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晚唐詠物詩與懷古詩、園林詩的共通性研究

        2015-02-12 03:53:10王見楠
        云南社會科學(xué) 2015年6期
        關(guān)鍵詞:詠物詩懷古古詩

        王見楠

        晚唐詩壇不僅詠物詩盛行,懷古詩、園林詩的創(chuàng)作也很活躍。由于時代環(huán)境的影響,晚唐詩人大多具有很深的懷古、隱逸情結(jié),熱衷于以追思古人、悠游林泉的方式安頓身心。于是,與古人相關(guān)的各種園林景物往往成為晚唐詩人抒發(fā)幽思的載體,并以詠物詩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造成了晚唐詠物詩與懷古詩、園林詩在題材內(nèi)容、審美意識等方面的勾連。

        一、 晚唐詠物詩中的懷古情味

        懷古詩*懷古詩往往被歸為詠史,或以“詠史懷古詩”的概念并提。筆者認為“懷古詩”與“詠史詩”兩個概念難以相互涵蓋,關(guān)于二者的定義則認同降大任先生的觀點,即“懷古詩是通過歷史遺跡,或某一地點、地域間接歌詠與之有關(guān)的古人古事。詠史則是直接由古人古事的有關(guān)材料發(fā)端來歌詠的?!?見降大任《詠史詩與懷古詩有別》一文,《社會科學(xué)戰(zhàn)線》1984年第4期。)的大量創(chuàng)作是晚唐詩壇的一個重要現(xiàn)象。不同于初盛唐時期懷古詩中較為宏闊的時空架構(gòu)以及蒼涼悲壯的精神氣格,晚唐懷古詩承續(xù)了大歷以來清冷落寞的調(diào)子,并注入了更為濃厚的感傷與悲情色彩。從文化心理來看,懷古詩的興盛體現(xiàn)了晚唐詩人強烈的懷舊和感傷意識,是朝政艱危、前途無望的亂世現(xiàn)實投向詩人心靈的濃重暮色。對于晚唐詩人來說,懷古不僅體現(xiàn)在登臨古跡時的有感而發(fā),更形成了一種內(nèi)化于心理結(jié)構(gòu)的情感反應(yīng),影響到各類詩歌的創(chuàng)作?!皯压拧敝皯选?,是對歷史、人事、古跡風物的追懷,與眷戀、惋惜、憂傷、悵然等情感自然聯(lián)系在一起,而觸發(fā)這類情感的,是物是人非的“物”、觸景生情的“景”,或是帶有歷史積淀意味的文化意象。當詩人將懷古視線從古舊的都城、廟宇、宮殿等宏闊之地移開,選擇以古跡周邊景物中某一具體而微的物象展開吟詠時,那么詠物詩便與懷古詩有了切近的親緣關(guān)系。先看以下二詩: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韋莊《臺城》)*彭定求等編纂:《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版,第8021頁。注:本文所引唐詩皆出自此本,不一一出注。

        夾路依依千里遙,路人回首認隋朝。春風未借宣華意,猶費工夫長綠條。(羅隱《隋堤柳》)

        一般來說,韋莊的《臺城》被視為懷古詩,而羅隱的《隋堤柳》被視為詠物詩,盡管二詩中詠物與懷古的內(nèi)蘊并不截然分明。韋莊憑吊臺城,選擇“柳”這一典型物象作為六朝興亡的見證,以寫景切入;首二句雖言不及“柳”,但草長鶯飛的煙雨意境令人不難想見“柳”的在場,后二句隨即也就點明了。若詩人以《臺城柳》作為詩題,那么這首詩視為以懷古為主題的詠物詩也不為過。而羅隱《隋堤柳》一詩,從詩題到內(nèi)容皆符合詠物詩的定義,但“隋堤柳”這一意象自中唐以來已經(jīng)成為感慨亡國興替的文化符號,故詩中詠史懷古的內(nèi)蘊不言自明。

        懷古與詠物兩種題材的互滲,反映了晚唐詩人審美視野的收縮和心態(tài)的內(nèi)斂。經(jīng)過晚唐詩人的開掘,月云花鳥等日常細微之物擔負起了原本宏闊的懷古題材功能,并且其中的情感指向更趨悲觀、消沉,完全失去了對功業(yè)理想的期許和時代使命的擔當,只剩下觸物起情、向隅而泣的哀傷。這一傾向在帶有懷古情味的詠物詩中有著鮮明的體現(xiàn)。比如許渾《金谷桃花》:

        花在舞樓空,年年依舊紅。淚光停曉露,愁態(tài)倚春風。開處妾先死,落時君亦終。東流兩三片,應(yīng)在夜泉中。

        許渾是一位以詠史懷古詩著稱的詩人,他的《咸陽城東樓》、《金陵懷古》等代表作中不乏深刻的歷史認知和現(xiàn)實憂患意識,有著深厚的思想底蘊。而在這首以詠物題材抒發(fā)懷古之意的詩歌中,詩人凝情詠物、句句言愁,“空”“淚”“愁”“死”“終”等帶有濃重悲感的字眼更是渲染了詩歌冷寂悲涼的氣氛,但在濃烈的悲情之外并無多少余味。杜牧是晚唐又一位長于詠史懷古的大家,他擅長選取典型物象,以懷古意圖詠物,置換詠物詩的情感內(nèi)涵。比如以下二詩:

        三十六宮秋夜深,昭陽歌斷信沈沈。唯應(yīng)獨伴陳皇后,照見長門望幸心。(杜牧《月》)

        血染斑斑成錦紋,昔年遺恨至今存。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將身臥淚痕。(杜牧《斑竹筒簟》)

        月是自然景物,斑竹筒簟是生活物品,二者皆是常見的詠物詩題材。但杜牧沒有從普通的詠物思路著筆,而是以它們?yōu)闃酥疚?,將之與歷史上失寵的陳皇后、癡情的湘妃相聯(lián)系,引發(fā)懷古幽思。杜牧的懷古詩原以筆鋒犀利、立意高絕見長,而其詠物詩中的懷古之筆顯然轉(zhuǎn)向一種哀婉、傷悼的情緒抒寫,表現(xiàn)了詩人懷舊感傷的情調(diào)。

        如果說上述許渾、杜牧的詠物詩有著懷古的創(chuàng)作動機,那么晚唐還有一類自傷身世的詠物詩,詩人本無意懷古,只是借古人事跡抒寫襟懷,卻也使得詠物之作沾染上歷史的悲情與滄桑感。這在喜愛用典的李商隱詩中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

        虎踞龍蹲縱復(fù)橫,星光漸減雨痕生。不須并礙東西路,哭殺廚頭阮步兵。

        這首《亂石》詩借詠石寄慨,感嘆時事險惡、人生多艱。詩人稱阮籍為“廚頭”,暗含對自身才志不得其所之恨,又寫阮籍窮途之哭,表達了精神上的深沉痛苦。

        晚唐詠物詩中的懷古之筆,其共性在于深染悲情、傷悼不已,如“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韓偓《哭花》)、“一種有冤猶可報,不如銜石疊滄溟”(羅隱《子規(guī)》)、“李白已亡工部死,何人堪伴玉山頹”(韋莊《漳亭驛小櫻桃》)等等詩句,直如末世的挽歌。如果說晚唐的詠史懷古詩尚存幾分透辟犀利的批判力量、托古刺時的現(xiàn)實用心以及安頓身心的用意,那么詠物詩中的懷古之筆受限于題材的表現(xiàn)力,只余下悲悲戚戚的情感宣泄了。

        由于懷古與思鄉(xiāng)遵循同一條心理邏輯,因此有必要對晚唐詠物詩中彌散的懷鄉(xiāng)之思略作探討?!叭松M得長無謂?懷古思鄉(xiāng)共白頭。”(李商隱《無題》)當身心無所依憑時,人們總是渴望回歸過去的經(jīng)驗世界,回到精神的家園和文化的來處,而欲歸不得的狀態(tài)總是牽動著人性最深處的隱痛。這里不討論由吟詠典型鄉(xiāng)愁象征物如“雁”“蟬”等引起的模式化懷鄉(xiāng)思路,而關(guān)注詩人在創(chuàng)作詠物詩時無意中漾起的思鄉(xiāng)情緒微塵。以許渾《鸂鶒》一詩為例:

        池寒柳復(fù)凋,獨宿夜迢迢。雨頂冠應(yīng)冷,風毛劍欲飄。故巢迷碧水,舊侶越丹霄。不是無歸處,心高多寂寥。

        比背井離鄉(xiāng)更令人痛苦的,是在末世環(huán)境中找不到一個精神上的皈依之所。詩人處在遠離故園和精神家園的雙重失落之中,故園尚可歸,而心之寂寥卻難以排遣。因此,由“鸂鶒”這一物象中介生發(fā)出來的,不僅是懷鄉(xiāng)之思,更是對精神家園的追尋與渴求。懷鄉(xiāng)與懷古,都是一種基于生命體驗的心理現(xiàn)象,無論是指向現(xiàn)實層面的故園,還是指向歷史層面的人事、古跡,都需要一個相對鮮明的標的物,以喚回曾經(jīng)存在過或親歷過的情境。這便是詠物詩中“物”在此類作品中的存在意義。

        二、 晚唐詠物詩中的園林意趣

        唐代是中國古典園林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中晚唐私人造園之風尤盛。因此,“以園林景觀、園林生活、園林情趣為題材內(nèi)容”*李浩,王書艷:《被遮蔽的幽境:唐代園林詩初探》,《陜西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10年第1期。的園林詩逐漸從山水詩、田園詩中獨立出來并走向勃興。“自有園林闊,誰爭山水多”(齊己《寄吳都沈員外彬》),晚唐詩人流連于園林之中,游樂賞景、撫今思昔,連欣賞自然山水的興致也不覺消減了,園林之美在詩歌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據(jù)統(tǒng)計,“晚唐時期的園林詩大約有2100首,其中皇家園林詩有177首,寺觀園林詩有近700首,私家園林詩大約有800首,公共園林詩有428首左右?!?張麗麗:《唐代園林詩研究》,南京師范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11年。詠物詩與園林詩雖分屬不同的詩歌門類,但在題材內(nèi)容、詩歌精神等方面卻不乏相通之處。

        中國古典園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組合而成的一個綜合藝術(shù)品”*陳從周:《園林談叢》,上海文化出版社,1980年,第1頁。,園林的景觀構(gòu)成十分豐富,包括亭臺樓閣、林泉曲徑、假山疊石等等,配合各類花卉、珍禽、池魚等細微景致。若這些具體、細微的景物被詩人挑出來單獨吟詠,也就成了詠物詩的題材。唐代園林按其性質(zhì)來說,一般可劃分為皇家園林、寺觀園林和私家園林三種*李浩:《唐代園林別業(yè)考論》,西安:西北大學(xué)出版社,1996年,第13-19頁。。這三種園林雖規(guī)模、特色不一,但其中共有的園林景致諸如花木鳥禽等,最能引發(fā)晚唐詩人游園賦詩之興。舉例來看,與皇家園林景致相關(guān)的詠物詩有:“領(lǐng)得春光在帝家,早從深谷出煙霞”(徐夤《宮鶯》)、“曲江岸上天街里,兩地縱生車馬多”(羅鄴《芳草》)、“京洛園林歸未得,天涯相顧一含情”(韓偓《李太舍池上玩紅薇醉題》)等等;取材于寺觀園林的則有:“一園紅艷醉坡陀,自地連梢簇蒨羅”(韓偓《凈興寺杜鵑一枝繁艷無比》)、“水蝶巖蜂俱不知,露紅凝艷數(shù)千枝”(李群玉《嘆靈鷲寺山榴》)、“膩若裁云薄綴霜,春殘獨自殿群芳”(吳融《僧舍白牡丹二首》)等等;而游賞于私家園林并賦詩詠物的作品最為多見,比如:“紅花初綻雪花繁,重疊高低滿小園”(溫庭筠《杏花》)、“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東”(李商隱《垂柳》)、“小苑華池爛漫通,后門前檻思無窮”(李商隱《蜂》)、“兩兩自依依,南園煙露微”(吳融《蛺蝶》)、“小園晴日見寒梅,一寸鄉(xiāng)心萬里回”(吳融《靈池縣見早梅》)、“春風有何情,旦暮來林園”(齊己《春風曲》)、“西園此日傷心處,一曲高歌水向東”(韓偓《殘花》)等等。這不僅反映了中唐以來私家園林的興盛,其中的花木景觀更是得到了充分的賞玩與表現(xiàn)。

        由于詠物詩與園林詩在一定程度上都承擔了奉和應(yīng)制、游賞宴集的交際功能,因此,二者的交叉關(guān)聯(lián)創(chuàng)作也能體現(xiàn)出唐代社會的變遷和晚唐詩人的心態(tài)變化。以皇家園林題材的詠物詩為例,初唐宮廷園林建設(shè)大興,涌現(xiàn)了大批以君臣為創(chuàng)作主體、吟詠園林景物的詠物詩,如李世民《賦得櫻桃》《賦得李》《賦得花庭霧》《春池柳》《芳蘭》《詠桃》《賦得殘菊》《賦得臨池柳》《賦得臨池竹》;李嶠《奉和人日清暉閣宴群臣遇雪應(yīng)制》《奉和春日游苑喜雨應(yīng)制》《游禁苑陪幸臨渭亭遇雪應(yīng)制》《春日游苑喜雨應(yīng)詔》;上官儀《詠雪應(yīng)詔》、許敬宗《奉和詠雨應(yīng)詔》、虞世南《賦得臨池竹應(yīng)制》等等。而到了晚唐時期,這類頌美皇家園林景觀的詠物詩難以見諸篇章,取而代之的是擇取皇家宮苑中的典型物象,于詠物之中嵌入史事,寄托深慨。典型如李商隱《景陽宮井雙桐》:

        ……昔妒鄰宮槐,道類雙眉斂。今日繁紅櫻,拋人占長簟。翠襦不禁綻,留淚啼天眼。寒灰劫盡問方知,石羊不去誰相絆。

        這首詩寓情于景,情悲語哀。景陽宮為南朝宮殿之名,陳后主曾與妃嬪躲于此宮井內(nèi)避難,后被隋將擒獲。時代沒落了,詩人無心吟詠當代園林的雅致之景,而是將目光投向歷史宮苑的遺址,通過抒寫令人悲哀的亡國舊事,表達對國運衰微的擔憂與哀感。又如羅鄴《芳草》:

        廢苑墻南殘雨中,似袍顏色正蒙茸。微香暗惹游人步,遠綠才分斗雉蹤。三楚渡頭長恨見,五侯門外卻難逢。年年縱有春風便,馬跡車輪一萬重。

        此苑廢棄已久,竟至春草蒙茸,何等荒涼。宮苑何名、建于何時,詩人均未交代,只挑選芳草這一物象加以渲染,可知往日繁華不復(fù)存焉。詩人將消沉落寞的心態(tài)投射于斷壁頹垣、春深草長之間,惆悵之感無處不綿延。

        晚唐時期,園林的構(gòu)建走向普遍化,雖然大型園林隨著國力下降而走向沒落,但一般士人民眾的小型園林卻比比皆是,構(gòu)園之風十分盛行?;臼菆@中重要的景觀要素,也是詩人重要的審美對象。晚唐詩人特別注重園中各類花木的栽植,并以詩歌的形式記錄下來,由此構(gòu)成了詠物詩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緣起。如杜荀鶴《新栽竹》一詩:

        劚破蒼苔色,因栽十數(shù)莖。窗風從此冷,詩思當時清。酒入杯中影,棋添局上聲。不同桃與李,瀟灑伴書生。

        詩人栽植的十數(shù)莖新竹,儼然成為詩人最親近的伴讀朋友。詩人沒有采用正面描摹的寫法,而是通過竹叢給日常生活帶來的文化審美感受出發(fā),賦予竹叢一種清冷高雅的士人風度,寄托了詩人的心性與情懷。與之相應(yīng)的有徐夤《蜀葵》:

        劍門南面樹,移向會仙亭。錦水饒花艷,岷山帶葉青。文君慚婉娩,神女讓娉婷。爛熳紅兼紫,飄香入繡扃。

        這首詩同樣從花木的移植寫起,但與《新栽竹》不同,此詩純以賦筆體物,極寫蜀葵花葉色香、情態(tài)之美,略無寄托。

        由于晚唐詩人性情心態(tài)的內(nèi)斂,他們更樂于在私人園林的小天地中熔鑄精神世界。因此,當他們出于種種原因遠離鄉(xiāng)關(guān)時,就會特別懷念私家園林給人帶來的閑逸、清幽之趣,于是園林中的花木也就往往成為他們詩中念念不忘的對象。如許渾《南海使院對菊懷丁卯別墅》一詩:

        何處曾移菊,溪橋鶴嶺東?;h疏還有艷,園小亦無叢。日晚秋煙里,星繁曉露中。影搖金澗水,香染玉潭風。罷酒慚陶令,題詩答謝公。朝來數(shù)花發(fā),身在尉佗宮。

        許渾嘗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在潤州城南營建丁卯橋別墅,隨后為了試舉再度赴京,開成元年(836)秋冬至南海幕府*參考羅時進著:《唐詩演進論·許渾年譜稿》,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38-244頁。,此詩借詠菊表達了對丁卯別墅的懷念。“菊”是帶有隱逸色彩的物象,對“菊”的吟詠和對自家小園的追懷,正表現(xiàn)了詩人徘徊于仕隱之間的矛盾糾結(jié)的心態(tài)。

        三、 從時空意識的角度分析三類詩歌的藝術(shù)表達

        人一旦認識到時空永恒與生命有限的二元對立,便會陷入對宇宙、人生的思考和對終極意義的追問之中。時間的一去不返和空間的客觀存在,引發(fā)了多少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的悵惘與感嘆,為詩歌創(chuàng)作注入了原動力。相較前人,晚唐詩人有著更加敏感、深刻的時空意識,并通過寓意于物、登高懷古、優(yōu)游園林等方式,消解著末世時空格局下的壓抑感,成為晚唐詠物詩、懷古詩和園林詩興起的時代心理土壤。生命的有限性驅(qū)策人們反思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而冰冷流淌的現(xiàn)實又為這種反思籠罩上一層徒勞、悲哀的色彩。晚唐詩人面對宮苑遺跡、林泉魚鳥、一花一石,感受和體驗到的是時間的流逝、空間的浩渺和造化的神秀,而相形之下,個體之存在、一個王朝之繁華便如滄海一粟、須臾即逝,隨之升起的是“萬古榮華旦暮齊”(許渾《春日古道傍作》)、“萬態(tài)千端一瞬中”(吳融《無題》)的遷逝之悲。這種時空遷逝的悲感在三類詩歌中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懷古詩多以荒城古跡作為觀照對象,詩人撫今追昔,感慨萬千,所體驗到的幻滅感最為強烈;而園林詩雖不乏遷逝之嘆,但園林空間內(nèi)的視覺景觀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疏散詩人的感傷情緒。王鐘陵先生曾指出:“自南朝向唐代發(fā)展,詩人們愈益自覺地喜愛把大的空間納入于小的空間之中,并從小的空間去領(lǐng)受大的空間;又喜愛將長遠的時間附著于具體事物的變化,又從具體事物的變化上去感悟久遠時間的遷流。亦即是從有限去領(lǐng)悟無限,以無限灌注于有限,使大與小、有限與無限、靜止與流逝交融在一起。”*王鐘陵:《唐詩中的時空觀》,《文學(xué)評論》1992年第4期。這個總結(jié)是符合詩學(xué)實踐的,其中“具體事物的變化”主要由以物象審美為核心的詠物詩負責表現(xiàn)。晚唐懷古詩常用“空”字表達現(xiàn)實與歷史時空相勾連而帶來的心靈空漠感,而園林詩則喜用“醉”字表征與現(xiàn)實時空隔絕的、陶然忘機的心靈狀態(tài)。與二者相適應(yīng),晚唐詠物詩流露的時空感也呈現(xiàn)出感傷和淡泊兩種不同色調(diào)。

        先看懷古詩。晚唐詩人在懷古詩中大量使用“空”字來表現(xiàn)時空遷逝的悲感。如“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許渾《金陵懷古》)、“龍虎勢衰佳氣歇,鳳凰名在故臺空”(李群玉《秣陵懷古》)、“人亡建業(yè)空城在,花落西江春水平”(韓偓《吳郡懷古》)、“世家曾覽楚英雄,國破城亡萬事空”(雍陶《夷陵城》)、“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溫庭筠《蘇武廟》)、“直是無情也腸斷,鳥歸帆沒水空流”(吳融《關(guān)西驛亭即事》)、“一望青山便惆悵,西陵無主月空明”(劉滄《鄴都懷古》)、“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韋莊《臺城》)等詩句。隨著時間的流逝,城臺樓閣因為歷史人事的消散而顯得空寂荒涼,多少功業(yè)輝煌也轉(zhuǎn)瞬成空,水流、月明、鳥啼這些尋常景象對于終將消逝的歷史人事而言也不過是一種空幻的永恒。在空間遺跡與自然恒景的映照下,詩人深深體會到時間的永不復(fù)現(xiàn)。因此“空”字的頻現(xiàn),反映了詩人對有限之存在的體認、焦灼和無望,故而帶有強烈的悲情意味。

        而晚唐詠物詩對落花的詠嘆與懷古詩對荒城殘宮的悲慨同出機杼。落花帶有衰殘意味,與花之綻放的自然恒景相對,能夠與懷古心理形成同構(gòu)。晚唐李商隱、杜牧、李咸用、高蟾、黃滔、李山甫、貫休、齊己、韋莊、韓偓等詩人皆留下了以落花為題的詠物詩,其中杜牧與王樞二人唱和的《落花》詩值得一提:

        共惜流年留不得,且環(huán)流水醉流杯。無情紅艷年年盛,不恨凋零卻恨開。(杜牧《和嚴惲秀才落花》)

        花落花開人世夢,衰榮閑事且持杯。春風底事輕搖落,何似從來不要開。(王樞《和嚴惲落花詩》)

        花朵兀自開放、兀自凋落,在新生循環(huán)的過程中永不消歇,而在時空的永恒之流中,人的一生歡景、朝代的一瞬繁華,都只是短暫而不可復(fù)現(xiàn)的片段。盛極必敗,繁華難恃帶來的憾恨是如此深刻,以至于詩人寧愿這份美麗與繁華從來不曾存在,也就不會有對比之下的痛楚了。這份敏感甚至帶點極端的情緒,反映了處于盛世末途的晚唐詩人的心中郁結(jié),由于他們總是擔憂由盛轉(zhuǎn)衰的到來,所以“不恨凋零卻恨開”、“何似從來不要開”,又如“正見盛時猶悵望”(溫庭筠《杏花》)、“欲開先為落時愁”(李咸用《緋桃花》)等等,這些詩句中皆隱含著晚唐詩人心底不能觸碰的遷逝之痛。

        再看園林詩。在園林詩中,晚唐詩人刻意營構(gòu)出一個個與現(xiàn)實相疏離的閑逸清幽的空間場景,并常常使用一個“醉”字表明陶然忘機的心情。誠如鄭谷在《郊園》詩中寫道:

        相近復(fù)相尋,山僧與水禽。煙蓑春釣靜,雪屋夜棋深。雅道誰開口,時風未醒心。溪光何以報,只有醉和吟。

        晚唐詩人并非沒有匡時濟世的抱負,只是有著太多不得已,只好擺出淡冷、著意的隱逸姿態(tài)?!白怼?,既是陶醉,也是逃逸。他們只有懷一顆“未醒心”,才能從容地領(lǐng)略園林清景,安享園林的生活情趣,吟詠復(fù)歸自然的適意情懷?!白怼弊衷谕硖茍@林詩中可謂俯拾皆是:“靜泛窮幽趣,驚飛濕醉顏”(薛能《蔡州蔣亭》)、“梁燕窺春醉,巖猿學(xué)夜吟”(方干《鏡中別業(yè)二首·其一》)、“采菊頻秋醉,留僧擬夜棋”(鄭巢《題崔行先石室別墅》)、“醉眠風卷簟,棋罷月移階”(張祜《題曾氏園林》)、“坐牽蕉葉題詩句,醉觸藤花落酒杯”(方干《題越州袁秀才林亭》)、“劍外春馀日更長,東園留醉樂高張”(薛逢《春晚東園曉思》)、“不獨春光堪醉客,庭除長見好花開”(李咸用《題陳將軍別墅》)、“終日官閑無一事,不妨長醉是游人”(杜牧《宿長慶寺》)、“異鄉(xiāng)一笑因酣醉,忘卻愁來鬢發(fā)斑”(唐彥謙《興元沈氏莊》)等等。這里的“醉”不僅是一種酩酊之態(tài),更是一種帶有審美情味的心緒表達。詩人以審美體驗的方式與園林景物冥合無間,陶醉于一方充滿日常生活情趣的壺中天地,借以暫忘世事,疏解時空流逝的悲懷。詩人們又寫道:“中山暫醉一千日,南苑往來三百年”(趙嘏《贈曹處士幽居》)、“高岫乍疑三峽近,遠波初似五湖通”(許渾《朱坡故少保杜公池亭》),可見,在這樣一個獨立自足的小環(huán)境里,常態(tài)的時空觀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由心靈營造出的溝通古今內(nèi)外的時空。而詩人為了展現(xiàn)這個詩意空間的自足完滿,往往對園林之景做出靜態(tài)化的細致觀照,于是具體之物的審美意蘊就在詩人對局部景致的體察、賞玩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的凸顯,這就導(dǎo)向了同一情感邏輯下詠物詩的創(chuàng)作。試舉二詩為例:

        不學(xué)梅欺雪,輕紅照碧池。小桃新謝后,雙燕卻來時。香屬登龍客,煙籠宿蝶枝。臨軒須貌取,風雨易離披。(鄭谷《杏花》)

        誰憐孤峭質(zhì),移在太湖心。出得風波外,任他池館深。不同花逞艷,多愧竹垂陰。一片至堅操,那憂歲月侵。(王貞白《太湖石》)

        杏花、太湖石為園林中的具體景觀,但二位詩人都沒有拘泥于對所詠之物進行表面的特征化描摹,而是立足于此,兼及園中景物之間的聯(lián)系,力圖勾繪出內(nèi)斂、精致的空間感;情感上亦以閑逸淡然為主調(diào),不復(fù)作悲苦之音。詩人沉醉于園林空間,將精力投注于寫景狀物,似乎時間也走向了靜止。于是,末世中人所特有的焦慮、悲觀心態(tài)就這樣在時空合一的審美境界中得以消解,詩歌藝術(shù)對于心靈的補償功能也因之而體現(xiàn)。

        以上對晚唐詠物詩、懷古詩和園林詩三者的共通性作了一番簡要的論述。詠物詩尤其是吟詠花木題材的作品與晚唐詩人的懷古情結(jié)、林泉之趣有著密切的交融互現(xiàn)的因緣關(guān)系;三類詩歌中所表現(xiàn)出的時空意識,共同折射出晚唐時代背景下詩人悲情與淡泊并存的審美心理與創(chuàng)作心態(tài)。當晚唐詠物詩沉迷于幽冷靜細物象的光色聲影之美時,無論是以懷古之悲還是園林之美的內(nèi)蘊來承載,都不可遮掩地將萎靡疲弱的時代精神顯現(xiàn)于其間了?!霸谝环N天覆地載的審美化的時空格局中,人類對現(xiàn)實世界中不能實現(xiàn)的東西,總是寄托于時間性的過去與未來,以及空間性的與現(xiàn)實隔離的場景,并以對那一區(qū)域的神化來和現(xiàn)實的齷齪構(gòu)成對應(yīng)?!?劉成紀:《物象審美——自然的再發(fā)現(xiàn)》,鄭州:鄭州大學(xué)出版社,2002年,第296頁。這一點在晚唐詠物詩及懷古詩、園林詩的關(guān)聯(lián)與互動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與驗證。

        猜你喜歡
        詠物詩懷古古詩
        行書方拱乾《混同江懷古》(33cm×21cm)
        統(tǒng)編小學(xué)語文教材中的經(jīng)典詠物詩
        統(tǒng)編小學(xué)語文教材中的經(jīng)典詠物詩
        清晏園懷古
        “擬古詩”之我見
        中華詩詞(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2
        體物盡其妙,品之有寄托——杜甫詠物詩《房兵曹胡馬》賞析
        文苑(2019年14期)2019-08-09 02:14:34
        品讀古詩
        金橋(2018年2期)2018-12-06 09:30:42
        品讀古詩
        金橋(2018年3期)2018-12-06 09:05:56
        上都懷古
        草原歌聲(2018年3期)2018-12-03 08:14:46
        品讀古詩
        金橋(2018年1期)2018-09-28 02:24:50
        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二区| 免费大学生国产在线观看p| 一片内射视频在线观看| 激情网色图区蜜桃av| 国内精品毛片av在线播放| www婷婷av久久久影片| 日本熟妇hdsex视频| ā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69av视频在线| 亚洲成熟中老妇女视频| 日韩精品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麻豆| 精品999日本久久久影院| 99精品视频免费热播| 亚洲熟妇大图综合色区| 中文字幕五月久久婷热| 中美日韩在线一区黄色大片| 午夜理论片yy44880影院| 亚洲区在线| 日韩av中出在线免费播放网站| 国产中文字幕亚洲综合| 日韩精品熟女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岛| 久久无码一一区| 女优av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av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老熟妇乱xxxxx| 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少妇| 国产在线不卡AV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我不卡|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精品|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林ゆな| 1区2区3区高清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无码一级毛片无遮挡| 中文字幕东京热一区二区人妻少妇 | 色欲av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亚洲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