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必有武備”而“勝殘去殺”——孔子之軍旅事跡與戰(zhàn)伐主張考論

        2015-02-07 01:55:48余治平
        社會科學 2015年11期
        關鍵詞:孔子

        余治平

        引言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甚至在許多儒學研究者那里,殷周時代的儒家就是那些曾經(jīng)的王公貴族、后來卻沒落而沉積在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儒家思想也推崇仁愛,強調(diào)寬以待人,恭謙忍讓,做事謹小慎微,所以儒家似乎一直與武力、武裝、武備不沾邊,先天就缺少尚武的精神。甚至,還有論者把宋朝的滅亡直接歸因于文人主政、儒術治國的禍害。實際上,這些都是對儒家的一大誤解。僅在先秦時期的儒家著作中,從《周易》、《尚書》、《逸周書》,到《論語》、《孟子》、《荀子》,乃至《春秋三傳》,從來都不乏軍旅、師甲、征戰(zhàn)、攻伐、兵帥、衛(wèi)戍之事的記載和論述,只是到了秦漢之后,這一方面的內(nèi)容才被一代代儒生們逐漸讀丟了,被選擇性地遺忘了。儒家歷來心系國家安危和天下民生,其治政方略不可能唯獨缺少武備這一塊,至少也應該有一定的戰(zhàn)略防衛(wèi)意識。一個朝代的覆亡,深究原因,復雜無比,作為主導意識形態(tài)的儒學,肯定脫不開干系,但儒術也絕不可能成為罪魁禍首。因為同樣的儒學,為什么在其他王朝里卻能夠催生出盛世、中興的局面呢!儒術作為一種完整的學理體系,其本身肯定是圓融、自洽的,至少是向善的。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歷史場景里使用它、實踐它,則必然產(chǎn)生不同的政治結果。在今古中國,經(jīng)是對的但和尚念歪了的可能性隨處都存在。于是,要想對儒術做出一個科學、正確的評判,分清政之過、儒之過便顯得尤為重要。大談特談心性、內(nèi)圣之學,而忽略外王、事功之學,肯定已經(jīng)滑入了儒家的一個偏端,從而給人們造成一種極為不好的印象,即歷史上的儒家往往都吃飽飯沒事干,只會坐而論道,抒發(fā)一些修身養(yǎng)性的玄虛言辭而已。而只強調(diào)王制、禮法,卻閉口不談軍事武備,同樣也肯定看不到儒家的全貌,又讓人們覺得儒家能文而不能武,動動嘴巴而已,似乎存在著先天不足。而只闡發(fā)儒家仁愛、不忍人之心、去戰(zhàn)、厭戰(zhàn)的一面,卻無視儒家對正義戰(zhàn)爭的主張和提倡,好像儒家根本就不懂得戰(zhàn)爭與政治的密切關聯(lián)。歷代儒家研究者本身對這些由來已久的成見應該負有一定的責任,因為他們研究的著力點和切入面往往已經(jīng)有所偏離,甚至干脆把涉及軍事武備領域的問題、觀點與主張拱手轉讓給善于打仗的兵家,這樣一來,他們的研究成果傳播給普通民眾的則肯定是一幅不全真、半歪曲了的儒家面孔。不談戰(zhàn)爭,政治學就不完整。失去國防能力,國家再富,也是一堆爛泥。

        一、“未之學”否?

        孔子隆禮法、重文教,一向被世人所認同,但他究竟懂不懂武略、是不是親歷過戰(zhàn)伐征討的實踐、有沒有自己的軍事思想則歷來爭論不休。持否定意見者的理由主要是孔子本人對衛(wèi)靈公曾經(jīng)說過的一句話?!墩撜Z·衛(wèi)靈公》記,“衛(wèi)靈公問陳于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雹訇?,通陣,指雙方軍隊開戰(zhàn)前所排列的陣形、陣法?!墩f文解字·耳部》曰:“陳,列也?!辟?、豆,是周人祭祀用的禮器,后又引申為動詞化的祭祀、崇奉。《史記·孔子世家》:“常陳俎豆,設禮容?!庇?,《莊子·庚桑楚》:“而竊竊焉,欲俎豆予于賢人之間?!倍挚隙ㄒ庖娬咭灿幸欢ǖ奈墨I根據(jù),《史記·孔子世家》載,“冉有為季氏將師,與齊戰(zhàn)于郎,克之。季康子曰:‘子之于軍旅,學之乎,性之乎?’冉有曰:‘學之于孔子?!雹谒抉R遷:《史記·孔子世家》,李金華標點,岳麓書社1988年版,第418 頁??鬃又凇败娐弥隆比绻娴摹拔粗畬W”,那么,弟子冉有為什么還偏說自己“學之于孔子”呢?于是,孔子之于軍旅,學與未學便成為一個事關儒學性質(zhì)的重要問題。

        要想弄清孔子之于軍旅的學與未學,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下《論語》中的“衛(wèi)靈公問陳”的具體語境,乃至衛(wèi)靈公的德行人品及其與孔子的瓜葛。衛(wèi)靈公,是春秋衛(wèi)國第二十八代國君,姬姓,衛(wèi)氏,名元,乃衛(wèi)襄公之子,衛(wèi)后莊公之父,衛(wèi)出公之祖父。衛(wèi)靈公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昏君之一,好男寵,多猜忌,脾氣暴躁,但也能夠提拔和重用仲叔圉、祝鮀、王孫賈之類的賢臣,進而才保證了衛(wèi)之國政能夠正常運轉,其本人在位竟達41年。

        《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載,衛(wèi)靈公“三十八年,孔子來,祿之如魯。后有隙,孔子去。后復來?!笨鬃觿偟叫l(wèi)國的時候,靈公對他非常尊重,按照孔子在魯國的俸祿標準也“致粟六萬”。但不久因為有人蓄意讒言、誣陷,衛(wèi)靈公開始對孔子產(chǎn)生疑心,便派寵臣公孫余假跟隨孔子師徒出入于內(nèi)外,試圖監(jiān)視他們的言行舉止??鬃雍ε聲荒涿畹刂巫?,在衛(wèi)國僅住了十個月,就帶弟子前往陳國。快到陳國的時候,路過匡城,匡人誤將孔子當作陽虎,死死圍困了五日,逼得孔子非常無奈地感慨說:“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師徒逃離匡城后,到了蒲地,又碰上衛(wèi)國貴族公叔氏發(fā)動叛亂,再次被圍。逃脫后,孔子又返回衛(wèi)國,衛(wèi)靈公聽說孔子師徒歸來了,非常高興,親自出城迎接。衛(wèi)靈公走上來就詢問孔子:“蒲,可伐乎?”孔子對曰:“可?!毙l(wèi)靈公說:“吾大夫以為不可。今蒲,衛(wèi)之所以待晉、楚也,以衛(wèi)伐之,無乃不可乎?”孔子回答說:“其男子有死之志,婦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過四、五人?!毙l(wèi)靈公說:“善。”然后不伐蒲。這是我們所能夠看到的衛(wèi)靈公第一次向孔子詢問戰(zhàn)伐之事的文字記載,事情當發(fā)生于魯哀公二年??鬃拥幕卮鹂赡茉缫殉錆M了憤懣之情。因為剛剛從蒲地歸來,叛軍害民,已經(jīng)身有所感,被圍困的情景還歷歷在目,所以表態(tài)也便非常果斷、干脆??鬃觿倧膽?zhàn)地前線逃亡歸來,因而比較了解叛軍的情況,蒲城之內(nèi),男人寧愿戰(zhàn)死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城池拱手送給別國,女人也想保住地盤,但因為膽小怕打仗,普遍存在厭戰(zhàn)情緒。靈公軍隊所討伐的只不過是追隨公叔氏叛亂的一小撮人而已,因而沒有不勝的道理。然而,遺憾的是,衛(wèi)靈公最終并沒有派兵討伐蒲地的叛軍。既然滿心詢問,卻又不采納意見,這可能已在孔子心中埋下了不悅。加之此后的衛(wèi)靈公對孔子幾乎一直愛理不理,孔子時常不得不喟然感嘆:“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庇谑?,又頻添幾次出于衛(wèi)、返于衛(wèi)的尷尬和挫折。出離是因為懷才不遇,始終不被當一回事,而返回則屬于萬般無奈,因為離開衛(wèi)國,實在也沒有合適的去處。

        衛(wèi)靈公“三十九年,太子蒯聵與靈公夫人南子有惡,欲殺南子。蒯聵與其徒戲陽遫謀,朝,使殺夫人。戲陽后悔,不果。蒯聵數(shù)目之,夫人覺之,懼,呼曰:‘太子欲殺我!’靈公怒,太子蒯聵奔宋,已而之晉趙氏”①司馬遷:《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李金華標點,岳麓書社1988年版,第291 頁。。太子蒯聵(一說非靈公所生)刺殺靈公夫人南子(一說是蒯聵的生母)不成,逃到晉國,投靠了趙氏。衛(wèi)靈公企圖追殺,所以便請教孔子是否可以排兵布陣、興師問罪于晉國??鬃涌赡苡X得,父子之爭,乃家務事,誰對誰錯,很難辨清,外人不便插嘴,無論打輸了還是打贏了,你們畢竟還是父子。再說,為了一點點的家務小事,而且最初還起因于一個淫亂異常的女人,就悍然發(fā)兵打仗,師出無名,不屬于正義戰(zhàn)爭的范疇,因此這個時候,“衛(wèi)靈公問陳”,著實令孔子難以正面回答,所以干脆搪塞一句“未之學”,應付了事。與衛(wèi)靈公第一次詢問戰(zhàn)伐之事所得到的回答“可”相比,這一次孔子的態(tài)度則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討伐叛軍,符合禮法;為了夫人,攻打兒子,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但孔子為什么沒有把其間的道理直接向衛(wèi)靈公挑明卻只委婉否決呢?答案就是寄人籬下啊!如果孔子回答說“可”,則助紂為虐,為虎作倀,君子不為也;如果孔子回答說“不可”,則必然為自己制造麻煩,更何況靈公自己如果要興師討伐,任何人都是阻止不了的?;匾痪洹拔粗畬W”,其中的意蘊還是讓你衛(wèi)靈公自己去好好反思吧!

        而更為重要的背景還包括,孔子到衛(wèi)國后就發(fā)現(xiàn),衛(wèi)靈公原本就是一個無道之君,沒有按照仁、禮的要求去治理國家,衛(wèi)國的政治過失就在于“本未立”,但此時的衛(wèi)靈公見到孔子卻根本不問仁義如何、禮樂如何?!百薅怪隆笔强鬃拥膹婍?,衛(wèi)靈公不虛心求教,而是走上來就談征戰(zhàn)、討伐之事,孔子心里當然很不自在,很不愉快,回答一句“未之學”已經(jīng)算是相當客氣的了。②事見《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將西見趙簡子,至于河乃還,而反乎衛(wèi),入主蘧伯玉家。他日,靈公問兵陳??鬃釉?‘俎豆之事,則嘗聞之。軍旅之事,未之學也?!魅?,與孔子語,見蜚鴻,仰視之,色不在孔子。孔子遂行,復如陳。夏,衛(wèi)靈公卒。”但據(jù)《春秋左傳》,時間和人物則都有改變。哀公十一年,“孔文子之將攻于大叔也,訪于仲尼。仲尼曰:‘胡簋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聞也?!?,命駕而行。”按照鄭玄的注釋:“萬二千五百人為軍,五百人為旅。軍旅,末事。本未立,不可教以末事?!雹蹌氶?《論語正義·衛(wèi)靈公》,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609 頁。在儒家看來,大凡治國理政,當以禮樂為本,軍旅為末。一旦本之事確立了并牢固下來,末之事則水到渠成,無須刻意為之?!败娐弥隆辈皇强鬃記]學,也不是孔子不會,而是衛(wèi)靈公作為一國之君連最起碼的仁義、禮樂一類政治要務都還沒有掌握和推行,教了你兵戎戰(zhàn)伐經(jīng)驗,反倒貽害無窮。

        二、孔門弟子之軍旅武功

        孔門弟子中,并不是個個都像顏回那樣只善于修養(yǎng)身性而不善處理世事的羸弱書生,許多人都直接參與乃至有效推進了各大諸侯國的政治實踐,能夠帶兵打仗的也不在少數(shù),冉有、子路、樊遲等都是當時聞名的軍事將領??鬃拥钠渌茏硬⒎菦]跟老師認真學過射、御等武事,而只是這幾個人相對杰出、被后世稱頌得多一些罷了。子路應該通于武備,其軍事才能起碼還得到過孔子的肯定和認可?!墩撜Z·公冶長》記,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孔子說:“不知也?!泵衔洳謫???鬃诱f:“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辟x,指在民間征集兵員、軍用物品或軍事費用。①錢穆指出:“古者征兵員及修武備皆稱賦。治賦,即治軍也?!币姟墩撜Z新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2年版,第115 頁。治賦,即治兵、治軍,這里泛指管理所有武備之事。在孔子的眼里,子路可以治軍,但能不能施行仁愛則不敢保證。亦即,子路雖然可以幫助君王帶兵打仗,但政治上還顯得不夠成熟,有待于進一步鍛煉和考驗。

        孔子弟子中,公良孺甚至還有卻敵撤退的神奇本領?!妒酚洝た鬃邮兰摇份d,孔子“過蒲,會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車五乘從孔子。其為人,賢,有勇力,謂曰:‘吾昔從夫子遇難于匡,今又遇難于此,命也已。吾與夫子再罹難,寧斗而死?!飞跫?,蒲人懼,謂孔子曰:‘茍毋適衛(wèi),吾出子?!c之盟,出孔子東門”②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李金華標點,岳麓書社1988年版,第414 頁。。公良孺賢而又勇,關鍵時刻憑借殊死決斗、不怕犧牲的大無畏氣概就足以讓敵兵聞風喪膽,把蒲人逼到談判桌上來,從而使孔子擺脫危厄、逢兇化吉。

        孔子弟子的軍旅武功,或來源于孔子,或來源于其他。而有據(jù)可查的唯一記錄是,冉有曾坦率承認過,“學之于孔子”?!妒酚洝た鬃邮兰摇贩Q“冉有為季氏將師,與齊戰(zhàn)于郎,克之”。事在魯哀公十一年,齊師犯魯,兵臨城下的燃眉之急,《春秋左傳》記,冉有建言季康子“一子守,二子從公御諸竟”。可惜,這個時候的季康子已不能凝聚和整合叔孫氏、孟孫氏兩大力量而共同御敵了。冉有還鼓動季康子使用“激將法”,以形成廣泛的抗敵統(tǒng)一戰(zhàn)線,“一子帥師,背城而戰(zhàn)。不屬者,非魯人也”。大敵當前,坐視國土流失、人民遭殃,叔孫氏、孟孫氏總歸要有愛國心的。但如果叔孫氏、孟孫氏不想迎戰(zhàn)齊軍,也是有理由的,因為魯國之政畢竟獨掌于季孫氏的手中。但即使他們不出兵,僅憑季孫一族的兵力和實力也足以打敗來犯之敵。冉有冷靜、理性地分析說:“魯之群室,眾于齊之兵車。一室敵車,優(yōu)矣,子何患焉!”正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百勝。但如果季孫氏再不抗戰(zhàn),則一定說不過去。“當子之身,齊人伐魯而不能戰(zhàn),子之恥也,大不列于諸侯矣!”季孫氏不出手還擊打上門的齊師,魯國則必死無疑。所以,抗與不抗的利害關系已經(jīng)昭然若揭。季康子掛帥親征之后,冉有任左軍統(tǒng)帥,樊遲為右?guī)?,他們率部抗擊,身先士卒,以步兵?zhí)長矛的突擊戰(zhàn)術,先擊潰齊軍右?guī)煟R人潰逃,正當“宜將剩勇追窮寇”之時,“冉有請從之三”,可“季孫弗許”③顧馨、徐明校點:《春秋左傳·哀公十一年》,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75 頁。,否則,魯師還可以取得更大的勝利。班師還朝之后,冉有趁機說服季康子迎回流亡14年的老師孔子。

        冉有,名求,字子有,魯國人。小孔子29 歲,是孔子最器重的弟子之一,在孔門中以善于從政和打仗而著名,“智勇雙全,了解戰(zhàn)術,善于用兵”④袁全書:《孔子及其弟子事跡考詮》,(臺北)三民書店1969版,第262 頁。,做過魯國貴族季孫氏的家臣,孔子稱其“可使治賦”?!墩撜Z》之《公冶長》篇中,孔子稱冉有“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队阂病菲校鬃佑衷u價他說,“求也藝”。《先進》篇則明確把冉有分在政事一科,而不在德行、言語、文學之中。冉有不但深得孔子賞識,而且季氏也非常看重他。孔子周游列國時,季康子就指名邀請跟隨孔子的冉求回國幫助治理政事,冉求回國后任為“季氏宰”,成為魯國權貴家族的總管,因率軍抗齊,英勇善戰(zhàn),而建立戰(zhàn)功。但《論語·先進》又載,“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敝芄讣А爸芡跏抑?,猶三桓之世為魯卿”①錢穆:《論語新解·先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2年版,290 頁。,職系周“天子之宰、卿士”②何晏、邢昺:《論語注疏·先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48 頁。。季孫氏,作為魯君之臣,作為一個諸侯國的卿士,所擁有的財富卻堪比周天子的宰相。而作為魯宰之宰即季氏家臣的冉有顯然難辭其咎。“周公封魯,取民之制,不過什一。自后宣公稅畝,已為什而取二。季氏四分公室,已取其二,量校所入,踰于周公賦稅之數(shù),故曰‘季氏富于周公’。”③劉寶楠:《論語正義·先進》,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455 頁。冉有因為幫助季氏進行田賦改革,進一步搜刮百姓,為季孫氏聚斂財富,而受到孔子的嚴厲批評,甚至要清理門戶,聲稱冉求不再是他的學生,要求其他弟子予以圍攻。④但季康子在推行田賦改革之前,一度專門派冉有請教、咨詢過孔子?!洞呵镒髠鳌ぐЧ荒辍酚洠凹緦O欲以田賦,使冉有訪諸仲尼。仲尼曰:‘丘不識也?!l(fā),卒曰:‘子為國老,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之不言也?’仲尼不對,而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如是,則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禮,而貪冒無厭,則雖以田賦,將又不足。且子季孫若欲行而法,則周公之典在;若欲茍而行,又何訪焉?’弗聽?!痹诳鬃涌磥?,“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一向是君王治政的基本原則,有典不依,有禮不遵,本已打算茍且行事,又何必派人造訪呢!而在季康子的眼里,“周公之典”雖然完備,但已明顯適應不了當下之需,既然有求于“國老”則無非希望拿出一個現(xiàn)實、可行的賦稅改革方案,而你孔老夫子似乎也只會簡單照搬、照抄而已。為政者與知識分子的差距常在于此??磥恚诳鬃拥难劾?,治國、治民者,僅僅善政事、精武功,還不夠,更需要善心、德行的規(guī)勸和引導。

        三、射、御之學

        那么,孔子的軍旅之學里,究竟含有哪些內(nèi)容呢? 《論語·雍也》中,孔子說,冉“求也藝”。冉有的“藝”應該不出“六藝”范圍??鬃邮窃诨卮鸺究底拥膯栴}:冉有因為精通六藝,所以方可跟隨你從政、治國。而“古以禮、樂、射、御、書、數(shù)為六藝。人之才能,由六藝出”⑤劉寶楠:《論語正義·雍也》,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222 頁。。這里,禮、樂、書、數(shù)乃為文道,而射、御則屬于武道。射,在孔子時代的教學實踐中,可能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論語·八佾》中,孔子說:“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笨鬃铀枋龅纳洌瑧撌鞘⑿杏谝笾苌狭髻F族之間的一種大射禮。⑥春秋之射禮,可分為大射、賓射、燕射、鄉(xiāng)射。“《禮經(jīng)》言,射有四:一曰大射,天子、諸侯、卿大夫?qū)⒓蓝鴵袷?,天子于射宮,諸侯于大學,卿大夫于郊,士無臣,無所擇,故無大射禮。二曰賓射,天子在治朝,諸侯則或在朝,或盟會在竟,卿大夫、士皆有之,亦射于郊。三曰燕射,天子、諸侯在路寢,卿大夫、士亦在郊。四曰鄉(xiāng)射,州長春秋屬民,射于州序,天子、諸侯皆無此禮?!币妱氶墩撜Z正義·八佾》,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87 頁。君子一向恭遜謙讓,待人以寬,唯獨在操練射技的競爭中不讓于人。但射之前,能夠作揖互拜,一同升、降堂階;射之后,還能夠舉杯對飲,互敬互學,以禮化爭,共同分享演習帶來的樂趣和喜悅。恰好應驗了今天人們非常流行的一句口號: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根據(jù)《論語》一書的描述,孔子可能既會捕魚,又能打獵,既懂一定的漁獵技法,又有一定的仁愛之德?!妒龆菲Q其“釣而不綱,弋不射宿”。釣,指用鉤子釣魚,通常是一竿一鉤。綱,指在一根大的繩索上懸掛許多小鉤,橫放在河流里。釣,只有一竿子提起,愿者上鉤,不至于殃及無辜魚群。而綱則近乎一網(wǎng)撈盡,無論大小,悉數(shù)進網(wǎng)。用鉤而不用綱,明顯是憐惜那些還未到被人捕食時候的小生命。弋,即繳射,指用帶有細繩的箭矢射殺飛鳥。宿,即宿鳥,指棲息于巢中的飛鳥。宿鳥不飛,或休養(yǎng)生息,或孵卵育雛,此時射殺,雖必能有所收獲,但卻難免偷襲之嫌,屬不義之舉。

        《八佾》篇中,孔子要求弟子“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上古之射,一般可分為軍射和禮射。軍射相當于皇族、官方的軍事操練。而禮射則是平民喜聞樂見的習武、健身。軍射強調(diào)一定要制敵于死地,以殺傷力取勝。而禮射則無意于廝殺,多重視禮樂屬性?!肮胖洌瑥堃徊?,稱為侯?;虍嬑宀十嫬F,為正。或于中心貼一皮,或熊或虎或豹,為鵠。不主皮,或說,射以觀德,但主于中,不主貫革?!雹馘X穆:《論語新解·八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2年版,第70 頁。射箭的目的并不是軍事、武功本身,而是在于培育優(yōu)秀的政治品格與過得硬的道德素質(zhì)?!秲x禮·鄉(xiāng)射禮》說:“禮射不主皮。主皮之射者,勝者又射,不勝者降。”②陳戍國點校:《儀禮·鄉(xiāng)射禮》,岳麓書社1989年版,第173 頁。兵帥士卒之于軍射,理當全力以赴,不可茍且偷懶。但參加禮射的人并不以強取勝,體力有大小,身材有高低,只要射中目標就行,不必非得都穿透靶子中心的獸皮。禮射的標準有三:一方面,技藝要精,本領要強;另一方面,政治標準永遠高于軍事標準,部隊也會首先重用那些具有盛德嘉行的人才。軍射雖然能夠征服敵人,但也必須輔以禮射。兩軍對壘,短時間內(nèi)是比軍事實力,拼武器、拼戰(zhàn)需,而時間一長則一定靠人心、靠道德。

        御,也是六藝之中的一科。御,即駕御,指駕駛車馬。上古時代,車馬來之不易,比較珍貴,非尋常百姓所能擁有。車和馬最先可能都只用于軍旅戰(zhàn)伐,后來才普及到民間而成為一種常見的交通工具。在孔子活著的時代,車馬仍然稀缺,所以駕御還算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yè)本領和軍事技能。春秋末期,諸侯國的大小、國家的強弱通常都以車馬的多少來衡量,一車四馬為一乘,“百乘之家”、“千乘之國”、“萬乘之國”一類的說法在當時非常流行。作為戰(zhàn)斗單位,每一輛戰(zhàn)車可載兵甲三人,坐在兩邊的叫做車左、車右,坐在中間的則叫做御。車左主射,負責射擊;車右持戈,負責砍殺;而御則手執(zhí)韁繩和旌綏,指揮左右,掌握方向,控制速度?!墩撜Z·子罕》記,達巷黨人③達巷黨人,這里可能指聰慧過人、能夠不學而自知的項橐。《淮南子·修務訓》稱:“夫項橐七歲為孔子師,孔子有以聽其言也?!薄稘h書·董仲舒?zhèn)鳌分?,董子“對策”亦?“臣聞良玉不琢,資質(zhì)潤美,不待刻琢,此亡異于達巷黨人不學而自知者也。”說:“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笨鬃勇犃?,則對弟子們說:“吾何執(zhí)?執(zhí)御乎?執(zhí)射乎?吾執(zhí)御矣!”項橐贊美孔子博學而不器,追求仁道大義而沒有淪落為徒具一技之長的專家,然而,“夫子謙言但當執(zhí)一藝以成名,不敢當黨人之譽已也”④劉寶楠:《論語正義·子罕》,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322 頁。。既然要做出一種謙虛而有教養(yǎng)的姿態(tài),干脆就挑六藝之中最卑微的一技以表明自己仍還只是專家,還沒有達到“博學”的層次。《禮記·曲禮下》說:“問大夫之子,長,曰:‘能御矣?!?,曰:‘未能御也?!雹蓐愂鶉c校:《禮記·曲禮下》,岳麓書社1989年版,第293 頁??梢姡诖呵飼r代,御可能是男子從少年走向成年的入門課,屬于必須學習的最基本技能。而將御納入到“六藝”中來,至少說明原始儒家的精神氣質(zhì)中也還具有一定的崇武、尚武要求。

        《論語·鄉(xiāng)黨》記,孔子“升車,必正立,執(zhí)綏車中,不內(nèi)顧,不疾言,不親指”??鬃佣?,當然也沒必要這般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所以這里的描述可能是孔子向弟子演示乘車之禮的整個過程?!安粌?nèi)顧”說明孔子時代的戰(zhàn)車制造技術已獲得進一步提高,開始有車廂裝置了,更安全,更實用。按照御之禮的要求,登車“必正立”、“不內(nèi)顧”⑥不內(nèi)顧,《白虎通·車旗》解釋說:“‘車中不內(nèi)顧’者,何?仰即觀天,俯即察地,前聞和鸞之聲,旁見四方之運,此車教之道。”而何晏正義則曰:“言孔子在車中,前視則不過衡、軛之前,傍視則不過輢、轂之后?!?、“不疾言”、“不親指”⑦不親指,當為“不妄指”之誤抄?!抖Y記·曲禮上》曰:“車上不廣欬,不妄指?!保蚱鹫虂?,殺敵保命最要緊,哪里還顧得上這么多繁文縟節(jié)呢?!所以,打仗歸打仗,禮節(jié)歸禮節(jié),但又不是互不搭界,孔子所做的工作正是為了給必備的軍事技能上一道必要的政治路線和德性基礎的保險栓。

        而孔子本人的軍旅之學又學之于哪里呢?或?qū)W之于時人,或?qū)W之于先人。學之于時人已經(jīng)無從稽考。但分析現(xiàn)存史籍,孔氏家族還真不乏武士傳統(tǒng),或可成為孔子軍旅思想的家學淵源??鬃拥淖嫔弦欢仁且笊掏醭螄?,上溯三代,在魯國也出過武士?!洞呵镒髠鳌ふ压吣辍分?,魯國貴族孟僖子明確稱孔子為“圣人之后”,可能就是指孔子具有殷人的血統(tǒng),祖先曾經(jīng)具備非常美好的德行??鬃印捌渥娓ジ负?,以有宋而授厲公”⑧顧馨、徐明校點:《春秋左傳·昭公七年》,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77 頁。,弗父何原本應當做宋之國君,但后來卻主動讓給了弟弟厲公。而宋國又是商紂王在平定武庚叛亂之后分給庶兄微子的一個封國,轄殷商舊都附近的地區(qū)。于是,孔子的祖先開始由王室世家變?yōu)橹T侯之家。《孔子家語·本姓解》說:“孔子之先,宋之后也?!雹佟犊鬃蛹艺Z·本姓解》,見《百子全書》,第一冊,岳麓書社1993年版,第86 頁。據(jù)錢穆的《孔子傳》說,弗父何的曾孫是“正考父”,輔佐過宋戴公、武公、宣公,三朝皆為上卿,曾校定《詩·商頌》十二篇。②陸德明《毛詩音義》說,后來孔子刪定《詩》時,只保留了其中的五篇,見雒江生《詩經(jīng)通詁·商頌·那》,三秦出版社1998年版,第897 頁。這樣,諸侯之家便又變成了公卿之家。正考父為人非常恭敬、節(jié)儉,其鼎銘文曰:“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③顧馨、徐明校點:《春秋左傳·昭公七年》,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77 頁。顯示出極高的謙卑精神和德性修養(yǎng)。正考父生孔父嘉。宋穆公時,孔父嘉一度為大司馬。④錢穆:《孔子傳》,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2年版,第1、2 頁。

        《春秋左傳》桓公元年、二年所提及的“孔父”就是孔父嘉??赘讣蔚脑鴮O則是孔防叔。《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生孔子,禱于尼丘得孔子”⑤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李金華標點,岳麓書社1993年版,第408 頁。關于“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之說,清人崔述指出:“此文或有所本,未敢決其必不然。然《史記》之誣者十七、八,而此文又不見他經(jīng)傳,亦未敢決其必然?!币姶奘觥朵ㄣ艨夹配洝ぞ硪弧?,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2 頁。。但按《孔子家語·本姓解》的譜系,則似應“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勝,勝生正考甫,考甫生孔父嘉。五世親盡,別為公族,故后以孔氏焉”?!翱赘干幽窘鸶?,金父生睪夷,睪夷生防叔,避華氏之禍而奔魯。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雹蕖犊鬃蛹艺Z·本姓解》,見《百子全書》,第一冊,岳麓書社1993年版,第86 頁。然而,對《孔子家語》的這一段文字,崔述卻予以了大膽懷疑與否定,理由主要有三條:首先,“鄹叔以前,見于《春秋傳》者僅弗父何、正考父、孔父嘉三世。見于《史記·世家》者,僅防叔、伯夏二世。此外皆不見于傳記?!妒酚洝分?,余猶不敢盡信,況《史記》之所不言者乎!”其次,“且孔父嘉為華督所殺,其子避禍奔魯,可也。防叔,其曾孫也,其世當在宋襄、成間。于時華氏稍衰,初無構亂之事。防叔安得避華氏之禍而奔魯乎?”再次,“《家語》一書本后人所偽撰,其文皆采之于他書而增損改易以飾之”。見《洙泗考信錄·卷一》,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3 頁??鬃右韵茸娴淖譃槭?,而姓孔。⑦關于孔姓的來歷,錢穆在《孔子傳·孔子的先世》中曾經(jīng)指出:“孔父是其字,嘉是其名。因獲賜族之典,其后代以其先人之字為氏,乃曰孔氏??赘讣螢榭鬃又??!鄙睢ぷx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2年版,第2 頁。叔梁紇是魯國的郰邑宰,身高十尺,力氣很大,《春秋左傳·襄公十年》記載,偪陽之役中,他一人獨自力托懸門。⑧顧馨、徐明校點:《春秋左傳·襄公十年》,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87 頁。哀公十七年,齊魯防之戰(zhàn)中,叔梁紇率三百甲士夜襲齊軍,救出并送走被俘大夫臧紇,然后又回師固守。⑨顧馨、徐明校點:《春秋左傳·哀公十七年》,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02 頁。于是,孔子的先祖便又由公卿之家變成了士族之家。由此,人們便可以得出一個不難理解和想象的結論:“‘軍旅之事’乃是孔子世傳家學,孔子既出身于這樣一個‘士’的家庭,必然帶有父輩的遺傳氣質(zhì),不能不受其久遠的武事家學的熏陶和影響。”10柯遠揚:《孔子軍事思想試探》,見軍事科學院戰(zhàn)略部、后勤學院學術部編《先秦軍事研究》,金盾出版社1990年版,第251 頁。

        四、孔子“未嘗屢臨戰(zhàn)事”乎?

        孔子之所以能夠教給弟子以軍旅之學,或許是因為他本人親歷過戰(zhàn)伐實踐。于是,我們便必然面臨——孔子一生有沒有打過仗,如果有,他立沒立過戰(zhàn)功——之類的追問。錢穆一度說過“孔子未嘗屢臨戰(zhàn)事”11錢穆:《論語新解·述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2年版,第176 頁。,然而,《春秋左傳》記,魯定公十年:

        夏,公會齊侯于祝其,實夾谷。孔丘相。犁彌言于齊侯曰:“孔丘知禮而無勇,若使萊人以兵劫魯侯,必得志焉。”齊侯從之。

        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非齊君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于神為不祥,于德為愆義,于人為失禮,君必不然?!饼R侯聞之,遽辟之。

        將盟,齊人加于載書曰:“齊師出竟,而不以甲車三百乘從我者,有如此盟!”孔丘使茲無還揖對,曰:“而不反我汶陽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

        齊侯將享公,孔丘謂梁丘據(jù)曰:“齊、魯之故,吾子何不聞焉?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勤執(zhí)事也。且犧、象不出門,嘉樂不野合。饗而既具,是棄禮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用秕稗,君辱;棄禮,名惡。子盍圖之?!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也?!蹦瞬还?。

        齊人來歸鄆、歡、龜陰之田。①蔣翼騁標點:《左傳·定公十年》,岳麓書社1988年版,第381、382 頁。

        孔子作為魯國的相禮,陪伴定公與齊景公在夾谷會晤。齊大夫犁彌以為孔子只知禮儀而缺乏勇猛,便建議景公乘機安排萊夷之人劫持魯定公。齊景公聽從了犁彌的計謀??鬃涌隙ㄊ巧響盐渌嚥⒕哂幸欢ǖ挠鹿竦模駝t便不可能帶著定公突破陷阱、死里逃生。據(jù)《孔子家語·相魯》描述,定公到達會晤之所,登壇進階,“[獻?。菁犬叄R使萊人以兵鼓噪,劫定公,孔子歷階而進,以公退”②《孔子家語·相魯?shù)谝弧?,見《百子全書》,第一冊,岳麓書?993年版,第5 頁。。萊夷人剛一動手,孔子趕忙沖上前去,拽著定公,撒腿就跑,并當機立斷,命令魯國的左右司馬及隨從拿起武器,奮力還擊,誓死保護定公的人身安全;同時又不忘進行一番嚴厲的政治說教——齊、魯兩國的元首聚會盟約,而俘虜來的東夷萊人卻攜帶武器蓄意搗亂,這哪里是堂堂齊王用來命令四方諸侯的方式、方法!歷來,四邊之民不得覬覦華夏之土,夷狄蠻族不干擾中原各國,敗軍之俘虜不可能破壞戰(zhàn)勝國之間的盟會,武器并不是用來威脅友好會盟的,否則,對于神靈來說都是不吉祥的,對于道德而言則也喪失禮法正義。假如你們齊王知道了,肯定不會同意你們這么蠻干的。齊景公聽了孔子的一番話,似乎感到很內(nèi)疚,趕忙撤走了萊人。孔子憑借自己的勇敢和智慧粉碎了齊人劫持魯定公的陰謀,可謂護駕有功。一句“兵不逼好”,儒韻十足,不可能出自純粹的兵家之口,因而非常精妙地勾勒出孔子軍事思想的靈魂。國之為國,征伐戰(zhàn)戎之事在所難免,兵馬師旅也不可或缺,但其最大的功能、最好的價值體現(xiàn)則是設而不用,保持震懾、威嚴之影響。武力一旦損害與別國的友好關系,則失去它自身的存在意義。

        緊接著,齊人又故意設局。即將簽約的時候,齊人在盟書上竟然還加了一個更為苛刻的條件:齊師將來離境作戰(zhàn),去討伐別的諸侯國,魯國如果不派出甲車三百乘跟隨齊國,理當受到盟約的制裁??鬃犹幾儾惑@,讓大夫茲無還邊作揖、邊對齊人說:你們齊國如果不把汶陽那塊土地歸還給我們魯國,而唯獨命令我們派出三百甲車跟隨你們,你們也同樣應該受到盟約的制裁。于無聲處聽驚雷,談判桌上見膽略、見魄力、見智慧。然而,自古以來,武將戰(zhàn)場上的赫赫軍功很容易被人記起和傳誦,但文臣在談判桌上舌戰(zhàn)群雄、寸步不讓卻總被人忘懷。其實,后者也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莫大的貢獻。

        接下來,齊景公打算設宴款待魯定公。但孔子則以為此舉多余,不合禮制??鬃訉R大夫梁丘據(jù)說,你難道沒有聽說過齊、魯兩國宴請賓客的慣例嗎?盟會都已經(jīng)結束了,才想起來設宴招待別國之君,這明顯是讓執(zhí)事之人徒增勞累。再說了,犧尊、象尊一類的禮器根本不適宜拿出宮門,鐘、磬之樂也不適合在郊外演奏。如果你們現(xiàn)在酒宴都已經(jīng)準備了,則無異于置禮法于不顧。如果還沒有準備,就宴請魯君,則好比吃了秕、稗一樣,根本就不值一提。你們?nèi)绱笋R虎地對待宴請,受侮辱的只能是你們齊王自己。不合禮法,又壞了齊君的名聲,你們這么做圖的究竟是什么呢?盟會宴請原本是用來彰顯君王大德的,如果做不到,則干脆取消。后來,景公果真沒再提宴請定公的事情。齊人似乎領教了孔子的厲害,最終不得不把鄆、歡、龜陰三地歸還給魯國。齊、魯夾谷之會應該是上攻伐心、外交斡旋取代兵戎血刃、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成功案例,孔子一席話抵得上千乘之師的拼殺,讓齊、魯兩國少流多少血,少死多少人啊!打仗未必立功,立功也未必打仗,顯然,魯國收回鄆、歡、龜陰三地,應該有孔子的一份功勞吧!

        魯定公十二年,孔子的弟子、擔任季氏宰的子路向定公建議拆毀季孫、孟孫、叔孫三家的采邑費、成、郈,表面的理由是三桓城墻不合禮制,深層之原因則是三桓“強盛將為國害”①《春秋經(jīng)傳集解·左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686 頁。,敲山震虎,以防尾大不掉?!洞呵铩酚?,“叔孫州仇帥師墮郈”,不久,“季孫斯、仲孫何忌帥師墮費”。按照《春秋公羊傳》的解釋,“曷為帥師墮郈,帥師墮費?孔子行乎季孫,三月不違,曰:‘家不藏甲,邑無百雉之城?!谑菐泿焿權C,帥師墮費”②雉,即周代計算城墻面積的單位,至于大小,說法不一?!洞呵锕騻鳌贩Q,“五板而堵,五堵而雉,百雉而城”。但杜預則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墻,長三丈,高一丈?!薄4呵飦y世,禮崩樂壞,諸侯既然能“八佾舞于庭”,諸侯手下的僚屬權貴就膽敢越制造城筑墻。根據(jù)周制,公、侯之下,不得私藏兵甲。諸侯封邑之都城每面五百丈,方、圓各三里,超過此范圍則都不合禮制,因而一定是整治、摧毀的對象?!洞呵镒髠鳌酚?

        仲由為季氏宰,將墮三都。于是叔孫氏墮郈。季氏將墮費,公山不狃、叔孫輒帥費人以襲魯。公與三子入于季氏之宮,登武子之臺。費人攻之,弗克。入及公側,仲尼命申句須、樂頎,下伐之,費人北。國人追之,敗諸姑蔑。二子奔齊,遂墮費。

        “墮三都”的建議雖由子路所提出,但一般都認為其幕后的策劃者肯定是時任定公大司寇之職的孔子。③袁全書說:“墮三都之事,是由孔子主謀,子路只不過是來執(zhí)行孔子的主張,參與其事者。子路擔任季氏宰,必然是孔子所引薦的,亦可見他在孔子的政治生涯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币姟犊鬃蛹捌涞茏邮论E考詮》,(臺北)三民書局1969年版,第58 頁。老師向當政者推薦學生,學生遇到問題請教老師,在今古中國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孔子家語·相魯》記,“孔子言于定公曰:‘家不藏甲,邑無百雉之城,古之制也。今三家過制,請皆損之?!耸辜臼显字儆摄娜?。”④《孔子家語·相魯?shù)谝弧?,見《百子全書》,第一冊,岳麓書?993年版,第6 頁。抑制三桓私家,強化魯之公室,尊君卑臣,師出有名,孔子的主意最初還能夠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所以,拆毀叔孫氏郈邑的城墻還算比較順利,但即將拆毀季孫氏費邑城墻的時候,公山不狃、叔孫輒卻率領費邑人先下了手,突襲了魯師。定公與季孫、叔孫、孟孫三人進了季氏的家,登上武子之臺。一幫費邑人又開始攻打季氏的家,沒能取勝,但他們的兵卒已經(jīng)竄進來了,并已經(jīng)接近了定公的身邊。

        危急時刻,孔子果斷命令大夫申句須、樂頎到臺下?lián)敉怂麄?。⑤身為大司寇,孔子何以能指揮大夫申句須、樂頎?而又為什么能夠“行乎季孫,三月不違”?崔述解釋說:“司寇,下卿耳。然至襄、昭之世,非上卿亦有為政者,宋樂喜以司城、鄭子產(chǎn)以次卿是也?;缸又鬃樱适挂运究転檎??!币姟朵ㄣ艨夹配洝ぞ矶?,叢書集成續(xù)編,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34 頁。費邑人未能取勝,倉皇而逃,魯軍乘勝追擊,終于在姑蔑殲滅了他們。公山不狃、叔孫輒逃亡到齊國,費邑城墻才得以拆除。然而,子路“將墮成,公斂處父謂孟孫:‘墮成,齊人必至于北門。且成,孟氏之保障也。無成,是無孟氏也。子偽不知,我將不墮?!惫珨刻幐缚怪疾蛔穑蠈O氏陽奉陰違,子路之師遭遇阻礙,孔子“墮三都”的政策無法執(zhí)行下去。那么,孟孫氏為什么先擁后叛呢?原來,郈邑、費邑被拆毀之后,季孫、叔孫的產(chǎn)業(yè)大為削奪,土地、稅賦也收歸于魯君,孔子又使弟子仲由、子羔據(jù)而用之,這足以引起孟孫氏的警覺和抵觸。冬,十二月,即便定公親自掛帥“圍成”,也“弗克”。一場聲勢浩大的“墮三都”工程就此功虧一簣,三桓重新糾結在一起,共同對付孔子,迫使其不得不離開魯國。⑥何新:《圣·孔子年譜》,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177 頁。然而,墮費之役中,孔子指揮若定,再次保護了一國之君的人身安全則是一個不小的戰(zhàn)功。

        五、“智、仁、勇”三達德

        正因為孔子本人打過仗,所以他才知道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軍事統(tǒng)帥和將領必須具備智、仁、勇三方面的基本素質(zhì)。《論語·憲問》記,孔子說:“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弊迂晞t說:“夫子自道也?!笨鬃雍艿驼{(diào),很謙卑,自己說,成為君子的三個標準我一個也達不到,實際上,作為先圣,仁、知、勇“三達德”他早已經(jīng)成熟在胸,年輕的時候即有聲聞?!叭收?,樂天知命,內(nèi)省不疚,故不憂。知者,明于事,故不惑。勇者,折沖御侮,故不懼?!雹俸侮?、邢昺:《論語注疏·憲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97 頁。三達德中,勇與軍旅征伐之事的距離最近,其實,軍旅戰(zhàn)伐之事又何嘗離開過仁、知兩達德!做人、做事要追求三達德,帶兵打仗也要追求三達德。人活世間,不可能總一帆風順,磕碰爭競、打奪搶斗在所難免,于是,勇便上升為做人做事的一項最基本的素質(zhì)要求。有膽量、不怕難、敢沖鋒,甚至孤注一擲,往往都是人們在面臨危險時候的第一反應,自然而然,不教而自生。但孔門儒家卻積極主動地對“勇”進行了一番道義限定和價值約束。

        在《論語》之《陽貨》篇中,子路問:“君子尚勇乎?”孔子則說:“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边@一問一答很可能發(fā)生在子路初見孔子之時,孔子試圖糾正一下子路的草率和偏頗性格。人皆有勇,誰都不缺,它可以隨性、隨情而迸發(fā),但一旦離開義的必要規(guī)定,誰都會犯渾、失足?!霸谖恢耍杏露鵁o義,則為亂逆。在下小人,有勇敢而無義,則為盜賊。”②何晏、邢昺:《論語注疏·陽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44 頁。而在《為政》篇中,孔子說:“見義不為,無勇也。”勇必須附著在義的身上,才能夠成其為勇,僅憑本能自發(fā),還算不上真正的勇。但勇又并非刻意為之,并不是說在勇之外似乎還懸置著一個等待遵守或把持的仁義綱常。仁人之士一見到義、一遭遇義,就渾身油然而生非凡的膽略和勇氣,不須思慮,不待考慮。所以,為儒家所倡導的勇,遠非簡單、盲目的膽子大、不要命或舍得一身剮,而是毋寧已經(jīng)上升為了一種涵攝了仁、知、信、義的本體大道。

        《論語·學而》記,孔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弊勇吩?“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不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笨鬃雍皖伝睾盟埔粔K寶玉,需要別人來鑒賞、認可,總指望別人能為其開拓出一片施展空間,僅憑一張仁義道德的嘴巴是難以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天下有道了,還要你們干嗎?因為國家安寧了、社會有序了,有你們、沒你們一個樣,缺誰都無所謂。而天下無道,急切需要人才出來整治、梳理的時候,你們卻歸隱、躲藏了起來,這算什么本事!子路似乎一眼就看穿了他們的底細,所以才故意詰問、戲弄一下老師。治亂世,用三軍,槍桿子里出政權。穩(wěn)治世,用仁義,禮樂教化可以維持天下太平。綜觀孔子一生,孜孜亟亟,卻一無所獲,原因主要在于用錯了藥。

        “行三軍”以及找準同仁、跟武威之人做伴,或許才是正路。孔子的回答雖不及大局主旨,卻能夠補充一下儒家之勇的內(nèi)涵規(guī)定。赤手搏虎、徒身涉水,死了也不后悔的人,在孔子看來只是粗勇無謀,根本不足取法,生命只有一次,哪能這么草率就結束了呢!子路為人,直率坦誠,是其優(yōu)點,但又易于魯莽、沖撞,則是其缺陷。子路能勇,似可“行三軍”而征戰(zhàn)南北,但也必須對兵戎血刃之事保持一種畏懼、謹慎的心理,“臨事而懼,好謀始定”③錢穆:《論語新解·述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2年版,第174 頁。,千萬不可拿無數(shù)人命當兒戲。有勇,而又能懼、好謀,才能統(tǒng)帥三軍,泰然自若,運籌帷幄??鬃訉ψ勇返奈衽u和提醒,并不意味著孔子貪生怕死、寧可茍活于世,實際上,孔門儒學始終提倡一種殉道、就義的精神?!墩撜Z·衛(wèi)靈公》中,孔子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個體生命固然寶貴,不可復制,但如果必須一死來成就天下之仁道大義,則棄之不惜。君子愛身,但更愛義。儒家之勇,始終與義捆綁在一起,因而經(jīng)常能夠在不屈不饒、殺身成仁的偉大壯舉中獲得體現(xiàn)和升華。

        六、由“御兵”而“御民”

        孔子很早就提出了軍備思想,也非常重視軍事教育。孔子主張文武應該同舉、兼治,“教民以戎”,反對“不教而戰(zhàn)”。據(jù)《孔子家語·相魯》記,魯定公即將與齊景公在夾谷會晤,孔子當時攝相事,建議定公說,“臣聞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古者諸侯并出疆,必具官以從,請具左、右司馬”①《孔子家語·相魯?shù)谝弧?,見《百子全書》,第一冊,岳麓書?993年版,第5 頁。。定公當即就采納了孔子的建議?!坝形氖抡?,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一句的原出已無從考證,可能比孔子的年紀還早,但孔子的引用則至少說明他個人已經(jīng)非常信服文事、武備或武事、文備之道,否則也不會再拿出來勸告別人了。文治與武功同興,德化與力取并舉,在中國早已成為王者治政的一項最基本原則?!秴问洗呵铩ど鞔笥[》說:“用武則以力勝,用文則以德勝。文武盡勝,何敵之不服?”②《呂氏春秋·卷十五·慎大覽·不廣》,岳麓書社1988年版,第120 頁。文韜、武略已經(jīng)被理解并演繹為政治與軍事的關系,亦即政治當以軍事為后盾,軍事則以政治為基礎。一文一武、剛柔相濟的治政思想在中國根深蒂固,今古善為政者大凡都可以使出這兩手,“內(nèi)修文德,外治武備”③吳起:《吳子·圖國》,見《百子全書》,第二冊,岳麓書社1993年版,第1137 頁。,無有偏廢,因而也都能夠在不同的領域,針對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段究澴印け钌稀穭t指出:“兵者,以武為植,以文為種。武為表,文為里,能審此二者,知勝、敗矣!文所以視利害、辨安危,武所以犯強敵,力攻守也?!雹堋段究澴印け钌稀?,見《百子全書》,第二冊,岳麓書社1993年版,第1173 頁。武力的內(nèi)在根基應當是文,軍事必須服從并服務于政治,因為政治可以為軍事把握方向、辨清道路。但武力的價值和作用又不容小覷,如果其地位擺不正,則王權傾覆,地動山搖,古往今來,儒生誤國、弱化軍威,文臣害政,排斥武將,吃皇糧的部隊軟弱得打不了仗的教訓已經(jīng)夠多、夠深刻的了!“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也不妨理解成孔子審時度勢,為自己當時所身處的弱小魯國能夠“在大國爭霸夾縫中圖存”⑤柯遠揚:《孔子軍事思想試探》,見軍事科學院戰(zhàn)略部、后勤學院學術部編《先秦軍事研究》,金盾出版社1990年版,第257 頁。所開出的一劑韜光養(yǎng)晦的良方。

        《論語·顏淵》記,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弊迂曉?“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顯然,與后世只知道并也能夠空談修身養(yǎng)性大道理的俗儒、陋儒不同,孔子早已經(jīng)把足食、足兵、民信看成君子為政的三大基本要素,倉廩、武備、教化,三駕馬車,相與伴行。足食、足兵無疑構成了民信的前提條件,食不豐、兵不強,國將不國,民眾難以為繼。但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信,則又可以積極統(tǒng)領生活資源(食)的生產(chǎn)與分配、有效保證軍備(兵)能力的加強與提高。站在整個族群、社會的團結與凝聚的宏大視野上看,王道治理當數(shù)民信最為重要,因為“民無食必死,然無信則群不立,渙散斗亂,終必相率淪亡,同歸于盡。故其群能保持有信,一時無食,仍可有食。若其群去信以爭食,則終成無食。去兵者,其國貧弱,恐以整軍、經(jīng)武妨生事,故且無言兵,使盡力耕作”⑥錢穆:《論語新解·顏淵》,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2年版,第310 頁。。民信看似柔性,屬于一種軟實力,但它卻是綱,綱舉目張。教化大行,倉廩則不可能不富足有余,武備則自然生威。民信則能凝聚人,而使遠來近服,天下歸往。

        后來的荀子還特地強調(diào)過“凝”的意義和作用。“能凝之則必能并之矣”,能兼并土地未必能凝聚人心,但能凝聚人心則一定能贏得全部天下。“古者湯以薄,武王以滈,皆百里之地也,天下為一,諸侯為臣,無他故焉,能凝之也。故凝士以禮,凝民以政。禮修而士服,政平而民安。士服、民安,夫是之謂大凝。”相比于團結人氣、整合世道人心的偉大工程,兼并土地則屬于雕蟲小技,儒家務本,識得大體,不在乎細枝末節(jié),荀子說:“兵要在乎附民而已”,惟有團結人、拉攏人、吸附民眾才是頭等大事?!吧聘矫裾?,是乃善用兵者也?!雹佟盾髯印ぷh兵》,見《百子全書》,第一冊,岳麓書社1993年版,第182、179 頁。儒家一向看重的是“大凝”,因為大凝則必有大得。于是,御兵即被轉化為御民,兵家之道早已潛藏于民生之道當中了,這才是儒家過人之處。

        然而,孔子重文德,也強調(diào)武備,但其軍事思想為什么會被后儒一而再、再而三地讀丟了呢?原因則主要在于,后人誤解了孔子經(jīng)世濟民安天下的真實意圖。孔子一生努力的目標又何止于治政,實際上更要治人、治世,最終達到一種仁化、義化的至善境界。在孔子看來,解決一切矛盾和沖突最理想的、最釜底抽薪的方法就是道德先行,防患于未然,把社會治理的成本降低到最少、最小的程度,因而具有非常鮮明的王者風范。孔子不是沒看到武力的作用和影響力,而毋寧主張,任何矛盾和沖突,能夠通過風俗、教化、政治、外交途徑予以解決的,絕不訴諸武力。相對而言,“不以兵車”(《論語·憲問》)的方案是最優(yōu)化的,因為它對百姓的損傷最小,對王權統(tǒng)治和現(xiàn)行生活秩序的破壞也最小。發(fā)動戰(zhàn)爭、出兵打仗,肯定冒風險,實屬下下策,是迫不得已而為之的最后一著棋。必要的戰(zhàn)爭,孔子并不害怕。對于孔子來說,正義之戰(zhàn),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論語·憲問》記,魯哀公十四年,齊國大夫陳桓弒其君簡公?!翱鬃鱼逶《?,告于哀公曰:‘陳恒弒其君,請討之?!雹谌欢?,可惜的是魯哀公卻冷冰冰地回答了孔子一句:“告夫三子”,即應該趕快轉告叔孫、季孫、孟孫三位權臣啊!孔子自己犯嘀咕說:“以吾從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但又不得不一一向他們轉告,他們的回答都是:“不可?!苯Y果當然是在預料之中的,因為叔孫、季孫、孟孫三家作為魯國的權臣,攥政積久,自己又何嘗沒有弒君之心呢!現(xiàn)在假如一起去討伐陳桓,無異于將來讓別人再一起來討伐自己。而孔子則又一次感嘆萬千:“以吾從大夫子后,不敢不告也!”大夫殺君,天理不容,臣子群民理應群起而討伐,視之不見,其實無異于包庇、縱容。格局周禮,臣下向君上稟報重要事情必須先齋戒、沐浴,以示鄭重、嚴肅??鬃语@然不但已經(jīng)把陳桓弒君當作一件非常不得了的事,而且還積極主張和建議立即對之進行討伐懲處。孔子的滿腔激情顯然來源于完全被仁道、正義所充塞的內(nèi)心。哀公面前,孔子似乎已成為一種道義力量的化身和代言人。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田常作亂于齊,“移其兵欲以伐魯,孔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夫魯,墳墓所處,父母之國。國危如此,二、三子何為莫出?’”③至于什么樣的人可以率兵征戰(zhàn),抵御頑敵,孔子也能夠做出科學安排與合理選擇,而使才盡其用?!白勇氛埑觯鬃又怪?。子張、子石請行,孔子弗許。子貢請行,孔子許之。”見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岳麓書社1988年版,第513 頁。外敵來犯,魯將危亡,孔子鼓勵、號召自己的門下弟子挺身而出,共赴國難。儒家能戰(zhàn)、可以戰(zhàn),但從不好戰(zhàn),更從不絕對地依賴于武力手段。在儒家那里,打仗的目的就是為了不打仗。戰(zhàn)伐兵戎、砍頭殺人之事,儒家不是不能,也并非不會,而是不屑去做,因為它始終有悖于仁道大義,也為不忍人之心所難容。儒家一向力主關愛生命,把人當人,盡最大努力并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死傷亡故。孟子甚至大聲疾呼:那些“殺人盈野”的統(tǒng)治者早已經(jīng)“罪不容與死”,“故善戰(zhàn)者服上刑,連諸侯者次之,辟草萊、任土地者次之”。俗話說,三軍過后,寸草不留。元帥、將軍勛章的光環(huán),照耀出來的何嘗不是皚皚白骨!“天道重生”,所以那些“善能為陳而戰(zhàn)”的人,那些穿梭與諸侯之間進行“合縱連橫”④趙岐、孫奭:《孟子注疏·離婁上》,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02 頁。而無端挑起戰(zhàn)事紛爭的人,那些不斷開荒擴地、刺激統(tǒng)治者永無止竭的兼并貪欲的人,實際上都已經(jīng)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zhàn)爭罪,應該受到嚴懲、重罰。

        軍事教育是孔子治政、化民思想的又一項重要內(nèi)容??组T弟子中,子路以有勇而善戰(zhàn)著稱,《論語·子路》篇中,連續(xù)兩章都記載了孔子關于民戰(zhàn)的教誨。孔子說:“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贝蛘桃灿幸欢ǖ募挤ㄒ?,并非簡單的砍砍殺殺,攻占、防御、騎射、駕御、前線、后勤、戰(zhàn)略、戰(zhàn)術,各有門道,個中頗為講究。平時加強訓練,戰(zhàn)時排得上用場。所謂“七年”,只是一個說辭,意即長久。古人“凡以數(shù)為約者,皆取諸奇,若一,若三,若五,若七,若九”①劉寶楠:《論語正義·子路》,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550 頁。。寓兵于民,寒舍藏甲,犁柄掛劍,耕戰(zhàn)結合,可能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軍事存在方式,預備役之制在中國也早已存在,所以,世界上最善于打人民戰(zhàn)爭的應該是咱們中國人,這也是歷史上多次外敵入侵、異族來犯多未成功的一大原因。王者如果平時不對百姓進行必要的國防教育和軍事技能培訓,一發(fā)生戰(zhàn)爭,就匆匆忙忙抓壯丁,把他們趕上前線,這就等于讓他們白白去送死。后來的孟子也曾批評魯大夫慎子說,“不教民而用之,謂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堯、舜之世”(《孟子·告子下》)。一撥既沒經(jīng)過野戰(zhàn)訓練、又缺乏勇敢精神的人上了戰(zhàn)場,無異于給敵人的槍炮箭弩送上了活的人肉靶子。王者如果愛惜自己的百姓就應該提早訓練他們。“不習之民,使之攻戰(zhàn),必致破敗,是謂棄之,若棄擲也?!雹诤侮獭⑿蠒m:《論語注疏·子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81 頁。《春秋》,僖公二十三年,“夏,五月庚寅,宋公茲父卒”?!豆騻鳌方忉屨f:“何以不書葬?盈乎諱也?!彼蜗骞诟赣H桓公去世還未下葬之際,就跑出去參加葵丘會盟,這事在春秋叫做“背殯”,是一種有違孝道、遭人唾棄的過惡,孔子撰《春秋》的時候,刻意書“卒”而不書“葬”,是為襄公隱諱?!豆攘簜鳌穭t又解釋說:“茲父之不葬,何也?失民也。其失民,何也?以其不教民戰(zhàn),則是棄其師也。為人君而棄其師,其民孰以為君哉?!”③顧馨、徐明校點:《春秋谷梁傳·僖公二十三年》,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49 頁。周襄王十四年的泓水之戰(zhàn),宋襄公空懷仁義之心,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止部下攻打楚軍,貽誤戰(zhàn)機。宋師全線潰敗,不是沒有戰(zhàn)斗力,而是因為襄公決策失誤,指揮不當,只得任憑楚軍上岸,沖入自己的陣營肆意砍殺。國君這么做,不就等于拋棄了自己的將士嘛!不難預料的結果則是宋軍將士最后也會拋棄他。

        七、“勝殘去殺”而“天下歸往”

        對待兵戎戰(zhàn)伐之事,孔子一向持非常謹慎的態(tài)度。《春秋左傳·成公十三年》記,劉康公對成肅公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zhí)膰,戎有受脤,神之大節(jié)也?!雹茴欆啊⑿烀餍|c:《左傳·成公十三年》,岳麓書社1988年版,第162 頁。殷、周開始,及至春秋時代,王者治政都非常重視祭祀與戰(zhàn)伐,實為家國部族的頭等大事。祀禮完畢分配祭臺上的烤肉,出兵之前接受宜社上的生肉,一舉一動都是溝通神明的關鍵,不可不謹慎從事?!墩撜Z·述而》記,“子之所慎:齊,戰(zhàn),疾?!奔漓肷衩髦埃仨毶S、致齋,以表虔誠無妄之情。打仗終歸是要死人的,兵荒馬亂,折人壽命,那些最先挑起事端、悍然發(fā)動戰(zhàn)爭的人往往都不得好死。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也是每個人存在于世的最基本前提,理當愛惜有加,一旦染疾則必須立即就醫(yī)治療,耽誤不得。祭祀、戰(zhàn)爭、疾病三者都充滿許多不可知、不可測的因素。祭祀交通神明,神明則無蹤、無跡,無因、無果,人只有詫異、驚奇和嘆服的份兒。仗一打起來,命不值錢,刀槍不長眼,子彈不認人,誰都不敢保證自己能夠毫發(fā)不損、平平安安。是病皆苦,由不得人。人活世上,生了什么病,死于什么病,自己說了不算。

        孔子對戰(zhàn)爭所持的謹慎態(tài)度,直接起因于春秋時代異常窘迫的民生狀況。平王東遷之后,周室衰微,諸侯紛爭,天下百姓多困于兵戎、戰(zhàn)火,殘暴、殺戮已司空見慣,兩百余年間的非人道生活,使孔子不得不感慨萬千,“‘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誠哉是言也”(《論語·子路》)。戰(zhàn)爭有什么好處?!不管誰打了勝仗,倒霉的還不是平頭百姓嘛!沉吟在整個社會底層的普遍心聲就是化解殘暴、消滅殺伐,于是,誰能夠順流而為,誰就可以使天下歸往,也就可以成為王者??鬃又詫Ρ謶?zhàn)伐懷有一種非常謹慎的態(tài)度,還因為戰(zhàn)爭的正當性與合法性始終是一件難以把持的事情。于是,誰又有資格、有權利、有能力把持戰(zhàn)爭的正當性與合法性呢?孔子的回答則是:唯有天子,亦即,那位一直都活在儒家理想當中的、真正可以與天道、與人心相感通的蒼天之子。

        《論語·季氏》載,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zhí)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卑凑沾呵锎笠唤y(tǒng)之道,非天子不得變禮樂、行征伐,可惜眼前的現(xiàn)實卻是,諸侯、大夫、家臣獨攬大權,可以翻云覆雨般地發(fā)號施令,那么,天下大亂、國將不國則實屬必然。禮樂征伐之命如果出自諸侯、大夫、家臣,國祚則一個比一個短促,主要原因在于他們往往各自為政,動輒為蠅頭小利而興師問罪、發(fā)動戰(zhàn)爭,見樹而不見林,據(jù)于一點而不能放眼天下,不可能獲得一種戰(zhàn)略性、全局性的視野。

        《禮記·中庸》篇里,孔子強調(diào)說:“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帝王、君上“雖有其位,茍無其德,不敢做禮樂焉”,而諸侯、大夫、家臣“雖有其德,茍無其位,不敢作禮樂焉”①陳戍國點校:《禮記·中庸》,岳麓書社1989年版,第500 頁。。同樣的道理,征伐之命,非天子而不能為,諸侯、大夫、家臣為一己之利的打打殺殺,即便獲勝,但放到天下格局中予以審視,則也如同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栋谆⑼āふD伐》說:“諸侯之義,非天子之命,不得動眾起兵誅不義者,所以強干弱枝,尊天子,卑諸侯?!雹凇栋谆⑼āふD伐》,見《百子全書》,第四冊,岳麓書社1993年版,第3538 頁。諸侯不得天子之命而征伐,勝敗都不足掛齒,因為它明顯已經(jīng)置天子之尊于不顧,屬于臣子的一種專擅行為,為王制禮法所不能容忍。

        猜你喜歡
        孔子
        孔子請你加入群聊
        你好,孔子
        中國漫畫(2022年3期)2022-04-19 12:59:10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家教世界(2021年16期)2021-06-21 08:45:56
        孔子愛書
        快樂語文(2021年9期)2021-05-06 02:19:38
        遇水逆,孔子是怎么破的
        學生天地(2020年18期)2020-08-25 09:29:34
        “孔子曰”之孔子的悲慘童年
        孔子避雨處
        孔子在哪兒
        久久尤物AV天堂日日综合| 欧美伦费免费全部午夜最新|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va视频|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日本色偷偷|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久久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 国产免费精品一品二区三| 狠狠躁日日躁夜夜躁2022麻豆| 欧美极品少妇无套实战| 女人体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黄色大片在线观看| 欧美老妇牲交videos| 亚洲第一无码xxxxxx| 国产精品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又色又爽又刺激的视频|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亚洲av日韩av高潮潮喷无码| 熟女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不卡av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888奇禾| 最新国产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女优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 国产福利免费看| 国产女人高潮的av毛片|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91福利国产在线观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熟女av影院| 无套内谢老熟女| 18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av网一区天堂福利| 精品久久久久88久久久|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丝袜美腿| 亚洲av无码无限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v| 狠狠干视频网站|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一区| 亚洲一区自拍高清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