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說起K天王的《跑出巔峰》(Run or Die),跑步的人都會帶著幾許崇拜讀一讀。對于國內(nèi)隔著大洋膜拜K天王的跑友來說,真是莫大的福音。
跑步這么溫和而平凡的運動之所以能跟戶外極限沾上邊,全靠在越野跑上下功夫。人類跑上過珠峰,跑進了南極大陸,跑出了七天七夜的戈壁長征和332公里的巨人之旅。當所有這些挑戰(zhàn)變得可能之后,速度就成了下一個考量單位。
基利安·霍爾內(nèi)特(Kilian Jornet)是個快如鬼魅的超級耐力跑者,有著西班牙帥哥的標準面容和精壯修長的身軀,最關鍵的是他才26歲。2013年本刊做跑步專輯時,Kilian的《Run or Die》英文版剛在北美面市,筆者在雜志文章中套用了他的書名做標題—《要么跑、要么死(Run or Die)》。那決絕而狂傲的語氣,符合這風華正茂、雄心勃勃的年紀,也符合Kilian悶騷而堅定的風格。那時他剛以6小時54分9秒摘得了Transvulcania Ultramarathon(特蘭西瓦尼亞超級馬拉松)冠軍,并且刷新了紀錄。2008年,21歲的Kilian摘得UTMB的冠軍,由此進入K天王時代—2008~2011年,除2010年因大雨比賽受到影響外,他奪取了UTMB的三連冠,2010年創(chuàng)造了7小時14分登頂乞力馬扎羅山并下撤返回的紀錄。此后,Kilian在五大洲的五項重要極限越野賽中獲得冠軍,不負眾望地刷新一個接一個的跑步紀錄,“速攀”幾乎成了K天王的專用詞。
這本書是K天王的跑步哲學,他的自傳,他的人生信仰。他從每一次訓練、每一場比賽中吸取營養(yǎng),并升華至精神層面??此旗t腆的K神其實有著強烈的求勝欲望,讀他的書就能感覺到這種壓倒一切的王者風范。他在書里分享他的熱情,邀請讀者進入一個擁有蜿蜒山徑和巍峨山巒的美妙世界,描述那些令人血脈噴張的激烈賽事。K天王也有愛情,他在書里描寫如何對阿爾芭一見鐘情,細膩而浪漫。但兩個人對于比賽和冠軍的觀念背道而馳,最終分手。K天王承認前女友很堅強,凡是認為值得的事情都會去做成,而他則需要被告知他做得夠不夠好—測量的標準就是勝利和戰(zhàn)利品。對于奪冠的野心他向來如實公告,承認自己的競賽動機也許顯得脆弱而不強大,但是他無法控制自己。
《跑出巔峰》中,Kilian在逐漸成熟的人生路程中替所有跑者問了一個問題:我是在為誰而跑?“無論你獲得過多少次勝利,最終它們都只會對你一個人有價值。每個人都能做他自己的城堡之王,但到了城墻之外,他就會變得脆弱而茫然。”
或許我們是為了呼吸新鮮的空氣,為了感受山林田野的生機,去接觸越野跑,抑或單純厭倦了柏油馬路一成不變的平坦,喜歡上上下下給小腿肌肉帶來的刺激感,去偏愛越野跑。山岳賜予我們時間和空間去重新發(fā)現(xiàn)自己,“當我腳下不停地堅持奔跑,大部分是因為我想要向自己證明我可以,是我自己而不是別的任何人迫使我繼續(xù)前進?!?/p>
老實說,因為看過《Run or Die》英文版,言辭優(yōu)美,充滿力量,對比之下翻譯的中文版不盡如人意,太過口語化,而原著有些段落其實是極富哲思和詩意的。伴隨著國內(nèi)愈刮愈烈的跑步風,圖書市場在這一年內(nèi)陸續(xù)出了十來本跑步類書籍,或許是受到時代的感召,跑步這種平易近人的運動在喚醒世人為健康而覺醒的同時,也帶動了國內(nèi)圖書市場的蓬勃。不過,從書的源頭來看,無一例外均是譯本。這也說明兩個問題:一,我們還未能系統(tǒng)地將跑步知識化、權威化;二,我們的跑者中能寫字的寥寥無幾。真誠希望我們的跑者能在未來跑出巔峰之時,也能創(chuàng)作更多精良圖書,讓我們撐過那些艱難的時刻。