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華麗 劉琳 徐璐 侯凌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兒科,武漢,430030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社會適應性研究
陳敏華麗劉琳徐璐侯凌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兒科,武漢,430030
摘要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神經(jīng)行為障礙之一,其病理基礎、心理背景和家庭社會環(huán)境等影響因素會導致患兒社會適應性不良。建議采用心理支持、行為矯正和藥物治療的綜合治療措施,由老師、家長和醫(yī)生共同參與,改善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社會適應水平。
關鍵詞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社會適應性;兒童
Research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childish Social Adaptability
Chen Min et al
TongjiHospitalAffiliatedtoTongjiMedicalCollege,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 430030
AbstractHyperactivity Disorder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neuron behavior disorders which occur in adolescence. The pathological base, psychological background and family social environment decrease childish functioning in social adaptability.Evaluation method is child Adaptive Behavior Scale.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measures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support, behavior modification and drugs can prompt ADHD childish social adaptability, with teachers, parents and doctors working together.
Key WordsADHD; Social Adaptability; Childeren
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神經(jīng)行為障礙之一,主要表現(xiàn)為持續(xù)存在且與年齡不相稱的注意力渙散、多動和沖動行為、控制行為和情緒的能力差,可造成兒童學業(yè)、情感、認知功能和社交能力等多方面的損害。有相關研究顯示,我國學齡兒童ADHD發(fā)病率為4.31%~5.83%,武漢地區(qū)學齡兒童ADHD患病率為13.58%,其中男性18.58%,女性8.78%[1-2]。由于ADHD兒童具有覺醒不足、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點,上課常常走神或者小動作多,令患兒的學習效率降低,學習成績下降,且具有沖動及多動行為,自控能力差,與同學相處困難,影響了患兒的同伴交往,無法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影響其社會適應性水平,最終導致社會適應性不良。與普通兒童相比,ADHD兒童的社會適應性顯著低于普通兒童[3]。
1 社會適應性的含義
社會適應性即社會適應能力,是每一個社會個體在應對環(huán)境的變化和壓力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應對方式,是個體在與社會生存環(huán)境交互作用中的心理適應,當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個體改變自己的觀念、行為方式使之適應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的過程[4]。每個人在長期的社會適應過程中都將形成鮮明的人格特征,并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所以適應能力是適應社會的基本心理素質(zhì)。兒童期是社會適應能力形成的初級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不能良好的適應環(huán)境、適應社會,對孩子的性格發(fā)展必然產(chǎn)生不利影響。社會適應性的內(nèi)容豐富,涵蓋多個方面,從心理學角度分為心理優(yōu)勢感、心理能量、人際適應性和心理彈性4個維度;從人文角度把社會適應性分為社會交往、社會容讓、責任心、穩(wěn)定性和開放探索5個方面,基本涵蓋了良好社會適應性人格的主要內(nèi)容[5]。
2 ADHD兒童社會適應性影響因素
社會適應行為是個體從出生到成熟不斷接受環(huán)境的變化和壓力,逐步形成的,受到性別、年齡、家庭教育、環(huán)境以及文化和心理背景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社會適應與人格有較密切的關系,王夢等研究了ADHD兒童自我意識與行為問題的關系,結(jié)果發(fā)現(xiàn)ADHD兒童社會適應不良,其活動能力、交際能力和學校情況與對照組兒童比較有明顯差距,而在行為問題的發(fā)生率上又遠遠高于對照組[3]。這與ADHD兒童體內(nèi)多巴胺等中樞神經(jīng)遞質(zhì)不足,導致其活動過度,警覺性、心境和認知異常。人格發(fā)展主要與個體生活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及日?;顒佑嘘P。青少年的自我意識與社會適應行為顯著相關,與良好社會適應行為呈正相關,與社會不良行為呈顯著負相關[6]。從ADHD兒童本身來說,雖然他們同樣就讀于普通學校,但他們卻有與普通兒童不一樣的感受和體驗,他們常常自我評價降低、抑郁失望、不善于且不愿與同學交往,ADHD兒童本身的行為障礙是他們不能形成良好交際關系的原因。
家庭環(huán)境和父母教養(yǎng)方式是影響兒童社會適應性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核心家庭是孩子順利成長的最佳環(huán)境[7]。和諧的家庭氛圍與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能讓兒童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安全、值得信賴的環(huán)境里,對孩子的感受、理解、容讓和接納都是有益的,而父母不和、教養(yǎng)困難會令兒童產(chǎn)生恐慌、害怕和不安,容易產(chǎn)生懷疑、拒絕和對立情緒。有研究發(fā)現(xiàn),較高的父母文化程度、和睦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培養(yǎng)兒童獨立生活能力、與父母同住這些因素能明顯促進兒童社會適應行為的發(fā)展[8]。相對應的,父母文化程度低下、過于溺愛、家庭不睦和簡單粗暴的教養(yǎng)方式則會加重兒童社會適應不良。ADHD兒童由于不善于控制情緒及沖動行為,在家長心中是個“不乖”的孩子,所以常常出現(xiàn)對立違抗,導致家庭關系緊張,適應不良。
學齡兒童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因此同學和老師的態(tài)度對其社會適應性影響深遠。兒童的自我發(fā)展、安全感、依賴感與交往的同伴和老師的正確引導有很大的關系,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行為的發(fā)生與伙伴的良好行為示范有著關聯(lián), 不良行為也是如此。在這一年齡階段,良好的伙伴關系可以更好地幫助兒童完成社會適應。而ADHD兒童由于自控能力差,行為缺乏完整性,難以善始善終,因此經(jīng)常被伙伴群體排斥,必然會使其在社會化過程中出現(xiàn)停滯或倒退,并導致其社會適應性發(fā)展緩慢。而ADHD兒童由于疾病引起社交不良,伙伴關系不良,往往出現(xiàn)退縮、回避甚至逃學的行為。ADHD兒童更加需要一個寬容的社會,不少就診的ADHD兒童表示,愿意改變,愿意上學,只是控制不住自己。ADHD兒童若能被家長、同學和老師及學校所接納,能更容易發(fā)展出良好的社會適應性;若受到歧視或排斥,可能失去正常的人際交往,導致適應不良。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需要獲得老師和學校的共同協(xié)作,幫助ADHD兒童修復社會功能。
性別和年齡不是影響社會適應的關鍵因素。但ADHD兒童中男生較女生社會適應能力好,與男生更自信有關,他們更容易積極地面對環(huán)境的壓力,所以當二者處在同樣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中時,男生更容易適應并融入環(huán)境中。而小年齡組的ADHD兒童較大齡組社會適應性更好,應該與年幼兒童對環(huán)境的信任度更高以及個性尚不成熟而較容易被改變有關。
3 ADHD兒童社會適應不良的病理基礎
ADHD兒童由于各種病因?qū)е麓竽X額葉發(fā)育遲緩或皮質(zhì)發(fā)育延遲,多巴胺等中樞神經(jīng)遞質(zhì)的不足易導致其出現(xiàn)活動過度、警覺性、心境、認知等異常。ADHD兒童除了注意力缺陷、多動、沖動幾個主要表現(xiàn)外,還常在發(fā)展社交、技能、應對挫折和控制情緒方面存在困難,好發(fā)脾氣、執(zhí)拗任性、蠻橫無理、經(jīng)常干擾他人、插話、容易與人發(fā)生沖突,因此不被同伴接受,人際關系差,家庭關系緊張,社會適應能力較差。有研究顯示ADHD兒童的社會適應性得分要低于普通兒童,控制感要弱于普通兒童,活力低于普通兒童,與普通兒童相比在信任感和社會接納性這幾個因子上的得分有顯著性差異[9]。提示ADHD兒童的社會適應性不良,與其疾病影響、心理感受差異及其環(huán)境因素影響有關。
4 社會適應性測量工具
社會適應性的測量具有多元性和復雜性,尚沒有一個量表可以完美的考量整個群體的社會適應性。常用的社會適應性測量工具有,美國智力落后協(xié)會的適應行為量表,文蘭社會成熟量表等[1]。國內(nèi)的社會適應性量表較少,大多是從國外量表翻譯過來,結(jié)合本地特點加以修訂,如陳建文等于2004年編制的中學生社會適應性量表等[5]。這些量表都對社會適應性的評估有著實用價值,不過各自有著局限性。社會適應性標準是判斷個體的行為和心理狀態(tài)是否符合社會常模,即一定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及個體平時的心理常態(tài)。隨著對個體社會適應性研究的深入,希望能制定出兼顧社會適應性各影響因素的交互性和整體性研究的量表。
5 ADHD兒童社會適應性不良的長期影響及對策
ADHD是發(fā)生在青少年期的常見發(fā)育行為問題,因其發(fā)生率相對較高,已經(jīng)成為一個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ADHD兒童的注意力渙散、自控能力差、多動或者沖動等癥狀,不僅會影響到他們的學業(yè)成就和人際交往等方面,還會影響其家庭生活及將來的社會行為。有研究顯示,隨著ADHD兒童年齡的增長,病程也在延長,相當一部分患兒進入成年期后核心癥狀沒有完全緩解,同時共患其他行為和情緒障礙的比例明顯超過正常兒童,約三分之二的ADHD兒童的癥狀會持續(xù)到青春期,而這些患兒在成年后發(fā)展為反社會人格障礙、犯罪行為和酗酒的風險是正常兒童的5-10倍[10]。國外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ADHD與品行障礙的共患率為23.3%,與重性抑郁的共患率為10.5%,與焦慮障礙的共患率為11.8%[11]。有學者對ADHD兒童的智力結(jié)構(gòu)及行為問題進行了分析,結(jié)果表明ADHD兒童總體智商、言語智商、操作智商的表現(xiàn)都低于正常兒童的相應智商,這可能是因為患兒的疾病導致其在測試中表現(xiàn)出較低的水平[12]。ADHD兒童在活動能力、社交情況、學校情況3方面的分值均低于正常兒童,而行為問題分值顯著高于正常兒童的分值,提示ADHD兒童的學校評價低下,經(jīng)常出現(xiàn)行為問題和交往問題,社會功能受到損害。如果不進行系統(tǒng)治療,嚴重的注意力缺陷和多動會令ADHD兒童學業(yè)成就低下,學校評價下降,成年后極易出現(xiàn)自我評價過低,人際關系不良,品行障礙甚至反社會人格障礙[13]。
過去的觀念認為ADHD僅發(fā)病于童年時期,隨著年齡增長會慢慢緩解,因此在臨床防治上多為短程治療。通過對ADHD兒童社會適應性的深入研究,認識到該疾病不僅影響到患兒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更會讓患兒的社會功能受損,如果不早期干預早期治療,對患兒及其家庭乃至社會都有長遠的不利影響。ADHD的治療需要老師、家長和醫(yī)生共同參與,采用心理支持、行為矯正和藥物治療的綜合治療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應該認識到ADHD是一個慢性疾病,需要老師和ADHD兒童的配合,有計劃地進行定期隨訪,匯總家長、老師和患兒的反饋信息,及時評估療效。為ADHD兒童創(chuàng)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良好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正確培養(yǎng)行為習慣,將有助于減少ADHD的發(fā)生,減輕ADHD的癥狀或改善結(jié)局,形成醫(yī)學、家庭和學校三者合一的治療模式。對家長進行培訓,學習疾病知識,改善親子關系同時學習行為矯正的基本方法。學校里老師因材施教、找到ADHD兒童的學習興趣所在,提升其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自我評價。
參考文獻
[1]金星明,靜進.發(fā)育與行為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
[2]盧林,施琪嘉,陶芳芳,等.武漢市4~16歲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分型的調(diào)查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6,20(4):221-225.
[3]王夢龍,靜進.ADHD兒童的自我意識和行為特征的相關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3087-3089.
[4]林崇德,黃希庭.心理學大辭典(下) [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5]陳建文,黃希庭.中學生社會適應性的理論構(gòu)建及量表編制[J].心理科學,2004,27(1):2-4.
[6]聶衍剛.青少年社會適應行為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
[7]姚莉萍.受艾滋病影響兒童社會適應性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8]劉琳,曾昭祥,岳淑英,等.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患兒氣質(zhì)特征及其家庭背景研究[J].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05,20(1):3-6.
[9]王霄,曾凡林.多動癥兒童的自尊與社會適應性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10]錢秋瑾,王玉鳳.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研究進展[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3(39):323-326.
[11]艾倫·卡爾.兒童和青少年臨床心理學[M].張建新,等,譯.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66.
[12]何艷斯,李榮漢.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128例治理結(jié)構(gòu)及行為問題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8,15:196.
[13]王芳,涂艷平.兒童多動癥12例臨床分析[J].九江醫(yī)學,2007,22(2):35.
歡迎向《醫(yī)學與社會》
投稿投稿網(wǎng)站:www.yxysh.org.cn咨詢電話:027-83692517
(收稿日期2015-06-11;編輯易莉萍)
通訊作者:侯凌,693427636@qq.com。
中圖分類號R17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723/j.yxysh.2015.1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