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秀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兩位專業(yè)心理教師的事,它更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較大影響。不久前我國發(fā)生了兩件令人震驚的事:一件發(fā)生在湖南省常德市某小學。劉某,一個13歲的學生,因覺學?;锸程?,愿意為同學們作出犧牲而吊死在自家房中。第二件發(fā)生在天津市河東區(qū)某小學。該學校一名六年級的小男孩,沒有按時完成作業(yè),班主任發(fā)現(xiàn)后,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將其家長叫來,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做了介紹,要求家長督促學生學習。在交談時,孩子跑出了學校,在學校一公里左右的順馳橋上跳下,當場死亡。類似的事件給我們家長和教師敲了警鐘,我們除了天天督促孩子們學習學習再學習,是否還應該注意一下心理健康教育?
如果我們用心觀察,會發(fā)現(xiàn)我們周圍有許多這樣的學生:他們有的性格懦弱、孤僻,缺乏進取心,意志薄弱,沒有自制力,膽小怕事,沉默寡言,做事沒有信心。可又有的專門找別人的缺點、挑別人的毛病,譏笑別人,從不思考自己的短處;有的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他事漠不關(guān)心或蠻不講理,從不考慮他人,平時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反而遇事遷怒于別人。有的則異常活躍,常常不分場合過分地表現(xiàn)自己;有的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自暴自棄??捎钟械膭t過于追求分數(shù)、名次,以至于心理失去平衡,表現(xiàn)考前焦慮不安、苦惱失眠,甚至在考場上因過分緊張而暈場等;還有些學生對于任何人、任何事都大大咧咧,滿不在乎。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我國存在心理異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學生已占了不小比例,這一切不能不令我們?yōu)橹畵鷳n。因此,從小抓起,從啟蒙教育階段抓起,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我認為為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自身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教師自己要能夠面對現(xiàn)實、積極樂觀,對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夠勝任教學工作的認知能力。有獨創(chuàng)性,能運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有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和活動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與他人交往中能和諧相處,積極態(tài)度多于消極態(tài)度。教師的心理常態(tài)應是不卑不亢,不慍不哀,寬嚴適度,既有激情,又很理智。教師無論處于何種狀態(tài)下,都必須表現(xiàn)出心理狀態(tài)的穩(wěn)定性。教師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大大超過學生,要做“宰相”,豁達大度,心胸寬廣,氣量宏大,能容人之過,甘當人梯,喜歡學生超過自己。舉止大方,態(tài)度端莊,不論何時都不忘記為人師表,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教師要對每位學生的態(tài)度保持均衡,不能憑自己的好惡感,偏袒、庇護和鄙視、冷淡學生。遇事冷靜,不隨便發(fā)怒,不以威壓人;處事的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要和每個學生的心理距離應是一致的、等距的。教師自己也要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注意自我心理的完善。如果學生眼中看到的是一名能夠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監(jiān)督、自我控制的教師,看到他自尊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夸、自信但不固執(zhí),能正確對待挫折、樂觀向上、尊重自己的事業(yè)、尊重他人、言行一致,可以想象他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會怎樣。尤其是小學生,他們模仿性很強,這樣的教師一定會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產(chǎn)生巨大的、深遠的影響。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我們教師應首先擁有同樣健康的心理。
教師擁有了健康的心理,還需要良好的教育方法。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做到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學科教學中,這也是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教師在上課時都應該時刻記得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對學生要和藹可親,以誘發(fā)其良好情緒;善于觀察學生情緒變化,及時排除不良情緒的干擾;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的教育教學情境,使學生樂于學習;發(fā)現(xiàn)并表揚學生的優(yōu)點,尤其是“弱勢群體”,更應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抓住教育契機給予不同方式的贊許,鼓勵他們進取。要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培養(yǎng)健康情緒,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還要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保持心理相容。一個學生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chǎn)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
同時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也應該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低年級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各種游戲。有入學時的“自我介紹”游戲、“文明用語”游戲、“稱贊”游戲等等。使學生通過游戲,進行討論,從而掌握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道德修養(yǎng)、學習方法和學習生活習慣,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確立學習的榜樣。高年級的心理健康教育則體現(xiàn)出方法的多樣性,除了上述一些必要的游戲、活動外,增加了閱讀材料、心理問答、談心、交流等內(nèi)容。通過對閱讀材料的分析,學習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通過心理問卷調(diào)查,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組織談心、交流。還可以設(shè)計一些正反事例,使學生學會一些“拒絕對方”的合理方法。無論是問卷調(diào)查,還是材料分析、談心等等,都是建立在高年級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也恰好彌補了低年級游戲活動的缺點。
總之,小學階段是人生長發(fā)育初期,這一時期生理發(fā)育很快,而心理則幾乎從零開始,盡管孩子入學前受到家庭的一些影響,但是這與學校教育階段相比,則顯得微乎其微,小學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將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礎(chǔ),一個人的性格、情緒、意志品質(zhì)、人格、興趣愛好及各種技能等都將在這一階段初步形成,人的潛能(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記憶力、思維力、注意力等)也將初步得到開發(fā)。我們只有從小抓起,所有教師都能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作者單位:江西省鄱陽縣雙港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