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妍
南京財經大學法學院,江蘇 南京210046
近年來,冤假錯案逐漸為大家所關注,冤假錯案的發(fā)生不斷沖擊著我國的司法制度,挑戰(zhàn)著我國的司法權威,嚴重威脅我國法治國家的建設。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刑事司法發(fā)展史就是一部與刑事錯案作斗爭的歷史,也是一部致力于防范和減少刑事錯案的歷史。①同樣,處于法制進程關鍵和高速發(fā)展時期的我國,如何有效預防和控制冤假錯案的發(fā)生,將是決定我國能否建立公平正義的法治社會的關鍵。
1.某些司法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國家為了保證案件的偵查、起訴、審判等活動的順利進行,授予司法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一系列措施的權力。但是,這些措施中有許多涉及到公民的切身權利,如果不能正確的行使,反而會危害公民的權益。例如,各國均對刑事強制措施采取了嚴格限制,我國也不例外。我國《刑事訴訟法》對逮捕拘留的條件、程序都作出了嚴格的規(guī)定,但在現實生活中,仍有少數司法工作人員不按規(guī)定辦事,或者憑借個人手中權力,為了個人私利隨意行使追訴權、濫拘濫捕,這是導致冤假錯案的第一環(huán)節(jié)。
2.司法機關工作人員整體素質不高,責任心不強。司法機關選拔人才制度的日益完善,使得司法人員工作素質不高的現狀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有大量非專業(yè)人員進入司法系統(tǒng)。受辦案水平和能力的制約,他們在辦案過程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往往會束手無策,又基于各方壓力,不得不草率結案,甚至采取一些非法手段解決問題。這些都為冤假錯案的發(fā)生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人民檢察院作為專門的國家機關,不僅享有公訴權還享有一定的偵查權與法律監(jiān)督權。作為辯方的被告人、法定代理人及其辯護人雖然也享有一定的權力,但是遠遠小于控方。我國的《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了辯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抗控方,并且新的《刑事訴訟法》在修改時也注重提高了辯方在訴訟的地位,但是控辯雙方在訴訟地位上的差距仍然沒有根本的轉變。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人和法定代理人在案件調查、證據的獲取和保全、司法鑒等方面,仍然極大的受制于公檢法等司法機關。此外,我國的法制還不健全,許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法律意識淡薄,不能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我國一直以來就存在著嚴刑逼供和暴力取證的現象,雖然我國的《刑事訴訟法》明確規(guī)定禁止嚴刑逼供和暴力取證,并且《刑法》也對此規(guī)定了相應的刑罰。但是在實踐中,各式各樣的刑訊逼供依然層出不窮,甚至愈演愈烈。首先,許多偵查機關過多的注重口供,而非事實證據。其次,有罪推定的思想。公安機關先入為主的有罪推定傾向,隨后檢察機關與法院"疑罪從有,從輕"的習慣做法,使冤假錯案成為"板上釘釘"的鐵案。有罪推定觀念在我國司法機關辦案實踐中,幾乎已經相沿成習。②
另外,嚴刑逼供和暴力取證的隱蔽性,很難為外人所知曉,更別提及時收集相關證據。最后,對“命案必破”觀點的錯誤理解。命案必破的提出,本意是要求公安司法機關能夠高度重視對命案的偵破,更好的打擊犯罪,保障公民的生命權。然而,這樣的觀點卻被誤解,導致公安司法機關只注重破案率,忽略了公平正義。
我國《刑事訴訟法》將非法證據界定在通過刑訊逼供等方法取得的被追訴人的口供和通過暴力、威脅等方法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另外還包括違反法定程序獲取的、可能據提供的線索收集到的其他的證據,又被形象的成為毒樹之果,毒樹之果是否排除還存在著爭議。但是實踐中,由于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通過非法手段收集到的證據依然作為案件決定起訴、判決的依據,這是引發(fā)冤假錯案的又一個因素。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五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guī)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guī)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司法獨立是司法公正得以實現的必要前提和保障?!稇椃ā分幸灿邢嗤囊?guī)定,但是這些規(guī)定過于流于形式,大多被司法機關所忽視,不能很好地貫徹實行。公檢法三個主要的司法機關在司法實踐中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彼此的工作并沒有做到完全獨立開展,三方有時因為共同的利益,在對待案件的過程中從偵查到訴訟再到審理和判決都沒有做到公平公正和獨立司法。
1.依法行事。司法機關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條件、范圍行使自己的權力,禁止超越職權、濫用職權的行為。法律為了司法機關更好地行使權力、懲罰犯罪,賦予了司法機關較大的權力的同時,也對該權力的行使進行了嚴格的限制。法院應當謹慎行使自己的權力,既不能錯判,也不能漏判,處理好案件的同時,也要兼顧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公安機關在偵查期間,禁止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和手段獲得證據。檢察院作為偵查機關也享有偵查權,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行使;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提起公訴并監(jiān)督公安機關與法院的活動,認真行使監(jiān)督權。
2.提高司法人員素質和加強責任感。首先,要嚴格控制司法人員入職資格,提高司法人員任用標準,引進更多的法律方面專業(yè)人才。其次,完善相應的制度,加強對司法工作人員的監(jiān)管,建立責任制度、質詢制度等。最后,完善監(jiān)督體制,形成媒體監(jiān)督、群眾監(jiān)督、單位內部監(jiān)督以及檢察院的監(jiān)督相結合的多方位監(jiān)督體系。
我國法制還不健全,還有許多公民不懂法,這就需要我們從身邊做起,加大法律宣傳教育。首先要了解法律,遵守法律。其次,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播放宣傳片、講解典型案例、設置法制宣傳標語、在各個地區(qū)設置法律服務中心等方式,使法制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從立法上打破作為公訴機關的檢察院的強權,提高辯方法律地位,被告人在法院宣判前,任何人不能先入為主的認定其有罪,證明被追訴者有罪是檢察院的責任,而不是由被告方證明其無罪,因此,在訴訟中,二者應當具有相當的法律地位。辯護律師在辯訟中占有重要地位,雖然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擴大了辯護律師的權力,但是,在實踐中,辯護律師仍然受到很多限制,處處碰壁。
1.僅將律師在偵查階段的權利限制在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代為申請取保候審等方面。當前在偵查階段的律。個方面有待改進:第一,現行刑事訴訟法將偵查階段的律師權利規(guī)定為法律幫助權而不是完整意義上的辯護權;第二,偵查機關對律師行使權利,特別是會見權上存在諸多限制。③第三,調查取證權的限制。辯護律師需要經過許可才可以行使,其他辯護人則不能收集證據,不利于辯護人收集證據。應當取消此項限制,賦予所有辯護人各個階段均可行使調查取證權。
2.審判階段辯護人的辯護權受限制。正是由于控辯雙方地位懸殊,在庭審時,辯護律師的地位相對于檢察院也比較低,辯護律師的觀點、意見很難引起法官的注意,甚至被頻頻打斷,剝奪其辯護權利。建議公檢法機關重視訴訟律師,真正了解辯護律師的性質以及權利義務,充分聽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辯護人的意見,充分發(fā)揮庭審的作用。
我國法律已經明確規(guī)定了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法律規(guī)定的也較為詳備,但是真正操作起來卻難以實行。首先,非法言詞證據當然排除在實踐中就困難重重,多少冤案背后都是緊緊圍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有罪供述”展開的。例如趙作海殺人案,趙作海明明沒有殺人,卻招供出自己的殺人事實,最后“鐵證如山”,與美國著名的辛普森殺妻案形成鮮明對比。其次,非法實物證據的排除需要進一步完善,只有可能影響司法公正的,且收集到的違反法定程序的書證、物證,在不能補正或無法做出合理解釋時,才能排除。這一系列條件規(guī)定的并不詳細,可能影響司法公正存在較大的自由裁量權。最后,經確認存在或者不能排除存在《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規(guī)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的情形的,對此類證據應當予以排除。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一定要認真貫徹執(zhí)行。
只有實現司法獨立,才能實現公平正義。司法獨立要求檢察院、法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擾,真正做到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只考慮與案件相關的因素。但是法院、檢察院并不能真正脫離現世,完全不受案件以外因素的影響,只能盡可能減少不相關因素的干擾,抵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用自己的專業(yè)精神,公平公正斷案。
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十倍于犯罪。因為犯罪只是污染河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污染水源。”——英國哲學家培根曾這樣形容在他心目中,司法公正的重這案的原因多種多樣,冤假錯案帶來的危害更大,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傷害的不僅僅是一個無辜者,同樣還有他的家庭,受害人的冤情無法得到真正伸張,真正的罪犯還會不斷地傷害其他的人。只有減少和預防冤假錯案的發(fā)生,才能更好地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
[ 注 釋 ]
①楊瑞芳,鄭茜.刑事冤假錯案的成因及防范建議[J].法制與社會,法律經緯,2013(9):78.
②何家弘.刑事錯案的原因及對策[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1.
③周躍武,戴江波.刑事錯案成因及預防[J].人民檢察報,實務研究,2011(8):23.
[1]劉品新.刑事錯案的原因與對策[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223:285-287.
[2]何家弘.刑事錯案的原因及對策[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1.
[3]張建偉.勒內·弗洛里奧的<錯案>[N].人民法院報,2013-5-3(06).
[4]周躍武,戴江波.刑事錯案成因及預防[J].人民檢察報,實務研究,2011(8):23.
[5]Evidence,keyed to Muller and Kirkpatrick’s Evidence[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47-49,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