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每逢選舉,各種選情預測都會層出不窮,不管是「獨立民調」,還是國、民兩黨的「內部民調」,乃至有意圖的「誤導民調」,外界都會應接不暇。不管各個機構的民調如何,今年底的九合一選舉都將「廝殺慘烈」。特別是臺北市與臺中市的爭奪戰(zhàn),更具看點。由於年底選戰(zhàn)將直接影響馬英九的未來統(tǒng)治基礎和2016年大選佈局,因此,這次選舉又被稱為是2016年大選前哨戰(zhàn)。
正因為年底九合一選舉帶有太多「政治功能」和「選舉結果的不確定性」,也讓這次選舉更加詭異。
首先是臺北市選戰(zhàn)的詭異。
今次臺北市長選舉詭異在兩個地方:一是國民黨內部。儘管連勝文代表國民黨參選,但是連勝文又從來不把馬英九這個黨主席當回事,於公於私,都讓馬英九這個黨主席情何以堪?如果沒有馬英九這個黨主席率領的黨機器站出來力挺,即便「連家勢(實)力」雄厚,恐怕要打贏臺北市長選戰(zhàn)也沒有那麼容易。二是連、柯之戰(zhàn)。在口水滿天飛的背後,連、柯真正要打的選戰(zhàn)是「兩個對決」——連勝文要拉抬的是「藍綠對決」。由於臺北市選民藍大於綠的結構,只要連勝文能把選情拉抬到「藍綠對決」,勝算機會就大增。柯文哲要拉抬的則是「貧富對決」。由於連勝文背負「權貴子弟」十字架,被扣上「住豪宅、開名車、不知人間疾苦」帽子,柯文哲只要能把「貧富對決」選情拉抬到一定程度,勝選的可能性就會大增。
臺中選情受地方派系左右
再看看臺中選情的吊詭。無論是民調還是社會觀感,普遍認為林佳龍勝選沒有問題。因為林佳龍已在臺中耕耘很久。但是也有人認為,只要國民黨能把臺中市(原臺中縣部分)派系整合好,加上胡志強占有執(zhí)政優(yōu)勢,國民黨勝選機會仍然很大。問題是,誰來出面整合派系?讓極端討厭派系的馬英九嗎?除了整合派系,國民黨是不是就無計可施了?
另一個吊詭現(xiàn)象是很多人唱衰馬英九。臺灣民眾普遍認為,年底選舉,整體而言國民黨敗選已成定局,只是「輸多輸少」的問題。因此有人說,選後馬英九就會面臨「跛腳」問題。但也有不同意見者稱,不管國民黨年底選舉敗選結果怎樣,只要馬英九繼續(xù)擔任黨主席,就不會「跛腳」。因為黨主席對2016年選舉握有生殺大權,不管是國民黨的2016年大選候選人,還是「立法委員資格篩選」,都擺脫不了馬英九約束,再加上馬英九握有執(zhí)政大權,即便下臺前夕,也可讓不聽話的政務官捲舖蓋走人。
很多人對國民黨選情悲觀的同時,也在不斷揣測誰將是國民黨2016年大選代表人,希望國民黨不至於失去大位。但是,在誰代表國民黨參加2016年選舉最有希望問題上,又出現(xiàn)了吊詭——很多人認為,如果民進黨是蔡英文出馬,國民黨只有朱立倫出來參選才有機會贏??墒?,從種種跡象判斷,朱立倫2016代表國民黨參選的機會甚微。有人總結理由如下:
四大理由奠定吳敦義參選2016可能
1.吳敦義早已經(jīng)佈局,朱立倫至今沒有佈局,可見其對2016大選出線缺少勝算。國民黨內其他人似乎也沒見有人開始佈局。
2.朱立倫出線會衝擊國民黨黨內倫理,加上今年底剛當選新北市長,對選民要有交代。吳敦義參選2016順理成章。
3.吳敦義未來志向只有「參加2016年大選」一個選擇,別無他途。因此對吳敦義來說,代表國民黨參加2016年大選是勢在必得,若有其他人出來和他競選,估計他是「打死不讓」。
4.無論跡象,還是理由,馬、金的口袋人選都只能是吳敦義,不可能是朱立倫。朱立倫若「霸王硬上弓」,執(zhí)意參選,「後果」可能不堪想像,因為他背後站的是高育仁。朱與其魚死網(wǎng)破,不如退而求其次爭得「與吳搭檔」機會,在接班序列中提前「搶出閘」。
大家關心的另一個吊詭事情是,吳敦義與蔡英文競選的話,有沒有勝選的把握?
一般來說,年底選舉與2016年大選是本質上截然不同的兩次選戰(zhàn)。年底選舉選民可以隨心所欲投票,2016年大選就沒有這麼單純了。美國AIT臺北辦事處前處長包道格日前已經(jīng)說了,美國不會缺席2016年選舉,會在適當時機表態(tài),並且對蔡英文受制於獨派深表擔憂。
也就是說,只要蔡英文擺脫不了「臺獨」約束,無法在「一個中國原則」上邁出真實一步,美國一定擔心她當選後可能帶來的麻煩和風險,因為已經(jīng)有陳水扁的前車之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