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喜梅
二十年的光陰白駒過隙,不知不覺在電教崗位上橫渡了青春的河流?;厥淄簦俨坑H身參與制作的電教片歷歷在目。三百部片子,是三百次心靈的震顫,三百次靈魂的洗禮,也是三百次與高尚靈魂的邂逅……
感受崇高
常年拍攝電教片,農(nóng)村黨支部書記這個群體是我最常接觸的。有一位支部書記,從我從事電教工作開始,多年來對他的關(guān)注與報道從未停止,他就是山東省龍口市石良鎮(zhèn)尹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玉祥。從一個壯小伙變成為一個花甲老人,從一個健康人士變成為一個患呼吸暫停綜合征、切掉一個腎的病人,青春逝去,容顏已換,但他那顆為黨、為群眾服務(wù)的心卻堅定不移,火紅如故。二十年來多家媒體對他不間斷報道,以他為典型拍過五部電教片;1997年聲道氣管手術(shù)后開始佩戴呼吸機,目前已經(jīng)更換4臺;早7晚6一天工作11個小時,一年365天雷打不動。
堆疊這些數(shù)字,我猛然醒悟,這不就是一種對信念的堅守嗎?這不就是一種對崇高的詮釋嗎?劉書記說,從7歲開始自己便依靠政府救濟糧生活,那時心里就只有一個念頭:回報。春去秋來,這個念頭已經(jīng)成為他靈魂的主色調(diào),引導(dǎo)著他在為民奉獻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山水無心,滄桑有愛,如劉書記般的人物我拍攝過很多很多。在與他們相識相知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崇高的靈魂并非不可觸及,它藏在春芽破土的剎那,閃爍在黎民百姓的淚花里,隱沒在平凡生活的真理中。它是世間萬物的內(nèi)在,更是一種叩問蒼生的力量。
體味人生
古人對魂的釋義為:陽氣也。所謂陽氣,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命力,一種生命的綻放。而我,則在電教工作中體味人生的百態(tài)千姿,多次邂逅這種力量。拍的片子越多,越體味到電教是個“走心”的工作,制作電教片尤甚。人魂、家魂、國魂、民族之魂,萬事萬物都離不開一個“魂”字。于電教片來說,每一部片子,每一組鏡頭,甚至每一段背景音樂,都需要“魂”的支撐。紀錄片《有一天我會幸福的》主人公姜召蘭常年盡孝男友父親床邊,對自己的付出從不后悔,堅信幸福就在不遠處。拍攝這個片子時,我抓住主人公骨子里堅守幸福的信念,在每個情緒變化點著力將鏡頭對準主人公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在那里,我成功地捕捉到了一個堅定靈魂的無聲訴說。兩年后,圍繞她的婚禮,我又制作了續(xù)集《幸福新娘》,采用全紀實手法,全片不著一字解說,用畫面與聲音的質(zhì)感傳遞出那噴薄欲出的人生綻放,那正是主人公對于美好生活的篤定向往。而我的靈魂,似乎隨著主人公的綻放而綻放。用鏡頭發(fā)掘真善美,展現(xiàn)人性的陽光,傳播正能量,就是電教工作的精神所在。
升華心靈
有作家認為,人最寶貴的東西有兩種:生命與靈魂。生命的來去往往無常,而靈魂的腳步卻有跡可循?;晔巧囊庵?,是信仰的指針,是人頭腦深處的那個最強有力的聲音。一個電教片從立意、選景、拍攝,到解說詞撰寫、后期制作,個中辛苦難以言說,電教部門的清貧寡淡在當下這個浮躁的社會也顯得落落寡合。有時,也會困惑,也曾疲倦,甚至也想過放棄。可每當這個念頭升起,眼前總會閃現(xiàn)出那些我拍攝報道過的主人公的身影,閃過他們的故事,于是心靈里就好像有股力量在說話,讓我保持靈魂的本色,聆聽生命的精彩。我想,那應(yīng)該就是電教之魂,在注視著我,時時告訴我什么才是剔去塵土的珍珠,什么才是值得堅守的財富。
(作者單位:山東省龍口市黨員干部現(xiàn)代遠程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