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 李冬冬 鄭賀琪 張秋實 張 聰
齊齊哈爾第一醫(yī)院干部病房,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5
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增長,人們生活方式及水平的不斷改變,糖尿病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它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紊亂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高血糖癥狀的一種終身免疫性疾病,并易引發(fā)心腦血管等病變,冠心病是其中一種,由于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病變會導致冠心病病情的加重,或引起心肌梗死等重癥情況,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1],因此,為探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癥狀,護理方法及其療效,該研究選取該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接收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作為對象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接收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 25例;年齡 45~70 歲,平均年齡(57.5±7.9)歲;糖尿病病程2~15年;冠心病病程3.5個月~9年。
1.2.1 檢查方法 60例患者入院后均需進行心電及血糖等檢查和監(jiān)測,并注意觀察其ST段的變化和血糖儀在每個時段檢測的血糖值等,同時需要護理人員做好各項臨床癥狀及血糖情況的記錄。
1.2.2 護理方法 ①心理護理?;颊咴诹私獠∏楹螅瑫霈F(xiàn)焦慮、恐懼等心理障礙,所以護理人員需耐心、真誠的與之溝通,并對其講解本院的治療方法、技術及環(huán)境等,以此減少其內(nèi)心疑慮;同時加強患者治療信心的鼓勵,并告知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促使患者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
②病情護理?;颊呷朐汉蟛扇⌒碾?、血糖、血壓等各項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并根據(jù)臨床癥狀對癥治療;同時注意觀察其血糖情況,是否有高血糖癥狀的發(fā)生或昏迷、出汗等低血糖癥狀的表現(xiàn),并及時進行處理。同時告知患者應注意飲食,以低鹽、低脂、低糖為主,高蛋白質、高纖維等食物為宜,戒煙忌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
③用藥護理。對糖尿病的治療需采取胰島素進行控制,根據(jù)患者血糖情況選取適量劑量進行注射治療,并注意其電解質、血糖及心率的穩(wěn)定觀察。并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癥狀選取適宜的強心藥物或抑制劑等進行治療,治療時護理人員需加強對其神志、表情、皮膚等生命體征的觀察,一旦出現(xiàn)異常需及時告知醫(yī)生進行處理。
④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需對其對疾病的了解程度進行統(tǒng)計,之后以座談會或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講解,包括此類疾病的致病原因、治療方法、預防方法等,同時根據(jù)患者自行檢測血糖的方法進行規(guī)范操作的糾正。通過相關疾病知識的傳教,使每位患者都能準確的進行血糖檢查、疾病自救與預防等[2]。
⑤出院指導。 待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回去后需遵照醫(yī)囑按時服藥,定時檢查血糖,并注意飲食及運動等,同時告知其定期到醫(yī)院復查,若發(fā)生嚴重不適者需及時就醫(yī)治療。
根據(jù)所有患者臨床癥狀及血糖控制情況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類,顯效指臨床癥狀完全得到控制,血糖控制在正常值范圍內(nèi);有效指臨床癥狀基本得到控制,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圍內(nèi);無效指臨床癥狀及血糖情況均無改善跡象[3]。
所有患者結果的觀察指標包括臨床癥狀發(fā)生情況和治療效果兩項。
60例患者ST段發(fā)生變化的有47例,占78.3%;發(fā)生心率失常的有34例,占56.7%;發(fā)生心絞痛的有25例,占41.7%;便后胸悶的有22例,占36.7%;出現(xiàn)低血糖的有19例,占31.7%;空腹血糖上升的有23例,占38.3%。經(jīng)檢查記錄顯示,冠心病中發(fā)生心率失常的癥狀比較高。
60例患者經(jīng)護理干預后,呈顯效例有40例(66.6%),呈有效的有16例(26.7%),呈無效的有4例(6.7%),總有效率為93.3%。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臨床并不少見,對其病情的確診需進行心電檢查、血糖及尿糖等檢查,經(jīng)本文探討可見,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比較常見的一種臨床癥狀,同時伴有心絞痛、胸悶和高血糖等情況;而臨床為了提高此類患者的治療效果,在采取針對性治療后,通過加強病情護理干預而取得了顯著的療效。通過心理護理可提高患者治療信心,加強用藥護理可確保用藥安全,進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等等??傊?,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心理護理、病情護理及健康教育等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率,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1]劉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臨床護理措施探討[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31):654-655.
[2]杜春麗.10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臨床護理措施探討[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2):329-331.
[3]史小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臨床護理觀察[J].北方藥學,2014,11(11):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