠內審部門執(zhí)行對經費的檢查。倘若要在專項科研經費的審計中獲得較為良好的效果,首先在人員配置方面應做出周到的安排。除了吸納具有財務背景的專業(yè)人員以外,對于具有一定管理經驗及技術背景、熟悉與企業(yè)相關的科研領域與信息系統建設維護的人員也應該吸納進來,這樣可以有效化解內審人員因缺乏科研技術知識而無從下手的尷尬局面。其次,需要定期組織內審人員學習國家科技計劃相關的政策文件以及經費管理辦法的最新要求。隨著科技計劃改革不斷深入,近兩年無論是部委還是國務院都出臺了許多新的文件和辦法,如果不能及時了解相關進展,會出現信息不對稱,從而不利于專項科研經費的管理。最后,企業(yè)內審人員應該積極同具備課題審計資格的事務所以及一些參與國家級科技計劃課題較多的國企和央企的內審部門、科研管理部門進行溝通交流,這樣才能有效彌補經驗不足的問題,提高對專項科研經費的審計水平。
如果要解決內審人員的權限不足問題,需要在現有的科研管理制度以及內控制度中明確其權限與職責,并完善內控的流程設計。如規(guī)定每年課題組在填寫課題決算后須由內審人員進行審核,針對在課題執(zhí)行中存在的問題要求課題組人員進行解釋說明,在審計中發(fā)現的經費使用問題,內審人員需要及時向部門主管匯報。如果問題較為嚴重,涉及到如國發(fā)2014〔11〕號文件中明確提到的課題整改或不通過驗收的事項,要及時向管理層進行匯報。同時,在內審制度中,應根據課題專項經費的額度、企業(yè)在課題研究中的角色 (課題承擔單位還是課題合作單位)、是否存在企業(yè)配套經費、是否存在其他合作單位參與、課題負責人是否參加過類似課題研究的經歷等因素,對其中可能存在的各類風險點進行梳理,然后根據課題經費支出的實際情況,對預算調整事項、專項經費各科目實際支出情況與課題任務書加以比較,對于實際支出中與預算偏差較大的預算外支出,或者對課題結題通過有可能造成一定影響的重大事項進行仔細檢查,對于不同課題應制定不同的審計方案,選擇合適的檢查風險水平,切實發(fā)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通過不斷總結不同類型課題的審計經驗,形成一套規(guī)范性、指導性的內審工作方案,以有效提高審計水平。
在對課題經費支出的真實性及相關報銷憑證準確性審核的基礎上,內部審計應加強對支出與課題任務目標相關性的審核。同時,每一年都應該對課題進行一至兩次審計,使企業(yè)的管理層和相關職能部門及時了解課題經費的使用情況。對易出現重大風險的事項進行檢查時,應充分考慮課題在研究與結題驗收階段的特點以把握工作重點。比如對于專項經費在不同年度分批次撥付給單位的課題,在經費撥付至企業(yè)后,課題組是否根據課題任務需要提出年度各預算科目的控制數上限,財務部門是否在輔助核算系統中設置控制數以避免專項經費超支;或者是在審計中如果發(fā)現課題組購買了預算外的設備、材料,或者更換了委托進行測試化驗加工的單位,是否按要求進行了預算調整申請并得到了相關批復,調整理由是否充分,與課題任務目標是否較為相關;或者是會議費與差旅費支出是否完全與課題研究相關,沒有和其他生產經營用途的支出混合列支,憑證票據是否完整齊全,是否符合國家相關辦法的標準,相關的會議是否與任務書中的預算說明相一致等。只有充分考慮到專項科研經費在課題不同階段的特性以及使用中需要重點關注的風險點,將內部審計的工作層次從確保已報銷的經費支出是否做到賬實相符擴大到已支出經費是否與課題任務較為相關、是否合理規(guī)范,才能保障內部審計的效果。
由于目前國家科技計劃的課題研究周期一般在3—5年,因此在課題研究期間,如果一直是同一組人員對同一課題進行內部審計,不進行輪換工作的話,有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盡管輪崗會對工作開展帶來一些不便,但這樣做對保障內部審計的效果是非常必要的。長期只對一個課題審計有可能會使內審人員產生倦怠感,不利于審計質量的提高,也不利于經驗的積累(尤其是參與課題研究較少的企業(yè)),而且有可能因為內審人員與某些人員接觸較為頻繁形成某種利益聯系,不利于提高專項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將對企業(yè)造成不良后果。通過定期輪崗進行審計的合理性在于,可以使內審部門人員對專項課題經費審計程序和工作流程更為熟悉,增強其工作的積極性,在發(fā)現存在問題時可以讓全部門人員集思廣益進行解決,從而有效提高其工作水平,更好地發(fā)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此外,在對課題經費進行內部審計后,除了參與工作的人員對審計報告進行交叉審核外,還應該由部門其他有相關經驗的人進行第三方質量復核,并逐漸按照二級及三級審核程序分別交由部門主管等進行審核簽字。對存在重大問題的課題應及時報告企業(yè)管理層中分管科研的領導進行處理。形成這樣的機制可以明確內審人員的職責,有利于提高審計質量,從中也體現了內部牽制的作用。
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yè)作為我國科技計劃課題研究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常態(tài)下經濟轉型的生力軍。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yè)通過完善內部審計制度、規(guī)范工作流程、提高內審人員的工作能力、積累相關的經驗等措施,有利于提高其專項科研經費的內部審計效果、提高經費使用效率,這對于企業(yè)和國家來說可謂雙贏。本文因篇幅所限,僅能結合筆者自身的工作經驗對此類問題做出一定探討,以期為相關企業(yè)提供一定參考。
[1]閻銀泉,杜瑩.科研經費內部審計策略[J].財會月刊,2014,(23):78-80.
[2]唐輝榮.企業(yè)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A].中國內部審計協會2009年度全國“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理論研討暨經驗交流會三等獎論文匯編,2009,(10).
[3]張鐵峰,賈麗娜.中小企業(yè)內部審計在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中的作用[A].中國內部審計協會2009年度全國“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理論研討暨經驗交流會三等獎論文匯編,2009,(10).
Thinking on Countermeasures to Internal Audit of Research Project Outlay
ZHAO Xin-yu
(National Science Technology Venture Capital Development Center,Beijing 100044)
At present,there are principle problems existing in internal audit of research project outlay at medium and small sized high-tech enterprise including the less attention to internal audit authorities,the lack of relative authority and auditing permissions to auditor's,the limited coverage of exam scope of internal activity and not following the internal check principle when doing internal auditing on research project outlay.Therefore,the medium and small sized high-tech enterprise should strengthen special function of fund auditing,step up efforts on training,clarify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s,improve design for internal control and internal auditing according to internal check system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and effectiveness.
medium and small sized high-tech enterprise; research project outlay; internal audit; problem; countermeasure
F275
A
2095-5537(2015)05-00019-04
10.16130/j.cnki.12-1434/f.2015.05.004
2015-09-12
趙心宇(1986—),男,漢族,遼寧省遼陽人,國家科技風險開發(fā)事業(yè)中心,碩士。研究方向:審計。
責任編輯:王 遠 陳 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