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華
哈爾濱汽輪機廠醫(yī)院婦產科,黑龍江哈爾濱 150046
妊娠糖尿病(GDM)是一種孕期常見疾病,近年來,我國GDM發(fā)病率呈現上升趨勢。GDM對于患者正常妊娠存在較大的影響,母體較高的血糖水平,也會通過胎盤屏障傳遞給胎兒,并引發(fā)NE,即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低血糖將直接影響患兒腦細胞代謝,從而使患兒腦細胞發(fā)育異常,導致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傷,致殘率較高。目前,國內外對于NH治療尚無特效藥物和有效治療方法,因而該病的預防遠勝于治療。該研究中,采用HbA1c糖尿病療效監(jiān)測標準,選擇該院于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間在該院分娩的7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HbA1c水平分組,對比分析了新生兒低血糖發(fā)病風險與母體HbA1c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選擇于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間在該院分娩的7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HbA1c水平分組:<5.5%為a組;5.5%~6.5%為b組;>6.5%為c組。3組產婦于孕24~28周行75 g葡萄糖耐量試驗,符合GDM 診斷標準(IADPSD,2010年)[1]。3組產婦均為自然受孕、單胎妊娠的初產婦。a組產婦,分娩孕周(38.23±1.26)周,平均年齡(28.74±2.98)歲,平均孕次(1.67±0.64)次;b 組產婦,分娩孕周(38.51±1.36)周,平均年齡(28.74±3.21)歲,平均孕次(1.85±0.98)次;c 組產婦,分娩孕周(38.47±1.14)周,平均年齡(28.16±2.36)歲,平均孕次(1.73±0.89)次。3組患者中已排除孕前糖尿病既往史者、合并甲狀腺疾病者、高血壓者、3個月內應用糖皮質激素者、多胎妊娠者、合并感染者等。3組患者在孕次、妊娠情況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認為具有可比性。
1.2.1 HbA1c水平檢測方法 3組患者均要求禁食10 h,然后由檢測人員將葡萄糖75 g+300 mL溫水,攪拌混勻,要求患者在10 min內飲完,然后檢測空腹血糖、服糖后2 h血糖、HbA1c測定(高效液相離子層析法)。產前再次進行HbA1c水平檢測,然后進行分組。
1.2.2 新生兒血糖測定 新生兒娩出后,分別于0.5 h、2 h、6 h、12 h時間點,采集足后跟血樣,進行血糖檢測。該院采用血糖檢測儀器為三諾血糖檢測儀,為三諾醫(yī)療器材有限公司生產,試紙和試條均為儀器配套產品。
新生兒低血糖診斷標準:全血血糖<2.2 mmol/L,即可診斷為新生兒低血糖,不計胎齡和日齡[2]。治療期間,觀察3組新生兒出生0.5 h、2 h、6 h、12 h后血糖水平,并作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研究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組75例患者共分娩75例新生兒,其中新生兒低血糖者17例,總發(fā)病率為19.9%。a組新生兒低血糖發(fā)病率8.0%(2例,2/25),b組新生兒低血糖發(fā)病率20.0%(5例,5/25),c組新生兒低血糖發(fā)病率 40.0%(10例,10/25)。a組新生兒低血糖發(fā)病率最低,與b、c組比較,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組新生兒低血糖發(fā)病率最高,與a、b組比較,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出生 0.5 h、2 h、6 h、12 h 后,各組正常新生兒血糖水平為:a 組分別為(3.88±0.23)mmol/L、(3.85±0.52)mmol/L、(4.21±01.42)mmol/L、(4.74±0.67)mmol/L;b 組分別為(3.71±0.28)mmol/L、(3.92±0.52)mmol/L、(4.21±0.45)mmol/L、(4.52±0.21)mmol/L;c 組(3.4±0.42)mmol/L、(3.70 ±0.23)mmol/L、 (4.11 ±0.32)mmol/L、 (4.21 ±0.23)mmol/L。出生0.5 h后,a組新生兒血糖水平顯著高于c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組新生兒各時段血糖水平,均低于b、c組,a、b、c血糖水平呈依次下降趨勢。
出生 0.5 h、2 h、6 h、12 h 后, 低血糖患兒血糖水平:a 組分別為(2.1±0.21)mmol/L、(3.45±0.23)mmol/L、(4.23±0.36)mmol/L、 (4.70±0.21)mmol/L;b 組 分 別 為(1.8 ±0.23)mmol/L、 (3.21±0.33)mmol/L、 (4.01 ±0.44)mmol/L (4.31±0.41)mmol/L;c 組 (1.62±0.25)mmol/L、(3.01 ±0.32)mmol/L、 (3.71 ±0.23)mmol/L、 (4.11 ±0.36)mmol/L。c組與a、b兩組相比,各時段血糖水平均較低,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b、c 3組患兒各時段血糖水平均呈依次下降趨勢。
3組患者均未出現流產,新生兒全部娩出,未出現死亡。 a組早產(<37 周)2 例,發(fā)生率為 8.0%(2/25);b組早產4例,發(fā)生率為16.0%(4/25);c組早產7例,發(fā)生率為28.0%(7/25);其中c組早產發(fā)生率最高,與b、a兩組比較,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005年以前,我國妊娠糖尿病在5%以下,而2006年以后至今,妊娠糖尿病的則高達6.0%以上,該疾病嚴重威脅著我國母嬰健康[3]。妊娠糖尿病患者早期無任何明顯癥狀,患者多通過OGTT試驗(24~28周)確診為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可引發(fā)較多嚴重的妊娠并發(fā)癥,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新生兒窒息、早產、新生兒低血糖等,其中新生兒低血糖是較為高發(fā)和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目前,國內外研究尚未發(fā)現完全控制患者病情進展的治療方法,其并發(fā)癥的預防也缺乏有效性,嚴重缺少理論研究。但是,目前大量國內外文獻報道:妊娠糖尿病患者分娩前HbA1c水平與新生兒低血糖發(fā)病率存在密切的關系,該研究對這一關系進行研究,研究結果顯示:HbA1c水平最低組的新生兒低血糖發(fā)病率最低,而HbA1c水平最高組的新生兒低血糖發(fā)病率最高,組間差異顯著,分析可知:隨HbA1c水平上升,新生兒低血糖發(fā)病率逐漸升高。
方敏,方閱,左文瓊等[4]所作相關研究發(fā)現:HbA1c水平與NH發(fā)生率,兩者呈正相關性,與該研究結果相符,同時其研究還發(fā)現新生兒血糖水平與HbA1c水平存在同趨向變化[4]。在該研究中,也發(fā)現:無論是正常新生兒,還是低血糖新生兒,均顯示a、b、c三組同時段血糖水平均呈依次下降趨勢,由此可知新生兒血糖水平與HbA1c水平確實存在趨同性,因而可推知母體產前HbA1c水平越高,新生兒血糖水平越低,其NH發(fā)生率也就相對提高。
高崚,盧芷蘭,郭玲等[5]研究發(fā)現:HbA1c>6.5%的妊娠糖尿病患者,NH發(fā)生率可升高至28%,而該研究中,HbA1c>6.5%研究小組的NH發(fā)生率高達40.0%,由此可知,HbA1c>6.5%,NE發(fā)病風險較高[5]。在臨床治療中,應注意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避免母體高血糖環(huán)境刺激胎兒胰島B細胞增生,引發(fā)高胰島素血癥,自身胎兒糖原儲備較少。胎兒娩出后,徹底斷絕高血糖供應,自身糖原迅速消耗,因而引發(fā)低血糖反應。對于NH治療而言,新生兒低血糖患兒的血糖水平越低,糾正及治療難度越大,因而要盡量通過預防措施,提高患兒出生時血糖水平,加強母體血糖控制治療。此外,該研究發(fā)現,HbA1c與不良妊娠結局也存在正相關性,應在臨床治療中注意。
妊娠糖尿病產婦新生兒的低血糖發(fā)病風險隨HbA1c水平越高而增加,產前HbA1c>6.5%,新生兒低血糖發(fā)病風險顯著增加,同時應注意新生兒出生后及時檢測血糖水平,及早糾正低血糖。
[1]王菲,王來梅.妊娠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新生兒低血糖發(fā)病風險的關系[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8(12):954-956.
[2]王琪,鐘曉云,張琴,等.妊娠糖尿病孕婦分娩新生兒血糖監(jiān)測結果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4,11(3):373-374.
[3]劉敏.妊娠期糖尿病IADPSG與ADA診斷標準下母嬰圍產結局的比較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4,25(2):246-249.
[4]方敏,方閱,左文瓊.妊娠期糖代謝異常孕婦分娩前血糖水平與新生兒低血糖的關系[J].中國醫(yī)藥,2013,8(3):393-395.
[5]高崚,盧芷蘭,郭玲.妊娠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監(jiān)測的臨床意義[J].西部醫(yī)學,2014,13(10):1289-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